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6-28 22:33:23 0

关键词:变法

战国中前期

战国初年,韩、魏、赵三家将中原传统强国晋国瓜分,正式成为中原诸侯,再加上取代姜氏的田氏齐国和仍旧活跃着的老牌强国秦、楚和燕三国,战国七雄并立的局势正式形成。当时的列国形势是齐在东,楚位南,秦偏西,燕靠东北,韩、魏、赵居中。为了巩固政权、富国强兵,各国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法改革活动,其中较著名的有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这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十五连盏铜灯·战国

这件灯具如同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由长短不同的八节枝干接插而成,伸出的枝条上托有15个圆盘灯盏,枝干上还铸有一群嬉戏的猴子,构思极为巧妙。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青铜嵌绿松石带钩·战国

带钩长16.5厘米,于河北平山出土,为战国时期贵族佩戴饰物。

李悝变法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开启战国时期招贤养士的风气。他任用李悝变法。李悝变法主要是“尽地力之教”,就是最高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内容包括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其次是控制物价方面,实行平籴法:把好年分成上中下三等,坏年也分成上中下三等,好年由政府按等出钱购入一定数量的粮食,坏年由政府按坏年的等级平价沽出。此法的目的在于使百姓不太受物价影响,提高农民生产兴趣。李悝变法最具影响的是撰成《法经》,这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春秋以来各国立法的集中体现。《法经》有《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共六篇,这部曾为“商君受之以相秦”的法典,是秦汉以来封建立法的滥觞,成为以后历朝制定法律的蓝本。李悝的改革不仅使魏国“强匡天下,威行四邻”,成为战国前期最强盛的国家,还是战国各国改革的开端,使战国时代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革新进入新的阶段。

楚韩变法

公元前389年,楚悼王任命军政双优的卫国人吴起为令尹,主持楚国变法改革大计。当时楚国旧贵族势力猖狂,吴起的改革便先从改变世袭的分封制着手,限制旧贵族,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将这些旧贵族迁徙到边远地区开发荒地;整顿官场歪风,裁减无能的官员。楚经吴起变法,逐渐强盛起来。吴起曾“南收扬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然而吴起的改革只得到了楚悼王个人的支持,并没有得到楚国统治阶层的认同。相反,因为改革触及了很多贵族的实际利益,吴起反而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吴起在郢遭到楚国贵族的谋杀,变法基本失败。

公元前354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进行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和其他诸侯变法不同,他讲究君王统治之术,以巩固君王的统治地位。由于申不害没有把改革政治、经济旧制度的“法”放在主要地位,只讲究术,也就是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这种变法只能暂时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对韩国提高国家实力帮助不大。

商鞅变法

魏国开启各国变法的先河,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无疑是最为彻底和成功的典型。春秋时期,尽管秦霸西戎,但与晋、楚相比,秦的政治、经济、文化要落后得多。秦孝公时,秦国内部宗族经常发生械斗,外部受到楚、魏两国的侵迫。东方各国都视秦为戎狄,拒绝与秦会盟,面对这种耻辱和难堪,好强的孝公甚至做出以半壁江山相谢的承诺,只求有人能够助他变法图强。商鞅闻讯后,便匆忙离开故土魏国,赶到秦国,辅佐孝公变法。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双兽三轮盘·战国

这件轮盘高15.8厘米,口径26厘米,1958年出土于江苏武进。轮盘器形别致,在一侧由底盘上伸出两只龙首,在盘底呈鼎足状安排有3个六辐圆轮,具备了江南地区东周青铜器的显著特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公元前350年,商鞅两次下变法令,变法的内容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新的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伍连坐”,实行中央集权,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社会经济;“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器,方便税收和货物交换,加强集权制度;“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统治。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商鞅方升·战国

此器是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商鞅变法时所规定的标准量器。秦统一六国后,又在其底部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诏书,命令丞相隗状和王绾把商鞅既定的制度推行到全国。

秦推行新法18年,国家日益富强。司马迁说,商鞅变法后,“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曾经忍辱负重的孝公因商鞅变法有功,便封他15邑,号为商君。商鞅变法带给秦国的除了有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发展外,还有那支虎狼般勇猛和残忍的军队,因为杀敌立功、斩敌首级就意味着能够得到奖赏和晋爵,对普通百姓来说,至少也应该可以摆脱贫困。公元前354年,秦夺取了魏的少梁(今陕西韩城);公元前352年,商鞅率兵攻取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40年,商鞅俘虏魏将公子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而战胜魏军。但商鞅的新法令和旧贵族的利益是有抵触的,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子惠文王即位,商鞅被杀。但商鞅变法的成果仍沿袭下来,为以后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胡服骑射

战国后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迅速提升,以至于构成了对山东(指崤山以东)六国的严重威胁。其中六国中的赵国西北有匈奴,西有林胡、楼烦,西南与强大的秦国接壤,这使得赵国的周边环境非常险恶。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刚刚即位的赵武灵王决心改革图强,振兴赵国。他客观地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认真研究了壮大赵国力量的办法,以超凡的才略和气魄,毅然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春秋时代,各国都以战车和与之配合的步兵作为军队主力,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但是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到了战国时代,战场遍及中原大地任何一个地方,作战地区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这就更使得战车不再适合战争的发展。赵国由于长期与胡人作战,逐渐发现车步协同的作战方式远不如胡人的骑兵战术机动灵活,赵武灵王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同时武灵王也认识到为了适应骑战的需要,必须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在普遍以中原正统和华夏礼乐文化自傲的氛围中,武灵王敢于改革传统的舆服制度,取法胡人的服饰习俗,足见他的确是一位雄才大略、气魄宏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胡服骑射”没有仅仅停留在军事和服饰层面,还逐步渗入到政治层面。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赵武灵王罢免了一些贵族的官职,起用了一些来自民间和其他国家的人才,这些措施使得赵国的政治面貌发生了一些改变。经过赵武灵王的努力,赵国成为北方唯一一个有实力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国家。然而赵武灵王的改革激起了国内保守贵族的不满,赵惠文王四年(前295),赵国发生沙丘宫之变,已经退位的赵武灵王被围于沙丘行宫,最终饿死其中。赵武灵王死后,赵国把持朝政的仍旧是那些传统的贵族势力,这样赵国在天下的争霸中败给秦国,最终亡国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胡服”的习惯依旧被保留下来,由“骑射”而强大起来的赵国军队也得到不断加强,直到长平之战后才损失殆尽。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曾侯乙尊盘·战国

此盘出土于湖北省随州曾侯乙墓,盘高24厘米,口径为57.6厘米。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1567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