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范雎入秦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5-28 00:15:09 0

到处出兵

齐燕那边白白打了几年战争,狠狠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把,最后燕仍然是燕、齐仍然是齐,国土面积没有变,倒是都打了个筋疲力尽,谁也无法再崛起了,直接造成的结果是:强国打成了弱国,弱国打得更弱。

秦国一看,你们打得太好了。现在谁还是秦国的对手?可以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打谁了。

当然,打仗并不只靠国力,只靠兵多,还是要靠牛人狠人的。否则,你一个脑力指数太低的人,带再好的部队、站在最牛的起点上,最后仍然会被人家翻盘,然后彻底打倒,那个骑劫就是生动的例子——有乐毅打下的基础,只用在那里坐等胜利时刻的到来,最后居然给田单以七千兵力打得兵败身死。

秦国很少犯这种错误。

现在秦国主持军事工作的是白起。白起不但在当时有名,就是放在中国历史上来个纵向对比,他仍然是很牛的。可以说,白起是牛人中的牛人。

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大良造白起带着部队向楚国进攻。

这一次,他攻得很猛,而楚国的应对很菜。

白起一战就拿下了郢得,然后放火烧了夷陵。

这时,楚国的国家元首是楚襄王。这哥们儿也是个菜鸟,看到首都都被人家拿下了,只得咬着牙、忍着气开展迁都工作,把楚国的行政中心迁到陈。

楚王很郁闷,秦王超级爽。他把白起刚刚攻占的地方设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如果大家认为白起占了楚国的首都就消停了,那你大大地错了。他被封为了武安君之后,又攻下巫、黔中,然后又设了黔中郡。

楚国给打了个灰头土脸,天天提心吊胆地面对秦国的大兵,怕白起又一声令下冲上来。虽然楚国国土面积巨大,战略纵深天下无双,可老是这么给赶着四处迁都,弄得首都像个移动靶子一样,终究不是一件好事。但楚国又拿白起没有办法,谁叫你没有水平?

楚国人没有办法,只得骂过秦国,又恨自己太倒霉。

而这时,不光楚国倒霉,魏国也倒霉起来。

魏国的领导人魏昭王死去,那个魏安王即位。

白起觉得魏国刚刚换届,权力重新洗牌,政局肯定不怎么稳固,如果伸手过去拿他一两座城,成本肯定比平时降低很多。这可是低支出、高效益之举。而且,这时楚国各地的兵力已结集,再在楚国玩下去,花的代价太大了。现在,形势并不十分明朗,你要是不幸身陷某场战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那是十分不妙的。

秦国在这方面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在剩下的这些国家,都是大国。这些国家能混到现在,都有一定的实力,以秦国现在的实力是难以灭掉哪个国家的。所以,现在秦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断地打周边国家的主意,只要你稍微一放松,他们就派大军冲进来,占你一两座城,然后把边界线又向前推进几里。久而久之,他们的国土面积就会不断扩大。所以,秦国在这个时期,基本不发动什么规模巨大的战争,极力避免持久战。如果现在仍然在楚国那里玩,就会有陷于持久战的可能。

白起立刻调整战略部署,把进攻的矛头转向了魏国,果然轻松地拿下了两座城。而这时楚国却又走了一步错棋。他们结集了十多万部队,本来就是要跟白起决一死战的,可看到白起不玩了,居然站在那里松了一口气。然后又觉得把这么多军队集中起来,总不能不做事吧?那就打江南吧。

他们还真的把长江以南大片土地弄到手了。

他们很高兴。

其实他们高兴得实在太早了。居然忘记了现在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秦国。而现在秦国打完楚国又打魏国,同时结怨两国,正是他们团结协作、同仇敌忾跟秦国死磕到底的时候。只有把秦国打软,他们才有生存下去的空间。

可他们却去干了一件对他们没有多大帮助、对秦国没有产生一点儿威胁的事。

什么叫做短视。这就是短视。

魏冉看到白起打得很过瘾,南下楚国,想打就打,一打就赢,东向魏国也是战无不胜,便觉得打仗真的很爽。于是,决定自己也上一次前线,体验一下打胜仗的喜悦。

公元前275年,魏冉率兵伐魏。

魏国看到秦国第二号人物出现了,就向韩国求救。韩国这时也很干脆,立刻派暴鸢带兵救魏。

暴鸢的名字看起来也很暴力。可这哥们儿的仗却打得弱爆了——一接触就被魏冉打得大败。

魏冉这次的战绩真不少:斩首四万。

魏国一看,韩国都打不过魏冉了,自己再过去打,估计也是大败的后果,于是派人拿着地图跑到魏冉那里,指着地图上说,这八个城就转让给你们了。条件就是不要再打仗了。人民热爱和平,我们也热爱和平。

魏冉在这事上表现得很缺德,八城照收之后,仍然表示:热爱和平是你的事,跟我们无关。我们大秦帝国十分尚武。我这次来,并不是当和平使者的,而是来打仗的。你们做好准备,我又要开打了。

碰上这样的敌人,魏国只得自认倒霉,派芒卯出来应战。

魏冉大军长驱直入,只一战就把芒卯打得抱头狂逃。秦国大军进逼到北宅。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又请求割地求和。这次割让的是温邑。

这一次秦国同意了。

魏国被秦国猛打了几顿,连割地求和都阻挡不了秦国大兵,深知现在秦国实力太过强悍了。他们再一次认识到(以前也多次认识到过),如果不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再走合纵路线,最后他们都得被秦国玩死。

于是,他们再捡起合纵这个老药方,去找齐国,劝说齐国跟他们合作,一起对应秦国。否则,等魏国被秦国灭掉,齐国就得直接面对秦国的进攻。到时结果如何,请参考此前楚、魏、韩、赵等国的经历。

这话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个联合也是很容易结成的。

可结成之后呢?

