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工业革命

航海图世界史——世界地图、海图与地图

历史大观园 工业革命 2020-06-29 16:30:23 0

俯瞰世界的尝试

诞生于北非与西亚之间广袤干旱地带的诸多文明,很快就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帝国,在与游牧民族的不断斗争中,甚至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但是,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历史舞台,还不到整个大陆面积的1/3,要想将整个地球作为历史的舞台,就必须将五大洲和三大洋联合在一起。而直到人类开辟出“海上的航线”之后,我们的世界才像现在这样属于一个整体。

不过,要想乘船驶向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这些未知的海洋,正确也好错误也罢,首先都必须掌握世界的轮廓。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份俯瞰世界的地图。但是,自从五千年前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一直过了三千多年,才首次出现能够帮助人类在未知的海洋中航行的世界地图。从人类文明诞生,到俯瞰世界的地图出现,确实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岁月。如果给世界地图下个定义,那就是概括地、客观地将地球上的诸多地区和诸多事物之间的关系,用俯瞰的视角进行图像化的一种特殊地图。

古代的世界地图,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想象的宗教性世界地图,并不属于俯瞰陆地与海洋关系的世界地图。古时候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们,交通基本靠走,他们所能够认识的空间仅限于开发过的“生活区域”及其周边地区,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只能凭借想象,所以他们常常忽视海洋的存在。虽然“世界”这个词在历史书中频繁出现,但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世界”这个词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英语中的“世界”写作“world”,其原意是“生活的舞台”,至于引申义“世界”就是一个扩大了的“生活的舞台”。

但是,即便在绝大多数人都处于有限的“生活舞台”中的古代,也有敢于跨越沙漠与海洋的商人,将多个“world”联系起来。特别是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因为其东部有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高度发达的文明,加上地中海地区独特的气候与地理条件,那里能够很容易地开展海上贸易,这也意味着许多文明与文化有机会联系在一起。居住在地中海要地的古希腊人,为了从贫穷中摆脱出来,必须开辟一条“海上的航线”,所以他们会积极地制作海图和世界地图,可以说这是必然的结果。

古希腊人借助天文学制作世界地图。古希腊人因为受西亚文化的影响深远,所以对观察星星也有很浓厚的兴趣,而这为他们制作从高空俯瞰的地图提供了技术支持。古希腊人将自己哲学观的根本分为混沌(khaos)与秩序(kosmos),并且在由星星构成的天体中寻求秩序。毕达哥拉斯(约前582—前497)认为天体代表着完美数字10,而由其组成的天空则代表着秩序的协调与理想。受他影响,在他之后的希腊人也普遍认为只有星星诞生的秩序才是完美的。到了公元前4世纪,数学家、天文学家欧多克索斯提出了“一切天体都是以地球为中心不断旋转的球体”的地心说,这就将“地上的世界”看成了宇宙的中心,更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地球的重视。渴望从天空的高度俯瞰作为宇宙中心的地球表面,这种求知的探索欲推动人们创造出俯瞰的世界地图。

支撑世界地图的海图

要想站在俯瞰的宏观角度制作世界地图,首先必须有与“生活的舞台”密切联系的以微观视角制作的地图。这样的地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海上航行时使用的海图,另一种是陆地上生活的人们制作的地图。但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地图中占据更重要位置的,是客观表现陆地与海洋位置关系的海图。地图的英语“map”源自中世纪的拉丁语“mappa”,意思是“(画地图的)布料”,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认为世界地图也和某个地域的地图一样,是人们在大陆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但站在俯瞰的视角上来看,如果地图中没有表现占地球表面积七成以上的海洋,则根本无法称之为世界地图。生活在空间有局限的陆地之上,想要俯瞰辽阔的大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与陆地相比,海洋是更加宽广的空间,而海图为了让人能够重新想起“海上航线”的位置,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信息。“海上航线”的出现,让相对被分割的陆地重新连接成一个整体。所以海图是站在大陆的“world”之外,以相对客观的视角,更容易俯瞰我们的大陆。

但是,初期的海图,只列举了安全航行所必需的诸多信息,最多也就是一份附图的航海日志。看上去就是一张朴素的地图,和世界地图完全不贴边。随着航行越发频繁,交易圈不断扩大,许多张海图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对广阔空间的俯瞰效果。航海日志是针对特定航线的文字信息,海图则变换自如,甚至能够从航线中独立出来,表现更加广阔的空间。海图中所记载的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海岸线的形状、城市的位置等,都是俯瞰角度的世界地图最基本的要素。

