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世界简史——莫斯科保卫战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6-28 16:27:18 0

1941年~1942年

关键词:致命寒冷

哈尔德曾在日记中写道:“只要能有相当良好的指导,再加上中等的好天气,则我们对于莫斯科的包围战是一定能成功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德军在风雪中功亏一篑,而苏联却借助风雪赢得了莫斯科战役的最终胜利,创造了风雪中的神话。

“台风”呼啸而来

自从“二战”爆发以来,在希特勒的带领之下,德军在欧洲的战斗就势如破竹。正如其所标榜的“闪击战”这个名称,德军如同闪电般凌厉而迅速的攻势,使得各个抵抗国的军队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短短的时间之内,欧洲一半的领土都掌控在德军手里。战事发展到1941年4月,以德军为代表的法西斯轴心国完全控制了巴尔干半岛,解除了欧洲东南部的后顾之忧,此时希特勒决定放心地征服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起对苏联的攻击。

1941年8月,希特勒向陆军总司令下达指令,要求暂停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的推进,调整军队部署,将进攻重点转向南方以夺取粮产丰富的乌克兰、经济繁荣的克里木,与此同时也抽调部队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并实现德军与芬兰军队的会合。这样的指示源于希特勒对于德国军队获得更多的经济和政治成果的考虑。然而这样的军事部署,打破了德国陆军总部攻陷莫斯科的计划,延误了战机,为苏军组织军队保卫莫斯科提供了时间。

世界简史——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两辆被翻过来的苏联轻型坦克躺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通向莫斯科的公路上。苏联“二战”前生产的许多轻型坦克在面对德军坦克时实在不堪一击。这张照片从未在苏联的媒体上刊登过。

直到1941年9月30日,德军才继续了对莫斯科的攻击。希特勒明白,莫斯科是苏联的政治中心、铁路交通网的中心,更是军事中心,能否占领莫斯科是此次对苏战争成败的关键所在。正如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所说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直接进攻莫斯科”。因此9月份的时候,希特勒将战争重点重新放回到莫斯科方向,这时也是攻陷莫斯科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最后时机了,德军必须在这个秋天取得战争的胜利。一旦冬天降临,德军没有冬日作战的装备,战争取胜就很难了。

1941年9月30日,德军开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第2装甲集群首先在布良斯克方向实施突击。两天后,第3、第4装甲集群则在维亚济马方向开始了攻击。虽然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依然阻挡不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从10月3日开始,奥廖尔、斯帕斯杰缅斯克、基洛夫和尤赫诺夫在两天之内相继被德军占领。至10月7日,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突破维亚济马防线,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大部分部队被包围,最终只有一部分突出重围。此时,莫斯科的第一道防御阵线已告失守,苏军被迫退守莫扎伊斯克防线,德军已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包围了莫斯科。10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残余部队合并整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临危受命担任该方面军司令。莫斯科开始紧急疏散政府机关和重要企业,并开始在近郊地区构筑防御工事,组建新的民兵师,并做好与德军进行巷战的准备。为构筑防御工事,总计动员了45万莫斯科市民,其中75%为女性。

抗争中的胜利

1941年10月14日,北翼德军突入加里宁市,形成从东北方向迂回莫斯科的态势。苏军随即以西方面军的右翼部队组成加里宁方面军,对来犯德军实施了有效的阻击,粉碎了其从加里宁向东南发展并前进至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撤往距离莫斯科800千米的古比雪夫。但斯大林仍然坚持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莫斯科保卫战。此时,天气开始转冷,道路变得异常泥泞,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等待大地封冻。利用这一宝贵的战场间隙,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调动后方部分预备部队赶往莫斯科参战。

11月15日,经过短暂休整后的德军重新向莫斯科发动进攻,希望能在冬季最恶劣的天气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但德军的进攻遇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每向莫斯科前进一步,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11月底,德军在付出了惨重伤亡之后,在亚赫罗马地区进抵莫斯科运河,在纳罗福明斯克以北及以南地区强渡纳拉河前进至卡希拉。但此时德军的进攻已尽显疲态。苏军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在亚赫罗马、卡希拉、图拉等地区对德军组织了强有力的反突击,战场主动权开始转到苏军手中。仅11月16日至12月5日这段时间,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其作战官兵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苏军转入全面反攻并消灭莫斯科附近德军的条件已经成熟。

绝地反击

1941年12月5日苏军开始展开全面的反攻,凌厉的攻势让疲惫不堪的德军已没有了还手之力。当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在向德军总参谋部发去的报告中称,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的莫斯科已是寒冬季节,气温下降到了-20℃以下,原打算在两个月内灭亡苏联的德军严重缺乏越冬准备。士兵没有足够的冬衣和防寒设备,坦克和汽车的水箱在严寒中被冻裂,发动机也难以启动,日常的后勤补给也由于恶劣天气的原因变得困难重重。12月8日,希特勒签发了第三十九号作战指令,命令苏德战场上的德军转入全线防御。固执的希特勒要求德军必须死守每一个阵地,一步也不能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最后一枚手榴弹。

世界简史——莫斯科保卫战

沮丧的德国士兵
莫斯科没有成为纳粹胜利的天堂,却成了埋葬纳粹的地狱。一名德国士兵沮丧地坐在地上,将头深埋两手之间,头发凌乱。而在他身旁就躺着战友的尸体。所有这一切都成了莫斯科之战残酷一面的具体表现。

世界简史——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严寒中的德国士兵
尽管德军士兵用衣帽将露在外面的头和脸紧紧地裹住,但眉毛和胡子上还是结了冰,连眼睛似乎也睁不开。-40℃的气温使得德军的推进彻底停止。同样的环境下,苏军却穿着厚厚的棉衣,应付自如,战争胜负的天平随着时间的流逝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1942年1月5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德军已无力进攻莫斯科的有利局势,决定乘胜发动全线反击作战。至4月下旬,苏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迫使德军后撤数百千米,解除了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险,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收复了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库尔斯克州、哈尔科夫州等地区。在整个战役中,德军约有50个师被歼灭,共伤亡50多万人(其中冻死冻伤的人数就有十几万人),损失1300辆坦克、2500门大炮、1.5万辆汽车和大量的其他装备。战役结束后,为了挽回德军低落的士气,德军的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官兵判刑,希特勒还将博克元帅、布劳希奇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高级军官撤职。

莫斯科保卫战的巨大胜利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使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更加巩固,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宣告了德军自入侵波兰以来屡试不爽的“闪电战”的彻底失败,由此苏联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阶段。战役结束之后,连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不得不承认,莫斯科战役有力地证明“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55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