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伊藤博文出联嘲笑李鸿章,李鸿章怎么应对?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1-08-19 17:29:23 0 李鸿章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伊藤博文出联嘲笑李鸿章,李鸿章怎么应对?”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

1895年3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打到尾声,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清政府只得派以李鸿章为首的全权大臣,以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开启和谈。就是在这里,李鸿章忍辱蒙垢,与日本人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辽东半岛,赔偿二亿两白银等。

有消息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开始坚持必须赔款三亿两白银,以及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李鸿章表示实在办不到。谈判进行到了第三轮,李鸿章被一名日本刺客开枪打中面颊,象征着他身份的黄马褂被鲜血染红,险些当场挂了。李鸿章被动演出一番“苦肉计”,因为这颗子弹,他替大清王朝减免了一亿两白银。

这一年,李鸿章已经是62岁的老人了。不仅仗打败了,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灰飞烟灭,自己还因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背了个汉奸的骂名,甚至还挨了一枪。幸亏他是条硬汉,换个心理脆弱点的人估计早就精神崩溃了。

虽然伊藤博文对李鸿章一直高看一眼,认为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但是该侮辱李鸿章的时候他一点也不手软。

在一次宴会上,伊藤博文就得意地出了一个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这简直是嘲笑大清国无人,打了败仗只能出钱来买和平,打人打在脸上,这上联出得够水平,也真够令人难堪。

猛然间出了这么高难度的上联,李鸿章“猝无以应”,越想越觉得“愤愧”,确实是又气愤又羞愧,离席而去。

伊藤博文又占了上风,当然很得意。想不到第二天,李鸿章就派人送来一封书信,打开一看,正是一句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伊藤看了不能不称赞,这下联不仅对得工巧,还维护了大清天朝上国的面子。

李鸿章算是找回了一点自尊,但是细想,仍然是瘦驴拉硬屎——干逞强,很苦涩,也没有多大的意思。

那这下联是李鸿章自己对的吗?也不是,是他的一个随员,浙江人,此人文才甚高,李鸿章却一直看不上。这次他用对联帮李鸿章解了围,李鸿章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但可惜,在况周颐的《眉庐丛话》里,连这位高人的名字也没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3163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