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王莽篡汉——梦幻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1:34:22 0

一、郁结

公孙述走了,世界上最后一个愚蠢而又无畏的对手,就这样离刘秀而去了。在那一刻,天下大势犹如舞台上一场大戏,终于戏止鼓停,幕落人散了。

回首往事,刘秀造反已有十五年了。十五年来,他挥舞利剑,横扫天下,群魔尽灭。然而,当他回首往事时,心头却没有丝毫兴奋和欣慰。相反,一种莫名的空虚和疲惫像一条斩不断的蛇,紧紧地缠住他。这种对战争的厌倦,仿佛骨子里天生具有。当敌人只剩下隗嚣和公孙述时,他就开始厌了,不想打了。但是,隗嚣和公孙述屡屡不听诏,逼他出剑。

现在,他们就像天边一缕云,随风飘散了。仿佛他们来到这世间,就是等那一阵风,将他们化为乌有。是战争选择了刘秀,不是刘秀选择了战争。他腻了,终于可以选择不打了。

奇迹,仿佛就只属于刘家的。如果时光倒退二十年,不是天下大乱,刘秀可能就混个万元户,被送到县里做个土报告,传播勤劳致富的光荣理念,然后戴着一朵大红花被拥戴回乡。但是历史却是如此不可思议,给他提供了一个巨大舞台,把他推到了巨无霸的位置。

但是现在,刘秀还面临着一个沉重的课题,即平定天下后,如何安置身边这帮患难与共的兄弟。

在此之前,刘邦曾集越王勾践之大成,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范例——在刘家的天空下,所有异姓王,都必须死。刘邦这种杀功臣模式,韩信死前早就替他总结了,学名就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我们知道,爱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与强烈的占有性。事实上,世界上最具排他性与占有性的,不是爱情,而是权力。权力就像魔杖,只要握有它,即刻疯狂。就这个原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韩信被刘邦杀了,应该知道为何而杀。

凡是政治家,都喜欢爱情蜜月这四个字。俩人如胶似漆、水乳相交的时候,什么世间山盟海誓、海枯石烂,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词,都能蹦出来。如果彼此翻脸,比九月的天气变得还快,比眼镜蛇还要狠毒。

刘邦杀韩信、彭越等人,是因为他和他们的爱情蜜月结束了。更何况,刘邦还不是真心跟韩信等人缠绵,他们不过是同床异梦。

当年,刘邦和韩信、彭越等人约好时间地点,一起围攻项羽,刘邦到时竟然发现他们没按时来约会。结果项羽趁机追杀刘邦,搞得刘邦倍没面子,极度郁闷。还好,是张良献了一计,允诺封王。买卖成立后,又是一番虚情假意的山盟海誓,韩信和彭越才肯出兵的。

这种政客,换到风月场合,就是地道的拜金女郎,难道不应被人抛弃吗?

两相比较,刘秀有韩信般神武的将军,比如耿弇,甚至他还有萧何式的将领,如寇恂。但是,据他观察,他还没有发现像韩信那般无耻伸手要官加爵的人。

事实上,刘秀已经发明了一个适合他,亦适合别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数百年后,被一个叫赵匡胤的人,直接借鉴,并且被后人署上一个新名词,美其名曰:杯酒释兵权。

是的,刘秀不想动刀,也不想让他的权力留下什么后遗症。他的绝招,就是让诸多兄弟,自知无趣,告别权力场,回家安享晚年。

最先发现刘秀欲罢战散伙的人,是邓禹。在刘秀的跟随者当中,估计没有人比邓禹更铁杆,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偶像刘秀。尽管邓禹伐赤眉无功,但在所有功臣当中,他仍然位居第一,享受最大采邑。

想当年,是谁策划刘秀离开刘玄,自开公司的?是邓禹。邓禹是刘秀造反生涯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历史推手。这样的推手,他能看到刘秀的未来,当然也能看到他自己的未来。

邓禹认为,天下基本定了,将领们都留在京师拥兵自重,刘秀顾虑重重。与其看着将来擦枪走火,不如现在自己就做个榜样,退居二线。

于是,邓禹喊上别人一同向刘秀请愿,说愿退出官场,回家钻研学问。

刘秀批准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所有被封为侯爵的人,都不能在政府机构中任职。政策一出台,猛人耿弇也交出大将军印绶,不消多久,大家都主动退出官场,回家读书去了。

所谓功成身退,才是智者之举。这是一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结局。这种局面,非常符合刘秀政治审美哲学思想。当初韩信如果有如此一半智慧,还会被吕雉大妈砍吗?

隐退江湖的高官中,李通也是其中一个。李通,早年派李轶来游说刘秀造反的人,也算是老资格了。刘秀告诉李通,别的高官是有事偶尔到宫里开会,但你不一样,高层决策必须参加。名额不多,也就邓禹一个,你李通一个。

当然,现在天下只是基本定,还有很多收尾工作必须有人来做。对此,刘秀特别留下了一个会干活的,这就是大司马吴汉。吴汉就像救火队长,哪里有火,就往哪里灭火。

四年后,这位救火队长人生之火烧到了尽头,病逝。

吴汉走后,有一个还在拼命干活的人,他就是马援。马援办事,刘秀放心。在刘秀看来,有些事,如果没有马援,还真找不出可以替代的人。他那活儿,跟当年赵充国的活儿一样,就是跟西边少数民族打交道。

中郎将来歙,生前就曾对刘秀说,要搞定西边这帮趁机造反的少数民族,非马援不可。那时,刘秀就拜马援为陇西太守。事实也证明,来歙眼光独到。马援只率三千步兵,就击破先零羌等少数民族。

几年来,马援都在无怨无悔地为稳定陇西,跟羌人捉迷藏,打游击,屡屡建功。在别的同志看来,马援是个肯干活不图报酬、不爱财物的好同志。这样的同志,可畏可敬,可望而不可即,无不佩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想干活,能干活的同志,当然是好同志。但是很快,刘秀就发现马援这个老同志身上,暴露了一个致命的弱点。

人都是有弱点的,问题就在于,马援这个毛病,严重地刺伤了刘秀。一想到这,刘秀就睡不着觉。隐约之间,一股从未有过的杀气,打心里欲腾腾冒出。

马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马援这辈子,他的人生哲学,只有八个字:浪荡江湖,四海为家。

据说,哲学和人的气质性格有相当关系。就像超人哲学,只会出现在尼采这种长年被疾病困扰得都要发疯的人身上,而绝不会在行动单调死板的康德身上,或者理性思考的黑格尔身上闪现。

马援十二岁早孤,离开家乡,去边郡放牧。曾经,在那遥远的苍茫大西北,马援就像一个孤独侠客,仰望星空,韬光养晦,苦练神功。多年以后,他终于告别他的牛羊,于隗嚣、公孙述以及刘秀之间游走自如,惹得天下豪杰无不引颈仰望,自叹不如。

在马援的身上,有纵横家的气质。纵横家这个称呼,换到现在可以称之为外交家。然而在我看来,马援不仅是个优秀的外交家,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但他绝对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

政治家,喜欢在刀锋上游走和算计,趋利避害,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政治家会有特定的圈子。没有圈子的政治家,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没有圈子,无论多漂亮的政治构想,都无法实现。

马援没有圈子。如果说有圈子,就是以他自己为中心,花钱养一大堆宾客,整天跟他喝酒侃大山。

马援从来都认为,自己是白手起家,而不是空手套白狼。他的忠诚、意志、本事,都是经得起刘秀的考验的。只要刘秀欣赏,他不需要为别人而活,也不需要跟别的权贵有何来往。

早年孤独侠客的气质和思想,仍然在他身上根深蒂固,茁壮成长。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事情,可马援从来没有想过。

