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拜占庭史——生存斗争(641—780)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6-30 16:21:50 0


这些岁月可以称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黑暗时代”:这个时期充满了军事失败、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教育颓废,但是这个时期留给现代历史学家的记载非常少。证据相当缺乏,以至于我们常常面临困境,不仅难以重建事件发展的过程,无法评价领袖人物的个人品性,而且不能看清发展变化的最大轮廓。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拜占庭帝国究竟是如何设法从阿拉伯人的进攻中完全幸免于难的。

如果根据那些古老帝国的先例来判断的话,拜占庭帝国早就应该灭亡于阿拉伯人的进攻之下了,它们均遭受到许多为打造其世界霸权之最初温床的民族入侵。这种推理在西罗马帝国遭到日耳曼人进攻和迦太基遭到罗马人进攻的先例中可以得到证明,在最初波斯帝国遭到亚历山大领导的希腊人进攻的先例中也可以得到证明。这些古老的帝国没有一个在其遭到第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后还能坚持100年以上。

当伊拉克略去世时,拜占庭帝国看起来也相当脆弱。阿拉伯人已经夺取帝国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的部分领土和埃及的大部分。拜占庭帝国还没有从波斯战争的破坏摧残中恢复,帝国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赢得这场战争,但战后的帝国混乱不堪,穷困潦倒,几乎破产。帝国的领导也极为糟糕,因为伊拉克略让他的两个儿子继承皇位,长子君士坦丁三世罹患肺结核,奄奄一息,幼子伊拉克罗纳斯(Heraklonas)则被其不得民心的母亲马尔提娜控制。仅仅三年后,帝国便陷入内讧自乱。

君士坦丁三世仅仅在位统治三个月便去世了,马尔提娜和15岁大的伊拉克罗纳斯继位。但是君士坦丁堡很多人早就认为马尔提娜嫁给她的叔叔伊拉克略是乱伦和不合情理的,而伊拉克罗纳斯则是个私生子。无论如何,按照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习惯,王位通常不是由哥哥传给同父异母弟弟,而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君士坦丁留下了一个儿子君士坦斯二世,他并不比伊拉克罗纳斯小多少。伊拉克罗纳斯及其母亲爬上皇位只有6个月,便被军队总司令、亚美尼亚将领瓦伦提努斯(Valentine)推翻,他得到君士坦丁堡暴民的帮助。

瓦伦提努斯没有杀掉这个女人和她的儿子,而是采用以往对被废君主的惩罚办法,割去马尔提娜的舌头和伊拉克罗纳斯的鼻子,作为他们被废黜的标志。而后,他宣布拥立君士坦斯二世为帝,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11岁大的皇帝,成为皇位背后掌控权力的人。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完成对埃及的占领,并洗劫亚美尼亚和安纳托利亚(Anatolia)地区。当瓦伦提努斯企图获得与君士坦斯共治的皇帝称号时,忠实于合法皇帝的暴民便杀死了这个篡位将军。

当君士坦斯将近13岁时,他最终自己掌控了皇权,帝国各个地区的形势仍然危急。安纳托利亚和亚美尼亚正处在阿拉伯人进攻之下,非洲和意大利的拜占庭属地流行起义暴乱,几乎处于半独立状态。促使阿拉伯人放缓扩张速度的只是他们需要整顿和平息已经征服的地区,特别是波斯地区。没有人对年少的君士坦斯抱有多大的信心,事实上他似乎刚刚开始统治,毫无疑问主要依靠其顾问和将领们。

拜占庭史——生存斗争(641—780)

