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

  • 历史解析——地方治理

    在清代中央施行小政府的决心之下,意味着清代的地方治理被迫要持续仰仗当地非官方的人群与组织(如地缘社区、宗族、商人或工匠的行会等),以补充其地方层级上人力的不足。这些团体向来不是很好掌控,而国家、地方社会以及实际执行大部分事务的吏员之间一直有利益冲突。
    县政管理须依靠非正式来源的收入来填补其支出,这些财源对现代人来说也许像是贪污,实际上却是属于体制内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在地方层级中真正运作的政府总是比起理论上描述的要大。...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83 0
  • 历史解析——钱财与人才

    历史解析——钱财与人才

    农业生产被认为是帝国经济的基础,而清政府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从农业生产课取的税收。清代土地税收是两种赋税的结合,其一是根据每户成丁人口所课的丁税,其二是根据每户持有的田地,以预估收获量课征的田赋。在18世纪20年代之前,这两种税赋分开征收,直到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决定取消丁口税,而仅向各户依土地课税,即所谓“摊丁入地”。这项改革将税收负担转移到土地持有者身上,依照其持有的地产征税。此改革本质上是进步的,地土精英虽试图反抗,但没有太大效果。
    ...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92 0
  • 历史解析——行政创新与中央集权

    在清治时期的前100年,清政权对其中央政府有三次行政上的创新,这些革新是为了增强其政权的能力,以作为一个扩张的、多民族的近代早期帝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新制度都在常规的官僚组织外运作,而任命的主官多是皇帝个人的代理人,而非经由科举考试拔擢的官员。...

    明清光辉 2020-07-24 487 0
  • 历史解析——政治体制

    历史解析——政治体制

    在征服中国以前,清朝已经以明朝为范本,形成一套政府组织,而在1644年入关之后,这套组织几乎可说是很平顺地套用在对中国的统治上。当时的人在概念上将此行政机构分为两部分:在北京的“内官”与在诸省的“外官”。“内官”,或所谓中央行政机构包含了“内阁”。在明太祖废掉丞相这个官职之后,内阁成为正式官僚系统中最接近行政机关的单位。在征服中国之前和紧接着入关之后,逐渐演进的几个较小的机构合在一起实际上已经执行了明代内阁的功能,而1658年这些机构更精确地以明代为模板组织起来,同时也冠上相同的“内阁”之名。...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79 0
  • 历史解析——满清的治理

    大清帝国是一个包含许多不同民族的帝国,也同时是中国王朝传统中的一个朝代(国),其统治者同样要遭遇前朝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华帝国可远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始皇,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说明了中国可以被征服,但不会永远分裂。中国内部似乎有某种重新自我导向的机制,在经历一段分崩离析的时代后,随即紧接着更长久的整合统一。2000多年来这个帝国已在所谓“中国本土”(英文为China proper或Inner China)的区域范围内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在规模可相比较的政治体之中,无论是西方的罗马帝国或神圣罗马帝国、伊斯兰世界...

    明清光辉 2020-07-24 1788 0
  • 历史解析——协调适应

    帝制时期中国任何朝代成功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地方士绅与中央官僚间进行结盟。
    历史上士绅阶层在朝代更迭之际仍能保持相当的稳定。一些人或家族在遗民反抗中丧生,也有人在新王朝中成功地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总体来说他们仍顽固地支持自身的地方利益。帝国晚期的士绅并不认为自己可坐上皇帝的位子,这点他们不像同时期日本的武士阶层。因此新的王朝要不是像明朝一样由反抗的群众所组成,就是如同清朝一样由侵略的外族所建立。然而无论谁取得帝位,在许多层面上士绅阶级绝对为巩固新朝所必需。...