马援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活到老,打到老。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我马援的影子。于是搞定了陇西之后,他回到长安,屁股还没坐热,又被拜为伏波将军,远征交趾郡。交趾,即今天的越南河内市江北北宁府。马援的敌人,是两个女人。

交趾郡女子徵侧及妹妹徵贰,率领众人起兵,反抗东汉政府。这场造反,导火线是交趾郡郡长苛政,逼他们拔刀而起。事实上,苛政只是一个借口,从一开始,这场造反运动,就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在两个强悍的越南女人呼喊下,男人们激情万丈,打仗攻城特别卖劲。很快,他们就拿下六十五县。接着,徵侧打破极限梦想,自立称王。

越南女人果然猛啊。中国男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她竟然毫不犹豫地就做了,而且还真做成当了王。但是,马援马上就以铁与血告诉这个叫徵侧的女人,想在男人权力世界上站得住一只脚,就做梦去吧。

马援率军南下,沿着北部湾,见山开山,见水搭桥,直直向前推进一千余里。终于,他们遇见了那个越南女子。这场战争,没有一点儿悬念,马援斩杀徵侧姐妹。

马援平定交趾郡后,顺道平定岭南,唬住了故南越国土著人。两年后,马援终于胜利还师。马援打战仿佛上了瘾,他在洛阳待了不到三个月,身上又痒了,主动请求刘秀批准他,去北方追杀匈奴。

匈奴这个问题,自从王莽上台硬要跟他们撕破脸皮后,他们跟中原从来没好过脸色。匈奴就像狼灾,除此之外,还有乌桓部落、鲜卑部落等,屡屡攻击汉朝边境。沿边五郡,数千公里,荒凉萧条。抬头不见袅烟,低头不见牛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似乎只是遥远的传说。

西域是汉武大帝发现的,但是真正全盘接管的,是汉宣帝刘病己。刘病己在西域设置都护后,西域算是汉朝的管辖范围了。时隔多年,刘秀认为,汉朝长年内战不止,国力萎缩,无法伸展到西域,就不再设置都护了。

不设都护,等于把西域拱手让给匈奴。但是,西域诸国却不干了,他们心存幻想,纷纷派王子到洛阳城当人质,强烈要求汉朝一定再设都护,打理西域。他们认为,西域诸国没了汉朝,国将不国,民怨遮道。为了西域诸多国王着想,不要犹豫了,尽快出兵吧。

西域诸国之所以叫苦连天,是因为他们那里冒出了一个黑老大,叫莎车王。莎车王认为,汉朝自身难保,不如自己统一西域,当西域老大得了。于是乎,他就出兵到处攻打诸国,打得鸡飞狗跳,诸国不宁。

刘秀这辈子,从来不轻易言弃。但是,在西域这个问题上,他真的是无能为力了。当他看着西域诸国使者和他们的王子,带着贵重财物,千里迢迢前来拜见,心里都不由得替自己悲凉了。

刘秀委婉地告诉他们,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你们带多少东西来,就带多少东西回去,我顺便再送些好东西给你们带回去吧。

西域诸国使者一听,心都凉了。他们无不悲哀地告诉刘秀,如果汉朝不帮西域,我们就只好投匈奴去了。

刘秀说道:“你们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是,汉朝现在的确很困难,找不出人,更没有军队给你们派去。不好意思了,向西,或者向东,就随你们的便了。”

刘秀是铁定了心要放弃西域。没办法,他没有精力,没有军力,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王莽留下这个烂摊子太大了,他要收拾的地方太多了。

马援要做的也很有限。刘秀只给他三千骑兵,他在边境逛了一圈,没啥收获,无趣返程了。但是,马援回到洛阳城后,又待不住了。不久,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蛮夷部落造反,刘秀派人平反,没有成功。于是马援就跳出来,请求出征。

刘秀只是笑笑,摇摇头,不同意。理由很简单,马援老了。

岁月不饶人哪,仿佛只是一晃眼,刘秀就五十二岁了。马援还长他十岁,胡子早白了。回头一看,在刘秀的老战友中,死的死了,退休的退休了,只剩马援还赖着不动。

马援似乎已经看出刘秀心思,说道:“你是不是觉得我老了,就以为不中用了。”

刘秀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马援说:“不管如何,武陵郡这活儿,我接了,谁都别想抢走。”

刘秀问:“你真还能打吗?那你骑个马给我瞧瞧。”

马援二话不说,牵出马来,麻利地跳上马去,雄赳赳地看着刘秀不说话。

刘秀又一笑,叫道:“好你个马老头,竟然还这么精神。好吧,武陵郡这活儿就给你了。”

到此,相信还没有人看出马援的毛病。但是,刘秀看出来了,只有俩字——好功。

人有本事是好事,可如果本事用错地方了,本事就成了累赘。马援的毕生梦想,就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此中理想,看上去很美,但是刘秀看来,怎么都觉得别扭。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王派人去考察廉颇,是因为赵国无人能战,才会想到他。但是,刘秀还活着,能战的人也不在少数。廉颇欲救国而救不得,马援却时刻警惕人家要抢了他的大活儿。所以,马援和廉颇比较,不是一码事。

马援并不知道,世界是他们的,也是年轻人的。老的不下来,小的就上不去。想想,邓禹等人都愿意退了,马援为什么就不愿意退下来呢?

突然之间,刘秀好像明白了。马援自他出道以来,一直都很顺,似乎从来没吃过败仗。好像只要马援出马,没有搞不定的敌人。哦,想战死沙场是吧,想马革还尸是吧。

好吧,看在故人分上,最后成全你一次。

马援此次出征,率军四万,副将有耿舒等人。耿舒,即猛人耿弇的弟弟。大军行到下隽(湖北省通城县)时,马援就和耿舒吵了起来。他们吵架内容,只有一个事,即选哪一条进攻路线更实在。

进攻武陵蛮夷,总共有两条路可走。马援认为,从壶头山(湖南省沅陵县东北)进攻,路途很险,但很近,可以减少粮食消耗;耿舒却认为,走充县(湖南省桑植县),路是有点远,但路好走,较安全。

应该说,对付边远山区蛮族,马援是专家。可马援想拿专家吓唬人,少壮派耿舒却不吃他这套。俩人争执不下,最好只有一个办法,各自分别给洛阳打报告,刘秀批准哪个,就按哪个的走。

报告打上去后,马援赢了,刘秀批准了他的计划。马援很得意,可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跳进了巨大的深坑。

二、悲伤游戏

马援得到刘秀批复后,即率军开进壶头山。然而,当他一头扎进壶头山,就发现自己已经跳进了一个可怕的陷阱。

首先,蛮兵迎战热情,超出想象。他们据险守要,一副蛮的不怕横的玩命样子。其次,壶头山里水流湍急,战船无法前进。

更可怕的是,正逢天气酷热,瘟疫横行,大批战士病死。更更可怕的还在后面,马援也被传染了瘟病。于是,汉朝远征军,就像一艘开到陆地的战船,欲进不行,欲退也不行,活活卡死在壶头山里。

山上的蛮兵,都看到了山下那一幕。他们都乐了,摇旗呐喊,向马援发起了攻击。于是,马援就被困住了,属将把他安置在溪岸边的一个石洞里。

洞里一片潮湿黑暗,他静静地躺着,目无寸光。就像一盏枯灯,仿佛一缕轻风,即可捻灭。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一股从未有过的绝望,像瘟疫一样,死死地掐着马援的咽喉。他没想到,平生跟蛮夷无数次较量,从来没有输过。可是这次,史无前例地要输了。

