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他们都有病——多“愁”应笑我,早生华发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24 09:47:06 0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白发本是自然现象,但恨者怪其有碍观瞻、突显衰老;爱者悦之增补阅历,并可借此风雅一番。

少年白头为哪般?

白居易年约四十,发现白头发,遂感慨:“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李白“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杜甫更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名冠七律。

近日读李贺诗,惊觉其有“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之句,诗人此君享年不过二十六岁,居然早早暗喻白发满头!再瞧瞧自己,唉!古往今来,白发可不是中老年朋友的专利啊!

苏轼吟唱“谁道人生无再少”时四十七岁,中年人似有资格多生白发,但该时期他也感慨过“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看来白发早已有之。三十八岁时,苏轼在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中唱道:“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人未老而发先衰矣!

还有更早衰的,韩愈曾自嘲“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写这篇《祭十二郎文》时,猜他贵庚?三十五岁!这位满头飞雪的青年作家这一年在政治上遭遇了滑铁卢,被贬到距离长安三千里外的广东阳山,祸不单行。古人对白发如此“重视”,一方面是有感于少年之离去,衰老之逼近;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他们往往有感于壮志未酬而老年将至。

青年、少年白发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也有营养因素(如缺少蛋白质、植物油、B族维生素、铜、钴、铁等金属元素),长期罹患慢性病也可导致。情绪起伏剧烈无疑是黑发杀手,很容易使机体内环境功能失调,黑色素分泌减少。压力过大、焦虑过久、悲伤过度等严重精神创伤,甚至可使人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白发,相传春秋时楚国伍子胥逃难,一夜就愁白了头,不是没有道理。

至于用脑过度是否也导致少年白发,目前尚未有准确定论,不过,从文学的角度审视,许多人还是相信诸如苏轼、白居易等博览群书、苦心孤诣者,很容易因为过劳而“鬓已星星也”。

李、杜潦倒半生,李贺沉沦下僚,苏轼、韩昌黎一贬再贬,这些志向远大的大文学家,一心想安社稷,济苍生,可迎接他们的却是无情的冷板凳。纵使几度挣扎,最终也没争得用武之地,反倒吃尽苦头。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过大,仿佛一盅难咽的苦酒,怎不使人沮丧忧郁、鬓落繁霜呢?

南唐后主李煜,在沦为阶下囚后吟出“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沈腰,指南朝文人沈约的老毛病,意指腰围急剧缩减;潘鬓,则是西晋文学家潘岳笔下的白发。李煜曾对自己的风神气质颇为自信,此刻,却只能慨叹身体消瘦、白发苍苍。是啊,怎样的伤痛会比变成亡国奴更沉重,又有什么样的精神折磨比钟爱的河山被侵占、女人被强暴来得更惨烈?

参透人生,参透白发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说:“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与他性情、遭遇颇为相似的辛弃疾在《贺新郎》一词中提道:“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必感伤于岁月的无情、年华的衰去、职场的无为,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就。人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许这才是最豁达的境界,也是减少白发的妙方。

西晋文学家左思曾写出《白发赋》,以拟人化的方式与白发对话。面对生于鬓垂的白发,作者化身的“人”觉得“秽我光仪”,实在不雅,打算“将拔将镊”除之而后快,面对代表衰老的白发,人希望去白留黑,青春永驻,本也无可厚非。但白发不甘心,“惄然自诉”,反诘问于人:“朝生昼拔,何罪之故?”面对白发的质问,人耐心地回答:“自古英雄出少年,秦国的甘罗十二岁乘车出使赵国,汉朝的贾谊年少才高,也著称于朝。看看这些少年得志者,他们的头发多么乌黑浓密?拔白留黑,我说了算!”白发临拔,大哭道:“我好冤枉啊,您真糊涂!甘罗因智慧善辩受重,不是因青丝满头而出名;贾生因为才干优异受礼遇,不是因乌发而被拔擢。您真的懂得历史吗?”白发所言头头是道,人在社会上的最大资本,不是青春,而是真才实学。

其实,生命是逐步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虽然人总是很贪心地希望永远年轻,生命却不听从人的意志,谁也无法摆脱自然规律。取代西汉的新朝皇帝王莽,饱读诗书,按理说最懂自然律了,然而到了政权飘摇时,他却听从迷信,以大婚冲喜,年逾花甲“乃染其须发”假扮年轻,几乎成了史上最早的染发广告。但纯属自欺欺人,终究惹得一片骂声和千古讥嘲!

现实中最难得的是看透生死的达观、专注内涵的自信。年少白头,年老秃头,不过是自然规律,是人生历程的必经阶段,没必要耿耿于怀。刘禹锡晚年面对稀疏的白发,依然乐观地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一切白发、稀发也好,皱纹也罢,都自然地存在,或许才是最恰当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1174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