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近代岁月

护国运动和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历史大观园 近代岁月 2020-05-22 17:17:55 0

护国运动与袁世凯之死

袁世凯周围反对其即位皇帝的,不仅仅是坂西利八郎一人。袁世凯的老师张謇,以及结拜兄弟的国务总理徐世昌都不赞成复辟帝制,前者离开了政府,后者则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与袁世凯结怨的段祺瑞控诉其怠慢,冯国璋则与逃离上海的梁启超保持联系,反复声明反对帝制。

帝制反对派中蔡锷的行动受到了瞩目。他在第二次革命后入阁北京政府,被寄予厚望。然而,对袁世凯感到失望的他于1915年11月悄悄离开北京,来到以前曾担任都督并培养了众多部下的云南。12月,蔡锷和同在日本一所士官学校学习的云南省将军唐继尧、二次革命时担任江西都督的李烈钧成立云南护国军,举旗反对袁世凯。护国运动爆发。

护国运动和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62 蔡锷

他们宣布云南独立,称袁世凯为“国贼”,呼吁打倒袁并召集国会、扩大地方政府的权限。蔡锷率领三千名士兵进入四川,受到保路运动中活跃的哥老会的援助,和两万余名北洋军作战,不分胜负。各地将军们起初还犹豫不决,后来受到鼓舞,1916年3月,出身边境的广西省将军陆荣廷宣布独立,贵州、广东、浙江先后独立。冯国璋和张勋等数名将军也一同要求取消帝制。

袁世凯受到孤立,3月22日不得不宣布废除中华帝国。从12月宣布即位后仅过了83天。虽然他企图延长政治寿命,但事态却不允许其再保有大总统之位。5月,独立的西南各省的将军们成立了临时政府军务院,根据袁世凯废除的临时约法拥立副总统黎元洪为大总统。这一幕如同五年前武昌起义时的场景再次上演。南来之风再次刮了过来。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失意中病死。享年五十七岁。被迫废除帝制的当晚,他失魂落魄地嚷嚷道:“完了!全都完了!昨晚李鸿章死时看到了巨星陨落,现在轮到我了。”这是社会激荡时期大独裁者之死,并不意味着作为他的权力基础的北洋军灭亡。其部下围绕着遗产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护国革命中,孙文几乎没有发挥任何影响。1916年4月,孙文和之后成为首相的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接触,请求军部的支援。曾任中华革命党东北军司令官的居正以日军占领下的青岛为根据地发动起义,却未能占领省会济南。蔡锷等护国军也接受了日本的援助,得以从南北两面夹击袁世凯。日本看穿了袁世凯没有前途,认为他是保证日本在中国的优先权的障碍而决定将其铲除。

段祺瑞政权与西原借款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就任大总统一职。他恢复临时约法、召集议会等,试图将中国变回到袁世凯独裁以前的状态。缺乏野心的黎元洪作为协调者很称职,然而他不具备足够的军事实力,也不具备弥补这方面的才能。取代他掌握实权的是以北洋军为后盾的国务总理段祺瑞(皖系),与之对抗的是副总统冯国璋(直系)以及西南各地推动护国运动的诸军阀们,还有在袁世凯失势过程中新壮大起来的东北的张作霖(奉系)。于是,在北京政府内的权力斗争便形成了以段祺瑞为中心,黎元洪、冯国璋和各地军阀等人相互对峙的态势。

彻底摧毁袁世凯的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于1916年10月,因与元老们对立而不得不下野。

接下来担任首相的是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寺内内阁在日本国内被称做超然内阁,以出兵西伯利亚和米暴动事件而闻名。他致力于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便是对华政策的转变。

护国运动和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63 西原龟三

自提出“二十一条”后,日中关系恶化,特别是大隈内阁采取排斥袁世凯政策,默认大陆浪人川岛浪速于1916年与军部勾结,再次策划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独立的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等举动。寺内正毅在议会上批判了大隈的对华政策,打出了以“诚意”和“亲善”为核心的“王道主义”,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而且他还试图通过经济援助来确保日本在中国的权益,其主要负责人是西原龟三。

西原龟三参加了对沙俄持强硬态度的对俄同志会,他在朝鲜作为实业家成功后,得到了朝鲜总督寺内正毅的信任。此外他还与朝鲜银行总裁胜田主计关系很好,在胜田担任寺内内阁的财政大臣后,西原便成为胜田的私人秘书。被称作“朝鲜帮”的西原、胜田、寺内三人选择了国务总理段祺瑞作为其对华政策的伙伴。