基本就是,发布了联合宣言,搞了个政府白皮书,对外宣传得很热闹,把意义说得很重大。可热闹过后,就各唱各的调。

秦国刚开始一看,也有点怕他们这个联合。以前,诸侯国搞合纵时,张仪通过外交手段可以把合纵术破掉。可张仪死后,就没有了外交家,但还有军事家。

秦国想了想,估计这些联合也只是形象工程而已。于是,决定试他们一把,看看他们真的团结得同志加兄弟一样吗?

秦国很快做出反应,派魏冉出兵,直向魏国。

在秦国大军隆重开过去的时候,齐国只是一旁帮腔,大骂秦国的霸权行径,并表示强烈谴责,并坚决支持魏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坚信英勇的魏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秦国。

可强烈谴责并坚决支持之后,齐国并没有出兵前来,而是让魏国自己在那里死拼。最后,秦国在这场战斗中“拔四城,斩首四万”,取得大胜。

秦国的这次进攻再一次说明,合纵真的很有道理,但合纵真的靠不住。

秦国经此一战,心里很爽。可更爽的事又送上门来。

魏国和赵国领导人也跟楚国一样,不敢动秦国的脑筋,却敢于在秦国的眼皮底下对难兄难弟们动手动脚。

魏国在秦国按兵不动之后,又跟赵国商议,咱们打不了秦国,打一下韩国可以吧?

当然可以。

于是,赵魏两国联合雄赳赳气昂昂地向韩国进军。

韩国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干不过赵魏联军的。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韩国向秦国发出了求救的声音。

他们以为,秦国肯定会出兵。

秦国很喜欢打仗,但秦国不喜欢救人。秦国一口回绝了韩国的请求。

韩国高层听了,都慌了手脚,要是秦国不出兵,他们就彻底完蛋了。于是,他们又咬着牙,决定再厚着脸皮,派陈筮出使秦国。

在陈筮出发时,韩国的相国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陈筮说,现在咱们已到最危险的时刻,你现在就是有病,也得跑一趟。要是秦国不来,我们就全完了。

陈筮连夜赶路,来到秦国首都,直接去面见魏冉。

魏冉一看陈筮身上的露水都还没有吹干,一脸憔悴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就知道韩国真的困难了。

魏冉一脸坏笑地对陈筮说:“呵呵,你们一定很危急了吧?”

陈筮说:“一点儿也不危急。”

魏冉说:“为什么?”

陈筮说:“韩国要是真的危急了,就会掉头投靠到别的国家那里。现在还不算危急,这才派我过来求救。”

魏冉一听,心里大骂这个老家伙果然称得上老奸巨猾,居然用这个方式来要挟秦国,但要是韩国真的投靠到别的国家那里,对秦国那可是大坏事。于是,急忙说,好。秦国决定出兵去救韩国。

魏冉跟白起带着部队狂奔救韩,只八天时间就到达华阳战场。

秦兵在华阳城下大破魏军,那个芒卯又被打跑,他的三个部将也成了俘虏,所带的十三万魏国子弟兵也被秦军一举歼灭。

白起收拾完魏军之后,并没有闲着,回过头来,又向赵军进军。

赵国的带兵大将叫贾偃,不出名,也没有抗打击能力,赵国士兵被白起一阵猛打,抵敌不住,抱头乱窜,不少人最后都跳到黄河里,淹死了两万多。

魏国高层被打得脸都刷白了,一时茫然无措。那个段干子就劝魏王,干脆再用老办法,把南阳割给秦国。

但苏代不同意,说:“段先生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想当秦国的相国。秦国最想得到的就是魏国的土地。所以,段先生就想叫魏国把土地割让给秦国。如果你信任段先生,就等于放手让他跟秦国勾结起来,勾结的结果就是魏国最后连一寸土地都将没有。献地求和,其实跟抱着干柴去救火没有什么两样。干柴没有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他的原话是:“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也就是成语“抱薪救火”的由来。

魏王当时也觉得苏代的话说得很精彩,也很有道理,可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长叹一声,“苏代同志的话很正确。可是现实实在太残酷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啊。”

苏代又举了个例子。下棋时大家之所以重视“枭子”,是因为这个棋子方便时可以吃子,不便时可以停止。现在大王使用智谋,为什么还不如下棋用“枭子”那样灵活呢?

魏王说,灵活说起来很容易,可现在怎么灵活?我决定不灵活了。于是,大笔一挥,把南阳送给了秦国。

黄歇使秦

秦国通过几场战争,把韩国和魏国都打得趴在地上,不敢再有什么声音,甘愿成为秦国的跟班。

秦国觉得光要这两个国家的土地,还不够爽,于是就请两个国家都派出军队,一起去打楚国。说打完楚国,咱们利益均沾。

其实你就是打死韩魏两国的领导人,他们也不会相信秦国这个利益均沾的话,但你不能提出一点儿反对意见。他叫你出兵,你就得出兵,你要是不出兵,他就向你出兵。

三国马上组强成立多国部队,准备向楚国开战。

楚国也一直怕秦国拿他们开刀。按以往的经验,打完那韩赵魏之后,秦国肯定又要来找他们的麻烦,所以已经派黄歇出访秦国。

黄歇是谁,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战国四公子大家是知道的。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

