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什么采取海禁政策?是忌惮当时的倭寇?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5-09 13:05:55 0 朱元璋

倭寇从山东半岛祸及东海之际,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洪武四年(1371)的那道命令。把方国珍的残党与兰秀山等无田之民(过去曾从事海运的那些人)编入军队,同时“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出海”。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什么采取海禁政策?是忌惮当时的倭寇?

黄海与海民

唐朝至南宋期间,航行于黄海之上的船只大多是在朝鲜半岛制造的,也可以说就是朝鲜半岛的海民平日所使用的船只。这是因为,黄海西侧,即中国沿海地区,大多被黄河以及淮河吐出的沙土堆积,成为平浅滩,很难找到一个良港。远洋航船能够停泊的,只有山东半岛周边。在中国黄海沿海地区,找出能够操船的人才非常困难。而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岛屿众多,渔民等以海为生的人多居住于此。从这样一种自然环境来看,即便黄海的航海人多集中于朝鲜半岛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当蒙古统治高丽,决定向日本列岛侵略之时,出现了一个大的转机。1274年,第一次侵略,元朝征用高丽船只,建造了大量军舰和船只。所以,侵略失败后,朝鲜半岛的船只明显减少。适合造船的木材几乎被砍伐殆尽,因此朝鲜海运业的复兴并未能轻易获得进展。

代替高丽船行驶在黄海海面上的,是在中国浙江等地拥有据点、在东海航行的中式帆船。在台州、明州起锚的船只停靠在舟山群岛,编成船队,到长江河口附近的浏河港等地装载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的粮食,沿黄海北上,绕山东半岛一大圈之后进入渤海。从事这项海运事业的人,是出身于舟山群岛居住在东海沿海岸的居民。

中式帆船出现在黄海以后,中国的航海人也掌握了在朝鲜半岛沿岸航行的技巧。参加兰秀山之乱的中国人,能够等待风向变化,远渡黄海,就是因为在不到百年的历史中,他们掌握了横渡黄海的本领。

13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前半期,黄海作为元朝的大动脉受控于政府。但是,到了14世纪中期,元朝财政岌岌可危,已经无法赋予海运业者足够的报酬,于是在海民中出现了海盗活动倾向的人。1348年,从事海运业的方国珍,从元朝独立。这成为陆上在黄海的统治开始动摇的契机。新势力也开始进入迎来新局面的黄海,即在史料中出现的“倭”。

黄海东部,沿着海岸线,存在着从朝鲜半岛南部的产粮区庆尚道、全罗道把粮食、布等运到高丽首都的漕运。从1350年左右开始,多次出现倭寇袭击朝鲜半岛,掠夺高丽漕运船、上陆抢劫居民的事件。1358年,在中国的史料中第一次有了关于倭寇的记载。

十四世纪的倭寇

“倭寇”事件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是13世纪的上半叶。据《高丽史》记载,1223年旧历五月,朝鲜半岛东南部、对马对岸的金州遭受倭人的掠夺。此后至1265年的四十余年间,共出现十一起倭寇事件。规模都很小,最多就是数十名倭人驾驶两艘船,在沿海一带抢劫米、布、居民的生活用具等。倭寇之间也很难看到带有组织性的相互关联,他们一旦受到高丽军队的打击即遭失败。对待倭寇,高丽的行动也非常迅速。1227年,高丽派使者到日本请求禁止倭寇。太宰府的掌权者少贰资赖,当着高丽使者的面,将90名被看做海盗的人斩首,一方面对日本贼人袭击高丽表示歉意,另一方面发出请求,希望双方重新开始友好贸易。

14世纪的倭寇(始于1350年)与13世纪的倭寇(被称作初期倭寇)情况完全不同。首先是规模不同。据《高丽史》记载,1350年因高丽反击而丧命的倭寇超过300人。尤其是1380年出现的倭船,实际数量达到500艘。而且,他们在与高丽正规军的反复战斗中,顺河而上,逐渐侵入内陆深处。此外,还可见到他们拥有骑马、步兵,登陆后进行机动移动与攻击的记载。频率之高不可同日而语。自1350年到1392年高丽灭亡,总共有300多次倭寇事件,仅1377年一年就有29次之多。

