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明朝是怎么攻陷云南的?朱元璋采用什么样的制度来治理云南?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5-09 16:18:06 0 朱元璋

关于明朝初期政策的移民传说,并不只有这一个大槐树传说。贵州和云南也都有另外的移民传说。下面就来看一下云南的情况。

	明朝是怎么攻陷云南的?朱元璋采用什么样的制度来治理云南?

攻陷云南的地缘政治学

大部分百姓都属于民户,其次人数最多的就是军户。明朝的军制按照卫所制编成。据说这一卫所制模仿的是唐朝的府兵制。

明朝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指定了军户,由国家供给土地让他们自给自足。平时士兵们从事农耕,有时在卫所官员的负责下参加军事训练。其户籍不同于普通百姓,军户为世袭,服军役的代价是免去税役。军户中112名正丁为百户所,10个百户所为千户所,5个千户所为一卫。单纯计算的话,一卫为5 600人。

明初时全国设有329个卫。属于中央五个都督府中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的一个,以避免军的指挥权集中到一个都督手中。相邻的卫所分属不同的都督府,形成互相牵制之势,以防止地方军队的随意行动。

户制的完善使大规模军事活动成为可能。胡惟庸狱的第二年,朱元璋开始着手的另外一件大事是攻陷云南。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为了攻陷云南调动军队。当时云南还有拥有蒙古皇族血统的统治者,号称梁王的把匝剌瓦尔密保存着一定的势力,和退回到蒙古高原的北元相呼应。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几乎每隔一年都会派使节前去招安。但是把匝剌瓦尔密始终杀掉使节拒绝投降。

回顾历史,蒙古帝国为了消灭南宋首先控制了云南。这一西南地区位处中国的脊梁,从军事和地缘政治学方面来看都是攻陷中原的要塞。为了保持中国的一统性,有必要把云南纳入势力之下。

攻陷云南对朱元璋而言可以算是全国总动员的一项大事业。但是这一场云南战在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中,作为发生在边境的一次军事行动,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然而在欧亚大陆的历史过程中,它成为一个转机,同时对明朝而言,也是倾其国力进行的一次军事活动。

云南在欧亚大陆中经常占有重要且特别的位置。云南南部与东南亚之间形成了文化圈,西部通过自古被称作西南丝绸之路的交易道路与南亚相连。在云南和西藏高原之间,有一条以茶马古道而闻名的交易之路。来自中国中心部的影响从东呈波状扩散。云南是多个文化圈交织的地方,同时也被比作东欧亚的肚脐。于是明朝作为帝国之形通过统治了这片土地而超越了被称作中华的世界。

明朝为了攻陷云南而调动的军队据说骑兵、步兵加起来达到30万。同年十二月,明朝的主力军在白石江打败把匝剌瓦尔密的10万军队,于次年正月占领了昆明。就这样明朝抓住了把云南纳入势力范围的头绪。洪武十五年二月,明朝在云南设云南都指挥使司和云南布政使司,管理军事和行政事务。

明朝整备云南的统治体制并不容易。在云南,高山和溪谷造就的复杂地形使这里有不少民族分地而居,共处于一个地区。因为无视各民族传统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感,当明朝军队通过时,一些民族在背后乘虚进行反攻。明朝的军队虽然形式上控制了云南,但是面对接二连三发生的叛乱,苦不堪言,又不能撤退,所以直到洪武十七年(1384)一直陷于持久战的泥沼中。

土司的统治

明朝平定云南以后,把其分成三个区域统治。一为中心区,由中央派来的官员,即与中国内地相同的“流官”进行统治,并设立了50多个府,管辖下面州县等行政区。联结西藏高原的溪谷地带和印度尼西亚半岛的盆地成为边境区。

在边境区,当地的领导者就作为“土司”被编入明朝的统治机构中。土司被分别任命为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在明朝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过去的传统进行统治。在边境区和核心区之间还设有缓冲区,中央派来的流官虽然控制着推行行政政策时的大印,但实际业务还是由当地民族选出来的土司来负责。