春申君就是黄歇。

黄歇一到秦国,看到秦国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伐楚动员,就知道如果秦、魏、韩三国真的去攻打楚国,楚国肯定是挡不住的。他连夜想了个办法,然后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直接交给了秦国最高层。

如果你以为,他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给目前秦国的当权者魏冉写信,说“你也是楚国人,楚国是你的家乡啊,请你念在家乡的分上,不要去攻打楚国”这类的话,那你是大错特错了。这些话,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是说不通的。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用亲情来衡量的,而是用“利益”两个字。只要有利可图,别的都免谈。所以,国家之间的谈判,都围绕“利益”两个字争吵。

黄歇这封信同样是围绕着利益来展开的。当然,他是为楚国的利益而长篇大论的,但在这个长篇大论中,他只强调秦国的利益,一点儿没有谈到楚国的利益,好像他不是楚国的人而是秦国最忠实的公民一样,摆了一大堆道理,说秦国现在只把心思放在楚那里,好像楚国不完蛋,秦国就不安宁,务必要把楚国搞定。可是秦国不要忘记了一件事,就是楚国一玩完,韩国和魏国一定会跟着强大起来。所以,秦国只能以楚国为自己的友好邻邦,当自己的外援国,而其他的国家都是秦国的敌人。现在秦国相信韩国和魏国。这两个国家跟秦国并没有世代友好的传统,而只有不断流血冲突的事件。打开秦与这两国关系的历史,哪一页不是血迹斑斑、血雨腥风的?这两个国家的公民,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兵之下的,已经近十代了。难道这样的国家能甘愿做秦国的友好国家吗?可以说,只要此两国不亡,就会成为秦国的死对头。秦国现在相信他们,结果就会像当年吴国相信越国一样。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秦国进兵楚国,该从哪个地方进兵呢?难道秦国会向韩魏这两个世仇借道?那样做,韩魏现在肯定会举双手赞同。可是,你能保证他们日后不抄秦军的后路?当然,如果秦国不借道韩魏,也是可以打楚国的。但也只能进攻随水之西那个地方。那是什么地方?不毛之地啊。进攻那样的地方有用吗?发动了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最后只拿到一个不毛之地,这也太不合算了吧?更要命的是,如果当秦国和楚国正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其他几个国家看到机会来了,同时出手争抢红利。齐国会抢占楚国最富裕的地方,魏国也会抢到一大片土地。这样的结果是,秦楚两国同时弱化,而齐魏两国同时强大起来。

请问,秦国现在需要这样的结果吗?

当然不需要。

秦国高层把黄歇的这封长信念了几遍,研究来研究去,觉得还真有道理。全面进攻楚国,真的不会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反而会陷进一个长期战争的泥潭,对秦国对楚国都不是有利的。于是,秦国向黄歇表示,秦国不打楚国了,并跟楚国签订了一个友好条约。

黄歇的这封信,从短期效应看,是救了楚,但从长期效应看,是成就了秦国。

秦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就是远交近攻,以占地为主,从不打无准备的仗,而且每战都是闪电结束,在国内大动员,组织力量在战场上给敌人致命一击,然后迅速撤出战斗,巩固胜利成果,属于短平快的战斗。这次,秦王在头脑发热,想跟楚国大打一场,幸亏被黄歇点破。否则,后果会有点严重。

楚国发现黄歇很有外交水平,在签完条约之后,就派太子去秦国为质,并对黄歇说,你就跟太子过去吧。

秦国这时还是讲点策略的。他们不再跟魏和楚为敌,却坚决支持魏国和楚国对燕国用兵——现在除了秦国之外,你们对谁用兵,秦国都强烈支持。

于是,秦魏楚三国组成多国部队去把燕国收拾了一把。因为在这三国当中,秦和楚跟燕国的边境一点儿不沾边,得利的好像是魏国。秦国虽然没有得到土地红利,但却赢得了形象。谁说秦国不帮人?

秦国此前虽然跟赵国玩得比较频繁,但自从出了蔺相如之后,秦国基本就不理赵国了。赵国当然也不敢在秦赵边境制造事端。赵国不敢在秦国边境玩,但他们却可以去玩一下齐国。

在秦国无事可做时,蔺相如突然出兵齐国,打了个大胜仗。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哪个国家有猛人执政,哪个国家的牛人就多。现在秦国牛人多,那是肯定的,而赵国此时也是人才济济。

蔺相如和廉颇一文一武,固然都是大牛人,而另一个牛人这时也开始露头。这牛人就是赵奢。

赵奢也很猛

赵奢绝对不是官二代。他跟那个田单差不多,只是一个基层税收人员,每天到处喊着“人民税收为人民”的口号去收税租。当时的税都是农业税,也就是田租。当他收到平原君门上时,平原君的那个管家不愿交。

赵奢说:“抗税是违法的。”

他们说:“我们不怕违法。”

赵奢说:“这种违法是要砍头的。”

他们说:“你敢砍我们的头?”

赵奢说:“就是砍。”

这哥们儿绝对是个杀人的料,说过之后,立即把平原君的九个家人抓了起来,然后鬼头刀举起,排头砍去。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平原君也震惊了。

平原君跟孟尝君一样,都是前任国君的公子,不但根正苗红,而且极有能力。平原君老早就当了他哥哥赵惠文王的相国。现在他仍然在相国的位子上,也像另外几个公子一样,养着一大批食客。

可以说,现在在赵国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领导人。现在手下的九个人居然被一个基层税务官员杀了,不由大怒起来,下令把赵奢抓起来。你敢杀我的家人,本公子就敢杀你。

赵奢说,公子要杀我是很容易的。可是公子就不想想,现在公子是赵国的贵公子,是执政大臣,如果纵容手下人专门做违法的事,这个国家还成什么样子?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国家必定会衰弱下去。衰弱下去的结果就是,其他国家就会前来攻打。公子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吗?