每当听到蛮兵喊杀声,马援都要叫人扶他起床,挣扎着爬到洞口观察敌情。战斗,以英雄的名义,只要有一息生气,就要战斗到底。看着马援那悲壮的英雄背影,左右侍卫,眼泪都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马援就要倒了,不是所有人替之忧愁。我们却看到,有一拨人正在准备鸣炮前进,准备一脚把他踩到底。

第一个跳出来要踩马援的人,是副将耿舒。

耿舒给哥哥耿弇写了一封信,大吐苦水。说马援老了,思想守旧得更厉害了。如果不是因为他刚愎自用,不听从他的建议,远征军就不会困在山里。现在好了,你马援不行了,他也要跟着远征军,一起搭上全部。

耿舒在信里,数落了马援二宗罪: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意见,导致计算失败,选错了进攻路线,这是其一;思想保守,当蛮兵集结时,没有果断出击,反而像个西域小商贩似的,每到一步,都要驻营,错失歼敌机会,这是其二。

最后,耿舒又加上一条:当初我就预测,走壶头山可能会暴发瘟疫,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

耿舒这封信,当然不是倒倒苦水就完了。耿弇收到信后,什么都明白了,但什么都没说,只是把它转交给刘秀。很快,刘秀就表态了。刘秀的意见,的确叫人意外——发誓要追究马援的责任。

自刘秀造反以来,很少追究将领的责任。邓禹、吴汉等等犯错误时,都只是挨骂,啥惩罚都没有。刘秀要拿马援这等大将开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这是开天辟地的。

有人可能就想不通了,刘秀向来不挺好说话的吗,这一次怎么下狠心,连个老将军都不放过。

事实上,刘秀这个动作,耿弇不觉得奇怪,邓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们都知道,刘秀好说话,但他做事也是有底线的。只是可惜,马援已经屡屡突破了刘秀的防守底线。

刘秀的底线是什么?前面说过,就是诸将不要太过贪功。马援好功,刘秀迟早是要收拾他的。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诸位,这一次,刘秀不是骂骂过嘴瘾的,他是要动真格的了。

大家想想,纵观刘秀一生的军事生涯,自昆阳之战后,他做出过极大错误的军事决策吗?没有。相反,他置身战场之外,还能运筹帷幄,做出准确判断,成功地指挥前线将领作战。这一点,相信邓禹和吴汉,是深有体会的。

在一个没有卫星定位,没有电话线的古老战场上,刘秀屡屡胜算,实在是个天大的奇迹。这样的军事奇才,你不服都不行。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当马援和耿舒报告打到洛阳后,刘秀这么一个军事天才种子,竟然批准了马援的方案。难道刘秀就没看出,马援的方案存在致命漏洞吗?

我认为,刘秀看到马援报告的时候,心里早就在阴笑了。纵横江湖N多年,他的决策从来没有失过手。但是,这一次,他要失手。

假装失手,为马援,也为自己。

在政治的博弈场中,技术居重,与道德无关。避开道德不谈,刘秀要洗掉马援这张老牌,实属技术上的取舍衡量。马援必须出局,不然,若干青年俊杰,将无法出头。

比如,那个姓窦的,还有那个姓梁的。姓窦的,叫窦固;姓梁的,叫梁松。脸孔很陌生,可他们的能量,却一直都徘徊在牛A与牛C之间。窦固,窦融弟弟的儿子;梁松,梁统的儿子。

诸位是知道窦融的,可有人可能会说没听说过梁统,就更别提梁松了。

梁统,马援老友,字仲宁。早年,梁统闯荡江湖,即被拜为酒泉太守。赤眉兵起,向北要抢他们的地盘,他和窦融一道出兵保境有功,被拜为武威太守。隗嚣造反,梁统又与窦融一道与刘秀会师,亦有功。隗嚣兵败,窦融被召往洛阳,梁统也跟随去。融吃大肉,统吃小肉。俩人都被封侯,同时,统还被拜为太中大夫。

老爹种树,儿子乘凉。梁统儿子梁松,得势甚快,娶了刘秀女儿,成了乘龙快婿。窦固呢,也托了伯父窦融洪福,成了刘秀另一乘龙快婿。家族显赫,地位不凡,如此能量,谁敢小觑?

但是,偏有人不买此二人的账。普天之下,敢不把豌豆当粮食的人,也就马援了。曾有一次,马援出征,窦固和梁松俩后辈都来给他送行。送行嘛,就是体现后生对前辈的尊重。

可前辈马援并不领情,他告别前,相当严肃相当严厉地告诉固和松,说,居高位哪,要时刻记得自己从哪里来的,不然一旦得意忘形,就会被人掀下马。

马援那话,句句是实话,可句句伤人。马援以为,他和窦融是老朋友,跟梁统也是老朋友,以长辈身份教育两个得意后生,没什么不妥。

他错了。他并不知道,在固和松这俩高干子弟看来,面子不是自己挣来的,是别人给的。连刘秀都给这两个女婿无限面子,马援却连一句客气的话都不会说。跟他搭伙,还有啥意思,不如直接拆台走人算了。

俩人当中,最想下手的,是梁松。马援和梁统的关系最铁,最够哥们儿,可跟梁松却连边都搭不上。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前来探病,马援当梁松透明人了,啥都不睬,搞得梁松灰溜溜地走人。

马援宾客就问马援,梁松尽管年轻,可他怎么说也是皇帝的乘龙快婿,多少也得给他点面子吧。你猜马援怎么回答的?老人家说了一句特牛的话:“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马援的意思就是说,我是梁统的老朋友。梁松尽管富贵了,可不能乱了这个辈分资格的秩序。

显然,在马援的眼里,政治江湖,就是排资论辈的江湖。管你什么青年俊杰,你就算飞到天上去了,也得下来向我老前辈磕头。我领不领你的情,那是我的事。

说得也没错。不给别人面子,那是你的事。问题是,梁松没有得到面子,却是他的事。那次会面以后,梁松算是跟马援结下梁子了。

尽管是梁子,但还不是什么深仇大恨,还没有达到要上纲上线的地步。但是,一个意外的事件,打破了梁松对马援的幻想,就此恨到骨子里头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马援有两个侄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俩人呢,读书读多了,自然就染上了文人习气。这也是所有文人老毛病了,吃饱喝足,就喜欢议事品人,拿政客开涮。

马援就给俩人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劝告他们,做人要规矩点,不要像个多嘴婆,到处说人家长短,更不要随意掺和政治。马援为了加强他的说服性,就举了两个例子。说,做人像龙述那样,廉洁奉公,又特会做人。你们不要学杜保,学不来的,如果学不好,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堕落成轻浮弟子了。

龙述,山都县(湖北省谷城县东南)县长;杜保,越骑司马,为人豪侠仗义。长眼的都看得出来,俩人都是好样的,马援认为学习杜保难度要大些,没有要贬他的意思。可是呢,有人不知从何渠道,得到马援这信,大做起文章来。

杜保大侠很不幸,他碰上了个文妖。所谓文妖,即可鸡蛋里挑骨头,借笔杀人。此个文妖,无名无姓,不可考。但他功夫十分了得,他看了马援的信后,断章取义,告了杜保一状。

状词写得很荒谬:杜保行为轻浮,连马援给侄女写信,都建议不要跟他来往。这还不是最猛的,状词后面还附带一句特具杀伤力的话:杜保如此,窦固和梁松两位驸马爷,竟然跟他还打得火热呢,简直坏透了国家风气啊。

整了一个,还捎上了两条大鱼,这个状告得也够狠猛的。既然是文妖,自然有妖道。很快,状词就飞进了洛阳,犹如炸弹落在了刘秀的案头。

刘秀一看,立即把两位乘龙快婿召来训话。窦固和梁松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不过,俩人都很聪明,不争辩,只磕头认错。刘秀骂完了,气也顺了,就放他们回去了。

我仿佛听见,梁松在夜里咬牙切齿的声音。他和马援的交往,可谓是走到了尽头。

梁松坚信,这无名状,貌似整杜保来的,实是奔他和窦固来的。汉朝这么大,敢跟太子党过不去的人,除了马援,还有哪个敢放气?所以,梁松又断定:整个事件,马援是幕后推手。

有仇不报,非君子。何况,姓梁的和姓窦的俩年青,还不是什么君子。

在这里,有人可能就话说了,仅凭那几个僵硬的政治推理,就能推断出刘秀要斩杀马援,那不是胡整吗?的确也是,刘秀是军事天才,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早年,他被王郎追杀的时候,不是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吗?所以说,不能说他批准了马援进攻方案,就能证明他是故意下套,准备拿马援开刀的。

如此反驳,好像也没错。刘秀不是神仙,他怎么知道马援选的路线就不好呢?