公元780年的帝国。

阿拉伯人于654年占领亚美尼亚后,迅即开始进攻安纳托利亚,洗劫该地区主要城市,同时以新建的强大舰队劫掠塞浦路斯、罗德(Rhodes)和克里特(Crete)。尽管次年发生的一场阿拉伯人内战给了拜占庭帝国喘息的机会,因为内战导致双方订立正式停战协议,阿拉伯人甚至还支付贡赋,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表明拜占庭人能够在和约到期后阻止阿拉伯人的扩张屠杀。拜占庭帝国在丧失掉如此广阔的领土和如此众多的纳税人特别是埃及的主要粮仓以后,肯定极度缺乏金钱。其防务需求比其他任何方面都更迫切,而帝国似乎无法满足金钱开支的需求。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极度匮乏的史料开始使用希腊化的名称来称呼帝国的五个主要军队及其驻扎的军区。这些军队和他们的军区被统称为“塞姆”(themes,themata 字面上的意思是“军营”),它们的司令官为“将军”(strategoi ,除了奥普西金军区称为伯爵外)。这些军区的起源问题没有太多的争论:他们显然就是以前帝国的陆军。大奥普西金军区合并了以前的两支近卫军(Praesental)部队,而安纳托利亚军区、亚美尼亚军区和色雷斯军区则是以前的东部军队、亚美尼亚部队和色雷斯部队,它们都是从其以前的前线位置后撤到安纳托利亚地区新营区来的。只有卡拉比斯(Carabisian)军区的起源存在争议;最合理的推测是,该军区的将士以前都是水兵,来自于以前的伊里利亚(Illyricum)部队。

现代学者们主要争论的问题是,这些新建立的军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拥有最初的清晰证据来自于9—10世纪,而这个时期我们的史料已经明显得到改善。当时这些军区的将士们主要不是靠6世纪或更早期那样的现金军饷来支撑和装备的,而是靠位于其军区内特定最小价值的小块土地经营来供养的。问题是,这些最初出现在7世纪的军区是否多多少少具有它们后来的形态,或者只是通过变革的某些过程才具有这样的形态?

拜占庭史——生存斗争(641—780)

上:献给一个叫君士坦丁皇帝的铭文———很可能指的是君士坦斯二世———他成功地包围了撒丁岛,打败了一个也叫做君士坦丁的伦巴德公爵的入侵。约公元645(?)年。撒丁岛托雷斯港(Porto Torres)。
下:君士坦丁堡陆上城墙上献给君士坦斯二世或君士坦丁四世的颂文。

拜占庭史——生存斗争(641—780)

君士坦丁四世(668—685年在位)最后一批发行的金币,回到了6世纪的特征,并且质量非常优异,尽管皇帝的名字被错拼成了Constanus

没有任何资料提到过任何时期军役土地是如何分配授予的,它们的最小价值也只是在10世纪的立法文件中提到过。另一方面,使用颁授土地来供养将士的明显原因是为了节省金钱。但是帝国在9或10世纪的时候没有节省开支的特殊需要,而它在7世纪中期确实有这样的需求。当时,帝国继承自前代的广大地产应该还可以用来分配。非常明显的是,到9世纪时,这些地产就变得不太重要了,而军役土地已经变得十分广阔。这样得出结论的要点在于,帝国地产是在7世纪中期,很可能是在659—662年与阿拉伯人订立和约期间,作为军役土地颁授出去的。

授予将士军役土地不仅弥补了政府现金短缺的问题,而且还带来了其他后果,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有利的一面是,随着军区逐渐覆盖几乎整个帝国,每个重要地区都驻扎了保卫它们的将士,他们具有保家卫国的强烈意愿。对当局不利的一面是,一旦将士们逐渐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他们就没有理由再服从皇帝,而且非常容易发动反对皇帝的起义。尽管君士坦斯二世不情愿反对这两方面的后果,但是他很快就见识到了它们发挥的作用。

拜占庭史——生存斗争(641—780)

查士丁尼二世首次在他的金币正面使用了基督胸像和“万王之王”(rex regnantium )的文字,也就是说他将自己的形象移到了背面。

662年,君士坦斯率领大部队乘船前往西方。他留下尚且年少的儿子君士坦丁统辖君士坦丁堡,笃信无疑地认为自己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承担起更重的责任。君士坦斯拜访罗马主教后,在西西里建立起自己的总指挥大营。他千方百计遏止非洲和意大利的拜占庭领地趋向独立,并尽可能地向那里的将士们颁授军役土地。在他离开君士坦丁堡期间,结束内战的阿拉伯人重新返回发动攻击。他们遭遇到比以前更顽强的抵抗,可能主要来自于军区的抵抗。但是到668年,亚美尼亚军区的“将军”自立为帝,随同君士坦斯前往意大利的奥普西金军区伯爵刺杀了皇帝,也自称为皇帝。