平原君一听,这个税务官说得不错,看来他真的有水平,于是不但不杀他,反而把赵奢狠狠地提拔了一把,让他当了全国税务总局的第一把手。

后来,这个基层税务官员出身的税收专家却成了史上有名的军事牛人,给秦国制造了不少麻烦。

公元前270年,秦国决定打一下赵国。这一次,秦国还是很谨慎的,没有长驱直入,而是只围着阏与。

赵王急忙把几个军事牛人请来开会。这时,那个乐毅已经死了,而他的儿子乐乘又成了赵国的军事牛人,在赵国的军界中,地位仅次于廉颇。因此,赵王主要是向他和廉颇征求意见——能不能救阏与。

两人一致认为,从我们这里赶到那个地方,不但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险峻,恐怕去不了啊。还是不管算了。

赵王一听,如果这也不管,那也不管,赵国还有多少土地可以管的?他转头又一看,见到赵奢,平原君不是说这哥们儿很牛吗?于是就问:“你觉得如何?”

赵奢说:“路远路险,是不能成为不打仗的借口的。我们路险,难道他们的路就不险?大家都在恶劣的环境下打仗,谁不怕死,谁就坚持到最后,谁就取得胜利。”

赵王一听,“好啊。你就过去帮寡人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税务总局的第一把手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成长为战国时期的名将。那时转行容易吧?只几句话就可以确定你的命运。

赵奢带了赵国的大军从邯郸出发,才出邯郸城三十里,就下令停止前进。

大家一看,离战场还远着啊,怎么就停止了?到底是个税务官,吹牛起来很好听,动作也很壮观,可是真的要去打起仗来,就怕了。反正不去打更好。

于是,大家都停止前进。

赵奢这时大声发布了一条命令:有以军事谏者死。

意思是谁敢再谈军事,老子就敢杀谁。

雷人吧?现在是干什么去的?是打仗去啊,去打仗居然不让谈军事?看来这个税务系统出来的官员,只知道收税,只会谈税务工作,怕人家谈起军事来,他对不上话,所以干脆就滥用职权,出了这个封口令,不让你谈军事。

果然高明!

此时,秦军的另一支开到武安城西,正在武安城西面列阵呐喊。

秦军这些年来老打胜仗,胜仗打得都成常态了,所以一出战,士气都十分高涨,此时全体秦军喊杀连天,连武安城里民房的瓦片都给震翻下来。

城中军民无不骇然失色。

对于秦军而言,武安城唾手可得!

赵奢的部队还在邯郸城外三十里处。

赵奢手下的一个将官看到武安已经危乎殆哉,就急忙跑过去对赵奢说:“老大,赶快去救武安啊。再不救武安就完蛋了。”

赵奢大喝:“不是说不许谈军事吗?谁敢谈,老子就敢杀。来人,拉下去斩了!”

刀斧手过来,把那建议救武安的将官拉下去处理了。

大家一看,这才回忆起赵奢的经典故事,这哥们儿还当基层税务人员时,连平原君的家人都敢砍。现在大权在手,他还有什么人不敢杀?他可以不敢打仗,但并不代表他不敢杀自己的人。

于是,谁也不敢做声——反正跟着这样的人打仗,就是真的去打了,也是打败仗。

赵奢仍然在那里坚守。而且这哥们儿很有耐心,一守就是二十八天,好像他面对的不是如狼似虎的秦国大军。

当然,他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每天都叫全体士兵建筑工事,修筑营垒,似乎是在做好应对秦军攻打首都的准备工作。有一个秦兵的间谍混进他的帐中,他一眼就看得出,但他仍然不做声,用邯郸的特色菜好好地请他猛吃猛喝,好像招待好朋友一样。当然,只是喝酒,不谈军事。

那间谍回去之后,向秦军将领如实汇报。

秦军高层一听,原来赵国居然用税务局长来当军事首长,现在还只在邯郸城外驻扎,连军事都不敢谈。看来,赵国真的怕了。你想想,连廉颇那样的猛人都不敢出来,赵国还有什么人?呵呵,你就停在那里,修你的工事吧,不过阏与将不再是赵国的神圣领土了。

赵奢看到间谍逃走之后,立刻下令大军快速收拾,卷起盔甲,以最快的速度行军,只一天一夜就到了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又扎下营寨,修筑工事。

秦军看到赵兵突然出现,立刻出来迎敌。

赵奢手下有个士兵叫许历要求去见赵奢,说有事汇报。

那时的官还是很好见的,虽然许历只是个下等兵,但仍然能够直接见到最高首长。

许历说,秦军绝对没有想到咱们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这里,对咱们的虚实还没有摸清楚,所以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如果将军不集中兵力跟他们决战,后果将会很严重。

赵奢一听,说:“你提醒得太对了。我接受你的意见。”

许历说:“我违反了军纪,请把我砍了。”

赵奢说:“不能砍你。那个命令只是在邯郸那里适用,现在已经过期了。”

许历说:“那我接着发表意见。按目前的态势,谁先占领北山,谁就取得胜利。”

