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文明起源

文明启示录——食物生产者时代——新石器时代

历史大观园 文明起源 2020-07-01 11:30:35 0


没有人确切知道,人类族群是在何时学会犁耕土地、培植作物的。很有可能是女性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男性外出狩猎时,女性捡拾种子和浆果。而且,女性可能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拔去没用的植物,为结子挂果的品种腾挪空间。但只要狩猎队伍需要来回往复数千米寻找最佳狩猎场,女性的工作就只能是保证可食用浆果、结子草类和根茎茂盛生长。

谷物农业和放牧

不过,快到公元前7000年时,发生了一种基本性的变化,影响到了我们今天称为中东的地方。这种变化最明显的结果是,出现了生活在简单小村庄里的农民。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种变化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

最适宜农业出现的地点位于地中海东岸山岭西坡,局限于今天的伊朗中央沙漠区以西。在这一区域,西向山岭雨水充沛,树木繁茂。而在平原地区,土质干燥,树木难生,仅能长草。沿河道或地下水流出地面的地方,偶有几丛树木。再往南去,土地愈加干裂。在伊拉克南部和阿拉伯半岛北部,形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漠。

至于农业是如何发明的,我们仅能靠猜测。真正的突破在于,人类发现如何把小麦和大麦等结子草类种植在非自然生长区。草类通常不能在林地生长。但平整林地后,人们可以种上合适的种子,确保粮食作物长成结子。而且在林区,杂草等天然竞争者不会旁生、挤占结子小麦和大麦的生长空间。原因在于,杂草种子很难突破树林屏障,在人工平整的土地上生长。

巧妙之处就在于,人们可以随心所欲为有用植物创造茁壮生长的环境。方法是:割下一圈树皮,让树木枯萎不长,再清空林地,让阳光照射进来。在这种精心布置的地方,小麦和大麦长势良好。

但在农业兴盛之前,还有一种变化必须发生。如受风吹,或遇有动物穿过,成熟的野生小麦和大麦种子就会散落一地,导致收割不易。为此,人类挑选出茎秆粗壮、经手抓镰砍也不会摇掉成熟麦穗的植株。显然,只有那些留在麦穗里的种子才能带回家,只有能够顺利收割的种子才能留到来年播种。因此,人类必须快速挑选合适品种,满足自身需要。

种植者发现,在林地上种植两到三年后,应将枯树桩烧毁,把木灰撒到土壤上。这种办法能提高土壤肥力,多种一到两种作物。但种上五六年后,这些地块通常蓟草丛生(草种经风而来),不值得耗时费力再去种粮。于是,远古农人到森林其他区域砍树清地,重新开启另一轮刀耕火种。原来弃而不用的田地很快树木葱茏。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

林地土壤松软,几乎不需要翻挖。只要用尖头木棍搅动腐叶土,保证种子能与下面的潮湿土壤接触,就能发芽结实。当时,人类已经发明特制镰刀,砍割茎秆,收获野生谷物。这些步骤无须从根本上改变工具类型。

但绕树割树皮就是另外一码事了。要想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一柄锋利坚硬的斧头。锋利到能砍到木头里,坚硬到在与树干碰撞时不会破碎。因此,亟须找到与制作狩猎工具不同的石料。磨尖后的脆性石料可以制成箭头、刀具、矛枪,砍割柔软的动物组织。连类人猿都知道如何碎石,制作合适的刀刃。但加工脆性石料的工艺在制作斧头时派不上用场。人类需要找到坚硬、不易碎裂的石料,使其承受住砍割树干时产生的冲击力。解决方法是,找到玄武岩及其他硬度大、密度大的石材,并打磨抛光。

从外观上来看,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工具与凿取燧石制作的工具有很大不同。打磨抛光过程很慢,需要极大耐心。完工之后,石头的自然表面变成了光滑尖锐的利刃。很显然,这种制作办法花费时间更长。但一柄精工制作的石斧能用上一辈子,变钝后,还能磨快,所用方法与初始制作工艺一样。此外,这些斧头非常好用。现代实验证明,加上手柄后,远古石斧砍倒一棵树的速度同现代钢刃斧一样快。

