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疑问

水浒知宋——勾栏是指青楼?宋代也有艺人排行榜

历史大观园 历史疑问 2020-06-15 10:37:18 0


《水浒传》中好几处提到“勾栏瓦舍”。一处是在郓城县衙当巡捕步兵都头的雷横从梁山泊回到郓城,听帮闲的李小二说近日从东京来了一个女艺人,色艺双绝,叫作白秀英,如今正在郓城的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雷横听了,“又遇心闲,便和那李小二到勾栏里来看”“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看戏台挂出的招贴,做的是“笑乐院本”,主演便是那白秀英。

演出开始,白秀英“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众人喝彩不绝”。演到精彩处,白秀英却停了下来,托着盘子,到观众席中讨赏钱,先走到雷横面前。雷横一摸钱袋,才发现未带分文,便说:“今日忘了,不曾带得些出来,明日一发赏你。”白秀英笑道:“头醋不酽二醋薄。官人坐当其位,可出个标首。”雷横通红了面皮,道:“我一时不曾带得出来,非是我舍不得。”白秀英道:“官人既是来听唱,如何不记得带钱出来?”雷横道:“我赏你三五两银子,也不打紧;却恨今日忘记带来。”双方争执了起来。

一处是青州清风镇。清风镇是一个市镇,位置重要,邻近又有三座恶山,于是政府在这里设置巡检司。花荣是负责人之一。当宋江来时,花荣便安排了人每日陪着老宋“去清风镇街上观看市井喧哗”“那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勾栏并茶坊酒肆,自不必说的。当日宋江与这体己人在小勾栏里闲看了一回,又去近村寺院、道家宫观游赏一回,请去市镇上酒肆中饮酒”。

还有一处是东京城内的桑家瓦子:东京年例,大张灯火,庆赏元宵,燕青、李逵等人换了衣巾,扮成客商的模样,潜入东京城看花灯,先投桑家瓦子而来,“来到瓦子前,听得勾栏内锣响,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平话,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李逵听得兴起,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众人失惊,都看李逵,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的好村!勾栏瓦舍,如何使得大惊小怪这等叫!”李逵道:“说到这里,不由人喝彩!”燕青拖了李逵便走。

瓦舍是什么?《都城纪胜》中有解释:瓦者,野合易散之意。《梦梁录》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也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剧场。

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个“勾栏”(剧场)。瓦舍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一个较大的勾栏就能容纳几千人同时观看演出。

勾栏是商业性演出的舞台,每天都会表演杂剧、滑稽戏(类似于后世的小品)、说书、说诨话(类似于后世的相声)、歌舞、傀儡戏(木偶戏)、皮影戏、七圣法(魔术)、踢弄(杂技)、蹴鞠、相扑等节目。

勾栏的建造形制借鉴了当时神庙戏台的一些特点,设立戏台和神楼,又考虑了对观众的安置建造全封闭的形制,四周围起,上面封顶,演出可以不考虑气候和时令的影响。

在其内部,一面建有表演用的高出地面的戏台,戏台上设有乐床。其后是戏房,戏房通往戏台的通道称为“古门道”或“鬼门道”,也就是上下场门。其他面则是从里往外逐层加高的观众席,叫腰棚。其中正对戏台而位置较高的看台又叫神楼。观众席里又有最上等的座位叫青龙头(前面说过水浒中雷横看戏“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位于靠近戏台左侧的下场门附近,是黄金位置。

勾栏实行商业化的演出方式,对外售票。勾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剧场的正式形成。勾栏瓦舍在宋、金、元、明朝前期400余年时间里成为中国戏剧的主要演出场所,当然乡村野店还是以神庙戏楼为演出场所。

刚开始建造的勾栏是简单的临时性建筑。后来砖木结构的庙台逐渐开始取代了勾栏,成为现代舞台、剧院的雏形。

另外,瓦舍之内除了勾栏通常设有酒肆、茶坊、食店、摊铺等其他服务摊位,十分热闹。

娱乐业发展与经济繁荣有很大关系。

北宋极盛时期,开封城里的瓦子有十所规模比较大的。南宋中后期,首都临安城内的瓦子竟然多达二十三所。

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北宋都城汴梁“街南桑家瓦子(即水浒中提到的燕青、李逵去过的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在这些瓦子里有演小曲的,有演杂剧的,有玩影戏的,有玩傀儡戏的,还有说唱诸宫调的。