原本土司制度源自中国历代王朝对周边异民族采用的羁縻政策。所谓“羁”是拴马用的“缰绳”,“縻”是“拴、套”的意思,意味着该政策是在保持异民族的特性的同时维系与中华帝国关系的政策。此政策在古代可上溯至秦朝,在唐朝时候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明朝政策的直接范本,比起唐朝政策来还应该说是来自元朝。蒙古帝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采用的办法是把征服了的土地交给当地领导层统治。土司制度就是对这一巧妙方法制度化的内容。可以说明朝从元朝学习了不少东西。

明朝土司制度的开始可以追溯到明朝建国以前。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在内陆角逐中打败陈友谅,获得了他的统治领域湖南,那时湖南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第二年朱元璋承认少数民族首领的统治权,任命他们为土司。整个明朝时期,设置土司的地区遍及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西北陕西。

台湾妈祖观光之地云南丽江也是一个在土司统治下的城市。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从西藏高原南下,雕刻出片片溪谷,经过一段弯弯曲曲往北之后,流向再次转东。就像一个被“h”形弯曲部分包围着一样,高原中高高低低,相互错落,中间形成了一个盆地。就像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写的理想家园香格里拉的模本。

这个地方是控制金沙江渡河地点的军事要塞,忽必烈的军队就是从这里过去的。即便在严密监视藏族势力这一点上,由谁治理这块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经济上它也是连接西藏高原与外界的要塞。背上驮着满满茶叶等货物的马队从这块地方经过走进深邃的溪谷中。

统治丽江的土司是纳西族的木氏。纳西族的族源是羌族,他们是从东亚西北经西藏高原来到云南的。纳西族受西藏高原苯教的影响,创造出信仰自然的东巴教,拥有像画一样的独特文字,并因此而闻名。据说木氏祖先是唐朝时候移居到丽江盆地的。

1253年,忽必烈的军队进入云南时,有一位纳西族首领最先表示恭顺之意,并帮助忽必烈渡过金沙江。元朝在云南设置土司的时候,就是推举这位首领做统治丽江的土司。当强悍的外敌到来时,表示顺从以保存实力,纳西族的子孙们继承了这一政治态度。

洪武十五年(1382),当明朝派遣的远征军控制了大理的时候,丽江的纳西族首领马上就接受了明朝的统治。纳西族原本没有姓。朱元璋为表恩宠,赐予该首领“木”姓,并赐其世世代代统治丽江的身份。从此直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木氏在341年里总共繁衍了18代,作为土司以丽江为中心,向藏族居住的云南西北部扩张他们的统治领域。

木氏向明朝中央每年贡奉白银和马匹等物品,对于明朝在云南的军事活动,总是一马当先积极配合。木氏在整个明朝共计进贡35次,除马匹以外,还在国家有事的时候向朝廷进贡云南产的白银。明初前往南京的使节团和永乐之后前往北京的使节团,每次都达数百人,他们接受朝廷的一些丝织品等赏赐,并在中国内地进行交易。与此同时他们还带回一些手工艺人回丽江。丽江的丝织品、铜工艺、造纸等手工业在学习了这些内地来的技术人员的手艺之后发展起来。木氏努力引进汉文化,为纳西族的音乐和文艺的优雅发展创造了条件。于是丽江作为木氏土司的政治基地发展为一个城市。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丽江现在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遗产,吸引了非常多的游客。汉族街道里的马路多建成棋盘模样,而丽江则不同。由于位处盆地,街道各个地方喷涌泉水,水路缓缓地蜿蜒曲折地流淌经过路面和房屋间。街道也建造成自然流淌的形状。夏日傍晚,作为纳西族的信仰对象的玉龙雪山,山峰从云彩的缝隙中露出脸庞来。走入老房子的院中,那里的人们为我们表演铜工艺和造纸等做工。在这条街上度过的时间是非常丰润的。台湾人借口妈祖所托造访丽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8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