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奥斯曼帝国——帝国的诗人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7-01 00:23:36 0


复杂的奥斯曼诗歌

接下来说说奥斯曼社会众生相里的诗人。如前所述,在奥斯曼帝国的艺术世界里,诗歌最接近芸芸众生,诗人也是连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纽带。本书所说的“奥斯曼诗歌”是指由奥斯曼帝国的人们写的诗歌。奥斯曼帝国的知识分子用波斯语写诗,但更多的还是土耳其语诗歌。

不过,这里的土耳其语,是指被称为“奥斯曼语”的语言,其中大量吸收了波斯语、阿拉伯语单词。土耳其语中表示“鸟的叫声”时,频繁使用“叫声——鸟(的)”这一很有代表性的波斯语的表达方式(句法),是外来要素极多的语言。因此要熟练运用奥斯曼语,必须具备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知识。可以说,在操着各种母语的人们构成的奥斯曼帝国中心地带,包括以土耳其语为母语的所有人都会学习并使用奥斯曼语。

不过诗人纳比(?—1712)既可以创作含有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诗歌,也可以创作以土耳其语单词为中心的易懂的诗歌。可见,诗人考虑到听者和读者的感受,在创作时有意区分难易度。这一点可能就像江户时代日本的知识分子,他们既写汉诗,也创作俳句。

奥斯曼帝国——帝国的诗人

诗集的抄本

 这是16世纪诗人扎提的作品。苏莱曼尼耶图书馆藏

诗人群体的扩大

虽说诗人创作的是奥斯曼诗歌,但全面采用波斯语诗歌的规则,除被称为“阿尔兹”的靠长短音形成的韵律外,严格遵守韵脚的各种规则。在这个意义上,奥斯曼诗的规则严格,并非谁都能用这种形式熟练表达自己的心境。但是,16世纪以后,随着各种形式的教育的普及,帝国各地都涌现出能用奥斯曼语创作诗歌的文人,自命不凡的诗人云集伊斯坦布尔。第四章引述的哈伊雷迪出身于马其顿,而多卡今扎迪·亚弗亚出身于阿尔巴尼亚,在耶尼切里军团服役期间学习了诗歌写作。第五章列举的巴基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第七章介绍的纳比出身于距离叙利亚较近的乌尔法,内蒂姆出身于东安纳托利亚的埃尔祖鲁姆。首都之外,也有诗人辈出的城市。

诗人为什么要云集伊斯坦布尔?以巴基为例可以看到,他希望向政坛的实力派献上自己的诗作,以求出仕,即使这个目的达不到,也希望得到褒奖和赞美。结果,在奥斯曼诗歌中,歌颂特定人物的被称为“卡西迪”的诗歌占据很大比重。这种诗歌的兴盛是由于诗人为求官而把卡西迪作为构筑非正式社会关系的工具。卡西迪从16世纪开始流行,在整个17、18世纪也涌现了相当多的作品。

卡西迪以外还有其他诗歌种类,恋爱诗和宴饮诗这种“加西尔”,宗教内容的诗歌中多使用的两行连句的“梅斯内比”等。在波斯语诗歌方面,各种类型的传统诗歌的创作也非常兴盛。此外,这时还有一种被称为“希鲁克”,或许是有节奏可供吟唱的诗歌,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独有的作品。

从巴基的人生经历来看,那个时代还没有“诗人”这一职业。但是,有笔名的作者很多。而且,诗人必须有笔名,不能用本名写作。在16世纪,阿修克·切勒比编写了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诗人列传,列举出427人。后来的诗人传记也显示,18世纪活跃的留下姓名的诗人有1322人,其中有168人出版了诗集(土耳其语称“迪万”)。

诗集的编排有细密的规则,必须要收录一位作家的多种类型的作品,并决定排序的方法。因为是收录一生的主要作品以备为后世所了解,所以编纂这样的诗集,是诗人功成名就的标志。从这一点来看,广义的诗人中有大约12%(总计168人)以“职业”的身份活跃。