很少有几个相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像君士坦斯二世一样只留下很少的文献,他活了37岁,但是却统治了27年。他在坚守正统信仰的拜占庭人中名声并不太好,因为他拒绝谴责“一志论派”,还迫害该派的死对头罗马主教马丁一世(Martin Ⅰ)和“告白者”马克西姆斯(Maximus Confessor),事实上他是因为他们煽动意大利和非洲的叛乱而惩处他们的。但是无论如何,君士坦斯成功地保卫了一个在他接掌的时候似乎注定要灭亡的帝国。如果他确实是军区的建立者而且还是军役土地颁授制度的制定者的话,那么他就为拜占庭帝国创造了一种能够与阿拉伯人进行长期斗争的灵活、廉价且高效的工具,这种斗争早就开始了。

军区容易发生兵变,但是事实上叛乱并不总是造成灾难。亚美尼亚军区“将军”死于骑马意外事故后,该军区的兵变随即结束,而前往西方的远征军部队接着就逮捕了刺杀君士坦斯的凶手。君士坦斯的儿子君士坦丁四世尽管只有20岁,但是已经像其父亲一样老练地进行着统治,他已经在东方统治了6年之久。他乘船前往西西里,建立起自己对西方的控制权,并处死杀害其父亲的凶手。君士坦丁于次年返回东方,并带回来君士坦斯远征军的东方兵团。

皇帝需要回到东方,因为阿拉伯人的威胁变得更加严重。阿拉伯人已经乘亚美尼亚军区兵变之机夺取了某些边境地区,他们此时开始策划对拜占庭的非洲领地、西西里和安纳托利亚发动陆地和海上攻击。最糟糕的是,他们开始发动对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大规模的洗劫。袭击者以附近的基兹库斯(Cyzicus)海港为其基地,他们先是于670—671年在此过冬,而后于674年重返并无限期驻扎此地。尽管他们几乎完全没有可能攻克首都高大的城墙,但是他们的袭击抢劫还是牵制住大量的拜占庭军队不敢离开。同时,从基兹库斯海港出发的袭击部队肆意抢劫,另外一些阿拉伯人则夺取了西里西亚(Cilicia)和罗德,而伦巴德(Lombards)人占领了更多拜占庭的意大利领地,斯拉夫人则包围着当时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

君士坦丁撑过三年艰苦的岁月后,决定冒险发动反击阿拉伯入侵者的战斗,特别是因为他掌握着一种新式武器。从叙利亚来的基督教难民发现了一种我们称之为希腊火的配方,它能够在海面上燃烧并烧毁所有经过的船只。677年,拜占庭舰队进攻阿拉伯人的舰队,就是使用希腊火烧毁其中的许多舰船,将入侵者击退回哈里发老家。而一场风暴接着击沉了剩下的大部分船只,同时奥普西金军区、安纳托利亚军区和亚美尼亚军区痛歼阿拉伯陆军。拜占庭人以前对阿拉伯人作战从来没有取得过如此重大的胜利。

君士坦丁与阿拉伯人订立和约后,首先收复罗德岛,之后击溃塞萨洛尼基附近的斯拉夫人,并处理“一志论派”的问题,他父亲对此曾放任自流。非洲和意大利的人们长期厌恶这种教义,由于此时亚美尼亚地区的丧失,该教义甚至在帝国东部地区也没有几个追随者。681年,皇帝召开新一届基督教大公会议即君士坦丁堡第三次宗教大会,大会经过一年的深思熟虑,谴责了“一志论派”教义,宣称基督拥有完全的人性和完全的神性,其两种意志符合其神、人两性。这个定义解决了关于基督的正统官方信条中最后一点模糊不清的问题。拜占庭教会此后争论的问题将与基督教核心信仰关系不大了。

同时,大批被称为保加尔人的突厥人尾随其突厥同胞哈扎尔人(Khazars)从东方迁徙而来,他们渡过多瑙河,移居到色雷斯地区。他们不断占领斯拉夫人定居地区,并且不服从拜占庭人的控制,君士坦丁认识到,这些保加尔人将成为制造麻烦的邻居,因此派军队抵抗他们。起初,他迫使他们退回到多瑙河下游三角洲地区。但是当他遭受痛风袭击时就不得不退出战场,拜占庭军队因此发生恐慌,大举溃退,保加尔人大败他们。

拜占庭史——生存斗争(641—780)