赵奢说:“你的这个意见太正确了。”立即派出一万部队抢在秦军的前面,占领了北山。

这时,秦军也意识到北山的重要性,但有点迟了。当他们隆重开来时,赵军已经全面占领了这个战略高地。秦军一看,立刻攻山,但进攻无效。

秦军本来士气大盛,突然被赵军抢了先手,拿下北山,进攻又受挫,士气立马下跌。

赵奢一看,机会来了,命令全军进击,果然把秦兵打了个大败。

秦国这才撤去对阏与的包围,退兵回去。

赵奢一战成名。在几乎无人敢与秦国军队抗衡的情况下,这个从税务系统改行来的将军,居然把秦军打得大败而回,你不服是不行的。于是,赵王把他大大地提拔了一把,封他为马服君,让他跟廉颇和蔺相如处于同个级别。那个许历也成为光荣的赵国公务员,被任命为国尉。

当然,这一战,赵国胜得有点儿偶然。赵奢看得出秦国围武安而不攻,那是要牵制赵兵,因此他只顾示弱,而根本不管其他。这一步是走得太对了。

可接下来,如果没有许历,赵奢的结果如何还真不好下结论。因为他全军提速来到阏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秦军的面前,可他并没有立刻组织进攻,而是又扎下营寨,并又要下大力气修筑工事。这对于赵军来说,肯定不是件好事。如果再消耗下去,出敌不意的效果就将完全丧失,赵军取胜的把握还有多少,谁也无法预测。幸亏在几万赵军中,还有一个下等兵许历。

经此一战,人们记住了赵奢,同时,也记住了下等兵许历。

范雎受辱

秦国遭到了近段时期以来的第一次失败,实在是十分罕见的。

其实,以现在秦国的实力,要全面进攻赵国,仍然有相当的困难。再加上,魏冉此时私心也开始显露出来,进取心已经全面收缩,只想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封邑,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美好一点儿。所以,只把眼睛放在自己地盘的周边。比如他现在的封地是在定陶,因此他老是想着如何把定陶拿到手,然后扩大周边的地盘。

可是定陶目前在齐国人的手里。

所以,他很郁闷。

他后来向秦王介绍了一个叫灶的人,让灶成为秦国的客卿,然后让这个灶客卿去伐齐,目标是夺取刚、寿两地。这两块地盘恰恰就在定陶的周边。如果拿下了,他的封邑面积又大了很多。

而此时,秦昭襄王也很郁闷。他自从即位当秦国第一把手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可是这三十多年来,大权基本都是拿在他老妈手里,而他老妈又基本都放权给这个魏冉,他说话的分量实在太轻了。以前,他还年轻,他们做主,那还没有什么。可现在他都这么大了,还是只当个公章保管员,那就太不爽了。

只是这哥们儿性格软弱,知道现在朝中基本都是老妈和魏冉的人,自己要是漏出什么话来,后果就很严重了。所以,他只是在心里不爽,却很少说出什么来。

很多人不知道这哥们儿的烦恼,但有一个人知道。

这个人叫范雎。

范雎本来是魏国的人,也是个很有理想的牛人,曾经到处求职,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就像很多名校的大学生一样,成了失业人员,回到老家魏国。他那时还很天真地想,别的国家不用我,我就在我们伟大祖国这里作贡献吧。他的目标是直接成为魏王的得力助手。

可他家里很穷,连见魏王一面都很难。于是,他只好投靠那个须贾,在须贾手下混饭吃,等待机会。

须贾出使齐国,他也成为随从跟过去。

可是齐王对魏国很没有好感,因为此前魏国也响应燕国的号召,派兵配合乐毅同志,把齐国打得离亡国只有一步了。

再加上齐王看那个须贾很不顺眼,让这个魏国访问团在齐国白吃白住了几个月,一点儿下文也没有,弄得须贾烦透了。

齐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说范雎的口才很好,就觉得这个人才有意思,于是派人送给范雎很多金子、名酒和齐国的土特产。

范雎这时还很守纪律,知道这些东西是不能拿的,人家送给你的这些东西,你还得向组织汇报一下。

于是,他向须贾讲了这些事。

须贾这时正郁闷至极,觉得齐王太看不起他了。当他看到范雎居然这么受齐王器重,眼红病马上就发作,但他并没有当场生气,只是笑了笑,说,那些金子你就退回去吧。这些名酒和齐国的土特产,你就留下,咱们就有酒喝了。

范雎遵照领导的意思把金子退了回去。

后来,须贾在完成出访任务后,回到魏国,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魏国的相国魏齐,告了范同学一把。说这个范雎出卖了魏国的国家机密,齐王亲自送给他很多金子、名酒和土特产。

魏齐也不是什么好鸟,一听说国家机密被出卖了,什么也不想,直接下令把范雎抓起来,然后叫大力士狠狠地鞭打他。

这一场好打,直把范雎打得肋骨都断了,牙齿也落光了。

范雎知道如果不想办法,他会给这几条鞭子活活打死的。但这时你还有什么办法?落在这样的人手里,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活下去。

最后,他就只得装死——即使装不过,也先装一装,反正再几鞭下来也会死去。

他本来就已经离死没有多远了,这时一装死,还装得真像。

那几个大力士看到他死了,觉得再打一个死人没有意思了,就用一张破席子把他包起来,丢到茅厕里。

魏齐却还没有完他摆开酒席,请大家来大吃大喝,谁喝醉了、膀胀胀了,要去厕所就去那个厕所,把尿撒在范雎的身上。

魏齐说,这样做是告诫大家,以后不要在外国人面前多嘴。

范雎知道,如果继续被丢在这里,他就不用装死了,而是真的死翘翘了。

可是他又不能跑出去,他这个样子只怕才站起来,魏齐就会又把他打倒,彻底把他打死为止。魏齐别的本事不大,但杀人业务还是合格的。

范雎就对看守说,你如果把我放出去,我以后一定会重重地酬谢你。

看守觉得范雎也太可怜了,什么事也没有做,本来很遵守组织纪律,把齐王送礼品的事向组织进行了汇报,最后仍然给打得死去活来,还给丢在这个地方让人轮番污辱,这是什么世道啊。

