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一战简史—— 1918 “和平是个很严重甚至可怖的问题”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7-21 10:00:06 0

在欢庆停战的时候,克列孟梭曾说道: “骇人的胜利。”

当克列孟梭参与众议院外交政策辩论时——这一辩论不间断地持续了24个小时,即自12月29日星期日至30日星期一上午9点,他表明:

“和平是个很严重甚至可怖的问题,世界各大洲皆觊觎于此,意图分一杯羹。”

在他之前,外长皮松 (1) 提及一场全新的外交洗牌。

“在其边境之内,今日之德国决不能仿效昨日之德国。”皮松声明。

然而关于德国,不管是克列孟梭还是他的内阁部长都没有揭示其详尽的意图。

一战简史—— 1918 “和平是个很严重甚至可怖的问题”

斯蒂芬·皮松

相反,皮松又说道:

“奥匈帝国消亡了,却带来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影响力,同时又不能夸大其严重性……”

克列孟梭却也还从容不迫。

“哈布斯堡帝国天命如此。”

我们将如何处置组成这个大帝国的国家和民族?

有人说这个大帝国的一些部分如波希米亚 (2) 、南斯拉夫国家、波兰,应该全部得以复国,并拥有出海口——这样有利于协约国。对此,克列孟梭置之不理。

在12月21日的一份电文中,克列孟梭提及俄国形势:

“协约国的方案是实现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经济包围。”

皮松又加了一句:“莫斯科现政府仅仅是依靠恐怖来进行统治,成千上万的人未经审判即被枪决。”

一位社会党众议员向部长反驳道:

“1793年的时候我们就做过同样的事情!” (3) 皮松怒火中烧,义愤填膺。

“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资产家,他们所有的自由都被一笔勾销。国民呼声被彻底压制。”

这激起了社会主义者的窃窃私语,而克列孟梭则继续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一暴君政权得到一小撮狂热分子的支持,远比普鲁士军国主义更为可怕。这一政权引起了可怕的大饥荒,并将它施政的国家变成了一片废墟……很明显,布尔什维克政权与德国结盟,和我们作对,因此理当被划归于我方敌人之列。”

因此,在1918年12月的最后数小时里,克列孟梭和他的政府渐渐地勾勒出一项全新的法兰西对外政策。

克列孟梭通过称赞威尔逊总统来完善这项杰作。

他评论说:“为了政党利益,某些人给予他一些并非属于他自己的理念。威尔逊总统心胸宽广、包容开放、高瞻远瞩;他以惜言如金,坦诚相待而备受尊敬。”

——这令人作呕。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党众议员中的一位——雷诺代尔 (4) 大声疾呼。

——在我的观念中,这些言辞仅仅是一种盛赞。克列孟梭明确到。

最后,他号召大家团结一致,结束了此次辩论。

“如果我们不能达成一致,那我们的胜利就徒劳无益!……”

他继续讲道:“然而我们是一个由优秀的法国人、出色的共和党人——简言之,勇敢的人——组成的团队,我们努力为国效力。

如果你们能给予我们信任,我们定将不遗余力,不负众望。

一战简史—— 1918 “和平是个很严重甚至可怖的问题”

德国代表于镜厅签署《凡尔赛条约》

然而如果你们有半点迟疑,对我来说,我不能保证会向你们深深致敬或由衷感激。”

时值1918年12月30日,星期一。

另一个历史时期开始了,而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正是这场“骇人的胜利”的成果;这一胜利使法兰西血迹斑斑,并为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在米兰的出现和希特勒纳粹主义在慕尼黑的登场创造了条件。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是一战老兵,这场战争同样导致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1919年6月29日,威尔逊总统离开时,欧洲已是沧海桑田。

在离开的前夕——即6月28日,美利坚共和国总统还参加了于凡尔赛举行的和平条约的正式签字仪式。

3点55分,克列孟梭站起来宣布:

“协约国及其联盟国家与德意志帝国之间的和平条款签订已成事实。散会。”

对于签字的德国来说,这项条约不啻于城下之盟(Diktat)。

而对自1916年起便浴血奋战的18岁年轻德国人来说,他们从这一纸“城下之盟”——和平协议的条款中找到了参加民族主义或纳粹主义运动的理由。

抛出国际联盟构想的威尔逊总统于布雷斯特 (5) 登上“乔治·华盛顿”号舰船,在8艘美国战舰的护卫下回国。

然而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从此登上了世界舞台。

在整个20世纪,美国始终都是国际事务之执牛耳者。

但在1919年,许多法国人却坚信凭借这场“骇人的”胜利,法兰西将左右“世界命运”。

人们设想到,难道说法兰西还不是最强的军事大国吗?