马达腊(Madara)一座峭壁上磨损很严重的浮雕,上面有一个骑马的人和一条狗。该地位于第一保加利亚王国首都普里斯卡(Pliska)附近。在骑马者旁边是用希腊文书写的铭文,称颂特尔维尔(Tervel)、科尔米索斯(Kormisos)和奥穆塔格(Omurtag)汗。8世纪早期至9世纪早期。

保加尔人迅即在色雷斯北部地区定居下来,夺取了几个属于拜占庭人的沿海城镇。君士坦丁与其达成和约,承认这些新来的边境居民,并建立新的色雷斯军区防卫他们,该军区紧邻奥普西金军区的领土。他肯定已经感觉到,当时帝国能够应付的就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争;但他还不能洞察并预见到这支保加尔人将比阿拉伯人更长久地威胁帝国。

君士坦丁很快便取得了对抗阿拉伯人的新胜利,因为阿拉伯人自己在内战中相互厮杀不断。他应亚美尼亚人的请求,恢复拜占庭帝国对亚美尼亚大部分领土的保护权,并收复西里西亚和在其统治初期丧失的边境地区。685年,就在他去世前夕,他与阿拉伯人订立了另一个停战协约。他绝不比他的父亲有丝毫的逊色,他取得了同样的成功,同样克服了可怕的困难。在他能够做到的时候他避免了战争,成功地处理了阿拉伯人、保加尔人问题,并赢得了臣民的信赖。他去世时还很年轻,但是却寿终正寝,在当时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

君士坦丁16岁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按照顺序成为第四位皇帝,也是在十几岁就执掌权力。他像其父亲和祖父一样有能力,但是在对付阿拉伯人暂时中止的袭击屠杀时对帝国的未来更为自信。他认为帝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将继续存在,然而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帝国远比哈里发国家虚弱得多。他知道与他同名的查士丁尼一世取得过大量的政绩,这显然促使查士丁尼在自己的计划中抱有过度的雄心。由于我们的资料不足,很难对他作出判断,虽然有关他的史料比以前多些,但是这些史料对他的记述显然不公平。

查士丁尼没有正式断绝其父亲与吵闹不休的阿拉伯人的和约,并保持斗争中的优势地位。他强化对亚美尼亚地区的控制。通过与哈里发的和约,他从叙利亚接纳了一些基督教山民,这些被称为“马代特人”(Mardaites)的山民曾经长期袭扰哈里发国家。此时,查士丁尼把他们变为卡拉比斯军区,可能还有其在希腊新建的希腊军区的水手。他与色雷斯地区的斯拉夫人作战,俘虏大量战俘,并将他们作为士兵编入奥普西金军区。

这位皇帝似乎愿意重新调配民众,因为他曾将大量塞浦路斯居民迁移到基兹库斯周围的荒芜地区,他在此重新建立居民区,并命名为查士丁尼城。之后,他发动对阿拉伯人的战争。691年,他发行印有基督胸像的钱币,还要求阿拉伯人用这种钱币交纳贡赋。随着阿拉伯人的内战结束,哈里发拒绝使用这种钱币,并入侵安纳托利亚地区,当心怀不满的斯拉夫士兵叛逃离开他时,拜占庭军队遭到败绩。不久后,亚美尼亚人也向阿拉伯人投降。

此后,查士丁尼决定通过战争以外的其他手段寻求荣耀。他召集被称为“五六会议”的宗教会议,因为会议计划完成第五次和第六次普世宗教大会的任务。但是这次会议不包括西方主教,同时因为采用多种西方教会不使用的东方教会礼仪而惹恼了西部的臣民。皇帝还在君士坦丁堡皇宫增修新建筑。查士丁尼的军事作战已经迫使他征收更严厉的税收,甚至没收其富有臣民的财产,其建筑工程更进一步引起额外的勒索。

695年,一些怨气十足的贵族策动了宫廷政变,推翻查士丁尼,削掉他的鼻子,推举了一位他早先冷落的将领利奥提乌斯(Leontius)代替他。这次政变是个凶险的预兆。尽管查士丁尼有时粗鲁莽撞,但总体上看,他还是有能力的,而且他享有明确的皇位世袭权。利奥提乌斯虽然非常聪明且精力充沛,但是他却成为拜占庭历史上第二个废黜合法皇帝的人,那位制造灾难的前辈是602年的福卡斯(Phokas)。缺乏强有力的君主使得军区发动兵变的危险极度严重,特别是在阿拉伯人重新崛起的时候。