搁下这个不管,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或许你就知道,刘秀对马援的恨,简直是恨到钢刀上了。

刘秀获知马援在前线失利后,非但没有同情,更没有出台什么救援方略。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拿马援问罪。你猜他派谁去了?

竟然是他的乘龙快婿梁松。

梁松跟马援的关系如何,相信刘秀是知道的。可刘秀竟然派马援的仇人梁松,代表政府去调查马援,事情不明摆着吗?他就是要置马援以死地。

我相信,当刘秀任命梁松为使者,前往前线调查马援时,姓梁的心是多么的快乐。就像鱼儿汇入了大海,就像鸟儿飞上了蓝天,就像老虎奔进了森林。记恨是一种痛苦煎熬,复仇是一种能量释放。可梁松没想到,他到前线后,仇可是报了,却挺无趣的。

因为,马援没有死在他手上。当他看到马援时,老人家已经提前一步升天了。

死亡,对于死者来说,似乎是一种解脱。但梁松认为,事情不是这样的。别以为你病逝了,就一了百了。你人没了,可是你的名声还在。批倒批臭,让你永世不得翻身,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于是,梁松到处派人罗织马援罪状,组织材料,整理成案,向刘秀汇报。刘秀仿佛也变了一个刘秀,对所有关于马援的材料,都表示出奇的愤怒。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近乎荒谬的决定——撤销马援侯爵。

刘秀突然对一个病逝的人进行大范围的报复,让马家惶恐不安。他们都不知道,马援到底错在哪里,更不知道刘秀会对马援意见那么大。这可怎么办?

马家人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天下之大,都是刘家的,想跑是跑不掉的,想赖也是赖不掉的,不如主动认罪,求条生路。

于是,马援妻子拉上马援侄儿马严,跑到洛阳宫门前跪地请罪。刘秀也不含糊,把梁松搜集的诸多莫须有罪状的状书,转到马援妻子等人手里。

他仿佛要告诉马夫人,他没有冤枉马援,证据都在这里呢。

熟悉官场的人都知道,当有一人出事,就会有一堆人替他求情。这种游说规矩,就叫官官相护。所谓,城门失火,祸及池鱼。同在一条船上,你不救别人,等于不救自己啦。马上,你就会发现,马援出事后,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

现在,我们总算看见了马援的悲剧之处——他不结党,还到处跟结党之徒过不去。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得罪了仇家门派。仇家门派要灭他,他没有门派,除了独自抵挡,还有招儿吗?

是的,马援是孤独的。可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江湖仗义的侠客。他只是个小卒,曾经是马援的老相识。他的名字就叫朱勃,官衔也很小,不过是个云阳县县长。

据说,朱勃十二岁的时候,就能熟背《诗经》等书,经常拜见马援老哥马况。当时,马援对读书不甚上心,在朱勃面前,总是没有底气。马况就安慰其弟说,别灰心,朱勃器小,他的智慧也就到此为止,没啥出息的。你别被他吓倒了。

果然,朱勃二十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某县县长,从此就再也没有长进。当马援都被赐予侯爵的时候,他还是个县长。甚至是,当马援病死的时候,他也还是个县长。

马援死后,朱勃给刘秀上了一道奏疏,很长。奏疏里,回顾了马援为国家奋不顾身的一生,然后笔锋一转,就替马援申冤平反了。

朱勃的意思大概是说,马援是无辜的。可他死了,不能替自己争辩,活人也不敢替他争辩,真的很悲哀。窃以为,应该将马援一事,再交高级官员讨论,考虑给他平反,恢复名誉。

朱勃可能不知道,在马援眼里,他也就一个县长的命,没啥出息的。但是他没想到,当他出事后,他曾经豢养的诸多宾客,没人敢哼一声,连个气都不敢放。唯有朱勃,他曾经蔑视,曾经欺侮过的人,仍然仗义替他说话。

朱勃的报告打上去后,刘秀看了,没动静。尽管如此,气可算消了很多。消是消了,案子还是压着,不过已经允许马援可以先入土为安。

在我看来,在中国古代所有帝王当中,刘秀是个近乎完美的皇帝。他之所以跟完美帝王擦肩而过,马援冤案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不过,刘秀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权力场中,没有完美的政治玩家,只有完美的政治游戏。完美的苍蝇,永远都是苍蝇;残缺的战士,永远都是战士。刘秀、马援,都是残缺的战士。

可残酷的政治游戏,仍然挡不住悲壮之马援穿越时空的声音。千年以降,我们仍然听到他那句热血沸腾的壮语——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他说到了,也做到了。有人没看懂,但我懂了。这是一种永恒的英雄情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它超越了主张功成身退的儒家,超越了逍遥世外的道家。

他不属于任何门派,他只属于他自己。

三、后宫是个大染缸

在历史舞台上,刘秀是幸运的。他先是演员,后来竟然还混上了导演。在他这个大导演眼里,凡是被他认为完成历史角色任务的,都可以下台了。邓禹、李通、马援等等,无不如此。现在,他还想赶一个角色下台。

这个角色很重要,也很特别,她就是刘秀的皇后郭圣通。

历史将刘秀和郭圣通捆绑在一起,不是爱情,而是政治。我们知道,郭圣通是刘秀当年漂流河北打游击时娶的。不过,不得不插个广告,在郭圣通之前,刘秀已经娶妻了。

话说回来,尽管刘秀和郭圣通没有什么爱情可言。然而他不是那种过了河就立即拆桥的人。多年来,他一直捧着郭圣通,先是贵人,后来就成了皇后。郭皇后也很知足,尽管出身阔气大家庭,可她节俭好礼,从不给刘秀惹事。

就这样,俩人相敬如宾地过着。没有波澜,连点激情的小浪花也没有。如果刘秀愿意,郭圣通都愿意这样一辈子低调无争地过下去。

郭圣通当然愿意,可刘秀偏不。在他的内心深处,早觉得自己愧对了爱情,愧对了前妻。他认为,他曾经为了政治牺牲了爱情,现在,他必须给爱情正名,还爱情一个美好的结局。

刘秀的前妻,名唤阴丽华。阴丽华,南阳新野人。据说,她的先祖是春秋时期的牛人管仲。管仲七世孙,从齐国到楚国,被拜为阴大夫,阴姓由此而起。

阴丽华,苍天宠儿。她出身豪门世家,家很有钱,有钱到什么程度呢,好事者曾经算了一笔账,其家车夫马匹,以及田亩,可比于诸侯王。

换一个词来说,简直就是富可敌国。

有钱也就罢了,人还长得挺漂亮。那时,刘秀刚从老家到新野投奔姐妹,工作还没着落,如果说有工作,也就是个种田的。他闻听阴丽华美名后,心里痒得不得了。他除了痒,还有什么办法吗?没有。