南宋都城临安的瓦子勾栏更多,瓦子演出的技艺有五十多种。城里有南瓦、北瓦、大瓦、中瓦、蒲桥瓦等,城郊结合部还有二十多个瓦子。其中北瓦最大,里面有二十多座勾栏,有两座勾栏是专说史书的,还有一家叫小张四郎的勾栏,是以艺人名字命名的。

那些无名或过路的艺人根本就进不了勾栏,只能在广场上耍把式卖艺。也叫“打野”“撂地儿”,又称“雨来散”。

勾栏里不仅有表演射箭、杂技、魔术、驯兽等各类以男性演员为主的娱乐项目,还有以女性为主导的歌舞伎占了极大比例。总体来说,女演员占据了大宋娱乐节目的半壁江山。

《东京梦华录》里还记载了北宋末年首都开封娱乐业的七十二名当红艺人,里面至少一半是女性,其中就有表演歌舞的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王京奴、安娘、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张真奴、杨望京,表演杂剧的朱婆儿、俎六姐,表演傀儡戏的张臻妙、温奴哥,以及说书的文八娘、王颜喜、盖中宝等。

宋代的歌伎并不一定要出卖色相,包括当时行院(高级妓院)里的妓女也并不是靠身体赚钱。她们自幼经过刻苦训练,在琴棋书画方面颇有造诣,学成以后靠表演和陪酒谋生。其中守身如玉者不在少数,只愿与自己真正喜欢的顾客确定持久的情人关系,其实更像日本的艺伎。比如李师师和周邦彦等。

宋代歌伎的收入应该也不算低。

《宋稗类钞》中记载一位生活于南宋孝宗时期的屈姓歌伎,自幼父母双亡,被舅舅送进南京的新瓦(宋朝南京最大的娱乐场所)当学徒。她跟随师傅学习音乐和舞蹈,十年后学成技艺,能自己谱写新曲。经她改编的传统舞曲《柘枝舞》极受观众欢迎,一天能演七八场。剧院老板给她分成,平均每天能挣到二十多贯。

另外在宋代娱乐节目中,女性除了表演歌舞,有的还能表演杂剧、像生、说书、幡竿和走索等项目。

燕青与李逵在东京桑家瓦子看到的节目是说书;雷横在郓城勾栏里准备看的节目是“院本”杂剧。

杂剧是戏剧的一种,有长有短。长的分成很多集,需要十几天才能演完。短的分成若干段,每段用一个调子来演唱。

像生并非现在的相声,而是模仿秀,其实就是各种模仿秀的大杂烩。现在的模仿秀主要模仿著名艺人、名人,而宋朝的像生则模仿日常生活当中的有趣场景,包括学乡谈、学吟叫、乔谢神、乔做亲、乔迎酒、乔教学、乔捉蛇、乔焦磓、乔卖药、乔宅眷等等。

学乡谈是模仿各地方言,学吟叫是模仿买卖人的各种叫卖曲调,乔谢神是模仿善男信女还愿,乔做亲是模仿结婚娶媳妇,乔迎酒是模仿国营酒厂新酒上市时的宣传场面,乔教学是模仿私塾先生讲课,乔捉蛇是模仿叫花子捉蛇,乔焦磓是模仿小贩卖糖葫芦,乔卖药是模仿江湖骗子兜售假药,乔宅眷是模仿大户人家太太小姐的穿衣打扮。

据宋人笔记《都城纪胜》记载,南宋杭州有一个“小女童像生叫声社”,应该是由小女孩组成模仿各类叫卖的一个民间艺人团体。颇有些现在某卫视搞的小戏骨一类。

说书即是讲评书,这个和现在差不多。

幡竿是杂技的一种,表演难度非常高:艺人需要爬上数丈高的巨竿,在竿顶上做出倒立、空翻、舞蹈、金鸡独立等动作。据《宣政杂录》记载:北宋末年,有一个表演幡竿的江湖艺人“以数丈长竿系椅于杪,伎者坐椅上”。说这个艺人在树梢上又接了一根几丈长的幡竿,然后在幡竿上放一把椅子,能在椅子上安坐不动。