不久,哈里发对拜占庭的非洲属地发动袭击,其军队于697年夺取迦太基城。利奥提乌斯立即派遣一支海军远征军收复该城,他取得了胜利,但是,阿拉伯人于次年再度驱逐拜占庭军队。战败的拜占庭军队从海上撤回到克里特岛,他们难以承担战败的责任,于是拥立卡拉比斯军区的将领为皇帝。尔后,兵变部队乘船驶往君士坦丁堡,包围首都,强行进入该城。他们割掉利奥提乌斯的鼻子,并拥立他们自己的皇帝,即提比略三世(Tiberius Ⅲ)。

由于提比略找不到任何理由证明其篡位的合理性,因此就设法通过袭击阿拉伯人控制下的叙利亚来取得轻而易举的胜利。哈里发在完全占领拜占庭的非洲属地后,对帝国东部边境地区发动攻击,以示报复。702年,亚美尼亚人发动反对哈里发的叛乱,尽管提比略尽了最大努力,阿拉伯人还是很快占领了亚美尼亚和周围的拜占庭领土。同时,被废黜的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从拜占庭在克里米亚(Crimea)的属地,也就是他的流放地逃了出来,先是投奔哈扎尔人,而后投奔保加尔人,在这里,保加尔汗王派遣一支军队,由他率领进攻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设法进入京城,逮捕提比略,并重新恢复了自己的皇位。

查士丁尼被割掉鼻子并被流放,却没有改变他的坏脾气,在其恢复皇权以后,行事处世并没有期望的那么谨慎小心。尽管他处死提比略和利奥提乌斯,但他自己的例子就表明,身体残缺并不能阻止被废黜的皇帝。不久,他便卷入对阿拉伯人的战争,并与其新近的盟友保加尔人开战,他一直保持不败,直到其原来的流放地克里米亚在哈扎尔人帮助下发动反叛他的起义。他派遣镇压克里米亚起义的海军远征军可能涉及卡拉比斯军区,他们遂联合反叛者拥立菲利皮库斯(Philippicus)为新皇帝。711年,菲利皮库斯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推翻并杀死查士丁尼。

迄今为止最后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篡位者菲利皮库斯极力否定并取消反一志论派的第六次宗教大会,因为这次会议在其老家亚美尼亚非常不得人心。但他在与阿拉伯人和保加尔人的战争中胜绩甚少,两年后就被奥普西金军区伯爵废黜刺瞎。然而,帝国朝廷的首脑巧妙地控制朝廷,现在又轮到他被废刺瞎,这位首脑为自己加冕。新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二世(Anastasius Ⅱ)是个能力超群的人,他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反叛者,相反事实上是他惩罚了篡位者。然而,在经历了五次叛乱政变后,推翻皇帝的行为几乎变得司空见惯了。

到这个时候,哈里发眼见拜占庭陷入这般混乱,便计划设法彻底占领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沿海岸进军,通过安纳托利亚内陆地区。阿纳斯塔修斯加强首都防务,于715年派遣军队前往罗德岛进攻阿拉伯人。然而,这支军队一抵达那里,一些来自奥普西金军区的将士便发动了反对阿纳斯塔修斯的兵变,可能是为报复他于两年前刺瞎过他们的伯爵。

叛乱者返回并包围君士坦丁堡,拥立另外一个皇帝塞奥多西三世,尽管他不太情愿。阿纳斯塔修斯虽然同意逊位并成为修道士,但是随着阿拉伯人蜂拥席卷安纳托利亚地区,安纳托利亚和亚美尼亚两军区拒绝承认塞奥多西。他们拥立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为皇帝,称为利奥三世(Leo Ⅲ)。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骚乱,塞奥多西也于717年退位成为教士,利奥进入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紧随其后。

利奥三世接任执掌的这个帝国是一个在22年间爆发了7次政变、刚刚结束内战的帝国,它面临着其都城从来没有遭遇过的可怕攻击。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备战迎击强大的阿拉伯陆军和海军,据说这支军队有12万名将士和1800艘舰船,他们兵临城下,把都城团团围住。阿拉伯人建立的军事大营布满陆地城墙一线,他们的舰队则从海上封锁整个城市。如果首都失陷,那么安纳托利亚其他地区也将沦陷,不用很久,帝国的其他地方也将失守。

