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嬴政亲政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5-28 00:15:23 0

信陵君又牛了一回

秦国继续向周边展开军事行动。

这一次,秦国分派两路人马出击,一路由王带着,进攻魏国的上党地区,基本没遇什么阻力就把该地区全部占领,将之设立为太原郡。

一路由蒙骛率领,也是向魏国进攻,连取高都和汲地。

魏国这些天来打败仗已经成为常态。

魏王真怕再这样下去,他手中就没有多少地皮了。这才知道,以前的政策真是猪头政策。于是又派人到赵国去,要请他的弟弟无忌回来。

魏王知道这个弟弟很有水平。

魏无忌更知道这个哥哥对秦国人很无能,但对自己人很残酷,怕自己回去之后,这个哥哥突然把那张脸一翻,自己的脑袋就不保了。他虽然不怕死,但他也不想这么给哥哥砍死,所以他不愿回去。

这哥们儿即使在赵国仍然坚持他的养士事业,门下仍然有很多白吃白喝的食客,而且很多食客还是魏国的。他怕这些食客在吃饭喝酒的时候会劝他以国家为重,大声说出什么舍小家为大家之类的话来,对他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当场宣布,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哪个敢再带着魏国使者来见我的,我就杀了他。

大家当然都不去跟他作对。

但仍然有人去做他的思想工作。

是两个人,一个叫毛公,一个叫薛公。

两个人过去对他说,现在公子之所以被人家看重,不是公子自己有多大分量,而是因为公子是魏公子,背后有个强大的魏国当后盾。如果魏国被秦国打倒,公子还有什么颜面称魏公子。

魏无忌一听,这话真的很有道理。这哥们儿虽然怕他的哥哥,但他也是个死要面子的人。这时听说如果不回去是件丢面子的事,当然一定要回去。他二话不说,带着大家从赵国赶回魏国。

魏王这时手下已经没有什么牛人,看到这个弟弟回来,哪还敢治什么罪?在见到魏无忌时,话还没有说一句,就先热泪盈眶地把那颗上将军的大印塞到他的手中。现在你是最高军事领导人了,不用再叫如姬从寡人的床上偷兵符了。全国的军队都交给你了,你爱怎么打就怎么打。

魏国的这个人事变动,秦国没有一个人料到。

魏国领导人虽然已经无能多年,魏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已经脆弱多年,但这个魏无忌却真的打败过秦军。

而秦国高层根本忽略了这个魏无忌。他们以为,魏无忌再怎么牛,也难以带领魏国这样的国家跟秦国开战。于是,蒙骛继续进军。

魏无忌当然也知道,现在他再怎么能打,也无法带着魏军把秦国打退。但他却有一个别人所没有的长处。

他是当时最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人气在各诸侯国里超级旺盛。这种人是很有号召力的。

魏无忌就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到处派人去请各国前来援救魏国。那些诸侯国对魏国虽然不怎么看重,但却很给魏无忌面子,一接到他的亲笔信后,都派兵前来。

魏无忌带着多国部队迎击蒙骛。

蒙骛本来进军极为顺利,只要碰着魏国的军队,想不打胜仗都难。可他突然看到前头尘土大起,一支大军凶猛而来,而且数量极多,不由心下暗惊,再看旗帜,居然是多国联军。

他开始想,即使是多国部队,也不用怕,来多少个国家打他多少个国家。

哪知,一接触之下,这些从不同国家来的部队,居然十分强悍,而且数量远远多于秦军。

以往秦军也曾面对过诸侯的多国部队,但基本上是两三个国家结成的联盟。而此次却是五国联盟,实力大增,士气也大涨。

蒙骛再怎么努力拼杀,最后也打不过人家,终于打了个败仗。

这一仗蒙骛败得很没有面子,带着残兵一路败逃,而魏无忌却在后面猛追,一直追到函谷关,躲进关内后才安全着陆。魏无忌在关外把他压得死死的,让他头也不敢抬。

当时,魏国安陵有个叫缩高的,他的儿子在秦国军队混,现在正当管城一把手。魏无忌很想把管城拿下,但硬是攻不下。不久他知道管城一把手是缩高的儿子,就派人去找安陵君,对安陵君说:“你把缩高送到我这里来,我马上授予他五大夫之职,并让他当上执节尉。”

安陵君却不配合,说:“我向来没有什么威信,从来动员不了哪个居民。还是请使者大人自己去跟缩高说吧。”

那个使者就到缩高的家里向缩高宣布了魏无忌的命令。

缩高一听,就说:“上将军来找我,其实是想叫我去帮他拿下管城而已。现在儿子守城,老爸却去攻城,人家听到了会笑话我啊。这个面子丢不得。所以我不愿去。”

使者回去向魏无忌报告。魏无忌很愤怒,又派使者过去,向安陵君传话:“安陵是魏国的领土。我要是攻不下管城,以后秦兵就要从这里来打我。那时咱们的魏国就危险了。你要是再不配合我,我没有办法,只好带部队杀向安陵了。”

那个安陵君仍然不理。

缩高知道后,怕魏无忌真的放不过安陵君,就自杀了。

魏无忌知道后,觉得自己的做法有点小人了,就派人过去向安陵君道歉。

从这件事上看,魏国没有救了。国家危亡在即,居然还有这些人为了面子而不配合魏无忌,宁死不愿为魏国出力。而魏无忌最后为了面子,也向人家屈服了。这哥们儿水平不错,打仗能力肯定比其他三公子厉害,但因为这个面子,最后仍然没有什么作为。

更要命的是,他自己很有能力,也很愿意出力。

但他哥哥却是个菜鸟。

秦国高层看到魏无忌真的很猛,目前秦国还真的没有谁可以把他打退。这些年来,只有秦国把人家逼住的事,现在居然被向来软弱的魏国压住。可现实就是这样。他们碰上了这样的牛人,而自己偏偏在这个时候,人才短缺。

秦庄襄王知道魏无忌很牛,但他更知道魏王很蠢。既然打不过魏无忌,那就去玩一把魏王。

秦庄襄王为了搞定这个信陵君,很舍得投入。他派人带了一万金,跑到魏国,找到晋鄙的门客。这些门客以前靠着晋鄙吃饭。魏无忌一锤把晋鄙的脑袋打烂,也打烂了他们的铁饭碗,弄得现在他们经常为填饱肚子发愁,心里最恨的就是这个魏无忌。

秦国人用大量的资金把他们重新装备起来,让他们的面貌焕然一新,外加还可以扛着一大袋现金回家给老婆看,心里超爽。当然,这些都不是白拿的,而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一部分人就去当职业造谣者,天天骂魏无忌说他是个大野心家;另一部分人则直接去找魏王,说,魏无忌现在太牛了。他本来是个流亡的公子,现在回到魏国当军方第一牛人,诸侯都看他的脸色办事。现在天下只知道魏无忌,而不知道还有魏王这号人了。

当然,秦庄襄王还没有完。他天天派人去魏无忌的大营里,无缘无故(其实是有原因的)地向魏公子祝贺,问他:“你当魏王了吧?”

