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当大明遇上大清:半渡而击——萨尔浒山之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9 12:10:26 0


杜松率主力明军连日赶路,一日内冒雪急行百余里,二月二十九日来到浑河岸边,比原计划提前3天!

晚上,明军按惯例派出骑兵巡逻,搜索中发现了在营地远处窥伺的后金侦察兵。这些人被发现之后掉头就跑,明军纵马追击生擒14人,其余的都逃散了。杜松下令留下火器和辎重部队,他本人亲自率领轻装部队连夜向金兵逃跑的方向尾随攻击。一夜战斗下来,连续攻克两处后金营寨,发现敌人并不多。

三月初一清晨,明军也感到有些不对劲儿。两座寨子里的东西不多,存粮更少得不合常理,寨中那些远远望见明军旗帜就四散奔逃的后金军也完全不是平常的骁勇善战的八旗兵。

很明显,敌军的主力并不在这里,自出兵以来一路畅通得有点反常,沿途不见敌军踪影,只有一些斥候——侦察的小部队,努尔哈赤的主力究竟在何处?但杜松也顾不得多想,四路出师,虽没有“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许诺,但杜总兵仍挥师疾进,兵锋直抵浑河南岸。

当时,有约2万后金军正在河对岸一个叫作“界凡”的地方筑城。过了界凡再往东南直到赫图阿拉,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平原丘陵。杜松打算先抢占界凡南面的吉林崖,然后进攻界凡。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可以先期扎下营盘炖好肉,等着北线马总兵的部队。可是,路上已经有人在等他们了——努尔哈赤和后金军的全部主力,而且等得有点不耐烦了。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初一,西线明军在杜松总兵一声令下强渡浑河。当天浑河的流势非常平缓,水也很浅,甚至不及马腹。

杜松也没多想就带头脱掉甲胄骑着马就要下河,手下将官见状,请他穿上铠甲乘船过去,杜总兵笑骂:“打仗穿甲胄,岂是壮士所为,老夫束发从军,就不知道盔甲有多重!”说罢策马扬鞭蹚过河去。杜总兵很快就会为他的这番举动付出代价。有总兵大人亲身示范,当兵的也纷纷仿效,大家争先恐后蹚过浑河。步兵干脆学着总兵大人的模样蹚过河去,火枪兵举着枪也就跟着过去了,骑兵有的牵马乘船摆渡,有的直接骑着马也就过去了。河水再浅再慢,那也是渡河,所以这个时候,尽管部伍还是有的,阵形就谈不上了。

明军正在渡河时,河水突然变得异常湍急。原来,努尔哈赤事先派人在浑河上游筑坝拦河,明军看到的浑河水又浅又慢,那是被拦下了。此刻随着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决堤放水,霎时间河水暴涨,水势瞬间猛涨,转眼之间就冲走了数千明军。

杜总兵身为主将实在太大意轻敌了,他以为人家只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却不知道人家还会用计。要知道,努尔哈赤早年在李成梁手下干过,也当过正规军,而且他平时特别喜欢读一本历史小说,小说的名字叫《三国演义》。熟悉这部小说的人对其中诸葛亮火烧新野拦河筑坝以水代兵冲垮曹军的故事应该不会陌生,眼前的情景与小说何其相似。努尔哈赤几乎就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努尔哈赤的计策并没有多高明,只要杜松事前做好侦察,完全可以避免,可是这位老将军却连必要的战场侦察都省了,半渡而击,简单却十分有效。

明军一下子陷入被动,被一分为二。

此时浑河水势湍急,埋伏在附近的后金兵随时可能发动攻击,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命令南岸部队渡河,还是北岸部队退回,都十分危险。杜总兵原本是要占领界凡,不想突遇伏兵,尽管身边多是追随自己先期渡河的精锐部队,可火炮弹药粮食辎重大部分还在南岸。

这时后悔也没用了,杜松命令已经渡河的明军尽快抢占吉林崖,南岸没渡河的部队就地转入防御保护辎重依山扎营。南岸明军扎营的那座山,叫萨尔浒山。

努尔哈赤亲临战场指挥,这里集结了他的八旗主力,努尔哈赤发现,那些不计代价仰攻吉林崖的明军很难对付,而吉林崖已经牢牢粘住明军的这支精锐,留在南岸的后勤辎重部队不仅好打而且极其重要,消灭辎重,杜松的轻装部队就失去了依托,这是取胜的突破口,所以努尔哈赤命令大贝勒代善率1万余人增援吉林崖,顶住明军的强攻,同时命令养精蓄锐的左翼四旗3万主力骑兵对留守南岸的明军火炮辎重部队发起总攻。