刘秀很帅,可是帅不能换钱。活在乱世,他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像阴丽华这种人间尤物,注定是别人的老婆。当然,想想也是可以的,只能在梦里想。

后来,刘秀就去长安求学镀金了。有一次,他在长安街头,看到执金吾大人路过,排场很大,情不自禁地就叹息道:“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执金吾,本名中尉,其所属兵种,别名北军,专门替皇帝守皇城的。在文武百官中,执金吾出门的仪仗最为壮观,骑兵两百人,举旗拿刀的开路的也有五百二十人,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荣耀无比。

当年,秦始皇出行时,在咸阳大街上,亦浩浩荡荡而过。时为亭长的刘邦,出差到咸阳,有幸目睹偶像,也情不自禁发出一声长叹:大丈夫当如此。

刘邦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也当上了皇帝。刘秀更没想到,多年以后,他没当上执金吾,而是当上了皇帝。更没想到的是,他在没当皇帝之前,成功地娶美女阴丽华为妻。

刘秀和阴丽华结婚时,是更始元年(公元23年)。阴丽华时十九岁,刘秀时二十九岁。那时,是刘秀参加革命的第二年。阴丽华将青春作赌注,押在了刘秀身上。一押就押了很多年,似水流年哗啦啦地流走,怎么也不见那个如意郎君出现在面前。

阴丽华独守空房很苦,可刘秀更苦。作战,逃亡,大哥被杀,装孙子向刘玄示好,北渡黄河,吃尽苦头。最后,终于闯出一片天地,定都洛阳。这一年,刘秀派人将阴丽华接到洛阳,俩人分离两年,终于聚首了。

可当阴丽华到达洛阳后,却吃惊地发现,刘秀身边多了一个女人。她的容貌稍逊一筹,可势力很大,能量十足。在那一刻,她惊呆了。

这不是她想看到的结局。绝对不是。

阴丽华很聪明,她已经看出来了,刘秀是她的,但洛阳不是。她和刘秀结婚的时候,刘秀属将多少人参加了?刘秀跟郭圣通洞房的时候,排场很大,天下皆知,文人武将,无不知晓,这是其一。她长年跟刘秀分居,感情好坏倒不论,主要是她还没有结出爱情的结晶。然而,刘秀和郭圣通的政治果子,已经结出来了。

那些胜利的果实,就是郭圣通替刘秀生的儿子们。

当然,情况没有阴丽华想的那么坏。她发现,郭圣通尽管深得刘秀左右认可,但一直还是贵人。皇后尊位一直空着,虚位以待。很明显,刘秀是要将这个位置给自己留着的。

哦,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男人。无论政治诱惑多大,无论战场多么无情,他心里还装着爱情,装着曾经的初恋。在事业上,他征服了天下;在爱情上,他会妥协,但永远不会屈服。人生有此情意郎,心亦足矣。

然而,爱情有情感轻重,政治得有个先来后到。打江山的时候,她远在天边,郭圣通则在身边陪护着。皇后这位置,怎么轮也得让郭圣通轮上。皇后这位,它是政治,不是爱情。

心里想通了,一切都坦然了。不久,刘秀对阴丽华说:“洛阳很大,可好位置不多,皇后是我专给你留着的。你明白了吗?”

阴丽华当然很明白。但是,她拒绝了。她告诉刘秀,皇后应该给郭圣通,她当贵人,足矣。

刘秀听得一愣,摇头:“不行,皇后是你的,在我的心里,它一直就属于你的。”然而,阴丽华也很固执,说道:“可在我心里,它是属于郭圣通的。”

俩人就这样僵持着。最后,阴丽华告诉刘秀,郭圣通已经生子,她还没有。还有,洛阳于她来说还很陌生,她初来乍到,占着皇后位,心里不踏实。我是给了你爱情,可郭圣通则赐予了你能量。我都不争,你还是从了她吧。

刘秀忧郁地看着阴丽华,无语。良久,他决定从了,封郭圣通为皇后。于是,郭圣通替刘秀生的儿子刘彊,也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太子。

就这样,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是暂时,远未结束。十五年后,皇后归属问题,再次被抬到桌面上来。

刘秀想重新定位皇后,他有很多种理由。隗嚣和公孙述被剿灭后,天下基本统一,他有闲心来折腾后宫了,这是其一;阴丽华在洛阳混了十五年,大大小小的面孔,也差不多熟完了。更重要的是,她没有虚度光阴。多年来,废寝忘食地替刘秀生出一箩筐的孩子,这是其二。

十五年来,阴丽华呈上升路线,不断被宠;郭圣通则像垃圾股,早就跌破发行价,落到谷底,等待清盘。这时,该是刘秀出手清盘的时候了,这是其三。

刘秀已经替郭皇后准备了抛售的借口。原因有二:一是郭皇后多年来,因为失宠,心理不平衡,总是牢骚满腹;二则是她没有母仪之德,反而像老母鸡似的,视他人的孩子为异类。

郭皇后长年失宠,心里有怨言,这可能是真的。当年,刘彻皇后陈阿娇,因为腹中无子,看着刘彻宠幸低贱歌女卫子夫时,心里都相当不爽。甚至动用老妈,去修理卫青泄愤。事败之后,丢位折兵,从此被打入冷宫。

世间之道,从来如此。男人的天地,在殿前、在战场;后宫,永远是女人玩弄权术的实验场。没办法,皇帝只有一个,女人那么多。资源匮乏,必然导致竞争。所以说,争风吃醋不是错,错就在于,技不如人。

在刘秀看来,当初他和郭圣通结婚,本来不是什么坏事。政治婚姻嘛,本来就是一场交易。交易嘛,都是有契约的。既然是契约,就得有个期限。就像水果和食品一样,总得有个保质期。

十五年了,时间够长了。政治保质期早过了,契约该换了。此时才叫你郭皇后退下,刘秀心里也算是慈悲为怀了。

不久,刘秀将郭皇后废掉,降级为中山王太后,贵人阴丽华升级为皇后。同时,刘秀下诏:不准讨论,不准开庆功会。敢有不识抬举的,我砍下他脑袋。

就这样,就像一个被借走多年的东西,人家重新还给了阴丽华。

四、巅峰

郭皇后这辈子,的确挺不幸。她在一个错误的时候,遇上了一个错误的对手。当初,阴丽华初来乍到,只为没有儿子,不敢与之争锋。一转多年过去,没想到阴丽华也没闲着,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子,总算赶上了郭皇后。

于是乎,郭皇后有的,阴丽华也有了。可阴丽华有的,郭皇后则没有。阴丽华有美丽的容貌,有真挚浪漫的爱情,郭皇后有吗?没有。她只有大把大把的眼泪,空对明月长流。

然而,郭皇后又是幸运的。她是在一个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输给了一个正确的人。在汉朝历史上,后宫女人争风吃醋,下场从来都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吕雉对戚夫人;王太后对栗夫人;戚夫人成了史无仅有的人彘,栗夫人则郁闷而死。还有那个陈阿娇,跟卫子夫斗来斗去,可惜技不如人,被刘彻关进深宫。

戚夫人赔了,儿子赵如意也被害死了;栗夫人呢,命没了,儿子刘荣也没保住性命。母贵子荣,子贵母荣,俩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一人倒了,全家人跟着受难。