魏无忌在处理这些事时,智商也有点不够用,居然不闻不问,总认为老子不理,你们又能怎么样。

秦国人当然不能怎么样。可他的哥哥却坐不住了。

魏王除了胆小怕事出名外,那个多疑的性格也很突出。这些谣言听多了,那颗水多而脑汁少的脑袋就复杂起来,觉得这些话真的很有道理,让这个弟弟这么下去,只怕自己这个魏王也做不了几天了。秦国不会一下子就打进来,可无忌弟弟可以马上让自己下课。那几个国家没有魏无忌,他们也不见得马上灭亡,我为什么怕没有魏无忌?

这哥们儿发散性思维一打开,进行了大量的联想,觉得自己的思路史无前例地正确起来,便果断地下令,让别人去代替魏无忌,把魏无忌的兵权夺了。

魏无忌很老实地交出上将军大印,然后脱下军装,回到首都。这哥们儿知道自己的哥哥现在只信谗言,不会听自己的辩解了,所以也不去解释,只是在家,连朝也不上,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喝酒泡妞事业上。

四年之后,这位同样是当代佳公子的信陵君就在酒与色的折磨下死去。

他死之后,韩国国君都亲自到魏国参加他的追悼会。

在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应该是最有军事能力的人。当时,秦国无敌天下,诸侯无人敢缨其锋,即使像廉颇这样的职业军人,带着当时号称最为能战的赵国之兵,也没有打败过秦军。但信陵君却两次大败秦军,先后救赵存魏。这两战对于诸侯国来说,其意义说有多大就有多大。而对秦国来说,是奇耻大辱,弄得秦昭襄王的事业到此停顿下来。

如果魏王的脑袋稍为好用一点儿,那么之后的历史故事也许会更加精彩一点儿。但魏王就是这么一个人,于是,信陵君就注定要郁闷地死去。

在四公子中,得到后世赞美语言最为泛滥的也是魏无忌,连刘邦都自愿成为他的粉丝,跑到大梁去看他的坟墓,还安排了五户人家专门为他守坟墓。这哥们儿生前养士,死后还解决了五户人家的口粮问题。

当然,魏国的老百姓更是在他活着时把他当成偶像,在他死后把他当成神,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建了信陵君祠。这个信陵君估计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开封的大相国寺(没错,就是鲁智深待过的寺院)很多人是知道的。告诉你,那个大相国寺原来就是信陵君祠。

很多文人都作了诗来赞颂这个公子,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有一首诗,还是写出来让大家看看:

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

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

这首诗的作者叫吴佩孚。

魏王让魏无忌下课,秦庄襄王很高兴。

可他高兴没有几天,就不再高兴了。

他不再高兴是因为他突然死去。这哥们儿当了三年的秦国最高领导人,比他的老爸强一点儿。从他的所作所为上看,还是比较有水平的。

他的祖父死得太晚,以致他的老爸只当了三天的大王,就死翘翘了,可他又死得有点太提前。他死的时候,他的那个继承人嬴政才十三岁,放在现在也就是小学刚毕业,可我们的嬴政同志却必须坐到大王的宝座上处理国家大事。

一个小屁孩连个新玩具都还搞不定,哪能处理军国大事?

于是,所有的大事都交由吕不韦来处理。吕不韦跟庄襄王关系很好,庄襄王即位之后,直接提拔他当相国。但庄襄王很猛,基本都能自己解决问题,处理起国家大事来,手法熟练得很。总而言之,在庄襄王这三年当中,吕不韦的作用并不明显。

吕不韦本来是个生意人,此前生意做得很成功,于是把赚来的钱当作资本投入政界,居然把一件本来毫无可能的事变成现实,成功地让秦庄襄王登上大宝,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天才。他把生意经融进政治,让他成为一个绝对会混官场的高手。这三年的相国生涯,他虽然没有多大的权力,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但通过三年的实习,他比以前更加老练了。

嬴政给他的待遇更高,除了相国这个职务之外,还叫他仲父。

以前齐桓公也叫管仲仲父。

嬴政即位的第一年,也就是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大概晋阳那里的第一把手觉得这个小屁孩什么都不会,于是就来个举兵反叛。

这家伙眼里只有嬴政,却没有想到还有吕不韦和蒙骛。

吕不韦一看,自己才当相国兼仲父几个月,你们就不服,以后还让他活不活?马上派蒙骛带兵去平叛。

蒙骛打不过信陵君,但对付这些反叛将领,还是觉得很容易的。只一战就彻底平叛。

由此可见,当时秦国的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大家看到一个小屁孩上台掌权,很多人是不把这个小屁孩当一回事的,同时更不把吕不韦当一回事。你在生意场上很成功,你那是商业人才,现在是玩政治啊。你靠夫人路线,一下就爬到权力顶峰,现在还帮大王处理事务,手中的权力比国家元首还大。以前,昭襄王还小时,虽然是魏冉为相,可还有宣太后称制呢。宣太后虽然是妇女界的,但到底还是秦昭襄王的老妈。

现在你是什么人,居然敢称仲父?