    明清光辉 2020-07-24 1603 0
  • 历史解析——王朝巩固

    清朝的征服者自占领北京与建立新朝后,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其对手,在此大部分时间内清朝对于能否彻底战胜毫无把握。首先是被称为“南明”的明王朝残余势力。明朝在帝国内广封藩亲王,为1644年自缢后的崇祯皇帝提供了众多继承人选,然而这也导致忠于明朝的人士彼此争执何人才是勤王的对象。...

    明清光辉 2020-07-24 1693 0
  • 历史解析——异族统治

    中国经历过很长的不时发生的异族统治史,由那些不认同自己是汉族人或不被认同是汉族人的外族统治。当然没有人真的喜欢如此,但在意识形态上有许多方式来正当化这种状态。毕竟天子是宇宙万物的首要法理,“上天”与全人类之间的中介,而并非只是中国人,因此,在逻辑上上天可以选择其下的任何属民接受天命、统治天下。接受天命的标准并非血统,而是个人的德性,此“德性”恰由儒家文化的词语来定义。...

    明清光辉 2020-07-24 499 0
  • 历史解析——组织征服

    历史解析——组织征服

    无论清朝征服者是种族特征鲜明的边疆民族,或者是被特意建构而成的征服组织,他们的成就实属卓越。
    像这样的杂牌军怎么可能战胜明朝强大战备、按理说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战斗武力?...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07 0
  • 历史解析——满清的征服

    1688年,正蓝旗官员佟国纲上书康熙皇帝,希望将他正式登记的族属从“汉军”转为“满洲”。他的伯祖父佟卜年于1580年左右出生在辽东,而后迁徙到位于华中的武昌。他以武昌为籍通过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的会试,先是担任明朝的县官,之后受召前往东北防御满洲。在一场惨烈的败仗之后,佟卜年被控叛国,于1625年死在狱中,但他始终坚称自己忠于明朝。他的儿子佟国器在武昌长大,并在武昌编了一本族谱,证明自家至少十代以来都是明代忠勇的军士,以此为父亲的忠诚辩护。不过佟国器于1645年在清军征服长江地区时被...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69 0
  • 历史解析——元与明:挣扎的帝国

    历史解析——元与明:挣扎的帝国

    成吉思汗的野心是征服世界。他的孙子忽必烈则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更为低调,那就是统治整个东亚。尽管两人都未完全成功,他们却统治着一个远远超出蒙古故土的世界帝国(world-empire)。成吉思汗的世界帝国永远在寻求扩张,它不停消灭或吸收自己征服的小国,就像串起一条长长的珠链。在忽必烈的祖父所打下的帝国的最西面,他的堂兄弟们在那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挣扎着,并不断向他发起挑战。而这并不能影响忽必烈,他放弃了对西部的直接控制,将自己的全部资源用于征服更为富饶的东部——宋朝、高句丽、安南以及(令其挫败的)日本。忽必烈没...

    明清光辉 2020-07-24 525 0
  • 历史解析——渡尽劫波

    刚刚穿越了“崇祯之渊”的明朝人,发现自己陡然变成了一个新王朝的臣民。通往“后崇祯时代”的途径有许多,难易程度各有不同。绝大多数人顺从自己的命运,臣服于满人的统治,而且,如果他们是男子的话,还要以雉发的方式展现个人的忠顺。这是一种侮辱,然而当顺治二年(1645)多尔衮宣布“留发不留头”的禁令后,几乎无人违抗这一做法。但是,确实有一些人在好几年内不曾放弃对明朝复辟的期望。...