看守的同情心一起,范雎就有救了。

这个看守也是很有心计的,他也知道他要是直接把范雎放走,不但范同学会被杀掉,只怕他也丢掉性命,因此他跑到魏齐那里,对魏齐说,老大,那个死人老是横放在厕所里,人们进厕所就会感到害怕,甚至有些人吓得大小便失禁了。还是把他丢到其他地方去吧。

这时魏齐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听了这个看守的报告,想也不想就顺口说了一声:“可以啊。那就把他丢了。别让一个死人老占着茅坑不拉屎。”

看守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把范雎扛起来就跑,把他放走了。

魏齐突然又清醒了过来,总觉得那个看守的话有点猫腻,后悔把范雎当死人扔掉。他又派人四处寻找,可哪儿还找得着?

这时,那个叫郑安平的人出现了。

这哥们儿自己没多少水平,但知道范雎很有水平,得知范雎逃难之后,立刻找到范同志,让范同志改名为张禄,然后跟着自己四处逃窜,躲避魏齐的追捕。

不久,他们听说秦国派使者王稽出使魏国。范雎知道,现在要保住性命又能够报这个仇的办法,只有投靠秦国了。

于是,郑安平决定化装成差役,去找王稽。

王稽看到郑同志这么神秘,就猜得出这哥们儿肯定是投靠秦国来了,便问,现在魏国还有哪个牛人想跳槽到秦国来?秦国很欢迎啊。

郑安平说,现在魏国能称得上牛人的只有一个。

谁?

范雎。

王稽说,好像听说过这个人。现在他在哪里?

郑安平说,他现在被魏齐陷害,正到处躲避追杀。如果你真的想为秦国找到人才,我可以安排你跟他在晚上见面。

王稽一听,能被魏齐陷害之后又拼命追杀的人,应该是很有水平的,当下便答应了郑安平。

晚上,被打落了牙齿的范雎终于跟王稽偷偷见面了。

两人一谈之下,王稽心下大喜,果然是个人才啊。魏齐啊,自己手下有这么一个历史性的牛人,不但不会用还要杀掉。告诉你,人才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折磨杀头的。任何一个乱杀人才的统治者,都是残酷的统治者,都是没有好下场的统治者。难怪魏国的综合国力老是提升不上来。

三人当场约定,郑安平和范雎到三亭冈那里等候,待王稽完成任务后,带他们离开魏国。

进入秦国境内,来到湖邑时,迎面跑来一长串队伍,看上去很威武。

范雎问,那是谁来了?

王稽说,是我们大秦帝国相国穰侯魏冉去东边巡视考察啊。

范雎既然决心投奔秦国,而且决心依靠秦国实现他的远大理想、实现他报仇的愿望,这么多天来,肯定进行过一系列的脑力劳动,对秦国政坛目前的形势作过全面的评估,知道只有把这个魏冉搞下去,自己才有出头之日,否则,自己只能在那里依靠某个势力混饭吃。混得好了,这饭还可以吃下去,要是混得不好,结局也不会比在魏国好到哪里去。这个世界最残酷的不是在战场,而是在政坛。

所以,你想要拿到主动权,就得自己上位,当上第一号。

在政坛上玩,就跟体育比赛一样,只有拿到冠军才被人家认可。

范雎从跟王稽接头的那一天开始,就在心里打定主意,只要有机会见到秦王,立刻就想办法把魏冉扳倒。

当然,魏冉也不是一般人,是一个很威猛的牛人。秦国这些年来的成就,基本就是靠他取得的。没有他,白起就起不来,或者白起会变成别国的将军,那样对于秦国而言,是非常不妙的。

尽管魏冉现在私心严重,但他所作所为,仍然以秦国大局为重。

要扳倒这样的人,困难重重。

但范雎有信心。

他此时已经在心里做好了计划。

范雎觉得自己不能跟魏冉见面,便对王稽说:“我听说现在魏相国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的就是接纳各国来的说客。只怕他看到我时,会当面侮辱我。我就暂时在车里躲躲吧。”

不一会儿,魏冉果然隆重开到。

他看到王稽回来,便停下车来跟王稽打招呼,然后问王稽:“现在东边六国没什么动作吧?”

王稽说:“现在没有什么动静。”

魏冉又对王稽说:“王稽同志,你该不会又带回哪位口才很好的说客吧?这些说客除了会乱说话之外,没有别的水平。如果说他们有用,那就是只会扰乱别的国家而已。”

王稽一听,对范雎的佩服真是滔滔不绝,忙说:“我哪能带回这样的人呢?”