我们就不愿意接受这个仲父。

在这样的背景下,晋阳发生了叛乱。

吕不韦是什么人?那双精明的眼睛一看,再用那颗精明的脑袋一想,就知道了自己所面临的大环境,因此果断派出蒙骛,把晋阳一举平定。

在第一时间里派出蒙骛,可以向外界清楚地表明,我吕不韦是得到军方的坚决拥护的,军方对新的国家领导人是忠心耿耿的,是无条件服从指挥的。另一个重要的意思是,蒙骛去年被信陵君大败了一场,是秦国自邯郸之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邯郸之战虽然失败的规模很大,但也只是在邯郸城下失败了。而蒙骛的这次失败,却被信陵君追着猛打,一度进入秦国的境内,使得秦国第一次进入防守的状态。这是天大的耻辱啊。现在让蒙骛出头,一是对他的信任,二是让他立个功,捡回自己的面子,从此蒙骛对他吕不韦就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了。

那些吕不韦的反对党也都是聪明人士,看到吕不韦这个安排,知道这哥们儿不光会做生意,玩弄权术的水平同样高,现在他已大权在手,谁跟他玩谁死。于是,那些人都开始潜水,不再说话。

秦国的政坛就这样稳定了下来。

秦国官场稳定下来,吕不韦很高兴。但那些诸侯国就郁闷了。

其中郁闷程度最高的是韩国。

韩国紧靠着秦国,这些年来被秦国不断地攻打,土地面积逐年缩水,西边那片地皮,原来都是韩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现在全变成了秦国的土地。如果再让秦国打几次,韩国马上就可以宣告灭亡。

这时韩国的第一把手是韩桓惠王。

这哥们儿经过长时间思考,得出的结论是,韩国的衰败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因,是历代君主共同打造出来的结果,他再怎么努力拼搏,也无法在他的任期内让韩国振兴起来。韩国如果不能振兴,就会在不久的将来被秦国灭掉。

这哥们儿换了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不能让韩国富强起来,就想办法让秦国衰弱下去。于是,一个计划立刻形成。

这个计划的代号是,郑国行动。

他找来韩国最牛的水利专家郑国,让郑国到秦国去,为秦国修建当时全球最大的水利系统,以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

当时,秦国由于连年征战,军用物资越来越短缺。秦国高层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只管打仗,不顾农业,他们的士兵就会没有口粮吃。秦国要是没有粮草了,其他诸侯国肯定会落井下石。

因此,秦国这时也很想大力推进农业建设,进行一些引水工程,以扩大种粮面积。

可是秦国是西部国家,水利人才向来缺乏。正好郑国来了,大家一看,郑国你来得太及时了。于是,立刻任命他为秦国水利部的总工程师,专门为秦国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郑国立马拿出他的设计方案,说如果按照他的这个方案进行下去,那么,以后就可以把泾水的水引进关中平原,让关中平原那片无边无际的原野都变成秦国的产粮区,那样,秦国就有吃不完的粮。

秦国高层一看,这个方案真是太牛了。秦国要是有这么多的粮食,打仗就有保障了。于是一致通过了他的方案,而且还任命他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方案的前景很引人入胜,可是投资起来难度就太大了。

不光要投入很多物力,还要投入很多人力。如果都满足这个项目的投入,秦国得放弃对周边的战争。

但秦国高层觉得还是值得的,于是,他们都说,就是把短裤卖了,也要把这个项目做好。

韩国一看,秦国这么卖力地上自己的当,脸都笑歪了。

韩国人一高兴,嘴巴就关不紧,郑国计划就被泄露出来。

秦国高层得知后大怒,原来郑国你是个间谍,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消耗我们的国力,让我们无力发动对韩国的侵略战争。于是,把他抓起来,要砍死这个间谍。

郑国并没有吓得发抖、语无伦次,而是很淡定地对秦国高层说,我现在的这个设计,是帮韩国延长了寿命,但工程竣工之后,对秦国而言,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啊。我就说这些话了,杀不杀由你们。

秦国的高层虽然很愤怒,但他们仍然很冷静,把郑国的话拿去想了想,觉得他的话还真有道理。于是,继续让他当秦国水利部的总工程师,继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

这个水利工程竣工后的效果是:用注填淤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很多人一看这个数据——四万多公顷就觉得有些夸张了,数据可能有些离谱,但使关中平原大面积成为粮田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片粮田,为秦国日后在与六国的作战提供了保障。

韩国本来想害秦国一把,然而却把坏事做成了好事。把好事做成坏事,那是很容易的,但能把坏事做成一件永世不可磨灭的好事还真不容易,也只有韩桓惠王能做到了。

秦国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去修水利,但仍然没有丢掉他那个军国主义的传统。他们知道,这个水利工程要花大量的时间。你要是等这个工程完成之后,才去向人家开战,人家也都做好准备工作了。

于是,继续打魏国。

魏国没有了信陵君,就等于没有了战斗力,只要你愿意打,就可以打败他们。

秦国部队向魏国发动攻击。战争的规模不算大,但取得的成绩还是很让人兴奋的:斩首三万。

魏国相当郁闷,但更郁闷的还在后头。

赵国看到魏国这么脆弱,也觉得可以在他们身上吃点豆腐。

于是,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代理丞相,成为赵国第一号大臣,然后让他带兵去伐魏,拿下了繁阳。

廉颇老矣

廉颇这个老牌将军到了这时算是爬到了事业的最高峰。

以前在长平之战,他跟赵孝成王闹了个不愉快,但后来赵孝成王在大败之后,全面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又重新重用他,对他的信任不再掺有任何杂质,两人的合作又十分愉快。

可这个愉快终于也到期了。

到期的原因是赵孝成王死了。

赵孝成王的儿子悼襄王接过老爸的班。你一看到这个谥号中有个“悼”字,就知道这哥们儿是个很衰的君主。这哥们儿虽然在赵国有史以来最艰难时刻上位,但他并没有一点儿振奋进取之心,仍然没有汲取前辈们不重用人才的教训。这哥们儿还当太子时,有个伴读叫郭开。两人在功课方面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却在玩耍方面的配合十分默契。因此,两人的关系从小就好到现在。当然,如果郭开是个德才兼备的正人君子,赵悼襄王跟他关系再铁,那也是没有事的。可一般这些人的特长除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外,陷害别人也很拿手,帮你治理国家的水平一点儿没有,但搞乱国家是很擅长的。

