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曹丕传——身陷危机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3 11:36:51 0

曹丕随父东征,取道淮南。一路之上,观风土,察人情,倒也长了不少见识。到达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前线之后,他既未在前冲锋陷阵,亦未在后押运粮草,每日只是照顾老父起居,间或出点主意敲敲边鼓而已。所以到了次年四月,随父收军回转邺城之际,他觉得这半年犹如经历了一次愉快的长途旅游一般。

因长途游历而带来的愉悦感觉尚未完全消失,另一件令他兴奋不已的大事又接踵而至。

建安十八年(213)五月初十日丙申这一日,东汉献帝在许都下了一道策书。何谓“策书”?此乃天子所发布的一种文告。按照汉代制度,天子所下之文书分为四类,各有专名。第一类为策书,用于封土授爵,任免三公。第二类为制书,用于公布制度,颁行朝章。第三类为诏书,用于晓谕百姓,命令百官。第四类为戒书,用于督促州郡地方长官。汉献帝这道策书,将丞相、武平侯曹操,晋升爵位为魏公,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甘陵、安平、平原,总共十郡的广大地域,作为魏公的封国。至此,曹操在爵位上“更上一层楼”的企图终于如愿以偿。老父晋升了公爵,儿孙辈自然要大大沾光。曹丕作为曹操的嫡长子,在其父为武平侯时,人们只能称他为“世子”。其父荣升了魏公,人们便得改口称他为“太子”。其实在汉代之前,这两种称呼并无区别。但是从汉代起,诸侯的嫡长子只能称“世子”,唯有天子的嫡长子才得享受“太子”之名。曹操打破汉制,以异姓封公,看样子以后还想升格,所以见机者急忙修改旧制,确认魏公之继承人亦可称太子。当了太子,就有了当天子的希望。天子天子,上天之子,溥天之下,莫非其土,率土之滨,莫非其臣。如此美妙光辉的前景,能不使曹丕兴奋么!

但是,曹丕的兴奋,不久就被失望所代替。他逐渐看到:自己不但在近期之内戴不上“太子”的桂冠,而且今后的政治前途亦充满危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问题出在其父曹操的身上。

论理,在曹操受封魏公之后,马上就应当正式公布谁是魏国的太子,然而曹操没有表示态度。曹丕起初认为老父公事繁剧,无暇及此,便耐心等待消息。七月,曹操下令在邺城建造社稷坛和宗庙。九月,曹操下令大修邺城的宫殿,于铜雀台的南侧,开始新建一座更为宏丽的金虎台。十一月,曹操设置魏国的尚书、侍中、六卿,在东汉朝廷之外另立一个魏国朝廷。至此,将取东汉而代之的曹魏,几乎一切齐备,唯独欠缺一事,就是确定一位魏公的法定继承人。

耐心等待了半年的曹丕,至此才意识到情况不妙。

不言而喻,决定谁是太子,全凭曹操一句话。那么曹操何以迟迟不宣布太子人选呢?原来他已经陷入困难的选择之中。

在曹操心中反复衡量的候选人有三位。

占据第一位置的,并非嫡长子曹丕,而是第三子曹植。曹植自幼就以绝伦逸群的文才获得曹操的钟爱。他十岁左右,即已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数十万言。曹操当时以其文章粲然可观,曾经怀疑是他人捉刀代笔。自从铜雀欢会之后,曹操见此儿不仅才思敏捷,而且很能体察自己的心意,不禁生了改立继嗣之心。从此,他经常有意识拿一些政事问题考问曹植,曹植竟能事事应声而对,这就使曹操心中的天平更加朝曹植一方倾斜。

第二位候选人,才轮到曹丕。曹丕能文能武,不过在才思的敏捷上明显逊于乃弟一筹。他的优势在于其嫡长子的身份。中国的古代社会,国君们担心后继无人,所以妻妾成群,以便子嗣众多。但是,有了众多的子嗣,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因为众多的子嗣都动手争夺那唯一的继承人位置,岂不是要打得头破血流?为了避免混乱,政治设计家们便确定了两条选择继承人的原则和规矩,这就是《春秋公羊传》所言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一条原则针对嫡室夫人所生的子嗣而言,选择标准是只看排行的长幼,不看才能的贤愚。第二条原则针对不同妻妾所生的子嗣而言,选择标准是只看生母身份的贵贱,不看年龄的大小。用这两条原则一比,则众多的子嗣中,就只有一个人能够中选,此位幸运儿即嫡长子是也。