魏冉说:“没带回来就好。”

两人作别,相向错开而行。

才走了不远,范雎说:“魏相国是个高智商人士,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多疑。刚才他已经怀疑车中藏人,但忘记搜查了。我现在必须下车。否则,他再过来搜查就麻烦了。”

他说完,就跳下去跑开了。

才走了十多里,后面就蹄声特特,一队骑兵快速驰来,打着魏冉的旗号。骑兵来了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就检查车辆,看是不是藏着陌生人。他们检查了一番之后,没有发现什么人,这才跑回去向老大报告了。

就这样,范雎进入了秦国,来到了咸阳。这个过程开始时跟张仪有点相似,一个给楚国的宰相打得只剩下舌头没有受伤,一个被魏国的相国打得奄奄一息、当死人丢进厕所后仍然不放过。最后,两人都进入秦国。只是张仪入秦,多了点戏剧色彩。

外交策略

王稽去向秦王复命,工作汇报完毕之后,秦王问:“你在魏国还看到什么人才了吗?”

王稽说:“有个张禄,口才十分了得。他对我说,秦王的国家已经危险得像层层叠加在一起的鸡蛋一样。现在只有重用他,采纳他的办法,才能转危为安。但必须跟他面谈。现在我已经把他带回来了。”

他的原话是:“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

秦昭襄王一听,王同志是在吹牛吧?我的秦国有什么危险?我都不知道,他一个魏国的老百姓比我还清楚?于是,没有让范雎过来见他,只是把他安排在客舍里,给点粗加工的饭菜让他养活自己。

范雎就在那里,等着秦王的召见。

可等了一年多,仍然没有见到秦王。

但他仍然得等。

而这时秦王也跟魏冉一样,因为秦军战功赫赫,觉得自己有的是人才,因此也很讨厌那些说客,所以谁说什么他也不听。他虽然对魏冉和老妈的专权有些不满,但还没有想到如何应对他们。他更不相信,靠那些说客就能夺回大权。

连王稽也觉得希望渺茫了。但范雎仍然在耐心等待。他知道,会有机会的。

机会很快就给他抓住了。

这个机会是魏冉创造的。

魏冉这里正要派那个灶越过魏、韩两国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

在别人看来,这算什么机会?但在范雎看来,是天大的机会,他立即给秦王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要求面见秦王的愿望,请秦王在百忙千忙当中抽出那么一点儿时间来,跟他面谈一下,如果他的建议对国家无益,就请大王立刻杀掉他。信末还说,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以收。”

意思是,还有一些机密的话,是不能写在信上的,而必须当面详谈。搞得很神秘,吊起了秦昭襄王的胃口。

秦王这时也有点无聊——目前朝政基本由老妈和舅舅操持,自己真的跟传说中的傀儡一个样儿。这时看到范雎说得气壮河山,不由心中一动,便下令在离宫那里跟范雎见面。

范雎一看,心情很激动,他知道他就要成功了。

他在去见秦昭襄王时,还硬是装傻了一把。

范雎这两年来,最大的心愿就是进入秦宫,跟秦王长谈,用一番话把秦王说得龙颜大悦,然后就把大权交给他。他连梦里的背景都是秦宫里的背景,因此对去秦宫的路老早就熟悉得要命。

可当他真的要去跟秦王面对面时,却硬是直接进入永巷。

你不知道永巷吧?告诉你,永巷就是一条小巷,但不是一般的小巷。一般的小巷是谁都可以进进出出的,但永巷是王宫里的小巷,那时是宫中各类美女们长住的地方,一般的宫女以及那些嫔妃都住在那里。你想想,那样的地方,老百姓能随便进出吗?到了汉代,永巷又被汉朝改装成幽禁失宠或失势嫔妃、宫女的场所。第一个被幽禁的就是刘邦那个著名的戚夫人。

但不管是当作什么用途,除了王宫的人,别人是不能进入的。

可现在范雎却大步进入。

这时秦王也已经从对面过来,很多人簇拥着,很有排场,谁一看就知道是老大到了。

范雎也知道是秦王到了,但他仍然装傻,挺着那个曾经断了几根肋骨的胸膛大步前进。

一个太监跑了过来,气急败坏地大声骂他:“大王已经驾到,你怎么还不回避。”

范雎一听,呵呵,我要的就是这句话,你还真的按我的意思说出来了,当下做出一副傻相,说:“大王?秦国什么时候有过大王?”

太监一听,这家伙原来是个弱智人士,说:“秦国没有大王,那还有谁?”

范雎哈哈大笑,“我只听说有太后和穰侯而已,哪听说过有大王。你说大王到了,那是在忽悠我啊。”然后迈开大步,继续前行。

这时,秦昭襄王已经不远了,也听到了范雎的话,心下暗惊。这哥们儿在位都三十六年了,当秦王的时间比全国人民平均寿命也不低多少了,可仍然是个无权的傀儡,心里很郁闷。可因为当惯了傀儡,又因为掌权的是自己的老妈和舅舅,再加上自己没有一个亲信帮自己打理这些事,故此他就像那个消极的和尚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秦王过一天生活。但内心世界的最底层,已然积压了大堆坚实的不满。只是不敢翻出来而已。

这时听到范雎的话,觉得这哥们儿的话一下刺中了自己内心最敏感部位。他马上把范雎叫过来,带着他进入自己内宫的密室。

秦王这才知道,范雎说有事不能写成信,只有面谈才有效的话是真的很机密。他屏退左右,对着范雎行了个大礼,跪在范雎面前,用最诚恳的话说,先生一定有什么好办法教导我啊。

可范雎这时却又装傻起来,在秦王恭恭敬敬地向他讨教时,只是在那里面无表情地说:“是啊是啊。”

可是“是啊是啊”之后,却没有了下文。

现在,对于秦王和范雎而言,都是机会。秦王估计物色这样的人已经很久了,但等来等去,都等得绝望了,仍然等不到。好容易范雎把他心底的这层想法搅翻出来,哪能放过这个机会。

范雎更知道,今天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机会,错失之后,他将一文不值。但他更知道,他这一次必须一步到位,把秦昭襄王的信任全面收购过来。因此,还必须要吊这个老大的胃口,所以,他只是乱说几句是啊是啊,看秦王是不是有决心。

秦昭襄王也耐着君主的性子,再三请他赐教,态度之诚恳史无前例。

范雎装足了傻子,得够了面子,但仍然没有放下身段。

最后秦昭襄王说:“先生真的不愿意赐教寡人吗?”