你想想,郭开这样的人,廉颇能看得顺眼吗?按廉将军的性格,看到他那样跟太子玩,他不大骂几句他还是廉大将军吗?那时,郭开被廉颇大骂后,只是夹着尾巴做人,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动作也不敢做。但心里很恨这个廉颇。

现在,郭开的玩伴当上了老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郭开狠狠地提拔了一把——直接让他当了相国。

郭开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下廉颇。

他对赵悼襄王说:“大王啊,现在到处都说廉颇有不臣的想法。他的功劳也太大了,不能让他再立功了。他要是再带兵立功下去,恐怕大王也没有能力控制他了。还是让他退休算了。”

赵悼襄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人家国家的牛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新鲜血液,咱们赵国不能老是你这个老将军当政吧?你要是再当政下去,我就真的无法当政了。

于是,他果断地下令,免去廉颇的职务,由乐乘接替。

廉颇一看,就跳了起来,老子这辈子全卖给了你们赵家。当你们赵家的首都给人家包围得水泄不通时,是老子在那里死硬顶住。没有老子,现在你们赵家还有吗?这么一想,廉颇心里就十分不服,带着部队就去打乐乘——看看谁还敢来接替我?

乐乘手里没有兵,看到廉颇的部队杀来,只得抱着那颗头跑路。

廉颇搞了这么一脚之后,知道自己在赵国也待不下去了,于是也向乐乘学习,一路狂奔到魏国。

他本来以为,现在魏国没有什么牛人,他过去之后,肯定会被大大地重用一把。哪知,魏王连自己的弟弟都不用,哪儿还会用他?

于是,他只好在魏国那里满头白发地吃着闲饭。

秦国看到赵国发生了这个突发事件,乐乘跑了,廉颇也跑了,赵国就什么人也没有了。打赵国的时机到了。于是,又派出部队去打赵国。

赵悼襄王被秦国打得很痛苦,这才知道廉颇的重要性,很想再把廉颇请回来帮他对付秦军。

而廉颇也很想回赵国。

两边都有这个意思,按说之后愉快合作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郭开又出现了。这哥们儿好不容易把廉颇踢出赵国,哪能让他又回来?当然,他知道,如果他又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不能用,那他绝对是个小人中的蠢材。

这一次,他只是在背后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只是去找那个去考核廉颇的使者,给了赵王使者很多钱,叫使者想个办法,务必让廉颇的考核不过关。

使者看这么多钱,于是就答应了。

使者来到大梁,代表赵王慰问廉颇。廉颇看到使者来了,为了表现自己仍然神勇不减当年,便在使者面前一口气吃下一斗米和十斤肉,表示自己的胃口还很好。当然如果只是表现胃口很好,那就不是廉将军了。他吃过之后,又跨上战马,做了一段冲锋陷阵的演习,表示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超级过硬的。这个使者刚开始对廉颇很佩服,感慨自己能不能活到这个年纪都还难说,老将军不但活到这个岁数,而且硬件还能这么过硬。可这个使者更爱钱。要是让廉颇回去,自己就得把钱还给郭开。他实在不愿意让到手的钱又退回去。

于是,回到赵国去面见赵悼襄王时,使者就说:“老大,我见到了廉将军。现在他饭量很猛,能吃能喝,消化非常顺畅,只是跟我在一起聊天时,才坐着没有说几句话,就去了三趟厕所。”

这哥们儿说话有艺术吧?不说廉颇人品不行,更不说廉颇没有水平,也没有说廉颇身体构件坏了,只是说老人家屎尿频繁。然后就紧闭了嘴,等老大下结论。

赵王大概也是个有洁癖的人,一听到这话,不到一盏茶工夫,就去了三四回厕所。赵王心想,你还怎么上班?如果让你当赵国的相国,那以后丞相府就得设在厕所里了。这也太给寡人丢脸、太给伟大的赵国丢脸了吧。

于是,赵悼襄王就把准备重新任用廉颇的议题搁置,而且再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楚国听说之后,就派人去把廉颇请到楚国,让他当上了楚国的军事领导人。

廉颇从此彻底离开赵国,这对秦国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虽然他又到楚国任职,但对秦国是一点儿威胁也没有了。秦国现在仍然坚持范雎的政策,近期仍然将目标死死地锁定在韩赵魏。楚国呢,暂时留着吧,以后再跟你玩。廉颇的特长是防守而不是进攻,他坚守起来,就是白起那样的牛人都攻不进去。如果他还在赵国,秦国还真拿赵国没有办法。现在他去了楚国,这个特长就完全丧失了意义。廉颇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了。

廉颇也知道这一点,他到楚国之后,就天天叹气说:“我思用赵人”。这话的意思就是,我最想指挥的是赵国的士兵。

李牧同样牛

不过,秦国高兴得有点太早了。秦国高层以为廉颇走了,赵国就没有牛人了。哪知,又一个牛人从赵国登上历史舞台。

这个人就是李牧。

据说李牧也是嬴姓,算起来与秦王室的祖先还是很有瓜葛的。也许一千年前,他们还是一家人。可现在他们是敌人。

李牧此前一直在赵国军界任职,按说这样一个历史牛人,早该出名才对。他没有出名的原因是因为一直在赵国的北部边境那里站岗放哨,任务是抗击匈奴的入侵。秦嬴跟匈奴似乎是天生的敌人。早在秦国创业之时,最先跟他们死磕的就是匈奴的祖先。现在赵国这支秦嬴的后裔,虽然从秦嬴分离出去,却仍然没有摆脱与匈奴打交道的宿命。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匈奴是一个很难缠的部落。

李牧就是长期跟这样的部落交手。如果没有点水平,能跟匈奴玩到现在吗?