然而,阿拉伯舰队刚刚抵达,拜占庭人就使用希腊火对其发动袭击。阿拉伯人遭到的损失使他们将残余的船只龟缩在港口内,这样拜占庭人得以从海上对首都提供补给。利奥曾与保加尔汗王结盟,他们派遣部队不断袭扰阿拉伯人的辎重部队。要为如此庞大的阿拉伯军队提供食物供给是个极端困难的事情。这年冬天非常寒冷,阿拉伯人在其军营中遭受着异常降雪和寒冷的折磨,许多围城将士死亡。

718年春季,哈里发派遣新部队和舰队前来增援。但是舰队一抵达,许多来自非洲如埃及的基督徒船员水手便投向皇帝。利奥在增援部队接近君士坦丁堡时对其发起伏击战,使其残余部队甚至还没有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便落荒而逃。残余的围城部队继续遭受饥饿、疾病和保加尔人袭击的折磨,被迫在围城13个月后撤军而去。虽然他们的军队经过安纳托利亚时没有遭遇攻击,但是其舰队的大部分舰只被风暴、拜占庭人的攻击击沉,还有爱琴海火山的猛烈喷发,当时他们的舰队刚巧经过那里。正是灾难性的失败造成的阴影,使得阿拉伯人再也不敢发动夺取君士坦丁堡的重大尝试了。

即便拜占庭帝国幸免于难,度过了阿拉伯人造成的最艰难的岁月,帝国的麻烦还远没有结束。哈里发国家还远比帝国强大。尽管利奥三世坦承其胜利不仅来自于运气,还由于他的天才和果敢,但是就在第二年,被废黜的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二世又在奥普西金军区和保加尔人的支持下,试图推翻他的统治,而且几乎得手。拜占庭在意大利的属地也在君士坦丁堡被困期间发动起义,其中包括撒丁尼亚(Sardinia)在内的部分地区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的控制。拜占庭帝国试图收复一些东部边境地区的努力也未见成效,阿拉伯人不久就像先前一样,恢复了对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侵扰。

如同许多拜占庭人一样,利奥三世似乎早就把拜占庭帝国自阿拉伯人兴起后的厄运归之于上帝的愤怒,但是他还是无法肯定帝国在哪些方面惹恼了上帝。最初,利奥三世强制帝国内的犹太人皈依基督教。可能就是在726年春季,他颁布简短的法典《选编》(Ecloga ),该法典规定了很多圣经思想的法规,例如对同性恋判处死刑(《罗马人书》1:24~32),对其他许多罪犯处以残害肢体的惩罚(《马太福音》5:29~30,《马可福音》9:43~48)。利奥最初还认为拜占庭人崇拜圣像的习惯可能违背了圣经严格禁止偶像崇拜的戒律。于是,当726年夏季爱琴海火山喷发后,利奥命令其卫士们摘下了大皇宫门前的基督圣像。(参见第六章)

皇帝虽然对这个举动引发的骚乱感到明显震惊,但是他似乎已于同年颁布了毁坏圣像的法令。727年,卡拉比斯军区和希腊军区都发生反对他的兵变,可能就是因为这道法令;但是皇帝击溃了叛乱部队。730年,他禁止一切圣像。大教长辞职以示抗议,罗马主教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 Ⅲ)宣布毁坏圣像为异端,公开与拜占庭帝国决裂,实际上就是宣布其独立。利奥派遣海军远征罗马,但遭到失败,他随即剥夺了罗马主教对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地区的宗教管辖权,将这两个区域划归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教区管辖。毁坏圣像派在政治方面损失惨重,而利奥则通过740年对阿拉伯袭击入侵的胜利来进行弥补。

拜占庭史——生存斗争(641—780)

尼西亚城墙上所刻的庆祝利奥三世、君士坦丁五世和宫廷总监(curopalate)阿尔塔瓦兹德(Artabasdos)在“神的帮助下”于727年将城市从阿拉伯人手中拯救出来的铭文。

