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说实话,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1-08-24 23:16:32 0 曹操

探索历史足迹,讨论历史话题,关于“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的相关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

说实话,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1

李白在《侠客行》中有过一段热血沸腾的描述: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然而,在李白写诗的六百年前,大侠曹操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曹操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从早到晚就知道舞刀弄棒,跟小伙伴袁绍呼啸闾里,看见垃圾桶都恨不得上去踢两脚。他不努力的样子让关心他的人恨得牙痒痒。身边的人经常告诉他:“你将来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曹操听后也一笑置之,丝毫不以为意,依旧没心没肺地混着。

那年,洛阳街头锣鼓喧天,大红的马车穿街而过。藏在路边树下的曹操和袁绍眼珠子一转,顿时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劫新娘。他们偷偷跑到新娘的洞房门口,大喊一声“捉贼啊”,全家人都朝着袁绍手指的方向追去。

说时迟,那时快,曹操冲进房间,扛起新娘就跑,脸上还露出坏笑。没想到新娘家人发现上当后立马追了过来。在逃跑的路上,袁绍掉进了路边的坑里。眼看就要被抓住,曹操指着袁绍大喊一声:“贼在这儿呢!”估计那时袁绍的心里正在骂他。

曹操不仅偷新娘,还敢搞刺杀。他听说大太监张让坏事干尽,就在怀里揣了两把手戟,翻墙潜进张让家。或许是因为他身材敦实,所以走路的脚步声比较重,惊动了张让家的保镖。保镖一看:“哪里来的土行孙,都杀到家门口了,这还了得?”赶紧拉响了警报。

曹操的刺杀行动宣告失败,他抡起两柄手戟杀出一条血路,朝原路翻墙跳了出去。劫后余生,曹操终于找到了走向人生巅峰的方法:“一人敌不足恃,当学万人敌。”

说实话,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2

对曹操来说,这辈子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长久的江湖生涯,刀光剑影带给他的快感在逐渐消退,于是在练习格斗之余,他竟然开始读书了。《孙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还有《诗经》《尚书》《周易》,他一本也不放过,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下去。曹操甚至在读书时,还会把自己带入将军的角色中,在沙盘上论证兵书中的理论和古代战例。不论输赢,结束后他都要乘兴作两首诗,一抒胸中块垒。

看到曹操的改变,旁人就在背后议论:“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疯就疯了呢?”他们特别不愿意相信,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突然就能改邪归正。其实不是曹操改邪归正了,只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

《士兵突击》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曹操不知道这句话,但他确实这么做了。

兵书一本一本地读,战例一个一个地研究,诗文一首一首地作,日积月累,大侠曹操已经用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在同龄人中一骑绝尘。

184年,曹操的机会来了,承平日久的大汉帝国爆发了“黄巾起义”。因为家族的关系,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随皇甫嵩出征。

当他骑着高头大马从洛阳城出发时,他大概不会想到,他这一生都将与刀剑为伍,与战马为朋。讨黄巾、战中原、伐乌桓、征江南……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跟刘备打擂台。

从青年时期读书开始,到一生征战打下北方大地为止,曹操在军事上是极其成功的,属于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人。有人说他运气好、手下人才多、会耍诈,其实只有曹操自己知道:“所谓的好运气,不过就是自己的努力碰上了好机会。”

说实话,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3

曹操看到东汉末年诸侯混战、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他有感而发,写了《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在这样的局面下,曹操给自己树立了奋斗的目标:“扶危济困,安定民生。”既然世道不平,那就用掌中槊、跨下马去平定天下,让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让人才都能实现价值,让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这时起,这个默许的“初心”,曹操一辈子都没有忘记。

大汉帝国的衰落,不只是皇帝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出了大问题。于是曹操在兖州时总结出两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屯田。原本是国家赋税来源的自耕农,大部分都被豪强纳入自家的庄园中,成为奴隶。所以曹操就将无主的田地收为公有,发放给无田可耕的流民,让他们重新做自耕农,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税源和兵源。

第二,求贤。汉朝选拔人才的“察举制”早已败坏,人才能否走入上升通道,基本以家族在当地是否有势力为标准。曹操决心打破这种扭曲的人才选拔制度,不问背景、财富、品德,只看是否有才能。在这种“唯才是举”的制度下,典韦满宠、温恢等一大批实干型人才崭露头角,成为曹操事业的支柱。

就靠这两招,人才、粮草、兵员源源不断地聚集到曹操的手中。再加上曹操惊才绝艳的军事才华,一个又一个强敌在他的手中灰飞烟灭。他的地盘也从兖州一隅,扩张到豫州、冀州、并州、凉州、徐州、幽州。曾经遍地荆棘的北方大地,在曹操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充满勃勃生机。

