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3:50:45 0


焦芳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个出生于河南南阳的贫二代是天顺八年的探花,他进过翰林院,授过编修,当过经筵讲官,还曾为太子讲读。

成化十年,小焦已扎扎实实当了十年的翰林院编修,比他资历浅的都升侍读待讲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平时没注意攒人品,愣是没他的份。

不仅如此,还有人向内阁首辅万安进谗:“像焦芳那样不学无术的人,也想当学士吗?”焦芳听说后,猜测此人是大学士彭华,因为之前彭华曾多次讥讽他没有才华,于是放出狠话:“彭华在背后算计我,如果我当不上学士,就跟他同归于尽!”

彭华觉得焦芳心理不正常,指不定哪天真的就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了,便找到万安替焦芳疏通。万安为了息事宁人,做了个顺水人情,将焦芳升为侍讲学士。

《明史》在记叙焦芳初入翰林,遭到排挤时说他“不学无术”其实是不恰当的泄愤之辞。试问一个能给杰出坏人、流氓地痞、极品人渣刘瑾当军师的人,怎么可能不学无术?人是典型的要学有学、要术有术的复合型人才。反而是上面提到的万安、彭华,人称“纸糊阁老”,才真的是胸无点墨,尸位素餐,堵住了无数年轻人向上攀爬的道路。

成化朝的现实是从内阁就开始烂,身处这种环境,再正直的人也会腐败变质,焦芳一天到晚都觉得自个儿怀才不遇,更不可能例外。

其实,细考焦芳的成长历程,人也是吃着圣贤的精神食粮长大的,也曾梦想着成仁取义,吟咏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直至双眼湿润,也曾每天走来走去,为中国的命运苦苦思索……

于是乎,大家集体纳罕了:这样一个曾经心忧天下、胸怀苍生的有志青年怎么堕落成了一个死太监的狗头军师?太令人痛心疾首了!

500年前,王阳明遇到了同样的疑问。于是,他循着焦芳的人生轨迹,开始了他的探索。

在焦芳担任侍讲学士期间,吏部尚书尹旻炙手可热,其子尹龙也在翰林院当侍讲。小焦深知齐大非偶,以自己的地位轻易巴结不上尹旻,就去奉承尹龙,打算曲线救国。

然而好景不长,尹龙犯法被治罪下狱,尹旻也被革职查办,而焦芳因为与尹氏父子关系密切,被赶出了翰林院,贬为桂阳同知(副市长)。

在桂阳任上,焦芳日夜梦想着东山再起,每遇升迁机会,便软磨硬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从他艰苦卓绝的履历上就能体现:四川提学副使(教育厅副厅长)、南京右通政。

熬到这个位置上就算正四品了,焦芳咧咧嘴,环视了一下四周,道:“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于是,他再接再厉,谋求复入翰林院。

问题是此刻焦芳正在家服丧,怎么才能如愿以偿?

他在等一个人,一个和他经历差不多,也在家丁忧的人—南京国子监祭酒李杰。李杰守孝期满,很得人心,内阁首辅徐溥想让他重入翰林院,阁臣刘健执意不肯,说:“今天破例让李杰复入,明天焦芳就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徐溥没听刘健的劝告,还是让李杰重返了翰林院。

焦芳蓄势已久,立刻抓住这个机会,日夜兼程,风尘仆仆,一路狂奔到北京,四处打点,援引前例,终于得遂其愿,服完丧事便重新挤进了翰林院。由于刻苦钻营,没过多久又当上了礼部侍郎。

据说当年稍有良知的人惊闻此消息无不感到肝肠寸断,悲痛莫名,泣不成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三江共震,五岳不安,百鸟悲鸣,万兽默哀,天公无眼,公理何在!

焦芳对刘健阻止他复入翰林一事耿耿于怀,时常当众撒泼,谩骂刘健。不仅如此,由于打压过焦芳的高层多为南方人,长期积怨使他的地域歧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后来竟写了一篇《南人不可为相图》呈交刘瑾。朝中每退一南方人,焦芳便喜不自禁,写文章亦必诋南而誉北,心理极度扭曲。

升任吏部侍郎后,焦芳又开始恶心吏部尚书马文升。对于这个正直无私的老头,他总是或明或暗地贬损。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还经常发挥特长写文章,上书言“御边四事”,阁臣谢迁看后认为大而无当,予以否定,于是焦芳又移恨谢迁。

朱厚照在他即位的头九个月就花掉了四百多万两库银。户部尚书韩文财政告急,廷议时,大臣们说没别的办法,只有劝皇帝节俭。焦芳知道旁边有皇帝的耳目,故意慷慨激昂道:

老百姓家尚且需要用度,何况一国之君?!

正德元年,马文升去位,焦芳靠着不失时机的阿谀,毁人誉己的手段,当上了吏部尚书。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17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