原则和规矩订得很巧妙,后世的国君大多也能依之行事。然而上述办法也有一个大毛病,那就是不能保证继承人必定有治国的才能,万一嫡室夫人头胎生了一个大儍瓜就麻烦了。一般来说,只要嫡长子走得路,说得话,不是胡打乱说、时哭时笑到处撒尿拉屎的疯子,他都会被扶上国君的宝座。然而曹操是一个极为重视人的才能,而且不拘成法的政治家,他完全可能不去理会什么“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古训。因此,曹丕虽有这一方面的优势,但这种优势能否产生实际的作用,能否转化为最后的结果,是很成问题的。

最后还有一位曹彰。曹彰志意慷慨,勇冠三军,在曹营将士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曹操崛起于汉末的乱世之中,提三尺剑扫荡群雄,开基创业,全凭一个“武”字。如今,北方虽然大体统一,然而南方的长江流域还有孙权、刘备、刘璋几大股割据势力。就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内,也还有不少异己分子蠢蠢欲动。在这种情况下,选一个压得住又统得起军队的人来当继承人,当然也是一种合理的考虑。建安十六年(211)正月,东汉献帝曾经大封曹操诸子,以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曹宇为都乡侯,曹弦为西乡侯。诸子皆封,却单单留下了曹丕与曹彰两人。一直过了五年之后,曹彰才得封鄢陵侯。以曹彰的身份与战功,其封侯不应迟于上列诸弟。建安二十一年曹彰封鄢陵侯后,曹操曾给他一封指示,说是“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止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到那时曹操已经打消动摇,下决心选用长子曹丕,所以他要这样说。不过依他所言,不封侯就是太子候选人的话,那么曹彰最初没有封侯,也应当是候选人之一了,而且比曹植入选还要早一些。但是,曹彰的最大弱点是武而无文,不谙政事,这是他最后落选的主要原因。

三个宝贝儿子,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弄得行事素来果断无比的曹孟德也犹犹豫豫,长时间下不了决心。下不了决心就干脆过一段时间再说,一来可以再考察考察诸子,二来也可以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于是,公布太子人选之事就无限期推迟了。这对他人倒无所谓,唯独对曹丕是大大不利。

曹丕也非等闲之辈,他一旦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暗自筹思对策。不料苦思数日,竟然想不出什么回春妙手。眼见得旧岁无多,新春将至,他不免有几分焦急,谁知道在新年伊始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之事呢?

绕室彷徨而又无计可施,曹丕急欲找一个可靠而多智的人来给自己出出主意。自从宴集僚属受到老父严厉申斥之后,曹丕就不敢轻信现今尚在五官中郎将府的臣僚们,因为向老父通风报信的人就在他们中间!这批人既然信不过,只好转向他处求之。突然,他想起一个合适的人来,此人非他,就是在不过两百里外的朝歌县任县长的吴质。

不过,要把吴质请入五官中郎将府邸之中来密议亦非易事。首先,那时的地方官员是不敢随便擅离职守的。其次,吴质此时已非五官中郎将府的属官,按照规定不能私自交往诸侯。经过一个通宵的苦思冥想,曹丕终于制定出一套巧妙的行动方案。

第二天傍晚,曹丕的一名心腹侍从,驰马来到朝歌县。他悄悄进入吴质的官邸,呈上一封密信后随即离去。吴质在烛下阅毕密信,马上就火而焚之。信上究竟写了些什么,除曹丕和吴质之外,再无第三者知晓。

又过了数日,吴质向上司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的郡守告假一旬,说是要回邺城去探望老母。去夏吴质外放朝歌,没有把家属携往那个蕞尔小县。郡守知道这一情况,当即照准。

吴质悄然回到邺城家中,闭门不出。时值岁暮,朔风扬雪,日色阴晦。入夜不久,街巷即少有行人。第三天的夜静更深之际,一辆运货马车满载着六七只盛装废物的大竹簏,从吴质所住的东城长春坊经过,跨石窦桥,迅速驶入五官中郎将府的后门。大门关上后,驭者轻拍中间的一只竹簏,蜷伏其中的吴质便艰难地爬了出来。他下车落地刚想活动活动冻僵了的四肢,一名侍从就把他领走了。