范雎这才说:“不是不愿意啊。大王帮我想一想,我是什么人?一个魏国的弱势群体人员,差点丢了性命,好容易来到秦国,仍然是小老百姓一个,跟大王没有什么交往。现在想向大王说的又是关系重大的事,关系到你的骨肉亲人。现在,我还真心不知道大王你的意思,所以我很不好回答。我知道,我上午把话说出来,估计下午就会没有性命了。但我想了想,仍然要说出来。死,是每个人的最终结局,永远回避不了的。如果我的死对秦国有利,我就觉得死得值得了。我现在并不怕我死去,而是怕我被大王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再也不敢对大王说什么话了,不再前来为秦国效力了。”

秦昭襄王一听,急忙又向范雎跪下,说:“先生啊,你说这话就有点不对了。你今天能跟我见面,可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啊,是上天为了保存秦国基业而把你赐给我的。现在我宣布,不管你说什么,涉及什么人,甚至是王太后,我也不会责怪你的。你可以怀疑一切,但你一定不要怀疑我的真心。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能看得出秦昭襄王对他老妈的意见真的已经很大了。

范雎要的就是这句话,只要秦王先把宣太后抛出,那么他就可以没有什么顾忌了。

没有了顾忌的范雎对秦王行了个大礼,这才说:“现在诸侯国中,秦国是一支独大,可以说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谁也比不过,军力的强盛更是天下无敌,放手跟各国一搏,就跟老虎去打免子一样,谁也干不过秦国。可现在秦国呢?号称天下无敌,却硬是坐守关外十五年,虽然天天喊打喊杀,却一直没有打过崤山之东,这是为什么?肯定不是秦国没有力量,而是穰侯魏冉的私心作怪,同时也是大王你的决策存在失误。”

范雎虽然没在政坛上混过,但他绝对是个老手,说到关键处,便又把那张没有牙齿的嘴巴闭得紧紧的,不再有下文。

秦王的胃口又被高高地吊起,再次行礼(今天这哥们儿确实太讲文明礼貌了),跪着说,我真心想知道我们失误在哪里。

范雎的最终目标就是一步把魏冉搞定,但他知道,如果宣太后仍然称制,把持着朝政,任何人都是搞不定魏冉的。他本来很想单刀直入,把太后当目标猛烈开火,但他转头一看,附近仍然有很多人在偷听。他知道,这些人虽然名义上都是秦昭襄王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宣太后的耳目,所以内政方面,是不能急着提出的。

就只有说外事了,但外事也围绕魏冉来展开。

他对秦王说,现在穰侯不是正大规模地向齐国用兵吗?他的目标就是要拿下刚、寿两地。但我认为,这对秦国没什么一点儿好处。大王一定还记得,当年齐国不是大规模地进攻楚国,大获全胜之后,辟地千里,看上去很威猛很壮观。可结果呢?齐国连一寸土地也没能得到。齐王可不是吃素的,绝对没有打完胜仗不要土地的高尚风格。他们要不了楚国的土地,是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啊。那地方离齐国太远,跟飞地没有什么两样。试问,现在哪个国家有能力去管理一块飞地?齐国打了一个大规模的伐楚之战,虽然打败了楚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国力也耗得差不多了。诸侯国看到齐国已经很疲劳,便知道机会到了,于是就都起兵攻打齐国,打得齐国几乎亡国。而齐国远攻楚国的好处,最后全被韩国和魏国拿到了。这个教训是何等深刻。所以,我认为,秦国要真的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得坚决执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的好处是,打得一寸地就归秦国一寸,得一尺就归秦国一尺,绝对没有一点儿水分。不要去玩那些虚的,即使打了个史无前例的大胜仗,但除了得到虚荣之外,还死了很多将士,劳累了一国之民,是十分不值得的。现在韩魏两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心。秦国如果想称霸天下,必须紧靠中原以控制天下的枢纽,然后逼迫赵楚。在赵楚两国之间做选择,楚强则与赵联合,赵强则与楚联手。如果楚赵两国都愿意跟秦国友好,那么齐国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对抗强秦?齐国不敢抗衡秦国,那么韩国和魏国划归秦国的版图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范雎在这个长篇大论中,明确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为秦国日后的发展定下了大的方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哥们儿这些年来,围绕“利益”两个字,潜心研究,终于得出了这个研究成果。

以前,商鞅定了秦国的内政方针,张仪为秦国的外交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解决了秦国的难题,为秦国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商鞅和张仪并没有着眼于天下,只是为秦国谋取了局部利益,聪明有余,但缺乏一种大局观。现在这个被打落牙齿、遭受侮辱的哥们儿,却为秦国勾划出一幅最壮丽的一统蓝图来。

范雎在这里也表现出了他心胸狭小的一面——死盯着魏国不放。

秦昭襄王一听,也觉得血脉喷张,大叫一声:善!

他就这样拜范雎为客卿。

范雎就这样走上了秦国的政坛,开始进入秦国权力的核心圈。

秦国一个划时代的时刻马上到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2709.html

下一篇:强干弱枝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