14世纪的倭寇,活动范围并不仅限于朝鲜半岛南部。1351年,在黄海沿岸的仁川附近,出现了130艘倭船。活动范围扩大到朝鲜半岛西岸黄海沿岸的几乎整个地区,有时还达到半岛东部的日本海沿岸地区。在这种形势下,倭寇也蔓延到中国。1358年,正是朝鲜半岛也频频遭受倭寇袭击的一年。3月和7月,出现在半岛南海岸的倭寇船队向西海岸行进,进攻仁川。据《元史》记载,从至正十八年(1358)山东出现倭寇到二十三年,几乎每年都会有倭寇袭击沿海地区。朝鲜的仁川与中国的山东半岛,隔着黄海遥遥相望,自古就开辟了来往于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航路。倭寇沿着这线路横渡黄海,首先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海面上。即便是在明朝成立以后,山东半岛依然是倭寇的攻击目标。

洪武三年(1370),倭寇从山东半岛一路南下,袭击浙江的明州、台州、温州,最后到了福建。此时,福建卫出兵俘获倭寇船只13艘,倭寇300余人。朝鲜半岛上,武将李桂成集结武人势力攻破倭寇,从而名声大振,又与明朝联合建立了新政权朝鲜国。在这一政权下,推行督促倭寇投降,接受交易等对策,倭寇逐渐平定下去。但是在拒不接受交易的中国,倭寇之乱依然不断。历史学家把14世纪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的倭寇称为前期倭寇。

海禁政策的背景

倭寇从山东半岛祸及东海之际,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洪武四年(1371)的那道命令。把方国珍的残党与兰秀山等无田之民(过去曾从事海运的那些人)编入军队,同时“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这个海禁政策,并不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明朝的大半时期,至少都是以这个政策为前提,而不仅仅为取缔方国珍残党和兰秀山之乱参与者、时而防卫从朝鲜半岛来袭的倭寇的权宜之策。那么,这个海禁政策的历史背景究竟是什么?

13至14世纪,倭寇的活动范围从对马海峡扩展到黄海,在约20年的时间里扩展至东海。这些倭寇,大部分是被称为日本恶党的当地武装组织。李领的研究称,1350年以后倭寇的活动中多与日本恶党的行动方式有共通之处。倭寇在掠夺之后并不马上撤退,而是收割稻子等作为兵粮,抢夺牛、马,攻击并火烧高丽的行政机关。这与日本恶党袭击庄园的行为方式极为相似。当时,日本正值南北朝动乱时期,为了筹措兵粮,恶党们的确也存在袭击高丽漕船以及抢夺农产品、牛马与人力的动机。

但是,如果认为日本的恶党是倭寇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在1350年以后,他们能否毫不迟疑地袭击朝鲜半岛的黄海沿岸及中国沿岸—这些地方都不是日本人自认为的活动范围—呢?

1323年出现过单个行动的倭寇,第一次跨越了半岛的南海岸在西南方的群山岛上对高丽漕船进行袭击。虽然这是倭寇在黄海沿岸露面的第一个事例,但是此后并没有连续发生。朝鲜半岛的西海岸,岛屿众多,海岸线隐藏其中,没有领路人,外人是很难入侵的。因此有日本人构成的倭寇以单个行动的方式结束了在西海岸的袭击。1340年以后,元朝对海洋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与倭寇合作的中国海民。

可以确定的是,兴于中原(内地)一统中国的明朝,缩小了海民的活动范围。林宝一,就是在受雇运送官盐到南京的过程中被劝诱参加反乱的。元朝时候,林宝一很有可能是从事黄海海运工作的。从这些渡海人的立场来说,当没有了关系王朝大动脉的工作,而只能从事一些费时费力的活的时候,容易产生叛乱的想法。但即便是兰秀山之乱的领导层,也很难说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构想。他们控制曾经在海运兴盛时代作为根据地的港口,以期海域世界的再兴。

叛乱失败后,他们需要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寻求新的根据地。一时之间,黄海对面的高丽成为他们的根据地。但是,高丽屈服于明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开始对中国朝贡之时,他们就失去了栖身之地。受明朝之请,高丽政府开始对中国海民进行取缔。

此时,在日本拥有根据地的倭寇出现了。中国海民与倭寇合作,为其指引了到达中国沿海地区的航路。应该就是这样诞生了一批以日本恶党为中心、与中国海民合作的前期倭寇。对于这一假说,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史料证明。但是,这种推断可以解释清楚前期倭寇的特质与明朝对策的背景。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9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