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文明起源

文明启示录——恢复官僚制政府:以希伯来为例

历史大观园 文明起源 2020-07-01 11:30:58 0


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900年间,中东政治结构重回官僚制政府。从其转变速度,可见向文明复杂性过渡的压力有多重。我们对希伯来人的政治转变了解颇多。《旧约》史实部分对迦南人征服、希伯来国王出征等细节均有描述。

希伯来人初到迦南地时,分成了十二个部落,组织松散。只有在特殊场合,这些部落才会联合起来。遇有问题,“士师”出面解决。士师的权威建立在个人威望圣明基础上。但要打败非利士人需要更严密的组织。因此,一位名叫撒母耳的士师把所有部落召集在一处,为勇力过人的扫罗涂圣油,让他做希伯来人的国王。这件事情发生在约公元前1020年。扫罗曾立下赫赫战功,但与手下良将、耶西之子大卫发生争执。最终,扫罗在与非利士人斗争中战败而亡。大卫继承王位,果断应敌,挫败非利士人,从耶布斯人手中夺得耶路撒冷,并建都于此。

在大卫统治的公元前1012年至公元前972年间,王国相对稳定。赖税收之利,常备军有极强的作战能力,与邻国建立了重要的外交关系,商贸得到发展。

大卫之子所罗门带领希伯来王国走向繁盛之巅。他从腓尼基王国找来工匠在耶路撒冷修建耶和华庙。另外,所罗门也因妻妾成群、治政有方而为世人所知。

所罗门死后,希伯来王国一分为二: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的犹大。以色列定都撒玛利亚,犹大定都耶路撒冷。在近200年的时间里,两个王国时有战争,外交军事实力不济。公元前722年,亚述人征服以色列王国,将市民尽数俘虏,移至巴比伦。只有农民留了下来,服从亚述君主委派的税吏和官员统治。

以色列上层市民再也没能回来,成为以色列王国“十个消失的部落”。他们可能融入了中东人之中。留下来的以色列农民被后世的犹太人称为“撒玛利亚人”(当时的国都为撒玛利亚)。他们的信仰与后世犹太人的信仰礼仪有几处重要不同,这让犹太人感到恐慌,觉得撒玛利亚人的宗教特别危险。原因就在于,虽存在差别,但撒玛利亚人的信仰与犹太教在很多方面上都是相同的。

帝国统治术:以亚述人为例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征服以色列,但并未赢取铁器时代的侵略战争。在文化方面,亚述人承继了巴比伦人。亚述王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最北端,与蛮族为邻,最易受袭。但亚述灌溉农业发达,具备人力财力优势。因此,亚述势力起初增长缓慢,后来发展迅速。在攻击以色列之前,亚述人已经占据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所有地区。又经过几次战役后,亚述人远侵埃及、亚美尼亚和伊朗。如此幅员辽阔的帝国前所未见,亚述帝国的政治管理也更加系统化。不过,因暴虐为政,百姓怨恨,亚述帝国存续时间不长。

亚述人之所以能征伐四海,有赖于在军事组织和政府管理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述人首次将整军统编成队。这些小分队或十数人,或上百人,或上千人,规模统一,标准武装,士从将令,勇猛有功者擢升,无能无为者贬黜。亚述军内还设有专门部队,工兵修建包围工事,骑兵和战车兵负责侦察追捕,主力军是由长枪兵和弓箭手组成的步兵,受职业军官团统率。

现代所有军队都建立在这些原则上。后来的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军队也不例外。为何仿效?当然是制度起到实效。采用亚述军队管理模式,可将三教九流整编为标准队伍,把市井百姓转变成听从指令、行动迅捷的战士。而依军功擢升的制度让将领甘于甚至是急于为君主役使、效力。因为军官常流动作战,其仕途直接由国王决定。他们也直接效忠于国王。在戎马生涯中,军官在某地驻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年,持有某项财产的时间、统帅某支部队的时间都是短短几年而已。

这些治军原则使得中央集权控制成为可能,直到今天依然行之有效。成千上万人统一行动,高效配合,参与整场战役,赢得胜利。每级都设有长官。这些得到上下一致认同的将领实施包围、伏击、越野行军、突袭等战术,全面筹划、全局指挥。亚述人正是靠着这种军事管理体系屡战屡胜,在那个时代无人能敌、无人敢敌。

亚述人也修建道路,便于军队开进边境。这些路宽阔得足以让轮车驶过险塞,穿越凸凹不平的乡村,也为国王节省了时间,使他能够率领军队开往任何一个敌军来犯区域。另外,亚述帝国还建有信使系统。不论有何要情,都有马匹接力传讯,便于中央政府快速响应,应对危险。

亚述完善的军事制度靠征收税金、招募身强体壮的青年人实现。税金由各省首长征收,其任命方式与国王委任将领相同。亚述人也有自己的法典,似乎以行省为辖区实施。这些原则并非新立。汉谟拉比和以前的王朝都有过类似安排。因此,亚述人取得的主要突破在于军事组织,而非民事行政。

虽战事告捷,但被统治者并不顺服。巴比伦人和埃及人都觉得亚述人得意一时,不愿归顺。暴乱接踵而至。亚述人武力镇压后不长时间,叛乱又起。常年战乱,很多亚述人丧生。到了最后,亚述军队不得不从敌人败兵中招募兵卒。也许,这些战士不会像亚述本族人那样卖命作战。

虽然如此,经过六年战争后,亚述帝国才被推翻。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陷落。7年后,最后一个亚述武装被摧毁,亚述全境覆灭。有三股势力毁灭了亚述人:东部伊朗高原上的米堤亚人、南部的巴比伦叛军、俄罗斯南部草原的斯基泰人。

