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工业革命

亚洲之海——欧洲人的往来

历史大观园 工业革命 2020-07-01 10:04:39 0


乘坐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穿越大海的人们

在大约两百年的东印度公司时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又是多少人往来于欧洲和亚洲之间呢?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被研究得最为详细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情况。

如右页表所示,乘坐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从欧洲前往亚洲的人数为975700人,从亚洲到欧洲的人数367000人。并不是所有船只的乘客及其名单都有保留,所以这也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敌国人员、奴隶、俘虏等出于各种原因不能计入名册的人也有相当的数量。另一方面,在18世纪,数次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船员也特别多。此外,从亚洲前往欧洲的人也不仅是之前从欧洲到亚洲来的人。在亚洲出生的欧洲后裔、受雇于东印度公司的船员以及欧洲人的用人等首次去欧洲的亚洲人也包括在这36万人中。

乘坐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跨越印度洋的人数(单位:人)

亚洲之海——欧洲人的往来

因此,这些数字只是大概的数字。即便如此,去亚洲的人数和从亚洲返回的人数之间相差约60万,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换言之,去亚洲的人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返回欧洲,其余三分之二的人,大部分在往返的船上或者在当地工作中死去。船上的致死率,与相同人数在相同时期的陆上致死率4%相比高出很多,特别是在从欧洲到亚洲的船上的平均致死率达到8%—9%,有些年份甚至高达15%。坏血病、脚气、疟疾堪称船上的三大疾病。此外,令人恐惧的红痢疾和伤寒等传染病也会发生。欧洲商船几乎可以全员平安抵达巴达维亚,但在那里有很多人由于染上热带疟疾而送命。对欧洲人来说,亚洲也许是积累财富的希望之地,但在抵达这一彼岸的过程中,却时常与死亡为邻。

在公司的记录中将这些怀着勇气登船的人分为四类:船员、士兵、工匠以及乘客。在占人员总数约60%的船员中,又可细分为船长、高级船员、水手、学徒工等级别。由于士兵(约占总数的30%)和工匠是要在亚洲和开普殖民地(Cape Colony)工作,所以是在荷兰本国招募的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在抵达亚洲之后才开始,所以士兵在船上仅负责站岗放哨,工匠只是担任各种修理。在遇到暴风雨等紧急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水手施以援手,共渡难关。

船员和公司所签合同的雇用期限一般是三年(1658年之后改为五年),其他人则是五年。合同期结束之后,如果想要继续留在亚洲,他们可以延长合同并继续工作,也可以不签订新合同,辞职之后作为自由市民居住在亚洲各地公司的据点。有些人开始从事贸易和金融业,与公司成为客户关系的也不在少数。被雇用的水手和士兵在抵达巴达维亚之后,根据其本人的才干或运气,在亚洲各地的商馆从事馆员、书记、仓库管库员等工作。在这些人当中,有人甚至成为公司在亚洲拥有最高地位的巴达维亚总督。因为在亚洲各地的欧洲人的死亡率比较高,商馆的重要岗位常常出现空缺,必须要尽快填补这些空缺。

在第四类的乘客中,大部分是即将担任东印度公司当地商馆高级领导的富商、法官和神父。此外,在巴达维亚等设有海外商馆的城市居住的自由市民也有乘船同行的。他们在船上不用工作,甚至可以带上妻子和用人。这是只有他们才被允许的特权,船员和士兵禁止带家属。

说到家属,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的大约两百年间,仅知道的就有100名以上的女性在船上担任士兵或水手等,加上没有被记录在册的,也许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不禁让我们觉得非常浪漫,“或许她们是想和恋人在一起,又或许是去和在亚洲的恋人相会”。但现实却总是非常残忍,船上的女性大多在20多岁到40岁之间,在经历过用人或做针线活或结婚之后,由于很难找到适合女性的工作,不得已才在前往东印度的船上工作。有关这一时期荷兰女性的情况,第六章会再次提及。在荷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很久以前,能干的姑娘们,就出海当水手”。

员工的招募

前往亚洲的人们,具体是如何招募的呢?在船只出海之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六个分部会招聘必要的人员。招募水手,会与荷兰共和国海军和欧洲开展海上交易的其他商船产生竞争。而招募士兵,则主要和荷兰共和国陆军存在竞争。虽然工资水平和上述竞争对手不相上下,但由于是长期在遥远的异乡工作,以及环境变化造成的伤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这两个难点,东印度公司的招聘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顺利。所以,他们委托被称为“出卖灵魂”的经纪人来招员工,尝试以各种手段广招人才。