南岸明军指挥官是杜松的榆林老乡、原总兵赵梦麟和王宣,两人见势不妙,命令辎重部队在萨尔浒山下以车辆为垒就地结营,火器部队依托营垒列阵迎战。可惜,一切都晚了。敌人是来去如风的轻骑兵,3万骑兵同时发起冲锋,真正的万马奔腾铁蹄如雷,速度很快。明军仓促间把拉粮食的大车往山下的路上一横,连接成阵。辎重兵抬着鹿角拒马走不多远就随手放在圈外的空地上,然后惊慌地跑回圈内。炮兵指挥官上山寻找射击阵位,剩下一帮推炮的、扛火药的、搬铅子弹丸的忙成一片。

尚未渡河的火枪兵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和弓箭手一起登上萨尔浒山凭高射击,剩下的纷纷在圈内把佛郎机、长火枪架在大车上,对着敌军骑兵就是一阵攒射。

八旗兵远远望见明军阵地上硝烟大起,在冲击过程中纷纷散开规避。即便如此,一轮齐射下去,冲在前面的几百名骑兵翻身落马。但明军的火枪射程很近,有效射程也就100多米,装填速度更慢,特别是面对万马奔腾直冲过来的后金骑兵,射手不免精神紧张,手都在抖,明军的大规模射击,只持续了几轮,后金骑兵就冲到了山脚下明军的营垒前。

山下明军挺枪拔刀迎战,山上明军用火枪火炮和弓弩射击外围的后金兵。尽管留在浑河南岸的明军步兵拼死战斗,可这里终究是以辎重部队为主。3万后金骑兵在明军营垒之间往来冲突,不断有人中箭,不断有人被砍倒,明军的防守区域越来越小。

暮色下,浑河南岸萨尔浒山陷入沉寂,赵梦麟总兵、王宣总兵以下明军全体阵亡。和努尔哈赤的预料差不多,这支火炮辎重部队被消灭对杜松而言确实是巨大的打击。但努尔哈赤或许没想到,就是这些以辎重部队为主的明军,对抗后金主力四旗3万骑兵毫不怯阵,努尔哈赤为尽早击败南岸明军后来又投入两旗,南岸明军实际上是与4万多八旗主力在战斗,两军从中午打到天黑,整整搏杀了一个下午。明军战斗得很悲壮。

努尔哈赤在南岸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以4万后金骑兵对付1万多明军后勤步兵。主力八旗,先后投入6个旗的兵力,人数三比一,才达到目的,这说明后金并不可怕,而明军的战斗力也不弱,但兵力处于劣势的努尔哈赤却懂得运用为数不多的主力在局部始终保持人多打人少,几仗下来,也就打出了信心。相反,本来在兵力、装备、总体实力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明军却越打士气越低落,此时的战场就是这般情形。

其实,努尔哈赤在南岸集结主力也很冒险,他就那么点兵力,南岸用得多了,北岸自然就少了。北岸的后金指挥官是大贝勒代善,他的兵力至多也不超过两旗,但他有地形优势,顶住了明军的一轮又一轮强攻。对于后金来说,这是决定他们存亡的一战,从上到下都不敢掉以轻心,与杜松的鲁莽不同,努尔哈赤既狡诈又凶狠。

北岸的很多明军目睹了战斗的全过程,当南岸最后一个明军战士倒下后,北岸的明军军心开始发生动摇、慌乱,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围攻南岸明军的后金主力很快就会向他们攻过来。

努尔哈赤令后金军稍事休整,于当晚便用准备好的浮桥和船只渡过浑河,前后夹击北岸杜松率领的明军。当夜乌云遮月黑雾四起,能见度很低。后金军在黑夜里号叫着向明军发起攻击。

转入防御的明军发现,自己的火器优势此时反而成了劣势。每一轮火枪齐射后,暗夜中枪口的火焰浓烟立即就会暴露明军的位置,招致一阵密集的箭雨,接连几批火枪兵被箭雨覆盖,明军不得不抛下火枪拔出战刀。总兵杜松与诸将一起率部力战。一夜混战,总兵杜松,参将柴国栋,游击王浩、张大纪、杨钦、汪海龙、杨汝达战死,士兵大多为国捐躯,只有少数人趁夜突围。

随着明军主力杜松的战败,这次讨伐努尔哈赤的军事行动已经失败。杜松败就败在轻敌冒进,杨镐分兵分散了兵力,留给杜松的只有3万人,而他的轻敌又让努尔哈赤有了可乘之机,一个拦河筑坝就轻易将杜松的部队分割为相互难以支援的两部,每部只有1万多人,被努尔哈赤先后集中3倍于明军的兵力各个击败。虽然杜松很忠诚很勇敢,但不得不说,对明军的战败,他有指挥的责任,但作为军人,他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968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