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他们都有病——克服兔唇的魏咏之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24 09:46:51 0


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

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

——《晋书·魏咏之传》

即使在文明进步的今日,一个人如果五官残缺,也会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何况在相对蒙昧的古代。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残损除了影响雅观之外,还会招致沉重的舆论压力,头发被剪掉都认为是莫大的耻辱,于是便出现了夏侯惇生吞箭伤眼珠、曹孟德割发象征斩首的故事。

兔唇草民的奋斗史

若躯干器官残疾,还能用衣着掩饰,可是有些残缺偏偏就发生在脸上!

“兔唇”就是这样一种不幸的先天畸形,旧时也叫“兔缺”或“缺唇”,罹患兔唇病童的上嘴唇是裂开的,好像兔子的上唇一样,长在人的脸上,难免引人侧目!古人以为这是妇女怀孕时看见了兔子,或者吃了兔肉的缘故。西医则称之为唇裂(上唇有裂缝,并可分单侧性唇裂和双侧性唇裂),它和腭裂(口腔内硬腭或内部的软腭裂开)、唇腭裂(裂缝由上唇延伸至口腔内硬腭或软腭部分)共同构成唇腭裂系列的先天缺陷,目前可由外科修补,不是什么高难度手术。虽然,至今仍无法完全、准确地掌握兔唇的发生根源,但现代医学发现约百分之三十唇裂病例是遗传因素,其余百分之七十都是环境、生活因素引发胚胎的染色体畸变导致的。

单纯唇裂的患儿若腭部尚完好,缝合上唇的裂隙,在古代并非绝无可能,当然,聘请杏林高手中的高手在所难免了。兔唇修补术在中国早就出现,其治疗方法也很直观,无须复杂的思维和超凡的想象力,也不用精密的仪器、神奇的方剂,关键还是医师的创伤缝合技术以及术后护理,只是医疗费不菲,不是任何人都付得起的。

现代某些职业招聘常会要求“五官端正”,否则便难以录取。唐朝末年,有一个知识分子名叫方干,学问很好,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发榜时却名落孙山。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他是个兔唇患者。一个堂堂的朝廷官吏形貌残丑,在许多人看来未免有伤大雅,当然不可录取。方干直到晚年才遇到一位会补唇的外科医师,把他的残缺补好,当时有人为他取了个外号,叫“补唇先生”。

东晋王朝结束千余年之后,完善的科举考试制度为寒门子弟开启了进入上层社会的大门,如果你认真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还是大有希望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世袭规律早被打破。可是即使如此,在公务员的招聘过程中,相貌仍然举足轻重。明朝永乐年间,兵部居然曾提议在有世袭武官资格的人当中,凡有“兔缺”的,均不得世袭。明成祖朱棣却不同意,他说:“武臣当察其智勇怯弱及武事如何,岂当论相貌?孙膑既刖,智尚可用!”意思是战国时的军事家孙膑虽然被削掉膝盖骨,但智谋可用,照样纵横捭阖。倘若是外交礼仪的差事,倒也罢了,可当将领首要的是智谋、勇气和武功,外貌并不重要,如果这几样都缺,光是相貌堂堂又有何用?我们又不是招聘仪仗队员!兵部的提案严重歧视有生理缺陷的人,而且不实际,当然被朱棣否决。

力抗兔唇,扭转命运

话说东晋末年,山东任城有个叫魏咏之的人,他就是一名兔唇患者。打从出生起,家境贫寒的他就饱受各种苦难的煎熬,诸如生活不便、旁人嘲讽、家长伤心、自尊受挫……还有一种对有志人士最大的打击,那就是仕途无望!因为长相一直是古代公务员面试的重要门槛。

魏咏之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科举考试,出仕只能靠家族门第、高人推举(举孝廉),或者是毛遂自荐。一介草民魏咏之自然和第一种方式无缘,只能靠“荐”了,这“荐”的资本只有本人的学识。于是,他悬梁刺股,奋发图强,终于学富五车。

十八岁时,听说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个会治疗兔唇的名医,而且殷仲堪本人也是当时著名的大夫,又有战国孟尝君之风,魏咏之于是计划到殷仲堪处求医。父母认为家境清贫,难以筹措千里之行的旅费,他激动地说:“我长相如此残缺丑陋,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吗?”好不容易,家里终于筹到数斛米作为旅途粮食,他便西上投奔殷仲堪去了。这次离家,魏咏之一方面是为了治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苏轼曾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位魏咏之同学肯定也因饱读诗书而自信过人、胆略过人。