走索跟现在走钢丝差不多。一贯正经的司马光还写过一首《走索》诗,介绍说一个卖艺的姑娘在十字街头表演走索,只见她一会儿在绳索上行走如飞,一会儿在绳索上倒挂金钩,身手比猿猴还要敏捷。

宋代驯兽更是精彩绝妙。据记载,当时艺人们可以让蚂蚁、青蛙、乌龟、螃蟹等为观众表演节目。

据《宋稗类钞》记载,当时有一种表演叫作“蚂蚁角武”:一黄一黑两队蚂蚁,黄队用一只大黄蚂蚁做将军,黑队用一只大黑蚂蚁当元帅,演员在旁边敲鼓。敲第一声鼓,两队蚂蚁会列好阵势;敲第二声鼓,两队蚂蚁会开始厮杀;敲第三声鼓,蚂蚁停止交战,黄队后退一尺,黑队也后退一尺;敲第四声鼓,两队蚂蚁分别在将帅的率领下回到各自的蚁穴里。

还有一种表演叫“七宝之戏”。所谓七宝,指的是乌龟、王八、鲤鱼、青鱼、泥鳅、螃蟹、虾。演员将这七种动物分别放进七个小缸里,然后他开始喊叫,当喊到“乌龟”的时候,乌龟会从缸里爬出来,当喊到鲤鱼的时候,鲤鱼会在缸里向上跳,总之不管喊到哪种动物,那种动物都会响应。

现在马戏团让狗熊踩滑板,让老虎钻火圈,让海狮学唱歌,让海豚顶皮球之类的表演与宋代马戏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瓦舍、勾栏在宋代的兴盛是与整个宋代商业的繁盛分不开的。

北宋的首都开封,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工商城市,各类店铺有六千多家,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南宋的都城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内贸和外贸更是非常发达,临安城里当时总共有四百多个行业,人口最多时曾达到一百二十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大都市。

而且宋代不抑制兼并,与后世的明朝相比也并不抑制商业发展,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豪绅豪商,商人的地位普遍提高;另外宋代优容那些开国时形成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往往也发展商业。在农业、工商业繁盛的基础上,宋代的城市、城镇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民阶层。这个阶层在物质生活丰裕之后自然在精神生活上有需求。另外宋代除了开国初期实行过宵禁,后来顺应需要城市不再实行宵禁,因而宋人有夜生活,于是瓦舍、勾栏应运而生。

但宋代上层社会一般认为勾栏瓦舍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下流人士聚集区,禁止官宦进入游乐,但实际上无法禁止。

宋代尤其到宋徽宗时期,社会上奢靡享乐之风极盛。娱乐业更是异常发达,皇帝都往青楼跑,因而朝廷对官员娱乐活动持开明态度,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家中往往都养着私人娱乐班子,也包括唱曲的歌伎、跳舞的舞伎、演剧的优伶、说书的先生。

苏东坡有一好朋友名叫陈季常,既是官二代(其父亲陈希亮做过凤翔知府,是苏东坡的顶头上司),又是大商人(常年贩运丝绸和药材),家里非常有钱,晚年在湖北黄州定居,光歌伎就养了三十名。

宋朝官员和士绅愿意花重金聘请才貌俱佳的女艺人,有需求,自然会出现供应。北宋首都开封“中下之户不重生男,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洪巽《暘谷漫录》);南宋首都杭州“风俗尚侈,细民有女则喜,生男则不举”(陈郁《藏一话腴》)。

所以在宋代,平民若生了女儿,如果能稍有姿色,就花钱送她们去学歌舞,以便长大了去富人家里挣钱。

需要指出的是在宋代勾栏并无妓院的意思,而是指文娱演出的场所,我们可以把宋代勾栏看作娱乐场所。勾栏的确和后来的青楼有着关系,但以勾栏指称妓院是明代之后的说法,如晚清王韬《海陬冶游录》写道:“绣云,一字琴仙,吴之吴趋坊人。少有殊色,九岁鬻于勾栏。房老爱之,不啻拱璧。十五梳拢,艳名噪一时。”

此处的“勾栏”才是指青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yw/710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