毋庸讳言,尽管人类发现林地培植谷物办法,却不会放弃狩猎。而且,在离中东林区很远的地方,生活方式依然保持不变。但不管怎样,自然平衡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从林地里长出的谷物越发繁茂,越来越多的人能填饱肚子。不久之后,很多狩猎者开始一边打猎,一边在新田地上种植谷物。农业群落里的野生动物几近灭绝。

驯养牲畜

对狩猎者而言,和农人之间的这种不平衡蕴藏着一场巨大的危机。为应对危机,一些狩猎者从日常追逐猎杀的动物中挑选几种,进行驯养。起初,这些动物仅供食用。但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东及其周边的一些群落想出办法,将牛羊用作别途。动物奶源成为重要新食物;动物皮毛剪掉后,能制成衣服;动物体力可扛拉重物。在黑海以北的草原上,牧马人可能已经学会了骑马。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敢甩缰射箭。因此,马背攻城略地推迟了两千多年。

虽说如此,这些驯养动物的新办法赋予了农业群落宝贵新资源。人类在谷物主食之外,还能享用富含脂肪、蛋白质的奶、奶酪、黄油、酸奶等奶制品。粗纺毛织物可量身定制,适应当地气候。硝过的兽皮衣服可无法做到这一点。

那些人类役使的动物很快与它们的野生祖先区分开来。它们的骨骼发生了改变。因此,专家不难判断出散落在远古居民点附近的骨头是野生动物,还是驯养牲畜。

事实上,人类靠培植作物、驯养牲畜获得食物,而培植的作物、驯养的牲畜也开始依赖人类。小麦和大麦不会把种子自然散落在地,不经人们种植便不会生长。而驯养的牲畜失去了野生动物的凶猛本性,不经人类保护便难以存活。

当然,这其中依赖性更强的还是人类。依赖付出的代价是,与狩猎者和采集者相比,种植饲养者能享受的闲暇时光不多。而且,在一地定居后,易受多种传染病影响。

代价也好,影响也罢,只要新品种动植物出现,男人女人掌握良耕巧养之道,人类全新生活方式快速扩展的场景就会上演。不论在哪里找到合适的阔叶林地,小小的农业村落就能开辟田地,养家糊口;不论在哪里发现丰美的野草或带叶植物,人类都会赶着牛群羊群前去放牧。北方寒冷,沙漠干燥,给这种生活方式造成了限制。但在位于这两种极端环境之间的广阔地带里,一个完整的世界展现在首批新石器时代农牧人眼前。

有了粮田,就能养家糊口。随着粮田重要性的凸显,人类开始成群结队在一处定居,一住就是好几年。住的时间一长,就有必要建造结实房屋。这些屋子常用泥土糊制,或用泥土加砖搭建,屋顶可能覆盖茅草。造好屋子后,用陶器等器物装饰一番也可能不无必要。而且,谷物要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以防受潮发芽。因此,大储藏罐显得很重要。

自陶器首次出现后,不同群落采用不同方法塑形、装饰陶罐及其他器物。因为烘干后的陶器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装饰风格因时因地而异,陶器为专家提供了研究考古遗址之间文化传统和联系的主要证据。

远古农人面临的三大问题

最早的农民很可能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持续时间不长。一些人类群落学会了培植作物,但对于生活在干旱草原地区的群落而言,刀耕火种行不通。不过,这些群落可以驯化动物,到位于中东林区南北两方的广阔草原上放牧。牧人居无定所,为寻找草场四处迁移。这些群落里的男人还和早期狩猎队伍一样,充满斗志,有组织观念。他们的日常任务就是守护饲养牲畜,防止野兽和其他人袭击。有了这种日常生活经验,善战习性和协作纪律自然而然成型。

与牧民的关系

农民的日常生活经验与之相反,每个家庭分散在田间劳作,当人们每日忙于砍伐树木、挖掘土地、收割谷物时,就不会养成多少好战习惯。久而久之,牧民发现自己能袭击打败农民,逼迫他们交出宝贵的谷物或其他有用物品。

农民和牧民之间的平衡非常复杂。通常,农民人多势众,但组织松散,不善交战。因此,中国等地修城墙,设守卫,保护农民村落不受突然袭击,但很难既备战事,又务农事。

但农民和牧民之间的关系也不全是敌对冲突。牧民会用奶酪、羊毛、牲畜换取谷物或农民手工制作的其他产品,而不是武力抢夺粮食和其他货物。有时,牧民能提供一些奇特的石头、贝壳,或在放牧游荡过程中找到的罕见物品。在这种交换方式下,玉石等珍品常跨越迢遥路途,几经易手,因此价值不菲。