    明清光辉 2020-07-24 1481 0
  • 历史解析——叛乱

    金融崩溃对依靠中央资源配置维持运作的北方地区的打击最大。崇祯初年,这些地区是最先遭受饥荒的。财政紧缩使士兵和驿丞失去了粮饷。许多人干脆弃职,逃到边远地区,依靠出卖劳动或落草为寇,以维持生存。当崇祯元年(1628)春,干旱降临边缘省份陕西时,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揭竿而起,由此掀起了一场横扫帝国全境的长达17年之久的叛乱风潮。
    ...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30 0
  • 历史解析——崇祯之渊

    现在我们将目光从崇祯朝舞台上的演员们身上,转向舞台本身——生态环境。元明两代没有哪个皇帝像崇祯这样,不幸地遭遇了如此反常且恶劣的气候条件。在其统治初年,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在西北,特别是陕西。干旱与饥荒到处肆虐,崇祯元年(1628)末,一位御史上奏,全省已变成了一个灾区。次年,气温骤降,这次寒潮一直持续到17世纪40年代。感受到这一变化的不仅仅是明朝人。在17世纪30年代,俄罗斯人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严寒。然而,在17世纪40年代,据记载,冬季的每个月都要经历严寒,使之成为自12世纪以...

    明清光辉 2020-07-24 677 0
  • 历史解析——北方边境

    万历年间的大饥荒,其影响所及不仅仅是明朝的百姓。华北的连年干旱也波及了辽东——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满洲(Manchuria)的长城外的东北地区。正是在那里,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Nurhaci,1559—1626)逐步将不断扩大的女真与蒙古各部落间的联合,发展成一个政治同盟,最终在崇祯九年(1636)采用了“满族”(Manchu)这个新的民族称谓。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为止,努尔哈赤仍向明朝进贡,然而,这种臣服只是表象,他从未放弃对领土的野心。干旱和严寒也许是最终使他停止进贡的原因。一个胆小的首领或许会向...

    明清光辉 2020-07-24 750 0
  • 历史解析——万历之渊

    要讲述这个故事,我们需要回到万历皇帝统治的时期,即1572—1620年。与关于王朝衰落的标准叙事相反,皇帝个人的过失也许不是故事的起点。有史料表明万历皇帝优柔寡断且缺乏政治头脑,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放宽视界,将目光从庙堂上具体而微的纷争转向更广阔的图景。对于万历朝来说,这种更广阔的图景涉及两大方面的环境恶化。...

    明清光辉 2020-07-24 885 0
  • 历史解析——罪责

    到了1658年,黄宗羲已经成为同代人中最重要的史学家和宪政理论家(constitutional theorist)。自崇祯皇帝自缢、满人攻占北京已过去14年。许多明朝官员顺势而为、侍奉新主,但仍有许多人并未如此,余生亦矢志不渝地追随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前朝。在黄宗羲的交往圈中,保持政治上的忠贞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明亡时才34岁的黄宗羲认为,故国已不堪回首,唯有归隐田园以明志——这就好比常言道“好女不侍二夫”。而多数寡妇还是要再嫁的,为新主驱驰的官员也不在少数。尽管受到来自征服者和昔日同僚的威逼利诱,黄宗羲仍以...

    明清光辉 2020-07-24 479 0
  • 历史解析——逃亡者归来

    被派遣南下寻找管方洲的苏州捕役,决定在结束搜捕前最后去澳门(香山岙)看看。这还是在16世纪70年代,葡萄牙人强有力的防御装备引起一些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疑惧是此后数十年的事。利玛窦也还没到澳门学习汉语,这是1582年的事。在澳门时,捕役们听说有一艘失事的欧洲海船刚漂进港口。船上的桅杆和船舵都已不见,看来是一艘弃船。捕役们出于好奇前往查看,在货舱里发现了两个奄奄一息的中国人。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发生了,其中一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苦苦搜寻的管方洲。...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96 0
  • 历史解析——欧洲人在中国

    流入南海经济体的白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陌生人,其中既有带着非洲奴隶和宠物猴子、穿戴华美的葡萄牙人,也有一文不名的水手、士兵和铁匠,他们从全球各地被吸引或强行拉入这一狂热而危险的环球航行事业,明朝人为之瞠目。沈德符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印的笔记《万历野获编》中曾如此描述葡萄牙人(即“佛郎机人”):“其人双瞳深碧,举体洁白如截肪,不甚为寇掠。”
    而当荷兰人来到的时候,他们怪异的外表仍令明人惊讶得无所适从:“……状貌服饰,非向来诸岛所有。”沈德符所谓的“向来诸岛所有”,指来自东西洋各岛的“贡夷”,此处实...