此类经纪人劝诱不知实情的人或身背债务的人前往东印度,以公司支付的工资作为担保来让这些人签署借条(这被称为“灵魂”),提供他们到出发之前的住宿、饮食和生活必需品等。有时还引诱他们到经纪人自己经营的港口娱乐街的招待所、妓院、酒吧等场所喝酒、赌博、买春等,从而让他们不停地借钱。在取得借条之后,为了不让他们逃跑,将这些人软禁在屋内甚至地下室,一天只给少量食物直到出发。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近似人口贩卖的违法中介行当。但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即便采取类似这样的非常手段,也还是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力需求。

进入18世纪后,公司甚至已经到了被称为“所有的恶棍、破产者、落榜生、倒闭者、失败者、野蛮者、逃亡者、告密者、放荡不羁者的避难所”的程度,即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不得不雇用的状况。这是因为在18世纪,荷兰人口停滞在100万到150万之间,基本没有增加。人口不足,加上因为对外战争频繁,军队提供高薪雇走了大量的年轻人,到了18世纪后半期,连最低限度的水手也不能确保,船只出航也不得不经常推迟。

多国籍的员工

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雇用荷兰人,雇用外国人的比率也很高。到17世纪中叶,士兵的65%、船员的35%都是外国出身。到1770年,士兵的80%、船员的50%以上都是外国出身。在船员中,来自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且能熟练操作船只的人才很多。士兵方面,由于能够获得比当地更高的工资,从德国各地招来的贫穷且健康状态差的非熟练劳工占了很大部分。

亚洲之海——欧洲人的往来

肯普费

 来自德国的外科医生,著有《日本史》等著作。财团法人日本国际医学协会收藏

公司高级领导的情况也差不多。例如,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工作并把日本江户时代重要信息传入欧洲的卡隆(来自荷兰南部)、恩格尔伯特·肯普费(Engelbert Kaempfer,来自德国)、桑伯格(Thunberg,来自瑞典)都不是荷兰人。因此,并非只有荷兰人才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工作。

到了18世纪,为了解决人才不足问题,他们开始在亚洲各地雇用水手和士兵。虽然在1715年雇用亚洲当地人作为水手还是被禁止的,但到1750年以后这些规定变得名存实亡。公司雇用了大量印度人、华人、爪哇人。根据公司快要关闭时的1792年的记录,在欧洲和亚洲的航海途中停靠开普的东印度公司船只的水手明细为:欧洲人579人、印度人(摩尔人)233人、爪哇人101人、华人504人。从工作人员的来源地这一点来看,荷兰东印度公司可谓一个典型的跨国企业。

其他东印度公司的情况

关于荷兰以外的其他东印度公司,除了法国东印度公司以外,大多没有被深入详细地研究。往来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具体人数也不是非常清楚。但假如船只大小和在前往亚洲航海途中的死亡率没有很大差别的话,英国东印度公司因其航海次数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大致相同,可以推测该公司从欧洲到亚洲大约运送了100万人,从亚洲到欧洲的运送人数为30万到40万人。

关于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情况,仅1719年到1769年之间的数字能够掌握。根据这一期间的统计可知,同期从欧洲前往亚洲的人数为77501人。如果加上丹麦、瑞典等其他小型东印度公司的人数,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两百年间,从欧洲前往亚洲的人数总计估计超过200万,而从亚洲返回欧洲的人数则为70万到80万。虽然已经是相当大的数目,但相比于在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三百多年间,从西非横渡大西洋被运到美洲的1000万到1200万的黑人奴隶,则已经是非常小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员工和船员大多是从东北欧各地招募过来的,那么其他公司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英国公司是船东雇用船员,所以公司没有留下详细记录,但大部分船员和士兵大概都是来自不列颠群岛和爱尔兰。不过,自1699年开始,与荷兰公司的情况一样,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雇用印度当地的船员,他们被称为“印度水手”(lascar)。

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基本上是法国人。与荷兰相比,法国是比其人口多20倍的人口大国。如后所述,由于采取接近国营的经营方式,可以强制征调,法国东印度公司在确保船员和员工方面没有荷兰东印度公司那么困难。在所有员工中,有三分之一是自主报名,其余的三分之二则按照海军的条件下发强制性命令,使受命人员不得不在公司工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gygm/1683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