但是,郭皇后没有。她被废了,人生之希望,犹如星逝,然而她的日子还在继续。她的弟弟郭况,继续做官;她的儿子们,稳做诸侯王。唯有皇太子,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在汉朝皇宫这个权力场里,每当皇权更跌,必有一场恶斗。当初,卫子夫失宠,太子刘据被坏人江充告恶状,为求自保,不惜举兵与老爹刘彻火拼。结果很凄凉,刘据自杀,全家几乎死光。

郭皇后的幸运,还在于他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太子刘彊见母后被废,就知大势已去。他思来想去,决定向刘秀请辞太子,刘秀一听,摇摇头,不同意。刘彊急了,再辞,多次辞。刘秀一改往日凌厉作风,沉默不语,不作回答。

两年后,刘彊再请辞,说愿意降级当诸侯王,太子位就留给别人吧。这次,刘秀终于点头了,撤掉刘彊太子,改封为东海王。刘彊是个乖孩子,刘秀告诉他,王是给你封了,但你不要急着去封国,可以多待在洛阳玩玩。

就这样,刘彊在洛阳一玩就是多年。九年后,出洛阳,去封国。郭皇后离开洛阳后,心里是失落了。但她没跟自己过不去,她也一口气又活了十一年。最后,才依依不舍地挥一挥衣袖,作别洛阳的云彩。

这个结局,不尽完美,却是最人性的收尾。刘秀很无奈,但亦心满意足矣。

到此,刘秀诸多人生大事,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他决定留点时间,做点有益身心健康的闲事。公元54年,刘秀五十九岁,他离开洛阳,远游天下。

方向,东边。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的皇帝每有闲心,总喜欢往东边跑。秦始皇多次东巡,简直到了自虐的地步。汉武大帝也不甘落后,带上文人墨客,一路旗飞,一路高歌,好不惬意。

相比之下,刘秀东巡甚是低调。他准备只往鲁国和济南国等地,走一圈就打道回府。可就在半路上,有人告诉它,难得见你有闲心,出来一趟也不容易。有一个地方,陛下可别忘了光临。

那个地方,就是五岳之一泰山。当然,左右叫刘秀走泰山,不仅是去游的,而是上泰山封禅。

自古以来,中国皇帝如过江之鲫,看得你眼花缭乱。然而真正上过泰山的,寥寥无几。那些帝王,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想上泰山封禅,那是要讲资历的。资历不够,就算有人免费送你去,你也不敢去。

当然,去了老天也不会劈你。可自然会有人劈你,胆敢有资历前去的,回来后,肯定被滔滔口水淹没。

在中国诸多帝王中,刘秀资历如何,那是没得说的。前面说过了,要比起来,他简直就是帝王中的帝王。

和秦始皇比,他暴力少,享有子孙福。秦始皇不会善后,让个败家子嬴胡亥把所有江山都败完了;和刘邦比,俩人逃命技术都属一流。但是,刘邦没有张良韩信,心里就会堵得慌。刘秀则不会,高祖刘邦无军事之才,才显出张良之谋、韩信之勇;而刘秀卓越的军事大才,光芒盖过邓禹冯异诸多将才。

唯有唐朝李世民后辈,似乎要青出于蓝,胜于蓝。然而不是,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夺权,名不正言不顺。刘秀则不然,他起点低,成长快,有生之年完成天下一统,并且绘成汉朝发展之大蓝图。

宋太祖赵匡胤,于乱世中崛起,继承刘秀之衣钵,杯酒释兵权。然而宋只得半壁江山,刘秀则不然,东汉国土之辽阔,宋无法与之比拟。明太祖朱元璋,起点更低,成长更快。可是心狠手辣,杀人着了魔。开国功勋,几乎被他全砍光了。

古今两千年,唯有刘秀,高高在上,屹立于帝王之林。他就像五岳之首泰山,一览众山小。如此高人,如果他说不敢登泰山,还有谁敢去吗?

可刘秀偏偏说:“别逗了,立国三十年,政绩还是不称意。只要老百姓生活不满意,我就不敢登山欺骗老天。这事到此为止,以后谁也不允再提登泰山封禅一事了。如有敢提者,剃光他的头,流放他的身,叫他吃不完兜着走。”

刘秀把众人都唬住了。

难道,他此生就此飘逝而过,不想在泰山,留下他漂亮的政治足迹吗?没人知道,也没人敢问。

刘秀是真谦虚,还是想作秀?没人摸得透。非常之人,常出非常之举,做非常之事,我等鼠辈难见其心,也无可厚非。然而不久,刘秀还是改变主意了。

事情源于刘秀读了一本书,是一种神秘预言书,名字就叫《河图会昌符》。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赤刘之九,会命岱宗。”

在汉朝,神秘预言书,最先不过是茶余饭后当作谈资哗众取宠的玩意儿。后来经过刘向以及王莽,将它转化为官方学术后,全国人民无人不谈图谶。于是乎,神秘预言书,满天乱飞,真版盗版,无人知晓。

刘秀这辈子,权力、美色、音乐等等玩意儿,于他眼中可视为无物。他独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研究所谓的神秘预言书。

他之所以乐此不疲,就是他应了某句多年前就流传得天花乱坠的谶语,当了皇帝。从那以后,他唯图谶是从。

老实说,刘秀这人,做事要认真起来,天下无敌,可以糊涂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当年,刚当上皇帝那会,他拜邓禹为丞相,却想不出该让谁来当大司空和大司马。于是乎,他就去翻家里那些神秘预言书,找到了两个人选。一个是王梁,一个是孙咸。

俩人是个什么人物,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刘秀那帮跟他同肩奋战的同志不高兴了。天下离谱的事,可多着呢,可哪见有人翻书来定官位的?最后,刘秀迫于压力,只好撤了心中念头,选吴汉为大司马,风波才就此罢休。

赤刘之九,会命岱宗。这话啥意思?其实也不难解。赤刘,就是姓刘的意思。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崇尚赤色,刘氏政权就叫赤刘。赤刘之九,就是刘家第九代。岱宗,就是泰山的别名。

这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刘家第九代后裔,应该去泰山封禅。刘秀恰好是刘邦九世孙,而封禅之人,必是皇帝。按神秘预言书的意思,无论他多么不想出门,也得要辛苦跑泰山一趟。

初看到这话时,刘秀心里极是疑虑。原因很复杂,我想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读到盗版书,把他骗了。于是乎,他马上将虎贲中郎将梁松喊来,布置了一个任务。

任务很简单,就是去图书馆翻查收集,所有神秘预言书,看看有没有类似“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话。

梁松挨骂时磕头卖命,跑腿也是挺积极的。很快,他找到了一本书。名字就唤《河洛谶文》。看书名,我猜跟咱们的《新华字典》差不多。后者收录的是汉字,前者收录的则是所有谶语。

梁松拿着书去见刘秀,说,书里的确有一条,跟陛下读到的差不离。梁松前脚才走,后脚,拍马屁的人来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像刘秀这种不爱听好话的人,拍马系统要逮到一次拍马屁的机会,也是五百年一遇的。这一次天赐良机,他们当然不能错过了。

最先闻风而动的人,是司空张纯。他是刘病己时代汉朝第一富翁张安世的后裔。

刘秀之前说过,谁要再提泰山封禅的事,就剃光头、流放。拍马屁就像做生意,盈亏自负,愿赌服输。张纯继承家族传统,决定搏一次。他率领一帮人,冒着被剃光头赶出洛阳的风险,联合上书,建议刘秀登泰山,祭天地。

很快,刘秀回信了。他说:“看在大家一片诚心的分上,我就不剃你们的头了,只好辛苦一趟,亲自登泰山。”

公元56年,正月二十八日。刘秀正式启程,一个月后,他顺利地登上了泰山之巅。

封禅仪式很繁琐,可这是刘秀生命中,最难得快乐的时光。他,起身草根谷底,跃于龙野,腾于河畔,飞于天之顶上。山高人为峰。刘秀穷尽一生,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实现了所有伟男人渴望到达的高度。

这一刻,历史见证,刘秀将永垂不朽!