如今,在亚洲地区大约每六百名至七百名新生婴儿之中,便有一名唇腭裂患者,发病率并不低,可以推测,在古代,这种病残不算罕见,有足够的病例数才能培养出足够的手术医师,从这个角度看,晋朝能出现治疗唇裂的高手,合情合理。

魏咏之到达荆州江陵之后,便到官舍求见殷仲堪。爱才的殷仲堪惊奇这样不卑不亢的年轻人,也毫无封疆大吏的架子,邀请详谈。一番交流之后,殷仲堪十分欣赏他的学识、眼界和壮志,遂收留他为宾客,并且命医师帮他治疗。那位著名的外科医师诊断之后说:“治疗方法就是把兔唇的边缘皮肤切掉,再把两边的新鲜伤口皮肤缝合修补,但手术后百日内只能喝粥水,而且绝不能张口微笑和说话,否则前功尽弃,你能坚持吗?”魏咏之不假思索地毅然回答:“就算是为了治好这个病,让我半辈子不能讲话,我还有下半辈子可以发声,何须计较这区区百日的闭口呢?”殷仲堪于是把他安置在远离众人的小房间,让医师仔细地治疗护理。魏咏之果然在术后闭口百日,只喝稀粥,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坚韧不拔,终于如愿以偿。成功治好兔唇之后,殷仲堪给了他充足的旅费,让他回家,以安父母亲之心。

看来这种手术不复杂,医师熟能生巧,发展到清代就更为成熟了,清人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中记载:“整修缺唇,先将麻药涂缺唇上,以一锋刀刺唇缺处皮,即以绣花针穿丝线订住两边皮,然后擦上调血之药,三五日内不可哭泣与大笑,又怕感冒打噱,每日只吃稀粥,肌肉生满,去其丝线,即合一唇矣。”足见当时美容整形技术之水平,较之东晋,已有长足进步。其实早在康熙二十七年,被清册封的琉球国就曾派魏士哲医师来到福州,向当地名医黄金发学习这种修补术,中国当时的兔唇修补术已领先世界。

那次西寻殷仲堪,的确让魏咏之一箭双雕,既免费治疗了兔唇,又搭上了殷仲堪这位“高人”的线,仕途有望,甚至出将入相都有可能。

不久,魏咏之担任了主簿一职。有一年,他造访当权的大军阀桓玄,请求迁官。也许是他本来长相就平平,也许手术疤痕比较明显,总之,桓玄认为他的精气神意不够俊秀,等魏咏之离开后,有点轻蔑地对旁人评道:“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这个魏某人,个子倒是高大,可气质平庸,成不了大器)。”于是把他调走并且不准迁官。不过,从挑剔的桓玄口中,人们并未看到过多诸如“相貌丑陋”、“人物猥琐”之类的嘲讽,看来那次手术做得还算可以。后来,野心勃勃的桓玄谋反篡位、杀害殷仲堪,魏咏之便积极协助大将刘裕的反桓义举。公元404年,桓玄败死,魏咏之当上建威将军、豫州刺史。第二年,他进号征虏将军,接着转任荆州刺史,持节、都督六州,领南蛮校尉。一生阅人无数、老谋深算的桓玄,终究还是在一个原本五官不全的读书人身上,看走了眼。

魏咏之身为布衣时,身残志坚,不以贫贱为耻;等到高居显位后,也不以富贵骄人,勤勤恳恳,心怀天下。他早年曾为殷仲堪的门客,后来竟然继承他的荆州刺史之位。这是当初贫病交加的他带着可怜的兔唇,怀着一丝希望,主动去找殷仲堪时,万万想不到的。后人谈论此事皆感慨万千、赞不绝口。

身为兔唇病人,魏咏之自幼就必须学会在外人诧异乃至歧视的眼光中生存,能够在如此困难的境况下,没有产生多疑、狭窄、孤僻、自卑等心理障碍,反而成长为一个阔达开朗、百折不挠,内心充满社会良知、阳光和自信的优秀知识分子,实在难得!

人生旅途其实到处都是机遇,缺少的往往只是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勇敢争取的动力,不要轻易地对自己说“不可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117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