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文艺复兴

文明启示录——中华天朝

历史大观园 文艺复兴 2020-07-01 11:46:11 0


1513年,葡萄牙人首次抵达中国南部海岸。当时的明朝已经有衰退之征。农民苦于苛税,随时准备暴动。将领心生不服,阴谋夺权。朝廷税收不畅,北方和西方的边境游牧人躁动不安。

除此之外,明朝政府还要应对声势迅猛扩大的海盗攻击。这些海盗多数来自日本。到1555年时,日本海盗人多势众,驶入长江,远及南京,并包围了这座大城。中国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威胁,明朝统治者手足无措。朝廷组建海军巡逻海岸,打击海盗。但任务完成后,皇帝为节约成本,不时将队伍解散。遣散的水手常加入海盗队伍。朝廷本来就对水手怀有疑虑,见此情形,不得不再次组织行动,打击海盗。

文明启示录——中华天朝

中国和日本的宫殿城堡
左图是中国的皇宫。1420年至1911年间,中国皇帝在这里居住休憩、处理政务。图中可见,“紫禁城”内外游人如织。但正如名字所示,这在当年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有与朝廷有公事来往的人才获准进入。但我们要知道,让闲杂人等不得入的不是要塞城防,而是中国社会的秩序纪律。中国人没有使用炮火就能守卫皇宫,想来让人惊诧不已。因为,在紫禁城布局形成之初的一个世纪里,战事革命正在进行,重炮投入使用,可以摧毁所有局部防御设施。在日本,军事革命产生了剧烈影响,从右图姬路城堡可见一斑。该城堡建于1581年,高耸在坚固的石头堡垒上,两侧精心设计缓坡,可在炮火下岿然不倒。军阀新贵丰臣秀吉建造此堡,意在辖制本州岛南部地区。两处建筑屋脊轮廓很相似,可见日本与中华文明的联系源远流长。

就在这种混乱局面中,葡萄牙人趁机而入。中国人很快意识到,葡萄牙商船具备超强的作战能力,便与之结成非正式联盟。葡萄牙人得到的报酬是,获准在广州附近的澳门从事贸易活动。1557年,他们向中国人承诺说自己会出手相助,打击日本海盗。但其实葡萄牙人也常见机行事,转为海盗谋取生计。

1592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预备征服中国,建功立业。他派一支日本大军侵入朝鲜,明朝军队被迫迎战。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这一漫漫苦战仍未决出胜负。其继任者直接撤兵。为稳定国内政治局势,日本新统治者江户幕府先是限制、后来完全关闭日本对外交流通道,立法禁止日本船出港远航。当然,也禁止外国船驶入日本港口,目的是肃清海盗威胁。因此,中国人再也不必殚精竭虑地提高海上防御能力,但也因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两个世纪后,欧洲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港口。

中国和当时的日本统治者为镇压海盗、肃清海上活动而采取的激进策略产生了很大副作用。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人迅速填补了中日官方政策的真空,从美洲运输白银到亚洲,满足了亚洲人的需求。从1567年开始,每年都有西班牙大帆船载着墨西哥白银,直穿太平洋抵达马尼拉。美洲白银也经大西洋从欧洲本土运达亚洲。欧洲人用白银换回来的是一批批亚洲出产制造的原材料和商品:瓷器、茶叶、香料、丝绸、平纹细布等等。一个全球经纬的交流网络第一次在世界历史上形成,将新世界矿产与亚洲手工作坊连成一个市场,并在很大程度上由欧洲人管理。虽然这个网络最初只为昂贵奢侈品而设,但现代全球经济的晨曦仍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满族南下中原

忽视海防让明朝内不能镇压叛乱,外不能应对北方攻击。1615年,满族骑兵结为同盟,蚕食中原领土。1644年,满族同盟指挥官以帮助明朝镇压叛乱为由,进入北京城。但入了城的满族人露出真实面目,不再效力于明朝皇帝,转而自立新王朝。满族军很快占领中国其他地方,但一直到1683年才攻下台湾,让其俯首称臣。

跟之前很多草原征服者一样,满族人将本族人与汉人分离开来。他们在大城外设立战略要地,驻守满族将士,严格执行军规军纪。但在吏治方面,仍完全依照汉人制度。实际上,早在南下中原前,满族人已被中原文化吸引,完全不带有让蒙古人不得人心的异族喇嘛教色彩。但满族军队仍招募了很多蒙古人。原因是,满族人口有限,不足以制衡中原汉族。一些汉族人也入编满族军,但职位不高。

