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近代岁月

细说历史——垂帘听政

历史大观园 近代岁月 2020-07-14 01:09:49 0


清朝最后的几代帝王,子嗣都很凋零,远不及康、雍、乾三朝。下面有一个简单的对比:

细说历史——垂帘听政

恭亲王奕像

努尔哈赤,十六子、八女;

皇太极,十一子、十四女;

顺治,八子、六女;

康熙,三十五子、二十女;

雍正,十子、四女;

乾隆,十七子、十女;

嘉庆,五子、九女;

道光,九子、十女;

咸丰,二子、一女;

同治,无子女;

光绪,无子女。

大概帝王子嗣的兴衰,与帝国的隆替有着一定的关系。道光以后,帝室生育的不济,恰恰又与国运的衰微有着同样的趋势。最糟糕的,就是同治和光绪。

同治十三年(1874)底,同治帝崩于养心殿,年仅十九岁,没有遗下一子半女。

慈安与慈禧马上召见惇亲王奕脤、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详,以及贝勒载治、载澂,御前大臣伯彦讷谟祜、奕劻、景寿,军机大臣宝鋆、沈桂芬、李鸿藻,内务府大臣英桂、崇纶、魁龄、荣禄、明善、贵宝、文锡,直弘德殿徐桐、翁同龢、王庆祺,南书房黄钰、潘祖荫、孙诒经、徐郙、张家骧等人,下令由慈禧的妹夫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承继文宗(同治),为嗣皇帝,是为光绪。 同治与光绪是表兄弟,作为皇帝来说,两人年纪都太小了。

细说历史——垂帘听政

慈禧画像

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光绪出生于北京西太平街醇王府的槐荫斋。当皇帝时,不过四岁,比顺治、康熙、同治三位登基时还小,完全是一个不懂事的孩童。被带入宫中的时候,他还在酣睡之中,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光绪出生这一年,慈禧不过三十多岁,正当壮年,是中国政治的强权者。儿子同治不过十六岁,只是一个少年。

载湉因出身贵胄,命运自然非同一般。

他出生的那天,父亲奕譞被召入宫中,慈禧和同治对他都表示了极友好的祝贺。

慈禧问道:“醇亲王,嗣子已算命了吗?”

奕譞道:“回太后,算过了。”他进一步表示,孩子刚出生,很弱,需要精心照料。

慈禧十分关心她的这个外甥,说长命锁要在宫中特制,又送了不少贵重的礼物给奕譞。由于名字还没取,慈禧决然地说:“我们将把他叫做载湉,意为‘农民的田地’,因为有‘土地’的含义,更有利于把这个柔弱的新生儿绑在人世上。”

同治十三年起,这个小孩已被封为辅国公了,享有很高的生活标准。当上皇帝后,一切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根本不需要他做什么事情。从此,皇太后的训敕要称“懿旨”,皇帝的言语则称“谕旨”。

小皇帝即位,一些识相的亲王大臣,纷纷上奏,要两宫垂帘听政。慈禧也惺惺作态:“览王大臣等所奏,更觉悲痛莫释!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请。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钦此!”

慈禧还将载湉认作自己的儿子,作为同治帝的继承者。对她的决定,有谁敢违抗呢?

慈禧还说:“为了永远纪念我儿,这一嗣承将用一个表示‘光之继续’的名字命名,我儿之光继续普照中原王朝;反对这种同代嗣承的人必须冷静地仔细考虑,这并未破坏传统,因为承嗣者和被继承人事实上将被当作同一个人,好像他是同治皇帝的再生。”她接着宣布:“咸丰皇帝家族中七王爷的儿子将继承中国的皇位,其年号要按我的愿望,以便我儿之‘光’永存。那就是‘光绪’。”

慈安是老好人,性格卑懦,识字又少,一切基本由慈禧出面表达。在宣布新皇继位的懿旨中,慈禧讲得也不无道理,实在是新皇帝太过幼小,确实需要有人出来把把关。慈禧也许诺,等小皇帝成人,她是要归政的。后来到光绪十六年(1890),皇上已至弱冠之年,慈禧不得不向全国宣布光绪归政。但十六年来,慈禧的用人行政,光绪根本不能置喙。所以,归政之后,也无实权,一切仍要禀请慈禧定夺。这是很大的悲哀。

光绪元年十二月,两宫皇太后宣布懿旨:“皇帝典学,内阁学士翁同龢、侍郎夏同善授读于毓庆宫,御前大臣教习国语满、蒙语言文字及骑射。”为小皇帝安排好了学习的老师,如教弓箭的、教文学的、教剑术的、教绘画的、教书法的,等等。其中,出身名门的翁同龢,对光绪的影响最大,也是光绪最为崇敬的老师。

翁同龢是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殿试的状元,后来担任过学政、同治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总理、户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光绪二年(1876)正月二十二日,翁同龢与夏同善来到了养心殿东暖阁,开始指导光绪读书识字。三个月后,读书房换在毓庆宫内。一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翁同龢陪同光绪在毓庆宫学习,参议政事。两人感情非同一般。开蒙之初,光绪太小,讲学实在不顺利。有时翁同龢干脆决定提前放学,要光绪到庭院中去玩一会。有一次书读到一半,光绪就不想读下去了。一问才知道,光绪还没进早膳,翁便马上叫人送来点心,光绪很高兴。他们两人之间的这种互敬互爱,也令人感动。