    明清光辉 2020-07-24 692 0
  • 历史解析——白银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本打算与荷兰人一样,用武力打开通往这一区域的大门,但是最终让他们加入并留在这一交换网络中的是一件他们——特别是西班牙人——几乎可以垄断且在他们看来永远取之不竭的商品。这种商品也是明朝经济中价值最高的交换媒介——白银。它出自西班牙人在美洲的银矿,波托西(Potosí,今属玻利维亚)和墨西哥是主要产地。美洲银矿的出产量惊人,尤其是从16世纪80年代起,用水银从矿砂中提炼白银的技术提高了银矿产出,直到17世纪30年代,易开采的矿源枯竭后,产量才骤然下滑。在此数十年间,西班牙控制的白银数量之巨,...

    明清光辉 2020-07-24 1099 0
  • 历史解析——南海世界经济体

    永乐三年(1405)郑和环南海航行并进入印度洋时,是在一个既存的、较为松散的贸易网络中活动。弘治十一年(1498),葡萄牙船长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进入印度洋时,这一区域的贸易格局仍然未变。主导贸易的是南亚的穆斯林商人,但没有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当葡萄牙人来到印度洋时,周边国家仍然对郑和船队的故事留有印象。人们之所以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这些船队不同寻常的规模和性质——它们似在表明这是一种不同的做法,亦即以国家为基础的协调模式,而非这一地区既存的多中心、彼此隔离的贸易体系。葡萄牙人对...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57 0
  • 历史解析——海防线

    在外交与边贸未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朝贡与贸易相辅相成。一旦两者发生冲突,起因往往是走私对国家控制和关税构成压力。肃清沿海是明朝的一种应对方式。比如,洪武皇帝就曾敕令浙江沿海居民内迁,从而断绝沿海为患的倭寇的补给,这一外交举措对民间海外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建文帝出于类似的担忧,禁止沿海居民与外国人私自接触,亦不许留存贩卖番货。
    ...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99 0
  • 历史解析——朝贡与贸易

    自汉代起,中国历代政权处理对外关系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正式的,另一种则是半正式的——朝贡和贸易。朝贡体系要求外国国王派遣使臣入朝,贡献方物。随后,由皇帝颁赏给来使同等价值或更为丰厚的礼物,由后者带回各自的属国。皇帝也对朝贡国的首领进行册封,甚至在发生继位之争时指定自己属意的继任者。正是这种互相承认和互予合法性的手段,维系着中国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尽管这是一种虚构的图景,双方却乐于保持这样的名分。它给予了中国渴望获得的国际地位,而其他国家则得到了贸易机会。...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27 0
  • 历史解析——海货

    历史解析——海货

    在欧亚大陆的一端,一个银工悄悄沿运河而下,在长江入海口南岸的一个港口,登船,出海。在大陆的另一端,泰晤士河沿岸,伦敦港以北,一个小镇上的一间图书馆收到了它的第一本汉语藏书。在当时来看,这是一件弥足珍贵的藏品。这一年是1604年。五年之后,中国的茶叶首次运到伦敦。此前,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还从未尝到过这种饮品。...

    明清光辉 2020-07-24 1840 0
  • 历史解析——南海

    管方洲去了海上。他以前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出海讨生活。他还在苏州的时候,是个干得不错的银工。金银细作在苏州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又因宫中采办颇多而愈加兴盛。这是万历初年(16世纪70年代末)的事。彼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刀阔斧地推进财政改革,实行赋役折银的政策。由此,在现实生活和人们的观念中,白银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对于一个银工来说,可谓是生逢其时,管方洲也确实做得颇有声色。...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95 0
页次:3/437 每页25 总数1091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