顺便说一句,海图的前身航海日志,就是记载着海岸线、港口、陆地标志物、距离等具体信息的航行指导。古希腊将航海日志称为“periplous”,意思是“乘船环游”。现存最古老的航海日志,是公元前4世纪居住在爱奥尼亚地区米利都近郊的一个叫作帕特罗克勒斯的人所著的关于地中海与黑海的《环游记》。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东地中海与黑海的标志物、供水点、港口、特产、暗礁等危险区域、海岸线、港口之间的距离等内容。

在帆船时代,船的动力主要来自风,所以利用海图进行航行的船员们非常关心风向。船员对于吹过几个海域的风所具有的共同点非常敏感,所以海图也可以说是在某种形式上被海风联系起来并且逐渐扩大版图的。古希腊人对风尤其敏感。他们将风和季节联系在一起并且加以命名。不同季节的风被古希腊人拟人化,成为代表不同方向的词语。因为冷风是从北方吹来,所以用“北风之神”的名字波瑞阿斯来代表北方,吹来暖风的南方用南风之神诺托斯代表,东方用东风之神欧罗斯代表,西方用西风之神泽费罗斯代表。因为所有的海图都使用统一的方向名称,这也为将不同海域的海图结合到一起提供了方便。公元前250年,在亚历山大港任海军舵手的亚里士多德·迪莫斯提内斯提出了一个拥有12个方向的“风向图”。

除了风向之外,船员们还要考虑海角的前方有什么东西,海岸线是什么形状的,洋流的运动等与航行相关的信息。这些都被记录在航海日志和海图中。为了保证航行的安全性,海图必须保持严谨客观的态度,排除一切想象出来的内容。在制作世界地图的时候,这种排除一切想象内容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

综合实用与想象的地图

仅凭人类双脚丈量出来的内陆地区,因为社会因素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区域,所以很难从俯瞰的视角来进行观察。因此,区域图和道路图等以实用性为主的图就是地图的主流。虽然其中也有世界地图,但基本上都是将想象图像化的宗教世界地图,正如前文所说,与俯瞰的世界地图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在地图上最常见的画面,是支撑着“world”的巨人、乌龟或者大象,身上托着一个平板或者圆盘,在“开发的空间”周围是未知的高山和海洋,再外围就是被想象出来的生物所支配的虚拟空间。古代的世界地图绝大部分都是想象的产物。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700年左右制作的巴比伦尼亚的“泥板世界地图”。泥板世界地图的中央是幼发拉底河及其流经的巴比伦和周边诸多城市,外围的圆圈是用楔形文字标注为“苦海”的圆环状海洋,还有被标注为“岛”的支撑着天空的三角形陆地。

当一个国家成立之后,很自然地其中就会出现特定的人工空间,地图就是以这些空间为主要对象描绘出来的。汉语中有一个词叫作“版图”,其中“版”就是指户籍,“图”则是指地图。“版图”连在一起,意思就是在权力支配下的土地,也就是以人们生活着的空间为主要对象的地图。总之,古代的地图也可以被看作为了说明国家支配的空间而描绘出来的说明书。

罗马帝国的地图中最著名的是公元5世纪左右制作的“波伊廷格古地图”。早在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奥古斯都(前27—14年在位)统治时期,皇帝的将军阿格里帕(前63—前12)花费了20年的时间对帝国全境进行了测量。这份地图就是基于阿格里帕的测量结果制作出来的。以设置在街道两旁的里程碑为基准绘制的波伊廷格古地图,被描绘在一张展开后长约7米、宽30厘米的羊皮纸上,旅行的时候可以卷起来随身携带。

“波伊廷格古地图”详细描绘了罗马道路沿途的555个城市、旅店、军团、里程,还有道路周边的河流、山脉、森林等内容,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旅店之间的距离。因为这个信息对往来的商人和军队都尤为重要。地图的范围包括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的广阔区域。

其他还有一些宗教性质的世界地图,主要是为了展现统治阶级的权威,有时也是对民众进行教化的一种手段。比如,中世纪的欧洲就有一幅被称为“地图·世界”(mappa mundi,mundi是“世界”的意思)的宗教性质的世界地图。“地图·世界”对海岸线和山脉的描绘十分模糊,将主要的着眼点放在对宗教世界的理解上。在宗教性质的世界地图中,世界被分为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部分,位于世界地图中央的是通往天国的入口——圣城耶路撒冷。

现存最大的“地图·世界”,是创作于1300年左右,高1.5米、宽1.3米,位于英国赫里福德大教堂中的“赫里福德地图”。这幅地图简单地描绘了世界的轮廓、192座城市、主要的河流,还有巴别塔、诺亚方舟等出现在《圣经》故事里的著名事物,地图周围描绘有很多怪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gygm/1613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