既然是垂帘听政,朝廷上的亲王大臣无不看慈禧的脸色行事。慈禧对朝局的控制,外有军机大臣孙毓汶的帮衬,内有太监李莲英的行走,使得光绪这个皇帝如同虚设。

细说历史——垂帘听政

养心殿东暖阁

民国年间有部《奴才小史》,讲到李莲英的一些佚事,可补正史之缺。据称,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人,这里号称“太监之乡”,明清两代盛产太监。李莲英是一个无赖,从小没有父母的怙恃,为人落拓放荡,曾经因为私贩硝磺,蹲过监狱。后来改事补皮鞋,因此人称“皮硝李”。他有个很要好的同乡沈兰玉,在宫廷中当太监。李莲英恳求他帮忙引荐进宫做太监。当时正逢慈禧因为梳头房太监不能赶上潮流帮她梳上北京市面流行的发式,时常发脾气,撤换了好几个太监。沈兰玉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莲英决心学好这门手艺,就到各处妓院中,刻意揣摩梳头的手法。数日之后,他就学会了。沈兰玉就这样把他介绍入宫,成了慈禧专用的梳头太监,慈禧很是喜欢。后来他从梳头房晋升为总管,权倾一时,而且营私纳贿,无恶不作,朝中很多官员都来与他结交。他四十岁生日时,慈禧赏赐他珍品、蟒缎、福寿等字幅,荣耀与朝廷大员相埒;朝廷内至军机大臣,外到督抚大吏,都向他贡上庆祝之礼。据说积下的私赃,以千万计。光绪就是想责罚,也碍于慈禧的庇护,动他不得。

在光绪朝的初期,天下依然不太平。

光绪三年(1877)初,朝廷要求各省加紧开垦荒田,禁止地方械斗,谨慎进行举劾,整顿驻军营规。另外还下令赈济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逃荒回来的饥民。两宫皇太后一起下旨说:“梓宫在殡,皇帝冲龄,除朝贺大典外,其颁庆赏宴外宾典礼暂缓举行。”先皇同治的殡葬工作正在进行中,新皇上幼小,一般的庆赏活动都要暂缓举行。

到五月份,北方出现了特大旱情,以山西的旱灾为最重。朝廷留了京饷二十万赈济山西;七月份,又拨海防经费援助山西赈济饥荒。

《清实录》中特别强调了当时大旱给北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相伴产生的蝗灾。有御史就提出,要对捕蝗不力的地方官进行严惩。两宫皇太后深表认可:“今年天气亢旱,直隶等省间有飞蝗为害,该地方官倘能于蝻孽初萌之时立即扑捕,何至蔓延为患。著各该督抚府尹严饬各属实力掩捕,如有扑拿不力之员,即行照例参处,毋稍疏纵!”

九月份,命前任侍郎阎敬铭往山西查勘赈灾情况;不久下令禁止山西人种罂粟,改植桑、棉等基本农业经济作物;拨山东冬天漕粮八万石,续赈山西、河南的灾荒。年底,下令免除明年山西、河南受灾州县的税粮。尽管如此,灾荒期间,山西等地还是有很多人相食的惨象。

光绪七年(1881),慈禧忽然得了大病,请了不少名医来看,都无效果。薛福成的哥哥福辰是医生,诊断后开了一些调养的药,慈禧很快就康复了。慈安置酒庆祝她康复,就讲起咸丰朝逃难热河,肃顺如何擅权,宫中的颠沛艰难,同治十三年与她共同临朝视事,度过危难,两人十分感怀。慈安还毫无防备地说出,先帝咸丰曾有一道遗诏给她。据说这份遗诏是专门用来控制慈禧的,其大意是:按照祖制,叶赫氏是不能入宫的,现已入宫生了皇子,也不能尊为太后,如果以后不能安分守己,可以出示这道诏书除掉她。

慈禧为此耿耿于怀,表面上对慈安十分殷勤照顾,使慈安相信慈禧对她根本没有危害。终于,有一天慈安居然当着慈禧的面,烧掉了咸丰留下的这份遗诏。

过了不久,东太后慈安就暴死在宫中,年仅四十五岁。有人说是吃了慈禧送去的点心,也有人说是喝了慈禧给慈安做的什么汤。

此事给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奕譞以极大的刺激,他更为谨慎小心,取信讨好慈禧似乎成了他为官的唯一目的。

当时奕譞负责海军建设,由李鸿章担任会办大臣,为了让西太后有个好玩的地方,就将很大一部分海军经费挪用到颐和园的建造上。期间,河北、京师一带发生了特大水灾,御史吴兆泰上奏要求停止颐和园的建设,以免灾民闹事。奕譞却一直一言不发,将工程按期完成。光绪十五年,颐和园落成了,奕譞也死了。 不过,由他手创的海军,在当时世界上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配备有装甲十四寸、十二寸巨炮的七千吨主力舰二艘,各式巡洋舰、鱼雷艇还有数十艘。演习之际,阵势浩大,气势不凡。这支舰队,据估计,在当时世界上的实力排名,应在第六与第八位之间,日本海军的实力则在第十一到第十六位之间。大清海军舰队,还被清廷派往邻国朝鲜、日本、新加坡一带巡行,大有炫耀示威之意。令人惊讶的是,四年后,就是这样一支不容小觑的海军,竟然惨败于中日甲午海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jdsy/2486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