精确计算时间

远古农人需要解答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确定作物种植时间。在中东,只有冬季几个月才会降雨。所以农人必须在秋天种上谷物,来年初夏成熟时收割,以避开随之而来的干旱天气。如果种得太早,偶下阵雨后种子发芽,而此时骄阳烈日,新苗枯萎;如果种得太晚,夏季旱情来临时,作物还没有完全成熟。

种植时间不当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何以避免?答案就是:观察月亮,根据月相标出月份。当然,月亮的阴晴圆缺与太阳年并不完全相合。而决定四季变迁的是太阳年。所以,数月相的群落常在自制历书上另加一月,使之与太阳轨迹相符。

怎样制出精确历法?早期农人没能找到满意的答案。与狩猎者对时间的感知相比,早期农人更需要精确时间。在这方面,他们取得了不小进步。在狩猎者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变化不大。该做什么就得做什么,晴天雨天,酷热严寒,无关紧要。而农民得往前看,数日子,计算时间。一家人得吃多少粮食?得留下多少种子?吃粮食时得精打细算,确保新粮下来之前,手中不断粮。年,而非日,变成了人类时间的基本单位。每年计算时间变得至关重要。

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早期农业村落里,有一些人善习礼仪,其角色与最早的祭司相当。他们会决定什么样的月相适宜种粮。但对此我们还没有确切信息。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农民对种植收获的关注反映在了宗教中。太阳和月亮,尤其是月亮,被供奉为神,专司生殖繁育。地球也被看作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出产人类所需食物。

令早期农人着迷的是,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模式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种子播种后,焕发生机,随后死亡,再次播种后,重现生命。种子能这样,那人呢?人被埋在墓地里,会不会复活?既然死去的亲戚朋友总在梦中出现,因此死而复活似乎是符合逻辑的。人死后,生命应该像是影子,活在阴暗漆黑的地下世界。不只是有农人这样想,旧石器时代的狩猎者很可能也相信死后有生,把地球当作母亲。因此,二者对死亡的看法仅仅是重点不同而已。

缺少适种地

远古农人面临的第三大实际问题是越来越缺少的适种林地。随着人口增加,未经开发的林地日益稀少。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有必要重新使用废弃的田地,而且循环利用土地的间隔越来越短。土壤肥力下降,作物长势减弱。同时,控制杂草蔓延也越来越难。田地之间挨得越近,杂草就越容易从一块开阔的向阳地上蔓延到另一块。土壤肥力下降,杂草丛生,意味着,虽然出的力是一样的,收获的粮食却变少了。因此,每一家必须多垦地,而这只能让情况越来越糟。

临近公元前3500年时,人类想出了一条良策,解决了土地短缺问题。这就是犁的发明。犁很可能不是在林区发明的,而是在沿河开阔地带。毕竟,最早的农田树桩遍地,犁怎么能在这样的地方发挥作用呢?但当人类开始使用畜力拉犁耕地时,新的可能开始显现。犁地便于除草。可以说,犁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此。使用犁后,仅凭一家之力就能耕种更大面积的土地,这比使用木棍挖掘要好得多。除了上述两个益处外,犁过的田地能无限次种植。犁使用后不久,农人们就发现,在播种季节,将休耕过的田地犁一两次后,来年就会有好收成。简易轮耕办法由此产生,即先休耕一年,明年再种植。一家人有了合适的犁,套上牛或驴之后,就可一年多季在大多数土地上耕种粮食作物,还能留下一些余粮。

犁的发明对中东、印度和欧洲文明具有根本性意义。在美洲,没有人知道犁为何物。在中国,犁从来没有像在欧亚大陆西部地区那样重要。犁以一种新的方式,将畜牧业和谷物栽培结合起来。犁投入使用后,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的是男性,而非女性。而在此之前,很可能是女性承担了田间地头多数工作。