五、好孩子和坏孩子

公元57年,刘秀六十二岁。二月五日,这是一个很平静的日子,没有异象,也没有梦兆。刘秀像一个安静的老人,在洛阳南宫前殿病逝了。

洛阳宫很平静。治丧由太尉赵熹负责,这家伙办事很严肃,手段老到。他把太子刘庄拉到宫殿台阶上,居高临下;亲王们则在阶下,全都作仰望状。老家伙赵太尉,以命令的形式宣布,亲王们各自回封国设于洛阳的宾馆,亲王们带来的官员,必须全部回封国。

意思很明显,刘秀新丧,安全第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止胆大包天之人,趁机作乱。

如人所愿,一切都处理得有条不紊。太子刘庄正式登基,封老妈阴丽华为皇太后。

众神归位,一切都很平静。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平静的海面之下,往往酝酿着风暴。貌似平静的洛阳城,其则藏着一股暗流。

刘秀走了,亲王们被安排,每天按时入宫哭丧。哭丧是世界上最真实,也最能欺骗人的行为艺术。有人发现,诸亲王中,有一个哭得并不怎么卖力,似乎有点敷衍了事的意思。

但是,没人敢说他,更没人敢动他。因为他是刘庄的胞弟,都是从阴丽华这条藤上结出来的果实。他的名字,叫刘荆,时为山阳王。

刘荆很有才,文章写得很不错。但他毛病不少,为人苛刻,心理也很阴暗,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这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凡属此类,天生就是来惹事的,想让他们规矩做人,不如杀了,让他重新投胎。

从刘荆对刘秀哭丧之态度,可见他对刘庄之意见,有多么的大。为什么会这样,没人知道。如果让我们猜,只有一个原因——皇帝被大哥抢走了,都是嫉妒惹的祸。

仅论才能,刘庄可能不是刘荆的对手。可他命好,打娘胎里就出来快。他尽管悟性一般,但学习很勤奋,为人厚道,处事低调。所以,他一直深受刘秀宠爱。刘荆要想争太子位,那是自找苦吃,没辙的。

既然自己轮不上太子,当不上皇帝,但也不能太便宜刘庄,得整点事,折腾折腾,或许真能折腾出意外的劳动成果。这就是阴暗的人,最为阴暗的人生哲学。

刘荆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对刘荆来说,阴人想阴招,就像吃家常便饭,不用掏钱,自然是水到渠成。首先,他写了一封信,诈称是大鸿胪郭况的亲笔信,派仆人送给东海王刘彊。

郭况,就是曾经的郭皇后的弟弟,刘彊的舅父。你猜刘荆这信里写啥?竟然是怂恿刘彊发兵造反。夺权的理由是,郭皇后啥罪都没有,竟然落下被废的命运。

为了加强说服力,刘荆在信中猛烈鼓吹。

他说,想当年,高祖刘邦,不过是区区一小亭长,都能整出好大一堆事来。今天,您还是雄踞一方的诸侯王。而且,你还是陛下的长子,做过太子的。皇帝本来是你的,半路就被刘庄抢去了,不郁闷吗?你身上集中了两代人的仇恨。这个仇都不想报,还是个男人吗?

就这事,你不说刘荆心理不阴还不行。明摆着,他就是想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家都打起来,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嘛。

但是,刘荆算错了一步棋。刘荆这招,在汉朝诸多诸侯王中,都可能奏效。但偏偏是,他碰上了刘彊。

刘荆不知,刘彊胆子小,他是个不折腾,也没想过要折腾的好孩子。人家一看完信,当场吓得都要蹦起来了。接着,刘彊果断将送信人逮捕,并将信封好,连人一起送往洛阳,交给刘庄。

替刘荆送信的,是刘荆的仆人。刘庄一审,什么都明白了。刘荆貌似要替郭皇后和刘彊打抱不平,实则居心不良哪。

就这事看,刘彊是个地道的好孩子,刘荆却是个十足的坏孩子。到此,可能有人认为,刘荆可能玩完了。

然而,事实超乎意料。不久,有人看见刘荆了。他毫发不伤,身体特好,还能乱蹦。稍微有点区别的是,他换了个地方,挪到洛阳城外去了。

以上见闻,不是什么路边社消息,是个客观新闻事实。事情是这样的,刘庄把刘荆教唆刘彊造反的案子,当作机密文件压住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刘庄不是曹植,他写不出那样的诗句来,但道理还是懂的。为了防止刘荆再惹事,刘庄稍微做了一下惩罚,将他赶出城外,住进了河南宫。

刘庄总算看出来了,刘荆是在跟他怄气。凡是想造反的人,都将它视为事业,而非儿戏。如果刘荆真想跟刘庄干起来,不是那样子做的。就算刘彊想造反,他也没机会造反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刘彊的身体早就不行,躺到病床上了。

一提这个刘彊,刘庄是很愧疚的。人家知道斗不过你,主动放弃太子,刘庄才得了位。此次,人家还护着他反刘荆,前后加起来,刘庄可是欠了人家两个大人情。

人情债也是债,必须得还哪。

说到还债,刘庄是一点儿也不含糊的。他闻听老哥刘彊病重,特别派使节去探望。刘庄的使者,不是在什么月黑风高的夜晚出发,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东海王面前。

相反,刘庄的排场搞得很大,使节、御医,一拨接一拨前往东海王国。道路上到处都是人,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接着,刘庄下诏,命令所有诸侯王,都必须亲自去东海王国首府鲁县探望刘彊。

数月后,刘彊病逝。他只留下一封遗书,不愿儿子刘政继承爵位,而是要求刘庄把他遣返老家。刘庄读着遗书,悲痛异常。

兄长果然是厚道人啊,都这个地步了,还想着给后人留条活路。

刘庄决定给刘彊举行一个厚重的丧礼。命司空前往鲁县治丧,同时命令,所有诸侯亲王,必须到场参加。

这算是刘彊不完美人生中最完美的结局了。自汉朝开国以来,没有一个被废的太子,能够善始善终。但是,他做到了。他跟他的母亲一样,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输给了一个正确的人。人生如此,足矣。

刘彊总算是好走了,然而刘荆还在赖活着。他住的河南宫,美其名曰有个宫,其实跟坐牢有什么区别。人生失意,又无朋党作乐,满腹牢骚无处可发。

于是,失意无主的刘荆,只能坐在宫里,夜夜望着星空。他渴望天上能出现异象,给他一个惊喜。但是,他夜夜观看,夜夜失落。露水打湿了双眼,朦胧了远方,人生之希望,似乎更加茫然了。

不久,刘荆盼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西羌人造反了。

这时,刘荆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羌人造反,天象肯定有变,只是自己肉眼凡胎,看不到诡异的变化。关键时刻,还是专家靠谱。于是乎,他秘密出门,请了通晓天文的大师到家里,指导策划。

然而,风声不知为何被走漏出去了。

作为刘秀的孩子,刘庄尽孝守道,至死不渝;作为皇帝,他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作为兄长,他尊老爱幼,宽厚待人。但是,在所有仁义的外表下,刘庄还藏着一颗狡黠的心。

刘庄把刘荆弄到河南宫,不仅仅是打发他远点就行了。事实上,河南宫里里外外,都装满了摄像头,到处都是监视刘荆的眼睛。监视你,不是约束你,而是保护你。只要你不乱动,你的日子还是你的。