当时赵国在忙着跟秦国打来打去,国家几次差点被灭了,高层根本无力去管北部的事务。于是,李牧就成为赵国北部边防的最高领导人,手中的权力很大,不光人事任免权,连税收权力也由他掌管。

这哥们儿对士兵们很好,每天都杀几头牛来给大家吃,让大家的生活过得很不错。而且他让部队都必须会射箭骑马(当时大家打仗基本还是用兵车),看好烽火台,还不断地派侦察兵四处深入匈奴境内把对方的情况摸清楚。

他对大家说,如果匈奴人入侵,我军就立刻带着人马、牛羊以及其他物资,全部退入营垒中死守。谁敢抓他们的俘虏,我就杀死谁。

匈奴人听李牧有这么一条训示,都笑了。他们频频入侵,每次赵国的军队都点起烽火,然后紧急带着所有的东西躲进营垒。这么坚持了几年,双方都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李牧这样做,实在是太保守了。堂堂大赵帝国的大兵,怎么怕匈奴怕到这个样子?才看到人家出动就躲着头都不敢抬。

最后连赵王都派人过去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把。说你也太胆小了。

哪知,胆小的李牧面对赵王的批评却一点儿不胆小了,你骂吧,我就是不听。继续胆小政策不动摇。

赵王一看,就生气起来,立马把他换掉。新任的将领一到任,立刻修改李牧的部署,下令向匈奴进攻。结果损失惨重。匈奴连胜了几场,觉得赵国也不过尔尔——就这个战斗力,难怪被秦国打得屁滚尿流。于是,更加放肆地骚扰赵国的边境,让赵国很痛苦。

赵王只得再请李牧出场。

李牧这时也很生气,就说:“我病了。不能见使者。”

但赵王执意要请他出来。

李牧就提出了他复出的条件:必欲用臣,如前,乃敢奉令。意思是必须让我继续胆小政策,否则,你杀了我,我也不复出。

赵王同意。

李牧又来了,继续执行那个人人骂的政策。

匈奴人更以为李牧怕他们怕得要命,因此越来越嚣张。

而那些天天吃着牛肉的士兵却认为,自己天天好吃好喝,却不能出去打仗,太对不起吃下去的牛肉了,个个希望出去跟匈奴人决一死战。

李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眼看敌人越来越无视自己,而自己的子弟兵越来越仇恨敌人,这就是打胜仗的根本保证。

李牧那双眼睛突然光芒万丈,精选了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以及获过一百金奖赏的军中勇士五万人,外加能拉硬弓的十万士兵,全部动员起来,再次进行作战训练,提高作战的协调能力。而且还组织让大家去放牧,让匈奴人看到边界的田野全是赵国人在放牧啊。要是能拿下,收获会很可观的。

匈奴边防军一看,就不断地出来抢夺。

李牧带着部队去抵抗,假装都打不过匈奴,制造了多次惨败的假象。

匈奴的单于接到这个情报后,觉得太有价值了,于是,亲自出马,带着大军前来侵犯。

李牧立刻设阵以待,指挥部队从左右两翼对单于进行包抄,果然大破匈奴,一战斩杀匈奴十多万人,并顺便灭掉了代以北的胡族——褴,再攻破东胡,迫使林胡部族彻底归顺。那个想大有斩获的单于带着残部拼命跑路,从此十多年不敢再来制造事端。

北部边境没有事了,李牧终于被调出来。

赵王叫李牧带着部队去进攻燕国。李牧果然不负厚望,拿下了武遂和方城,开始了作为赵国牛人的历程。

赵王任李牧为相,让他出使秦国。这哥们儿的外交手段也不错,硬是跟秦国达成了一个协议,把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带了回来。

嬴政亲政

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军事冲突,但仍然出现了一件大事。

首先,秦国在七月间突然暴发大规模的蝗灾和疫情。这对秦国的打击是很重大的。蝗灾严重,军粮就告急,疫情严重就更不用讲了。

吕不韦还是有办法的。

他下了一道命令,哪个公民贡献出一千石米,就授给他一级爵位,从此成为贵族。

秦国居然渡过难关。

这一年,那个糊涂的魏安王也结束了他的糊涂生涯,死掉了(在他死前,他的弟弟信陵君先死了)。

秦国当然不在乎魏安王的死,派蒙骛出马,向魏国大举进攻,连续拿下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座城。

到了这时,虽然秦国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天灾,算起来是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他们打起别的国家来,仍然轻松地取胜,拿下的地盘越来越多。

诸侯国的高层对这些情况当然看在眼里,也都高度一致地认为,如果让秦国再这么无穷无尽地玩下去,他们最后都得给秦国玩得山穷水尽,估计除了那条短裤外,什么也不剩。

于是,在始皇六年(公元前240年),这些提心吊胆的诸侯国又集中起来,搞了个高峰论坛,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再次启动合纵程序,由楚为合纵长,带领大家伐秦——与其老是被动抗秦,不如主动出击,过去把他打一下。这才是积极的做法。

这时楚国的头号大臣正是春申君黄歇。

黄歇在历史上与信陵君齐名。信陵君带着多国部队能把秦国打回去,黄歇肯定也能带着多国部队打败秦军。

基于这样的一个推理,大家突然间都有了信心。

于是,赵、韩、魏、卫都把部队交给楚国,让黄歇带着去打秦国。然后他们就什么事都不做,在那里坐等胜利的消息。

开始时,黄歇还真没有辜负五国的期望,一战取得寿陵,然后就带着部队冲到函谷关前,大喊大叫,要杀进关中,灭掉秦国。

秦国高层一看,你们以为你们是魏无忌?告诉你们,天下只有一个魏无忌。于是,果断出师。

五国部队看到秦国大军从关内杀出,杀声震野,都不敢接战,然后集体败走。五国合纵再一次瓦解。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气爆,黄歇你不是说你很牛吗?这仗怎么还没有打,大家便在你的带领下果断地败走了?这样败走,实在丢脸啊。你丢尽了楚国的脸。便下令把春申君处分了一把。从此,春申君也进入郁闷期,开始远离权力中心。后来,春申君采纳朱英的建议,把楚国的首都从陈地迁到寿春,然后春申君就跑到了自己的封邑那里,同时也把行政中心迁到那里。

对于楚国,秦国现在根本不去管他们,你迁到哪里是你的事,我们继续打魏国,这才是王道。

始皇六、七年,秦国连续攻打魏国,掠夺了大片土地,魏国已经变得更加单薄。单薄到什么地步?连那个卫国都比不过了。卫国在这一段漫长时间里,不但被我们忽略,也被当时的大国忽略了。现在魏国也到了被忽略的地步。