奈弗的卡西迪

在此介绍一下17世纪最有影响的卡西迪诗人奈弗(?—1635)的作品。上至苏丹大宰相,下至政要名流,很多人收到过奈弗的卡西迪。但同时,奈弗还以写被称为“兮杰夫”的讽刺诗而闻名。总之,无论褒贬,奈弗是一位擅长描写人物的诗人。下面介绍的是奈弗写的卡西迪,对象是在讨伐杰拉里的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军人政治家库尤吉·穆拉特·帕夏。他在与波斯的战役中非常活跃。

尊贵的将军
您在安纳托利亚荡平群寇,收获安宁
您让波斯永无宁日
您的宝剑让波斯国王闻风丧胆,风声鹤唳
他远遁印度,逃向布哈拉
前进,追击
征服那片不毛之地
他们逃向那里,寻找能隐藏猥琐之身的洞穴
大军的征尘迷住了敌军的眼睛
?

杰拉里叛乱者和波斯军人被打败了,他们成了无处可逃的穷寇。实际上,库尤吉(意为“挖井”)·穆拉特·帕夏在与萨法维王朝作战时,曾经被追杀得藏身荒井,被敌人俘虏。奈弗的诗简直是在向这位将军的伤口上撒盐。当库尤吉收到这首诗歌的时候,他能高兴到什么程度呢?当然我们并不知道。

实际上,奈弗敌人众多,因为他的讽刺诗招人愤恨。1635年,穆拉德四世突然把他交给对他恨之入骨的将军。他被杀害,抛尸大海。诗人不属于苏丹的奴隶,却仅仅因苏丹的命令而被杀,从另一方看,这也是政府的一桩丑闻。但是,出入宫廷的诗人,无法律依据而遭受严厉惩处,这种危险是可以想象的。虽然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但许多编年史的作者都在书中记录是因为写了讽刺诗歌。

高官诗会与咖啡馆

奈弗经常出入的由苏丹和实力派军人举办的家宴称为“梅吉丽斯”。更为成功的诗人则参加宫廷梅吉丽斯,享受着修改苏丹作品的荣耀。有实力的军人政治家也是如此。有的清客捉刀代笔,创作诗歌后署上主君的名字。

梅吉丽斯是发表诗歌、评论作品、构筑超越诗歌本身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场所。不过,梅吉丽斯在16世纪后半期以后,扩展到市区之中。这也导致咖啡的流行与咖啡馆规模的扩大。曾编写过编年史的佩切比介绍了在伊斯坦布尔城区流行的咖啡这种饮料。他是这样描述伊斯坦布尔最早的那批咖啡馆的:

在伊斯兰历962年(1554—1555)之前,首都伊斯坦布尔和帝国治下的巴尔干地区还没有引入咖啡和咖啡馆。这一年,阿勒颇商人哈凯姆和大马士革的商人沙姆斯来到伊斯坦布尔,在塔夫塔卡雷(Tahtakale)地区开设了很多大型店铺,开始销售咖啡。这种新饮料很快风靡伊斯坦布尔。许多人汇集于咖啡馆,特别是文人墨客。每家咖啡馆都聚集着二三十人,有人看书或诗集,有人玩双陆棋和象棋,有人手持自己作的诗歌展示才能。在此之前,人们是花费重金,邀请朋友在自家举办宴席,但自伊斯坦布尔引入了这种令人心醉的新饮料,付一两枚银币,就可以在咖啡馆里享受交友之乐趣了。

奥斯曼帝国——帝国的诗人

咖啡馆

 最近处是游戏者,稍远处是吟诵诗歌的人,画的右上角是正在倒咖啡的店员。咖啡馆是只有男性的世界。16世纪后半期绘制

从阿勒颇(旧称哈莱卜)的商人哈凯姆、大马士革(旧称沙姆)商人沙姆斯这一点来看,这些人名定然是为了押韵而创造的,不过从其他史料也可以看到,咖啡馆大约就是在16世纪中期在伊斯坦布尔开始流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梅吉丽斯都被咖啡馆的聚会代替。上述史料不如说是表明,咖啡馆的普及使得组织诗会简单易行,越来越多的人以咖啡和诗歌为乐趣。