但是,刘荆不懂。无知者无畏。无畏他谈不上,他可是无知到家了。

刘庄截获刘荆异样动作的情报后,跟前面一样,他把这事当作国家机密处理了。然后,他下了一道诏书,改封刘荆为广陵王,命令他不准逗留,即日前往封国。

刘荆原先是山阳王,山阳国首府昌邑,距离洛阳航空距离三百二十公里;现在当他了广陵王,广陵王首府广陵,距离洛阳航空距离七百五十公里。就这个距离,只要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刘庄将他甩得远远的,摆明就是防止祸水泼身。

这一次,刘庄总算稍微安宁了。刘荆被踢到广陵后,似乎变乖了许多,再也没有看到他闹事的迹象了。

假象,刘荆这是在制造假象。事实上,刘荆是想麻痹刘庄,欺骗所有耳目,他决定狠下心来装乖。的确够狠的,刘荆一装就是八年。八年后的一天,刘荆以为,刘庄派来监视他的人早就麻木不仁了。所以,机会应该来了。

有一天,刘荆请了一个看相的大师。大师坐定,刘荆就先开口说话了。他说,我老爹刘秀,三十岁就当了皇帝。我长相跟老爹相似,今年也恰好三十岁,是不是到了可以起兵的时候了?

刘荆一席话,当即吓得面相大师说不出话。大师是想来挣几个钱花的,刘荆竟想造反,开什么玩笑。看相说话,可以胡扯,可是造反这事,立场不能糊涂。于是乎,相术大师两腿抹油,就跑去地方政府告状。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刘庄一看,晕哪,刘荆藏得好深哪,他竟然还嫌折腾不够。

不过,经过这一次,刘庄总看明白了,为什么多年以来,刘荆对他这个当皇帝的哥哥仍然耿耿于怀。原因就在前面他说的那句话——面相与先帝刘秀相似。

面相相似,才能亦出众,只可惜,他脑袋进水了。对待刘荆这种脑袋常想不开闹短路的兄弟来说,要杀他似乎玷污了自个儿名声。刘庄饶刘荆一死,只做惩罚,剥夺他全部权力。

不过,刘荆还可以继续在封国收税。只是他不像以前那样自由了,走到哪里,都有专人跟着。在规定活动范围,做规定的事,这叫啥?

双规。

刘荆尽管被双规了,可不久,他犯罪的瘾又发作了。他请了一堆法师,到家里做法事。法事内容只有一个,就是诅咒刘庄早死。

亏他还真想得出来,已经是第四次了。

刘庄能忍,中央诸部官员,估计早就忍不住了。接着,中央有关部门,立即提审刘荆,然后上奏刘庄,请求诛杀。

刘庄很郁闷,他都忍三次了,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多忍一次了?正当刘庄犹豫不决时,有人告诉刘庄,陛下无须再忍,您也不必亲自动手了。

因为,刘荆已经自杀了。

这不是完美的结局,却是最合理的结束。

六、汉朝的富二代们

在汉朝,富二代与权力二代简直无异。权力一代,都是靠建功立业获得封侯的。侯爵,就会有封地,然后就可以当大地主收税。侯爵可以继承,但是如果兄弟多,父辈封地还可能被瓜分,就像蛋糕,不出三代,所剩无几。

所以有人常说,富二代们要败家,山倒都不如他们快。但是要整点大事,鬼神都挡不住。因他们起点高,基础好。人家有的只是背影,他们有的全是背景。而且只要有点脑袋的都能想到,在中国世袭制度下,蛋糕只有越分越小,想把蛋糕做大的,只能努力奋斗,自力更生。

数天下之大,最牛的富二代,当然就是刘庄了。这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活力的皇帝。作为承前继后的一代,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一心想把汉朝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做精做美。

公元72年,刘庄四十五岁。这一年,他决定整个大事。即率领汉朝高官富二代们集体上阵,把前辈未完成的遗愿,全搬上了案头研究,准备大干一场。

刘庄到底想干什么呢?

要问刘庄想干什么,就要讲到刘秀不能干的是什么。我们知道,刘秀一生的遗憾,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匈奴,一个是西域。

当初,汉朝天下大乱,北匈奴趁火打劫,屡屡得手,却恨鞭长莫及,奈他不得。所以,当西域诸多小兄弟派出王子当人质,要求刘秀出兵时,他都只有痛苦地摇头了。

有些人,有三分颜色,就敢开大染坊;有几斤米,就敢开饭店。但刘秀不是,他是有多少米,就吃多少饭。按他先前的饭量,西域这桶饭,他是不敢碰的。

一代有一代人的任务。我想,刘秀的任务只能到这封顶了。搞不定的事,就留给下一代,下一代搞不定的,再留下下一代。实在都搞不定了,就永远搁置,寻求共同开发项目得了。

刘庄三十岁登基,眨眼十五年就过去了。如果他再不做点事,完成先帝遗愿,或许这辈子就完了。所以,他必须趁有生之年,把北匈奴和西域两个大问题摆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刘邦的偶像是秦始皇,刘秀的偶像是刘邦,刘庄的偶像,则是汉武大帝。没办法,在征伐匈奴和西域方面,汉武大帝是专家,刘庄要跟他们干架,想不向汉武大帝学习都不行。

汉武大帝征伐匈奴时,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呢?其中一点,恐怕就是培养出外戚卫青和霍去病等大将之才。一想到这,刘庄也马上培养外戚了。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可造之才。

这个人,就叫窦固。

窦固,字孟孙,窦融之侄。然而,最先提出解决匈奴问题的,不是窦固,而是耿秉。看到姓耿的,可能有人就会想到耿弇。如果有此念头的人,那么恭喜你了。耿秉也是个典型富二代,父亲耿国作为农业部长(大司农),耿弇正是他的伯父。

事实上,如果要从耿弇老爹耿况算起,耿秉已经是富三代了。然而,这厮身上的雄性激素,一点儿也不亚于一代和二代。相反,他集中遗传了祖先的优秀基因,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用北方话来说,都是杠杠的。

耿秉时为谒者仆身,官职不大。说白了,就是在皇宫中跑腿的人。但是,皇宫就像笼子,想一辈子关住他,那是不可能的。为了破笼而出,耿秉屡屡上书,要求刘庄出兵,攻打北匈奴。

刘庄开始是假装不睬,耿秉的奏疏,却像锣鼓般,响了一阵又一阵。最后,他终于醒悟了。他也有太子了,作为老爹,不替儿子铺点路,将来崩了,儿子混得惨了,那还不指着庙宇骂他无能?

刘庄就将富二代窦固召来,说:“你长期跟随伯父窦融在外,了解边疆情况。所以,我命令你和耿秉等人,组织讨论解决北匈奴的军事方案。”

就这样,窦固就将一帮富二代全都召来了。这其中有马援的儿子马廖、耿弇的儿子耿忠等人。在会上,耿秉发言较为激烈,甚至连怎么打进北匈奴,都有了详细思路。

耿秉说:自汉武大帝时代起,我们汉朝简直就是天下无敌。河西酒泉等四郡,都在我们手里;通西域,西域归附,南匈奴也不甘寂寞,成了咱亲家。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

世界是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一是我们永远得不到的,二是我们曾经拥有而又失去的。汉朝想要把西域拿回来,就得全力出击,把北匈奴再次打回遥远的老家。

怎么打?我认为,可以先攻击白山。北匈奴在白山据有重要军事基地伊吾。夺下伊吾,再破车师,然后跟我们的老盟国乌孙再次结盟。如此一举,等于断了匈奴左膀右臂,然后就可直捣黄龙,奔袭北匈奴本土。

方案敲定后,马上送刘庄审批。很快,刘庄就下了批文,同意出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