曹丕的书房内,明烛高烧。正中的两只红泥小炭炉,火焰熊熊,使满屋充满如春的暖意。炉旁的几案上,摆满精美的酒肴。曹丕与吴质相对跪坐,一面饮酒一面轻声密谈。

曹丕举觞致意,先说道:“太子人选,久无定议。家弟子建,咄咄逼人。季重智计不凡,尚祈有以教我。”

吴质满饮一觞,缓缓把自己筹思数日的谋略说出。这吴质是一个不甘寂寞之人,然而因其出身寒微,所以仕途不太顺畅。自从结识了曹丕之后,他认为曹丕为人深沉,必成大事,所以死心塌地追随之。日前接到曹丕密信之后,他就如同为自己前途设想一般,认真为曹丕筹思对策。此刻,吴质是不断比划述说,曹丕则不断点头表示赞同,只见曹丕紧皱的双眉渐渐舒展,最后,脸上竟漾起了微笑。

究竟吴质给曹丕出了什么样的主意,使之一扫愁云呢?首先,吴质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指出:近期内正式公布曹植为太子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朝廷大员中,对于废长立幼这一反常做法持异议者不在少数。而且袁绍和刘表二人,正是因为搞废长立幼,内部先自分裂,终至一败涂地。殷鉴不远,雄才大略的丞相岂能重蹈覆辙?其次,就曹丕今后的对策,吴质提出了一个以德抗才的方针。曹植所凭借者,唯在才思敏捷这一条,如果要在“才”字上与之一较短长,很难收功取利。曹丕今后,须在“进德”二字上痛下工夫。具体来说,对老父要恪遵孝道,对朝臣要异常谦恭,对下属要十分仁慈。你虽有才,不过令人羡慕而已;我却有德,足可令人钦敬,甚至令人受惠。不知不觉间,我已打下了广泛的人情基础。凭此基础与嫡长子的身份,必可在竞争太子位置上稳操胜算了。

一席话令曹丕听来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正要举壶给吴质满斟一觞,不料吴质却止住了他,说道:“将军,已近子夜,质不能久留。此酒暂寄将军处,待大事成功后再痛饮三百觞!”

当下二人执手告别,吴质出房,准备如法炮制,藏在车中潜出府邸。就在他跨出房门之际,他忽然想起什么,复又转身回来,对曹丕叮咛了几句,才悄然离去。

隔墙有耳,暗夜有眼。马车载竹簏深夜出入五官中郎将府邸的消息,被一位大力支持曹植当太子的机灵角色获知了。此人姓杨名修,字德祖,乃司州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氏。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是东汉的两大名门望族,第一等金字招牌。杨修既是名公之子,本人又有俊才,故而声名闻于海内。曹操任丞相,特聘杨修为相府主簿。这主簿参与机密,总领众事,犹如相府办公厅之主任。杨修与曹植,都属于那种天才充盈而不由自主要向外满溢的人物,故而惺惺相惜,关系亲密非常。杨修听到心腹的报告,虽然不知道车中究竟藏的是谁,但此车必有蹊跷却是坚信不疑的。他生性沉不住气,立即向曹操呈秉,请求追查。

杨修刚一呈秉,即有内线密告曹丕。当天深夜,那辆神秘的马车复又出现,依然是那几只竹簏,依然是从长春坊至五官中郎将府的路线。马车进入后门,暗中监视的一队士兵便在远处作好行动的准备。半个时辰后,府门重开,马车缓缓驶出。出府不远,马车突然被士兵拦住,强行检查。驾车人再三声明是运出府中的废物,士兵们哪里肯信,七手八脚便把竹簏翻了一个底朝天。谁知所有竹簏都搜查遍,除一大堆废旧杂物外,果然别无所有。兵士们只好又把杂物装还竹簏,放马车走了。

次日,曹操得知昨夜的搜查结果,立即起了疑心。不过,他倒不是怀疑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问题,而是怀疑杨修的举报动机不纯,无事生非。聪明过人的杨修,这下子真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那边杨修碰壁,这边曹丕暗中高兴不已。原来,这一切乃是吴质临别时所留下的防人暗算之计。这正是:

聪明反被聪明误,着意争分却失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71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