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法国简史——战后的法国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6-28 23:36:38 0

1919年~1931年

关键词:凡尔赛和约/鲁尔事件

战争结束了,人们拥上街头欢呼,迫不及待地想恢复战前的生活,企图用繁华掩盖战争带来的创伤。然而,战争留下的阴影却一直笼罩着法国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无法调和的法德矛盾,动荡的政坛……于是法国陷入了又一场危机。

法国简史——战后的法国

1929年,有轨电车、轿车和公共汽车自由穿行在法国巴黎街头,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一派繁华景象。

法国简史——战后的法国

玛丽·普拉默

玛丽·普拉默是克列孟梭的妻子,克列孟梭在逃离法国后于1865年抵达美国,两人在美国相识,1869年结婚,一年后两人搬到法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是战胜国,却为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整个西线战斗基本上都在法国的领土上进行,硝烟弥漫之处满目疮痍,十里不见人烟,工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残酷的战争使法国丧失了1/10的人口。战争结束时,法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欠下了美国、英国和本国国民大笔债务,而在俄国、墨西哥和中欧的贷款却化为了乌有。

《凡尔赛和约》签订那一天,报纸以赛马场重新开放为头版头条,欢呼战争的结束、和平年代新的开始。人们已经厌倦了死亡和恐慌,他们需要音乐、美酒和娱乐。

天蓝色议会

1919年11月,法国举行战后第一次议会选举,右翼政党组建了“国民联盟”。他们将“反对布尔什维克和社会无秩序”“保卫文明”作为竞选纲领,主张保卫共和制,维护社会与宗教的和平、国家与学校的世俗化,恢复解放地区的经济,优抚复员军人和烈士家属,全面执行《凡尔赛和约》,等等。议会选举中,国民联盟取得了绝对优势。因为这些新当选的右翼议员多是参加过战斗的“老战士”,他们时常穿着天蓝色的军装标显自己的身份,故有人将此次议会称为“天蓝色议会”。

1920年1月,总统选举开始,当时的总理克列孟梭也参与了角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信心满满的克列孟梭竟然败在了另一位候选人保罗·德夏内尔的手下。克列孟梭一气之下退出了政坛。德夏内尔的总统梦也没做多久,同年9月就因病辞职,总理亚历山大·米勒兰继任总统。米勒兰虽自称“无党派”,实际上却倾向右派。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法国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1919年4月,停泊在黑海的法国军舰上的水手集体起义,反对政府干涉苏俄内政。法国政府被迫从苏俄撤军。同年5月1日,法国近300万工人走上街头,举行劳动节大游行。次年5月,法国铁路工人举行了总罢工。当时任总理的米勒兰残酷地镇压了这次罢工,并派人暗中监视工会领袖的行动。12月19日,法国共产党在这般艰难的处境下成立了。

鲁尔事件

米勒兰当选总统后,先后执掌内阁的是乔治·莱格和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在他们执政期间,政府滥发公债,引发了通货膨胀;而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又多迁就于美英两国,造成议员们的普遍不满。1922年,议员们的不满情绪到达了极点,白里安被迫辞职。接任的是前总统普恩加莱。普恩加莱是强硬派,他一上任就宣称要彻底解决德国不断赖账的问题。

在1921年4月的伦敦会议上,协约国最后确定德国的赔款总数为1320亿金马克。然而,此后德国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支付。1922年7月,德国以马克贬值、资本外流为理由,请求延期2年偿付赔款。在英国等协约国的压力下,法国同意这一请求,但声称必须用莱茵或鲁尔作为抵押品,而英国不同意这一做法,法英两国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渐渐扩大。

1922年11月,德国再次提出延期4年支付赔款。迫于国内的财政压力和日渐不满的民意,普恩加莱两度与英国协商督促德国赔款之事,却均无结果。1923年1月,忍无可忍的普恩加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英美两国强烈反对法国的这一举动,有恃无恐的德国于是宣布“消极反抗”。法国为报复德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9月26日,德国政府签署了停止“消极反抗”的决定,法国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然而,占领鲁尔对法国而言却是得不偿失,它从鲁尔区得到的煤、铁价值远远抵不上占领费用,而且这一事件加剧了法国同英国的矛盾,使法国在外交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1923年8月11日,英国向法国发出措辞严厉的声明,宣称如果法国继续占领鲁尔,英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将不再支持法国。英国的声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法国不得不同意召开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1924年9月,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道威斯计划”开始实行,不久,法国解除了对鲁尔的占领。鲁尔事件是一个转折点,从此,法国外交从攻势转为了守势。