这几年秦国虽然没有很猛的牛人,只是靠着蒙骛打天下。蒙骛仗着秦国强悍的实力,年年打胜仗,虽然规模不大,但积累起来,收获还是不少的。因此,蒙骛也成了秦国这段时间最为闪光的人物之一。

但这个闪光的人物也不再闪光了。他不闪光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于始皇七年死去。

这哥们儿比起白起他们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他在白起他们死后,努力为秦国打拼,不断地向韩赵魏挤压,最后从西向东,硬是把魏国打通,使得秦国直接与齐国接壤。同时也完成了对魏国三面包围的态势,魏国唾手可得。蒙骛功不可没。这哥们儿不但自己牛,后代们也很争气。蒙武是他的儿子;蒙恬是他的孙子。

魏国当然不愿就这么被宣布崩盘。为了自救,魏国做了个很痛苦的决定,把邺城割让给赵国,以取得赵国帮助。你一看这个交易,就知道魏赵两国的君主都已经短视得跟老鼠没有差别了。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做着这样的交易。这种建立在赤裸裸利益上的交易,能做出什么来?

这几年,秦国因为老大年轻,又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郑国渠那里,举全国之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因此在边界那里,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只是派出一些将领,搞些零星的冲突,打来一两城,算是让部队做实战演习。

其他各国看到秦国突然老实了很多,觉得很爽。这些诸侯国确实也该灭亡。在这样的大好时机之下,并没有哪个国家向秦国学习,把内政修好,或者搞好外交关系,仍然是各顾各的,然后瞅准个难得的时机,突然张口一咬,把自己的邻居咬一口,大获丰收。

于是,时间就到了始皇九年。

算起来嬴政也二十出头了,是个大青年了。他在当年的四月二十日跑到秦国的老首都雍城那里,举行了成年加冠礼,同时佩带宝剑,算是宣告自己实习期满,可以亲政了。

可是现在亲政容易吗?

大家知道,他即位的时候是个小屁孩,才十三岁。大权基本都交给吕不韦掌管。

吕不韦靠走夫人路线爬上权力的顶峰,觉得这条路真好走。

于是他决定在这条路线上继续高歌猛进。

这时,秦国妇女界最有权力的仍然是太后。此时太后的老公已经挂掉。她已经彻底沦为寡妇。

吕不韦跟太后交往历史已经悠久——当初就是他先泡了这个美女,然后才交给异人的。因此他要泡这个美女,根本不用搞什么前期工作,而且这个美女现在也需要男人。当时大家都知道这回事,虽然个个都烦透了,但谁也不敢说什么。

吕不韦也不怕别人说什么。他永远就是那句话,谁敢说他就敢杀。

但他不怕别人说什么,却怕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嬴政。

以前嬴政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你爱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可现在他大了,你还敢公开透明地干什么吗?

吕不韦终于怕起来了,不敢再去宫里泡老美女了。

可老美女却受不住了,硬是缠住吕大哥不放。

吕不韦这才知道,你要是泡女下属,要丢掉实在太容易了。但碰上了女上司,你就摊上大事了。

吕不韦到底智商不低,立刻想了一个办法。找到一个年轻威猛的帅哥,把他的身份变成宦官,拔掉胡须,然后送进宫中当太后身边的工作人员。

太后一看,这个宦官怎么跟其他宦官不一样?大喜,于是幸之。长期幸之的结果就生了两个孩子。

呵呵,这个结果跟以前宣太后泡义渠王差不多。只是宣太后泡义渠王是带着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是用自己的色相骗取义渠王不在边界闹事。如果要派军队去对付那个义渠国,估计得要几万大军,奋战多年也未必解决得了。而宣太后一脱衣服,以一人之力,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既爽了自己,对国家也大为有利,何乐而不为。

现在这个太后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从境界上根本不可与宣太后相比。

太后自己跟帅哥生了儿子,一点儿也不脸红,反而觉得这个帅哥太厉害了,干脆封他为长信侯。一个文信侯,一个长信侯。全是信字辈。

后来干脆把政事也交给他批示。

这样一来,他手中的权力就无穷大了。

大家看到这个长信侯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说要提拔谁,谁肯定会得到提拔;他说要处分谁,谁肯定得下课。于是,大家便都跑他的门路,一时间,他门庭若市。

嬴政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头。太后和怕被嬴政发现,后果会很严重,就骗他说,宫中的风水不宜太后长住,他们要搬到雍城的离宫住。嬴政当然没什么话说。

看到嬴政原来这么好忽悠,就更加放手扩大自己的权力。

这哥们儿看到现在秦国里谁都怕自己,就有点嚣张起来,那双眼睛就有点看不起人来,那张嘴巴说话也不用打草稿了,什么也敢说。

有一次,他跟一个大臣发生了口角,争不过那个大臣,就指着那个大臣大声骂道:“老子是秦王的继父。你是什么人?敢跟老子作对?”

那个大臣一听,也是气爆了,不再跟他争下去,直接去找嬴政,把这个话一字不落地说给嬴听。

嬴政一听,当然气得要死,当场下令把这个家伙移交司法机关。

想不到嬴政居然来得这么快,当场怕得要死。他知道,如果让嬴政抓住,他那颗脑袋立刻会被砍下来。这哥们儿不甘心这样死去。老子连太后都敢泡了,为什么还怕你这个嬴政?于是,来个一不做二不休,盗用皇家的公章发了个文件,把部队调进来向嬴政居住的蕲年宫发动进攻,想把这个青年老大干掉——我不干掉你,你也会做掉我。

嬴政马上下令相国带兵平叛。

双方在咸阳大战。结果事实证明,房事厉害的人,军事不一定厉害。最后,的部属在伤亡几百人之后,疲软下来。老哥子也知道自己打不过人家了,就选择了“败走”。

嬴政当然不会让他成功“败走”。他才跑了几步就被人家抓住,结果是“夷三族”。

嬴政这一次实在是气爆了,把所有的党徒都抓起来,然后“皆车裂灭宗”。罪行稍为轻点的,全部“徙蜀”,一共有四千多户人家,让他们一路浩浩荡荡结伴而行,体验一下蜀道之难。从这个数据看,当时的政治势力真的很大。当然,按照嬴政的性格,在镇压这个政变过程当中,肯定来了个肃反扩大化,顺便打击一大片,使自己的权力得到巩固。这哥们儿刚刚亲政,正愁找不到借口肃清太后及吕不韦余党,哪知这个却为他制造了这个机会,让他举起大砍刀,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把谁列入黑名单,砍死没商量。