说实话,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4

在敏感多疑的曹操心中,也许只有刘备才是他一辈子的精神上的朋友。

那年在许昌的高楼上,他用青梅煮酒招待俘虏刘备。闲聊中他们纵论天下英雄,结果袁绍、袁术、刘表、孙策都不被曹操放在眼中,只有落魄的刘备被他视为知己:“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刚读《三国志》时,我不明白曹操为什么这样说,直到看到刘备在西川的所作所为,我才恍然大悟。刘备打下西川后,实行的政策也是与豪门争夺人口、土地,恰如曹操在中原的所作所为。他们两人就像是名医,面对重病的患者都开出了同样的药方,想不惺惺相惜都难。

两个40岁的中年男人在青梅煮酒时都没有谢顶,手中也没有上色包浆的核桃,更没有高谈“养生”“佛系”,只有心照不宣的一腔热血和雄狮般的斗志。都说“油腻的中年人”,可油腻和年纪真的没关系,而是在于精神状态。

像刘表那样在舒适区待久了,不思进取;像袁绍兄弟那样的小富即安,就会优柔寡断,他们才叫油腻的中年人。而像曹操、刘备这样改天换地的英雄,他们的一生就像《龟虽寿》中所说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说实话,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5

197年,曹操西征张绣。眼看大军乌泱乌泱地压来,张绣的小心脏受不了,就投降了。没想到,就在张绣投降的当天晚上,曹操把他婶婶邹夫人叫去睡觉了。

张绣受不了侮辱,拉起队伍半夜就杀过去了。经过一番混战,曹操侥幸逃脱,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却均战死。一觉睡走三员大将,曹操欲哭无泪。

如果说对邹夫人是“食色,性也”的本色,那么对原配丁夫人的态度,恰恰是这个男人“可爱纯情”的一面。

丁夫人没有孩子,曹昂生母也去世较早,于是丁夫人就收养了曹昂,从襁褓中养到能征战沙场,感情早已与生母无异。曹昂战死后,丁夫人指着曹操的鼻子大骂:“你杀了我的儿子!你还我儿子!”骂完之后,一气之下就回娘家了。

一代枭雄曹操居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驾车来到丈母娘家请媳妇回家:“我错了,咱回家好不好啊?”然而,回应他的只有丁夫人冷漠的背影,还有织布机上“咔哧咔哧”的声音。

他来回抚摸着丁夫人的背,就像平常夫妻般亲昵,也像犯了错的男人般手足无措。可丁夫人心里恨透了曹操:“你不要脸就算了,还搭上我亲手养大的儿子,这事搁谁身上都是‘男人沉默,女人流泪’的悲剧。”

面对曹操的求饶,丁夫人头也不回,她决定从此一别两宽,各自安好。曹操也只能一步三回头地默默离去。这时的曹操哪有杀人如麻的枭雄风范,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居家男人。

卸掉霸气十足的面具,回归田园生活的宁静,做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也许丁夫人才是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她不图他的权势和地位,他也不恋她的美貌才情,如普通人一般,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就分开,当年的感情就放在心里,遥祝安好。

说实话,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6

219年,曹操西征归来路过洛阳。这一年他有点背,一生被他压制的老朋友刘备突然翻身,攻占汉中成了汉中王;多年的大将夏侯渊黄忠斩首;关羽还在荆州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他一生的事业在这一年遭遇到了极大的挫折。

虽然吕蒙袭击荆州消除了关羽的威胁,但曹操感觉累了。当年发誓要还天下朗朗乾坤,要让农民吃饱饭,要让读书人有工作,可现在看来,理想依旧遥远。他消灭了一批旧豪门,新的豪门又成长起来;稍微有风吹草动的天灾人祸,农民就只能躲到豪门的庄园里寻求庇护;寒门读书人要想实现人生价值,更是难上加难。

在洛阳驻扎时,他下了一道命令:“重新修缮洛阳北部尉衙门,要比过去好。”在这里,他又想起了45年前,意气风发走马上任的那一天。

乌黑的青丝变成满头白发,光洁的脸庞也沟壑纵横,唯有一颗赤子之心,依旧鲜红如初。时间改变了曹操的模样,曹操却没有让皱纹刻在心头。他这一生都在走上坡路,如擎着大山逆风前行,每走一点都步履维艰。可人生哪有事事如意,曹操也只能一声长叹。

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曹操就去世了。他留下的《遗令》也很有意思:“我的妻妾都很勤苦,可以安置在铜雀台上,不要虐待她们啊。”“剩下的那些香,可以分给夫人们,留作纪念吧,别浪费了。”“夫人们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平时可以做做鞋,也能卖不少钱呢。”絮絮叨叨地啰唆了很久,曹操才恋恋不舍地闭上眼睛。

这封《遗令》中没有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留下最后的指导意见,只有普通老头的喃喃自语。可生活本就是一种烟火气,它藏在一粥一饭之间、爱人的一颦一笑之中、自己的一言一语之内。少年时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许下诺言后努力奋斗,直到懂得天地自有其规律,看着到手的成果,再留下些许无奈,这不就是人生吗?

到头来,再成功的人也是一介普通人。而最好的成功,其实就是做好一个普通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3168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