西原龟三基于在朝鲜的经验,计划通过控制铁道和银行来扩大日本货币的通用范围,进而扩大日本在中国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他还得到了在北洋军阀中拥有众多人脉的坂西利八郎的帮助,于1917年1月与段祺瑞之间签订了五百万日元的交通银行借款。

以“公正不偏”作为对华政策方针的寺内正毅,当初对支持特定政治势力干涉内政的行为是持消极态度的。但后来西原以对北洋派的援助乃“帝国百年大计”为由说服了寺内。

结果,1917年7月寺内正毅在内阁会议上决定“给予段祺瑞内阁相当友好的援助,以期时局平稳”的支援段祺瑞的方针。此后一直到1918年因米暴动而辞职,寺内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好转期间积蓄的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的外汇,几乎无担保全部借给了段祺瑞。这便是所谓的西原借款,实际是对段祺瑞的政治借款。这些资金几乎全部被段祺瑞用来加强军备,他垮台后,该笔资金便也无法收回了。

日本的所谓“援段政策”,对中国政局造成了很大影响。其焦点是中国的参战问题。1917年4月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动员中国也参战。西原龟三为了保持对段祺瑞的影响力,提出可延期支付义和团赔偿金和提高关税等条件,热心地规劝中国参战。段祺瑞也考虑可借协约国的支援来强化自己的政权,打算参战。

然而,黎元洪大总统和议会,还有段祺瑞的政敌军阀们反对有利于强化段祺瑞政权的参战计划。当时在上海的孙文也批评段祺瑞的参战乃出于利己私欲。1917年3月,段祺瑞宣布与德国断交,并逼迫议会批准中国参战。5月,黎元洪罢免了段祺瑞后,逃到天津的段祺瑞让属下督军宣布独立,将黎元洪逼入绝境。无奈之下黎元洪召辫子将军张勋进京意图改变时局,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清朝的复辟,即末代皇帝的复活。

清朝复辟事件与护法战争

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受到国民政府的优待住在紫禁城。每日他都能听到住在中南海的袁世凯在用膳时军乐队的演奏,深刻体味到失去王位皇帝的悲哀。袁世凯的帝制计划发生时,溥仪九岁。起初宫中都期待着清朝可以挽回政权,但袁世凯的真正意图明了之后,怕被新皇帝杀掉的恐惧则蔓延开来。最后袁世凯因护国运动死去,溥仪周边的人们都庆贺其为“不知天高地厚”之死。

对溥仪而言,复辟行动从张勋入京到“满洲国”成立就“没有停止过一天”。1917年6月的某日早晨,身边的侍从们说“今天暂停学习”,原来是张勋到访。张勋劝告道“唯陛下复位,万民方可救”,催促溥仪复位。但溥仪对张勋的粗俗言语甚是失望,直盯着他那夹杂着白发的辫子。

张勋进入北京后解散了议会,逼迫黎元洪辞去大总统之职,并于7月宣布废除共和体制及清朝复辟,一时间紫禁城内清朝遗臣们“如从棺材中逃出来”般遍地都是。对我们来讲张勋复辟是不符合时代的疯狂闹剧,那时朝廷还将参加护国运动的广西省军阀陆荣廷也视为复辟派。袁世凯的智囊徐世昌也参加了意图复辟的会议,据说段祺瑞和冯国璋也派部下参加。此外日本的一部分势力也支持清朝复辟,各种势力都想从政治上利用清朝皇室。

可实际上他们对清朝复活表示出的理解,不过是建立在自己掌握政治主导权的基础上。果然,段祺瑞反对张勋的独断专行,立即组织了讨伐军。十二天后张勋便失败倒台,逃往荷兰使馆。从而以皖系为主诞生了第二次段祺瑞内阁,由直系的冯国璋担任代理大总统,可议会却没有恢复。没有了反对派的段祺瑞于8月决定中国参战,接受日本支援,同时试图用武力统一全国。

护国运动和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64 溥仪

孙文在1917年7月从上海来到广州,与130多名国会议员为了保护临时约法之精神,恢复议会而成立了临时政府。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抱有强烈危机感的云南唐继尧、广西陆荣廷等也加入其行列,并于9月成立了广东军政府。孙文依靠他们的武力对段祺瑞发动了护法战争(护法意为保护临时约法),与段祺瑞相比,军事上处于弱势的军阀们步伐不统一,未能取得战果。当时除了南方的革命政府、北方的段祺瑞政府外,还有各地割据的大小军事势力,中国由此突然进入了所谓军阀混战的时代。日渐加深的“民国”的混乱,究竟要由谁来拯救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jdsy/181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