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战争形式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春秋和战国时期,两者的战争形势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春秋时期的战斗讲究“师出有名”,一方想要发动战争,必须在道德上占有有利的地位,然后再迫使对方屈服。他们很讲究战争的过程,双方彼此都拉好阵势,然后再展开公平的战斗,进而分出胜负。这样的战争持续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而且伤亡不大,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争霸,为了耀武扬威。

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战争形式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至于到了战国时期,战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非常注重战争的结果,一般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或者是灭国为目的。同时,这个时期的战争由专业的军人统领,他们使用各种阴谋诡计,只要能够赢,什么手段就可以用。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一般伤亡都比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从春秋到战国,这样的一种战争形式的改变是如何形成的呢

事实上,这一变化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春秋早期的时候,战争的形势已经在开始逐渐的发生改变了,因为这种“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的“贵族式”战争,已经开始逐渐不适应于发展需要了。因为在这样的战争中,主观能动性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双方只能纯粹的拼实力,不过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争霸为目的,这样的“贵族式”战争,勉强能发挥出他的优势来。

直到春秋中期,各国之间的战斗越来越频繁,战争的结果也开始被逐渐的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逐渐的起作用,但这种变化依然比较小,咱们举一个例子,如“泓水之战”和“城濮之战”,通过了解这两场战役,这种变化就显而易见了。

从一定的角度来说,这两场战役都属于争霸战争。但两者的区别却很明显,“泓水之战”更多的被人当成一场笑话,宋襄公因为过于拘泥成法,信奉礼仪,最终导致自己丢了性命,同时也葬送了宋国的霸主地位。但是楚国也并没有因此确定以及的霸主地位,这是由于楚国的历史问题决定的,因为他是蛮夷,很难上中原各国所接受。而后来的“城濮之战”,晋文公取得胜利,从而确定了他的霸主地位。

泓水之战

公元前463年,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死了,齐国因此陷入了动荡之中。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大打出手,齐桓公的尸体都因此在床上长了蛆,可见其激烈程度。而在此之前,齐桓公曾将太子吕昭送到宋国,托宋襄公照顾,齐国内乱之后,宋襄公于是就联合了几个国家,将吕昭送回齐国继承王位。

齐国经历一番内乱,霸主的位置自然是坐不坐不住了。而在当时的晋国,也同样处于内乱之中,至于秦国还只是一个边陲小国,只有楚国的国力强盛,他试图往中原称霸,但是却不被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宋国有了称霸的可能,于是宋襄公借着齐国内乱的借口,邀请各国会盟,但其他的国家并没有搭理他。宋襄公别把主意打到了楚国身上,准备说服楚国支持自己。

公元前639年秋,宋襄公终于说服了楚国。准备召开会盟大会,满怀自信的宋襄公并没有带多少护卫参加,结果会盟的时候,楚成王反悔了,直接劫持了宋襄公,然后派兵攻打宋国。后来还是鲁僖公劝架,楚国这才放了宋襄公,并且从宋国撤了军。

被这么一弄,宋襄公气不打一处来。他想找楚国报仇,可是实力不允许,于是就只能找郑国来出气。第二年秋天,宋襄公派兵攻打郑国,中国没办法,只能找楚国请求帮助。楚成王当即同意派兵攻打宋国,双方在泓水即将展开一场战斗。

关于这一场战争的经过,在《左传》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大家可以自行查阅,大致的过程是这样子的。

宋襄公提前带兵在泓水对岸展开阵仗,而此时的楚军还没有渡过泓水,于是宋国的大司马对宋襄公说,楚国的军力比我们强盛,应该趁着这样的机会一举进攻楚军,这样胜算比较大,但是宋襄公拒绝了。

楚军渡过泓水后,队伍还没有整理好。这时候大司马再一次请求派兵攻打,可是宋襄公依然不同意。于是等到楚军做好准备之后,然后双方开战,实力较弱的宋军大败,就连宋襄公的腿都被射伤了。

兵败回国后,众人埋怨宋襄公不会用兵。可是宋襄公却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可见宋襄公依然坚持着用商周时期战争的礼仪来作战,这着实让人可笑,两国交战理应是兵不厌诈,更何况对手还是不守周礼的楚国,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是咎由自取。

当然,像宋襄公这样不懂变通的也只是少数人,其他的多数人已经开始在战争中使用计谋了,比如刚才说的楚国在会盟中突袭宋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六年后的城濮之战,也同样是如此。

城濮之战

宋襄公回国后,在外流亡的晋国公子重耳来到宋国,但宋襄公知道自己的实力已经帮不到重耳了,于是建议重耳了去找大国的庇护。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郑重接待了他,同时重耳也许下了“退避三舍”的诺言。从楚国离开之后,重耳又来到秦国,最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王位,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晋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国再一次派兵攻打宋国。宋国被迫向晋国求助,晋文公觉得,这是他称霸的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决定出兵救宋国。在战略上面,因为楚国的实力很强,而齐国和秦国的态度还不知道,晋国先处理了曹国和卫国,因为他们是楚国的小弟。

而楚国也不愿意正面和晋国刚正面,毕竟晋文公可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他逃亡了19年,这么多年都没有击垮他的意志,可见晋文公本身就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可是楚国的将军子玉却不这么认为,他非要和晋国刚正面。战斗一开始,晋文公真的遵守了他之前的诺言,下令退避三舍。这一点不仅在道德上面占据了制高点,而且起到了诱敌深入的作用,当然这还是战斗的开始。

公元前632年,战斗正式打响,晋国将领胥臣下令在战马身上套上虎皮,吓的陈,蔡的军队四处溃散,然后在趁机攻打上去,子玉的右军轻而易举就被破了,这就是使诈来的功劳。

另外晋军的下军主将还用树枝绑在马尾巴上,扫起灰尘造成败退的假象,同时将自己的大旗也往后退,导致楚军果然上当来追,这时候晋军三军齐出,迂回包围楚军,这不也是使诈吗?

于是在多方位的计谋配合下,晋国大败楚国。随后晋文公又率领着其他的诸侯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对晋文公进行了封赏,也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结语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的形势已经在悄然的发生改变。这两场战争只相差了六年,前者宋襄公一味遵守战争礼仪,放弃进攻楚军的大好机会,从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而后者并不厌诈,无所不用其极,很好的证明了战争形势的改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108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