至于他的老妈,他也一视同仁,坚持太后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把她迁移到雍城的阳宫,实行监禁。那两个非法生育的儿子,也全部杀死。

处理那个,即使搞得再过分,也没谁出来说什么。但把太后也同时治罪,按当时的价值观来说,是很不合孝道的。她再怎么给你老爸批发绿帽子,也仍然是你的老妈啊。没有老妈哪有你?作为儿子的,一般是不能处分老妈的。于是,很多人就摆起大道理,天天在嬴政面前说:“你不能这么对待老妈啊。这不是做儿子的本分啊。你还是赶快把老妈放出来吧。”

嬴政听后大怒,下了个命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肢,积于阙下!

但仍然有人不怕,硬是出来死谏。嬴政在这件事上,把他的性格表现得十分到位,谁敢说老子就敢杀。于是,一共有二十七个人被杀死。

嬴政这么一开铡,大家一看,这哥们儿是来真的,便不敢再说什么了,他关的是他的老妈,又跟你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何必多嘴去找死。

嬴政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这么一杀,威信立马狂涨。看来再也没有谁不怕死了。

哪知,仍然有。

这个人叫茅焦,齐国人,现任职务是秦国客卿。能当客卿的一般口才都很牛,而且善于抓住表演的机会,在最惊险的时刻大出风头。这哥们儿在嬴政杀了二十七人、百官噤若寒蝉之后,这才站出来,直接找嬴政。

嬴政也知道这哥们儿又来多嘴了,便派人警告他,若不见夫积阙下者邪。你难道没有看到宫阙之下那么多尸体吗?你还想把那些尸体堆高吗?

茅焦当然没有给他吓着,一脸严肃地对来人说:“不是说天上有二十八宿吗?现在死了二十七人,还缺一个才够二十八之数。这个数就由我来填充吧。你以为我真的怕死?”

那个使者进去把他的话全面向嬴政传达了。

大家一看,知道这个老茅的死期到了,都纷纷跟他划清界限。他的老乡更是紧张得要命,平时都在一起喝酒泡妞,现在追究起来,恐怕自己也逃脱不了干系,便趁着嬴政还没有下令处理茅焦之时,都卷起来包袱狂奔跑路,一路都骂这个茅焦,然后又骂自己倒霉,为什么自己跟这样的人当同乡。

嬴政听了使者的话之后,当场大怒起来,下令,把他生煮了。看他能不能跟那二十七人一起成为二十八宿。

嬴政下令之后,心头的怒火还在熊熊燃烧,便一边手按剑柄一边大爆粗口,气势磅礴地骂着茅焦,喝叫茅焦滚进来。

茅焦缓步而入,来到嬴政面前后,说:“我在死之前,想跟大王讨论一下我的生死观。大王应该答应吧?”

嬴政说:“你说!”

茅焦说:“大王近来车裂假父,把两个弟弟装进麻袋里乱棍打死,然后又把老妈关起来,还要残杀敢于劝谏的大臣,残暴程度史无前例,恐怕夏桀、商纣都没有做过。天下人听到这个暴行后,肯定会人心涣散,再也不会向往大秦帝国了。所以,我很担心。我说完了。”

然后解开衣服,主动地躺到刑具上等着刽子手开展煮人的工作。

嬴政虽然残暴,而且残暴起来什么也不顾,但这哥们儿是一代雄主,心里别的可以不装,但却装着这个天下,做梦也想把这个天下统一了。你说别的他可以一概不理,但关系到统一大业,他还是可以先把残暴放下的。这时听茅焦说这么做,会让他统一天下的愿望完蛋,马上脸色大变,略一思忖,觉得真有道理,便下了大殿,把正安然等死(其实是等着提拔)的茅焦扶起来,说:“你起来穿好衣服吧。我虚心接受你的劝告。”

现在你看到了吧?同样内容的话,不同的人说了,会有不同后果。那二十七人没有一个活着离开这个宫殿,而茅焦同志却被秦王拉起来向他表示接受批评。

还没有完。要是这样的结束了,茅焦的表演就太不值得了。

嬴政立即下令,封茅焦为上卿。然后,亲自当马夫开着车,“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

李园的阴谋

嬴政的身世很迷离。很多人都说吕不韦是他的亲生父亲。但这个问题的证据很不过硬,当小说家言,那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楚国那边却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件。

当然,这个事件最初并不含有多少投机的成分。

楚国现任的国家领导人就是楚考烈王。你如果光看这个名字,会以为这哥们儿猛烈得要命,是超级猛男。可他却很郁闷。因为他后宫里美女很多,但到现在却没有一个儿子。

别人没有儿子也不会怎么样。可他要是没有儿子,谁来继承大位啊。

于是,不光他郁闷,连黄歇都跟着郁闷。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事,黄歇却天天在为这个事着急,天天去找育龄美女,不断地提供给这个大王,可仍然没有结果。

于是,一个投机人士出现了。

这个人不是楚国人,而是赵国人,叫李园。

李园自己混得不如意,就天天做梦,要是能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哪个国家的老大,自己就是大王内兄了,荣华富贵想不要都难。他看到楚王没有儿子,就非常想把妹妹嫁给楚王。但他更听到算命先生说,楚王不宜有子。也就是说,这个楚王的命里不该生有儿子。这就注定楚王所有的后宫美女都不能生儿子。不生儿子的美女就是在平常人家里都还受到人家的鄙视,更何况在后宫?只怕不过几天,你的色相一哀,就立马被打入冷宫,什么荣华富贵都是浮云。

但投机家永远是有办法的。

楚王不会生儿子,黄歇难道不会吗?