1919年6月27日,众议院通过了为“来年7月14日——胜利日”做准备的400万法郎信贷。届时,民众将一睹世界最强军列队行进之风采!

骇人的胜利:1 322 000人死亡,4 266 000人受伤,其中有一半人两次负伤;且不要忘了来自北非的70 000名阵亡的士兵!以及成千上万来自黑非洲的士兵。

流血漂橹,天下缟素,哀鸿遍野,举国悲怆。家邦满目疮痍,833名综合工科大学毕业生阵亡。在被动员的346名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或往届生——中,143名阵亡。一半被动员的小学教师倒下了。此外还有千千万万名婴儿无法来到这个世界,因为那些本该成为其父的年轻人却陈尸沙场,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雪白的十字架林林总总。

骇人的胜利。

法国已经精疲力竭,失血过多。

同时她也变得贫穷,持有的俄国债券永远也无法得以兑现。

苛捐杂税、通货膨胀、高额借款使“食利者”(rentiers)破产,掏空了公民的口袋和法兰西银行的保险箱。

人们不停地申诉:“德国鬼子必将赔偿。”

善意的谎言,拙劣的幻想。

克列孟梭希望法国人能将博爱精神付诸实际生活,并鼓吹说教到“法兰西希望如此!法兰西希望如此!”然而法国人之间却分歧甚多,意见不合。

一些人满怀同情地观望着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另一些人则寄希望于“苏维埃国家”。

一些人跟在三色旗和社团成员后面,亦步亦趋。他们是“火十字团” (6)

另一些人则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有节奏地喊道“斯大林万岁”和“法西斯休想得逞”。

人民阵线(Le Front populaire)在1936年“统一行动”(unit é d’action)运动中纠集了共产党和社会党,然而却仅仅持续了数月之久。

1914~1918年本该是最后一战,“终极之战”。

而第二场大战却已初现端倪。

褐衫军 (7) (les chemises brunes)在柏林游行。老兵阿道夫·希特勒登上第三帝国(le IIIe Reich)总理之位。

1918年过去已经有二十年了,法国和德国面临着另一场战争的威胁。

1938年,慕尼黑,民主国家向身着军装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投降了!

丘吉尔无情地评论法国总理达拉第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的政策:

“他们选择了屈辱,并认为要想维持和平,就必须在屈辱和战争之间做出选择。”

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这是一段三十年战争的历史(1914-1945):纳粹主义,大屠杀——五千万人死亡,以及种族灭绝(g énocide),奥斯维辛(Auschwitz)!

这段历史见证了1917年在俄国夺权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统治的纵横扩展;1989年标志着苏联终结的柏林墙倒塌:列宁格勒易名为圣彼得堡;以及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1918年11月11日人们所认为建立的和平只不过是一场幕间休息,一场幻想。

1918年,一场骇人的胜利。 (8)


(1)  斯蒂芬·皮松(Stephen Pichon,1857~1933年),法国记者、外交家、政治家,1906~1920年曾任多届政府的外长。

(2)  波希米亚(Boh ême),中欧古地名,位于现捷克中西部地区,吉普赛人聚居地。三十年战争过后,哈布斯堡王朝开始统治波希米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散,波希米亚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行省。1993年,成为捷克一重要组成部分。

(3)  指1793~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实行恐怖统治。(译者注)

(4)  皮埃尔·雷诺代尔(Pierre Renaudel,1871~1935年),法国政治家,法国社会党领导人之一。

(5)  布雷斯特(Brest),位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西端,属于布列塔尼大区菲尼斯泰尔省,是法国最著名的军港城市。

(6)  火十字团(Croix-de-Feu),法国法西斯政党,1927年成立。其初为退伍军人组织;1931年起,逐渐成为法西斯组织。其党徒为曾在1934年2月向议会进军事件的骨干分子。人民阵线政府建立后,1936年6月被解散,7月重组,更名为法兰西社会党,继续进行政治活动。

(7)  即冲锋队(Sturmabteilung,简称SA),德国纳粹党的武装组织。因队员穿褐色制服,又称褐衫军。

(8)  参考《一战史》上:《1914,世界的命运》后序,XO出版社,2013年。(作者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269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