法国简史——战后的法国

法国士兵撤离鲁尔

法国简史——战后的法国

米勒兰像,摄于1900年巴黎世博会。

左派崛起

鲁尔事件的失败使普恩加莱和国民联盟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1924年5月,议会再度举行选举。激进党、社会党等左派各党派、团体联手组建“左翼联盟”。他们的承诺是:大赦因参加1920年革命运动而被捕的人,恢复被解雇的铁路工人的工作,允许国家公务员组织工会,实行社会保险和8小时工作制,实施累进所得税制和政教分离法。左翼联盟得到了广大下层选民的支持,在选举中击败了国民联盟,总理普恩加莱被迫辞职。

1924年6月初,新议会召开会议,左翼联盟指控总统米勒兰越权违宪,逼迫他下台。米勒兰企图力挽狂澜,以任期未满为由拒绝离职。但当他按惯例授命左翼联盟的领袖组阁时,却连连遭到了拒绝。恼怒之下,米勒兰任命参议员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马萨尔组阁。然而这个内阁不到48小时便被左翼联盟轰下台了。

6月11日,米勒兰被迫辞职。在新任总统温和激进党人加斯东·杜梅格的授命下,激进党领袖爱德华·赫里欧组阁。赫里欧上任后没有食言,兑现了当初竞选时许下的一些承诺。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主动承认苏联并与之建交。赫里欧的对内、对外政策引起了右派的反对,天主教对其政教分离的措施也表示不满。

赫里欧原本壮志满怀地希望实现政治理念,然而在政敌的攻击下,他显得措手不及。1925年4月,赫里欧任职未满一年,便被迫辞职。在次第接任的保罗·潘勒韦和白里安内阁相继因财政危机垮台后,赫里欧曾再度被授命组阁。但是这一届内阁仅仅维持了三天便解散了。至此,左翼联盟的第一次执政之路宣告失败。

在战后的几年里,法国的政坛非常混乱,总理频繁更换,每一届内阁都不能长久。不能否认的是,其中有几届政府还是颇有作为的,例如白里安内阁于1925年10月与德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代表一起签订了保证和平的《洛迦诺公约》。但总体而言,他们在外交上不能争取到有利于法国的政策,对内又不能解决财政问题。其中财政是内政的焦点所在,财政危机困扰了法国好几个世纪,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内阁仍然会像走马灯一样轮换下去。

法郎拯救者

在几届内阁都不能妥善处理财政的情况下,人们将希望寄托于老将普恩加莱。法国人期盼这位将法国带出战争的前总统,也能把他们带出财政危机的泥淖。当时,法国的通货膨胀已达到了极致,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法国的财政便会彻底崩溃。

面临危急的经济状况,普恩加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提高税率,增开新税,广泛发行公债,此为“开源”;“节流”则是裁员简政,缩减国家行政支出。其次进行货币改革,发行新货币,稳定法郎汇价,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成功挽救了法国财政,普恩加莱因此得到了“法郎拯救者”的美誉。

在法国政坛,政治人物上台下台是家常便饭,同一个人多次担任总理更是不足为奇,白里安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1929年7月,普恩加莱因病辞职,白里安再次组阁,这已经是他第11次担任总理之职了。这位旧的“新”总理不是理财高手,却热衷于签订对外条约。早在1928年他担任外交部部长期间,便与美国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签订了反对战争的《巴黎非战公约》。因致力于和平条约的签订,他还曾于192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他的外交政策得不到议会的青睐,所组内阁不到3个月便告呜呼哀哉了。但这对白里安来说或许是件幸事,因为他不用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大危机承担责任。

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法国简史——战后的法国

日食

20世纪20年代,列强的殖民活动又重新抬头。这件乔治·格罗兹作于当时的绘画作品《日食》便深刻揭露了列强图谋瓜分世界的残忍与愚蠢。

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引发了一次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然而在法国,1929年、1930年却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繁荣时期”的最好年份。自以为不会受到波及的法国政府盲目乐观,甚至大胆地提出巨额预算方案。但没过多久,政府便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了。1930年年底,法国被卷入了这场风暴当中,大批银行与企业倒闭、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到了1931年,经济危机波及了工业和农业部门,农产品过剩导致价格暴跌。普恩加莱经济改革后刚刚稳定下来的财政再度陷入绝境。经济大危机带来的不仅是破产、失业,还有生活的困苦、人民的抱怨和政局的动荡。多灾多难的法国处境堪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1582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