这哥们儿做事真舍得花时间,先跑到黄歇那里应聘了舍人职位。

他当了一段时间的舍人,就请假回去。可过了很久才回来销假。

黄歇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

李园说:“家里出个事。赵王想把我的妹妹纳进宫,派使者到家里来。我陪那个使者喝酒,所以耽误了时间。”

黄歇问:“已经下聘礼了吗?”

李园说:“还没有。”

黄歇一听,这个李妹妹肯定很漂亮,要不赵王会派使者来求婚吗?这哥们儿也是个好色公子,这时听说有美女,就笑着说:“你不用给赵王了,给我当二奶同样很幸福。”

李园本来就是想提供给黄歇的,什么赵王求婚之类的事,全是瞎扯,用来忽悠黄歇而已。现在黄歇果然上当,他立马把妹妹贡献了出来。

当然这个妹妹长得还算漂亮。否则,他哪敢把她当作资本来运作。

而他把漂亮妹妹送给黄歇只是这个计划中的第一步。

接下来,第二步迈出。

黄歇将李园的妹妹“纳之”以后,果然很满意。满意的结果是这位美女很快就有了身孕。

李园要等的就是这一天。他接到妹妹的报告后,便教他的妹妹在第一时间里去找黄歇,对黄歇说:“现在楚王最信任的人是你啊。即使是他的兄弟也比不过你。现在你当相国都二十多年了。可是楚王仍然没有儿子。等他挂掉之后,肯定是他的兄弟继位。你长期担任楚国的当权者,肯定做过让楚王兄弟们不满意的事。等他们当大王之后,他们能对你好吗?到时你可就要大难临头了。所以,现在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我刚有身孕,别人都还不知情的时候,把我送给楚王。楚王得到我,肯定会对我很好。如果我生下个儿子来,他肯定就会成为下一代楚国领导人。这样一来,楚国就全部属于你了。你想想,让楚王的兄弟继位好,还是让你的儿子当楚王好?”

黄歇一听,当然是让自己的儿子当楚王好。

当然,黄歇并不是直接把这个李妹妹隆重地从家里送进王宫的,而是先把她送进别馆,派人加强警卫之后,才跑到楚王面前,向楚王推荐。

黄歇此前为楚王拉了很多次皮条,源源不断地把美女提供给楚王,所以这个业务做得比较熟悉,只要他一推荐,楚王基本就全盘接受。这时楚王见黄歇同志又找到了美女,就笑着让他带进来。

李妹妹就这样上了楚王的床,很得楚王的宠爱。

不久,李妹妹真的生了个儿子。

楚王大喜,就把这个儿子立为继承人。

黄歇也大喜,他在那里天真地认为,以后楚国的天下就是自己子孙的天下了。呵呵,很多开国之君打得血流成河,经过无数败仗和胜仗,九死一生,这才得到天下,自己只通过泡一次妞,就把这个大好河山送到子子孙孙的手里。

但真正大喜的是李园。

到此,他所设定的计划全部落实,妹妹成功地成了楚王的最爱,而且还生了儿子,自己这个外甥以后肯定是楚国老大了。按道理说,他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就是等楚王死翘翘,自己妹妹的儿子当上楚国,自己开始幸福生活。

但作为一个极富投机意识的阴谋家,他是不会消停的。

果然不出所料,没几天,楚王就立李妹妹为王后,然后对李园进行了大力提拔,使得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贵用事”之后,突然觉得黄歇又成为他最大的障碍。虽然在妹妹入宫这件事上,他跟黄歇是共同密谋的。但他怕哪天黄歇说漏了嘴,那可不得了。很多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少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安全。

于是,他决定向黄歇下手。下手的理由并不是夺权,而是杀人灭口——从这个出发点上看,这个李园只能成为职业投机家,而不是职业政治家,恐怕连职业政客都不算。

这哥们儿虽然已经成为楚国的权贵人士,但他在楚国仍然没什么人脉,因此要马上干掉黄歇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找来几个职业杀手,天天好吃好喝地招待,准备让他们去杀黄歇。

这哥们儿虽然善于投机,但这事做得保密性很差,没几天,很多楚国的小老百姓都知道他想杀黄歇了。

但黄歇不知道。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一切仍然按照李园的设计向前推进。楚王没几天就病了。

后来这个楚王一病不起了。

那个朱英请春申君做好准备。现在摆在你的面前有无望之福,也有无望之人,还有无望之祸。

春申君问他这话怎么讲?

朱英说:“你当楚国的相国二十多年,虽名为相国,其实跟楚王没有什么差别。现在楚王已经病得就要到医治无效的地步了,随时都可以被宣布完蛋。他死后,肯定是小屁孩当王,你继续当权。等他长大了,你再把权力还给他。或者现在你就干脆来个南面称孤,也没谁反对你。这是你的无望之福。”

春申君再问:“那祸事呢?”

朱英说:“现在李园当权。他不治国,但却是你的仇敌。他并不是军事领导人,却硬是养着一批黑社会杀手,这全是为了对付你啊。所以,等楚王宣布完蛋时,李园必先进宫,抢到大权,然后杀死你。这就是无望之祸。”

那么谁是无望之人?

朱英说,你现在把我安排为郎中,等楚王一死,李园进来,我就把他杀掉。我就是这个无望之人。也就是你没有料到的好帮手啊。

黄歇一听,笑了起来,说:“李园是个软弱无比的人,哪敢干这个杀人的勾当。而且平时我对他很好,他哪会打我的主意?”

朱英一听,知道黄歇是不会听自己的话了。朱英很机警,怕以后李园杀了黄歇之后追究下来,自己也脱不开关系,于是马上逃走了。

没几天,楚王真的像人们预料那样死去了。

李园果然抢先进宫。当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进宫,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他进宫时还把他养了很多天的杀手都带了进去,等待春申君的到来。

春申君如期而来。

李园的死士们如期举起大刀把春申君砍死,还把他的那颗脑袋丢到宫门外,直接宣布黄歇为反革命集团头子。最后把黄歇的所有家人全部当作黄歇反革命集团的骨干杀掉。

战国四公子最后一个公子就这样死掉,他是四个公子中死得最不上档次的人。

随后,楚王的那个儿子(其实是黄歇的儿子)成了楚王,也就是楚幽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2714.html

下一篇:除掉障碍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