新皇帝忙于加强战备,防范西面草原游牧人来袭,取得了丰硕战果。1762年,草原危险彻底消除。满族攻城略地,将西藏、新疆、蒙古,当然还有满洲纳入统治版图,缔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中国。中国皇帝统辖区域几乎翻了一番。传统上,中国仅在半空置的边境地区扩张领土。在满族皇帝治下,中国人从腹地出发,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迁徙拓边活动。

满族人也培育新儒教文化,在内政管理各环节效法历朝先人。中国人口迅速增加。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国内安定和平;另一方面,从美洲引入甘薯等粮食作物。这些作物适宜生长在无法种植水稻的陡坡上,对中国原有食物来源形成了补充。

中国的基督教传教活动

在当时的中国人眼中,所有外国人都是蛮夷。只有那些用心学习汉语,志守君子之道的外国人才能得到中国人的嘉许。创下此番功绩的第一个外国人是利玛窦。身为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希望先从皇帝和朝廷入手,把中国转化为基督教国家。1601年,利玛窦获准进入北京城。精通中文的他得到了治理中国的官僚学者的认可。

其他耶稣会会士追随利玛窦而来,很快让中国朝廷明白,他们比钦天监掌握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更精确。此后,有一位耶稣会会士任职钦天监,基督教传教工作获得官方认可。在中国,历法计算至关重要,良辰吉日要参照历法挑选。而历法是在准确记载天体运行后制订的。

中国人也对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感兴趣,对耶稣会会士从欧洲带来的机械玩具和摆钟心仪不已。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中国有识之士信心满满,认为儒家传统智慧已经解决了所有重要问题,对耶稣会会士口中所说的基督教真理充耳不闻。不过,那些从传教士那里拿过吃的、看过病的中国人的确有人变成了基督徒。

传教士面临着一个饶有趣味的困局:怎样才能把基督教神学术语翻译成汉语?或者说,怎样才能把中国人的宗教思想融入基督教框架中?祭拜祖先是异教崇拜,还是单纯纪念而非崇拜逝者的家庭仪式?稍做犹豫之后,耶稣会会士认定,祖先祭奠行为根本不算是崇拜,仅仅是民间仪式。他们还认为,汉语中的“天”可与基督教中的“上帝”画等号。做出这些认定之后,耶稣会会士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儒家学者,说他们其实已经是半个基督徒,无须认可《圣经》和天主教传统或移风易俗,就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

面对这种论调,很多中国人不为所动,让那些千里迢迢从欧洲来到远东,满怀热望改造异教徒的基督教传教士极度失望。耶稣会和中国朝廷就此产生严重分歧。这一纷争始于1628年,一直拖到了1742年。当然,在这期间,耶稣会会士坚持传教,著书立说,详尽描绘中国社会文化。从这些书里,欧洲知识分子获得了关于中国的全面信息,但这些信息有时趋于理想化。

欣赏中国艺术、钦慕中国政治原则的在欧洲大有人在。更重要的是,有不少欧洲人摒弃前人偏见,从整体上、本源上了解中华文明。这种尝试标志着新型文明关系的形成。

中华的文化保守主义

基于某种保守的态度,中国人很难革新文化。学者愈发严谨,决意铲除佛家道家思想,回归儒家本源。中国人仍大量创作诗画,认为每一个有修养的人都应该画得好画、写得好诗。但这些作品落入窠臼,陈腐而没有新意。今天的艺术专家认为,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水准低于前人。虽然这一时期印刷发行了描述市井生活的散文传奇,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大众化新维度,留名于文学史,但也只是发生了这些变化而已,其他领域则停滞不前。

自宋朝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维持原状。美洲引进的粮食作物得到广泛种植,农业产量增加。与此同时,制造业和贸易不断发展。商人接受了儒家学说划定的低下的社会地位。为避免沦入社会底层,他们买田地,做乡绅,送子入学,走君子之道。由此,社会流动性增加,有抱负、有才能的人入仕做官,强化了已有的社会秩序。

因此,清朝的稳定是在一个繁荣忙碌、高度成功的传统秩序中呈现的。儒家最高理想已然实现。1700年,现实离中国社会普遍认可的原则更近了一步。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qkz/1691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