犁也创造了我们今天知道的田地类型。同一块土地连续种植几年后,地里的树桩烂掉。这时候犁派上用场,将这些自然“小山丘”犁平。土地变得平整开阔,块块相连,且多以常规几何图案形式布局,变成了今天我们心目中“田地”的样子。

最后,有了犁耕地,农民就能永久定居某地。田地一经犁耕栽培,农民就没有必要四处迁徙。永久的村庄住址,特定田地所有权的固定模式和村庄生活结构就是在那时成型,一直延续至今日的欧洲和西亚。与此同时,帝国的曙光开始显现。无力迁徙的农民不得不缴纳税款;税金用于法庭司讼,供统治者花销,养活军队,建造城市。一句话,文明有了可能。

种植块根作物的农民

在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从中东传播开来以前,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也在以不同方式培植作物。事实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种植块根作物的时间可能要早于中东谷物种植。但没有人有确切证据。

与谷物农业起源认识相比,我们对块根农业的产生了解较少。我们仅能猜个大概,猜想这种形式的农业是由东南亚河域和海岸生活的渔民兴起的。根据是,渔民摇船出海后,经常返回大陆,为船找到遮风避雨之处,以防暴雨损毁。尽管狩猎者四处游荡,但捕鱼群落需要在风平浪静的港口永久居住。渔家女专注寻找优良作物,将其种植在船舶停靠处。

木薯、芋头、山药等块根作物丰富了捕鱼群落的食物来源,增加了渔民人口。遇有鱼少人多,渔民就多吃这些含淀粉丰富的块根。但和中东狩猎者驯化动物不同,渔民没有办法养殖鱼类。

与谷物农业对比

谷物农业和块根作物种植之间存在着明显而重要的差别。种植谷物的农人收获种子,种下余粮,以待来年收割;而从事块根作物种植的农民是将母体植物上生出的活苗另栽一地,等待新苗长出,块根长到足够大时,人们就挖出来吃掉。因此,在同一块地里,会发现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有的刚栽上不久,有的差不多能挖出食用,还有的处于中间阶段。

块根农业仅适用于夏冬两季温差不大,作物能够全年生长的地方。而在种植谷物的地方,一年中有一段时间作物不能生长。因为只有在这种气候中,作物才能长出可用作粮食的种子,并在下一季萌芽结子。因此,块根作物种植适合热带地区,肯定是从那里兴起的;而种子农业起始于温带地区。

块根农业兴起之初很可能并未给人类生活带去多大改变。因此,我们无从得知起始时间。也没有迹象表明,块根农业兴起后,人口大规模增长,就像谷物农业给中东带去的变化一样。东南亚块根作物从来都不是欧亚大陆文明社会的主食。因此,与出现在中东的第一批农人相比,块根作物种植的发展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稻田农业

然而,在后一阶段中,亚洲季风区发展了一种农业形式,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亚洲从事块根作物种植的农民发现,发洪水时,水下长出了一种名叫“水稻”的喜水植物,这种植物的种子很好吃,单独栽培有利无弊。于是,他们采用老办法,把长成的水稻苗移栽到田里,而不是把种子撒到地里。

时至今日,亚洲人还是用这种方法种植稻米——先让种子在苗圃里发芽,再移栽到溪水淹过的田地,直至成熟收获。今天,稻米养活了地球1/3以上的人口,构成了中国和日本的农业根基,哺育了中华文明和日本文明。

要想种出大米,有赖于两大技术:第一,水稻喜清浅水域。人工开辟水田,可防杂草侵占水稻生长空间。水淹后,可除去多数杂草。这种方法可与中东刀耕火种相媲美。中东农民也是清理林地,为小麦大麦生长创造隔离杂草的人工环境。第二,流进流出的活水为田地带来了可溶解矿物质。同时,流动缓慢的水可以创造出一种环境,便于光、水及数不清的微生物发生复杂作用,持续保障稻田肥力。只要平整出稻田,年年都会有好收成。这与刀耕火种不同。稻农绝对不用四处迁徙,绝对不会把精心平整的稻田一弃了之。

人类因此发现了彻底改变动植物自然平衡的办法。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中东的人类群落发明谷物种植,驯化动物,饲养牲畜。东亚稻米种植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没有人知道。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快到公元前2400年时,稻米种植很可能已相当发达。因为在此时,最早关于稻米种植的确切证据在中国出现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zqwm/168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