从卡西迪流行以来可以看到,15世纪以前占据奥斯曼诗歌主流的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诗歌,已经转为现世的、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另一方面,诗人也创作难懂的诗——借用诗人纳比的说法,“阿拉伯语辞典般的诗”——来展示自己的学识修养,不过像希鲁克那样可以分节传唱的诗也很流行。这些都表明,诗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消费品。

讴歌爱情

以现世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奥斯曼诗歌中,最普遍的就是“爱”,在诗的韵律规则的制约中,讴歌对神、勇士或恋人的爱成为奥斯曼诗歌最常见的形式。

对爱的描写也有一定规则,登场的人物形象分为“施爱之人”和“被爱之人”,诗人通常从“施爱之人”的视角出发展开描写。在那里,存在人物的“上下关系”,“被爱之人”居于优势。表达优势地位的意象有太阳和月亮、蔷薇与春天等。“施爱之人”常常处在焦灼、犹疑和背叛中。诗歌并不细致地表现恋人的心情,而只是描写“施爱之人”的心情。前文提到的诗人巴基为确立这种不成文的形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个传统的源流可以追溯到相当于巴基的老师的诗人扎迪(?—1546),下面就是扎迪的作品:

若红日当空
月亮就不再露脸
除去面纱吧
让每个角落闪耀你的光华
兄弟们啊
约瑟夫还在残井
约瑟夫恋着婵娟
是羞于表白
才隐藏到地下
黄泉碧落九重天
他的爱还在沸腾
?
世间万物
为爱而朦胧
因爱而沉醉
?
无论在何处
翻开赞美诗
吟唱给
那些悲伤的听者
驱散他们的愁云
?
圣明的主啊
请引导扎迪
和约瑟夫一起
脱离苦海
前往欢乐的彼岸
?

在旧约圣书《创世纪》中登场的约瑟夫,按照伊斯兰教的传承,代表着最为美丽的少年。月亮也象征着容貌姣好的少年。讴歌爱情的作品,其中的“恋人”几乎都是男性,这是奥斯曼诗歌的特征之一。

波斯社会并不否定同性恋,诗歌和绘画还展现了同性恋情。奥斯曼帝国社会也是如此。现在的土耳其文学研究界,已经慢慢打破禁忌,把讴歌美少年以及描写对美少年的爱恋的诗称为“爱神的修辞”这一拐弯抹角的说明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描写感情丰富的男性,特别是他们对少年的爱恋的作品在16世纪数量庞大,向后人展示了奥斯曼帝国时期多样化的人际关系。

恋童癖

有关奥斯曼社会的恋爱状况,生活在16世纪后半期的财务官僚、文人盖里波鲁鲁(Gelibolulu)·穆斯塔法·阿里有这样的观察:

在我们这样的时代,不留髭须、脸颊光滑的少年的人气,远远超过男性以外的人群,包括那些貌若天仙的女子也无法和他们相比。因为,美丽的未婚女性为避免麻烦,经常深居简出、拒绝抛头露面。但是,与美少年的交往却好比是社交场的入口。不论这个入口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它总还可以开启。那些面容姣好的少年对于他们的主人来说,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家中,既是朋友,也是伴侣。但是,从这一点来看,即便像月亮那样美丽的女性,也没有成为好友,或者说一起生活的伴侣。

奥斯曼帝国——帝国的诗人

与少年的恋爱

 贵族在欣赏和调戏面容姣好的无须少年。华沙大学图书馆藏

写过16世纪诗人列传的作者阿修克·切勒比称,自己笔名中的“阿修克”,意为“施爱之人”,是来自他对美貌少年的爱恋。实际上,那本诗人传记中,充满了包括自己的恋爱在内的许多纠结的恋爱故事。比如,阿修克·切勒比被恋人(当然是男性)抛弃的年份,被一个诗人朋友用引用数字的手法留在一首卡西迪之中。不知从何时(或许是19世纪后半期吧)开始被认为是社会禁忌的关系和感情,在这个时代被讴歌,孕育出众多奥斯曼诗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672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