骑兵革命

斯基泰人的出现标志着中东和世界历史新纪元。同战车御者一样,斯基泰骑兵深得马疾箭精之利,但没有战车御者所用的精良贵重装备。

今天看来,骑兵肯定要骑马似乎再明显不过。但在人类第一次与马建立联系时,骑马征战似乎是有勇无谋之举。要在马上射箭,必须丢掉缰绳,让马自由奔腾。但在公元200年马镫发明之前,骑者想要在马背上做任何动作,都有可能摔在地上,被敌人擒获。只有人和马建立起足够长时间的亲密联系后,马背射击风险才会降到最低。

实际上,关于骑兵参战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公元前875年,是亚述军队自己所为。照这样说来,亚述人御马作战是自掘坟墓。因为,只要草原游牧人掌握了这种简便廉价利用马力马速的方法后,就具备巨大的军事优势。这些人骑着马四处劫掠。防御的步兵追不上马匹前进的步伐。只有同样装备的军队才能与之匹敌。不过,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如果找不到天然草场,养马花费不菲。

草原游牧人占尽地利,不用花费多少就能养活马匹,因此每人手中都有2至3匹坐骑。再加上弓弩箭镞,以及击跑配合战术,一切齐备。就算是遇到猛烈反击,快马加鞭跑到别处即可。中间不过是让马休息一两天,蓄养体力。

亚述军队无力应对这种威胁。因此,斯基泰人的战术、后方大规模的暴乱合力导致了亚述帝国的覆亡。公元前612年,尼尼微陷落,斯基泰人返回故土。原因是,文明社会土地上没有宽广的草原喂养马匹,离开草原的时间不能太长。但是,不管是米堤亚人、巴比伦人,还是再次尝试将犹大王国纳入帝国版图的埃及人,都无力阻挡草原骑兵袭击。

文明启示录——恢复官僚制政府:以希伯来为例

亚述骑兵
这件作品是亚述宫殿壁刻,展现了骑兵战斗之姿。成画之时,马背射击很可能还是新生事物。弯弓射箭时,骑者必须丢掉手中缰绳稳坐在马上。当时,马镫还没有发明。有马镫相辅是一千年以后的事了。

亚述人可能是第一个将马用于战事的民族。不过,受益最大的是北方草原游牧人。一旦这些人学会马背骑射,就能做到随心所欲,集中优势兵力。从公元前750年起,游牧人突袭征战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并在接下来的2500年里继续主导欧亚政治史。

波斯帝国的巩固

亚述帝国的覆亡和斯基泰人的离去创造了中东的权力真空。得胜的叛军在分赃后争执不休。巴比伦人想要和亚述人一样,控制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埃及人希望和上述两地区保持安全距离,并开始向小王国犹大施加影响。此举促使巴比伦王、迦勒底人尼布甲尼撒(即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取犹大。埃及人置之不顾。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夺取耶路撒冷,摧毁所罗门神庙,将犹大市民带回巴比伦。

耶和华信徒极度震惊。自公元前722年以色列被毁后,耶路撒冷的祭司和宗教改革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地处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因不尊上帝而被罚。因此,他们着手改革犹大王国的宗教和政府,却不期招致相似的灾难。不过,我们即将看到,犹大王国流民的沮丧惊慌促使人们重新加强对上帝意志的认识。正是这种认识推动犹太教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传播。

在“巴比伦河边哭泣”、缅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很快就等到了巴比伦主子的覆亡。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居鲁士(即居鲁士二世,又称居鲁士大帝)征服巴比伦。居鲁士原为米堤亚王国封臣。在进入巴比伦之前,他已将米堤亚帝国纳入麾下,并占领了小亚细亚小国吕底亚。到公元前530年离世时,居鲁士的国土西至爱琴海,东到阿姆河(奥克苏斯河)

居鲁士之所以功勋卓著,是因为手下的波斯人好战尚武,吃苦耐劳。波斯人讲印欧语系,与一千年前侵略印度的雅利安人所说语言紧密相关。另外,居鲁士授予亲信特权,并借助这些人掀起的暴乱壮大势力。比如,他允许被尼布甲尼撒掳掠到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犹大。当然,仅有少量犹太人离去,大部分人被幼发拉底河的富庶所吸引,留了下来。

波斯帝国日益强大。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二世于公元前525年占领埃及。下一位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13年攻打俄罗斯南部的斯基泰人,将波斯疆域东扩至印度河。大流士一世采纳了亚述的民事和军事管理模式,并以亚述为典范,组建海军。

波斯人在北疆遇到重重困难。居鲁士在攻打里海附近的游牧部落时战死沙场。大流士一世侵入斯基泰,但从未取得任何决定性胜利。为此,他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雇贼制贼”,即向斯基泰周边的游牧部落纳贡,把草原人挡在波斯边境之外。

和亚述帝国一样,波斯帝国也外受强敌侵扰,内有叛乱患朝。灾难一次又一次袭来,埃及和巴比伦的自豪感也逐渐消失殆尽。公元前330年,来自马其顿的外部进攻推翻了波斯帝国。当时,波斯帝国疆域辽阔,将中东所有民族囊括于内。仅版图之大就可见其成就之著。

文明启示录——恢复官僚制政府:以希伯来为例

大流士一世之声势
右图是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宫殿壁画。大流士一世高坐于宝座之上,使节臣子卑身以求召谕。身后站着儿子兼继承人薛西斯一世,及其他王公贵胄。如果要把这一场景与第59页中太阳神沙玛什前的汉谟拉比做比较,就会发现大流士一世完全取代了1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中神祇的位置。国王被拔擢于万人之上,宗教中只有一位神祇统管世界。这两种思想互相契合,两种地位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zqwm/1686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