741年,利奥没能继续维持其统治,寿终正寝,他的6个前任皇帝都没能做到这一点。显然他已经改写了他们的纪录。他在阿拉伯人对君士坦丁堡实施可怕的围困期间保持镇定,此后又缓慢地恢复帝国的防务。如果他不是一个伟大的君主,那么至少是个良好的帝王,他在发动毁坏圣像运动时还是实施缓和的措施,以限制运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他的统治是自从君士坦斯二世这位遭到刺杀的皇帝以后在位时间最长的,他将皇位留给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五世,后者当时22岁,到了进行统治的年龄。

利奥至少打破了政变反叛的怪圈,这个恶性循环曾鼓励阿拉伯人认为他们能够摧毁帝国。同时,他还找到解决军区反叛这个难题的办法,虽然并不持久。在他去世的几个月内,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君士坦丁五世就遭到利奥的女婿和奥普西金军区伯爵阿塔瓦斯多斯(Artavasdos)的攻击。阿塔瓦斯多斯击溃君士坦丁,夺取君士坦丁堡,并一直坚守这个城市达两年之久。而后君士坦丁设法围困君士坦丁堡并迫使阿塔瓦斯多斯因饥饿而逃跑,君士坦丁堡被收复,743年将反叛者逮捕刺瞎。

平息叛乱后不久,皇帝解散阿塔瓦斯多斯统治下的奥普西金军区,这个帝国最大的军区已经多次发动兵变反叛。皇帝公开调遣该军区一半以上将士组建6个被称为“旅团”(tagmata ,regiments)的新部队。它们驻扎在首都及其周围,还有的守卫奥普西金军区和色雷斯军区。其中3个主要的旅团是禁卫军(Scholae)、警戒部队(Excubitors)和卫戍部队(Watch),以前都是皇帝的近卫军,后来长期变得不太重要了。它们的指挥官大多是本国将领,直接对皇帝负责。

即便君士坦丁五世建立的旅团极大削弱了奥普西金军区的力量,但是如同君士坦斯二世曾为省钱而建立军区一样,这些旅团也像军区那样逐渐出乎意料地掌控军事优势。当旅团将士们也像其他军区将士们一样持有军役土地时,他们就成为更机动的部队了,并更倾向于进行比边境巡逻更具进攻性的战斗。君士坦丁似乎就是动用这些部队首次征服色雷斯前线地区的斯拉夫人,而后俘获大批阿拉伯边境地区的基督教居民,以便将他们迁徙至色雷斯的这些新收复地区。

君士坦丁皇帝创立旅团部队及依靠它们取得的胜利使他赢得军队大部分将士的拥戴,但是他从父亲那里沿袭的毁坏圣像政策又使他在帝国许多民众中特别是在海外不得人心。751年,伦巴德人占领拉文纳及其周边的总督区(Exarchate)。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因此转移到很远的南部地区,这里已经建立了西西里军区,以及事实上独立自治的几个飞地,如那不勒斯(Naples)和威尼斯。毁坏圣像运动使拜占庭帝国不仅与整个西部教会分裂,而且也与东部的几个东正教主教区分裂。君士坦丁没有丝毫的惧怕,他于754年召集一次宗教大会,宣布崇拜圣像为异端行为。

君士坦丁在色雷斯的扩张虽然只是牺牲斯拉夫人,但是却使附近更强大得多的保加尔人大为警觉。他们开始跨越边界进行洗劫。759年,君士坦丁皇帝发动大规模反击战,在一场血腥的战役中打败保加尔人,迫使他们签订和约。当他们于4年后拒绝履行和约时,君士坦丁再度发动攻击,并在正面决战中取得胜利。766年,他决定再次发动对他们的陆、海远征,只是由于其舰队遭到风暴而作罢。他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失利,但是却损失了大批人马而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君士坦丁返回君士坦丁堡时发现,圣像崇拜派正策划一场反对他的可怕的宫廷阴谋。其元凶首恶竟然是他最得力的朝廷命官和军队将领,包括奥普西金军区和色雷斯军区的“将军”,以及警戒部队长官(Domestic of Excubitors )。他处死或刺瞎他们中的很多人,次年又以策划阴谋罪处死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君士坦丁还任命更忠实的新官员们,加强迫害圣像崇拜者,重用圣像破坏者。

虽然阿拉伯人再度袭击安纳托利亚,但是君士坦丁却将其重点攻击用在对付保加尔人上。774年,他再次击败他们,但是次年春季另一场风暴再度摧毁他派去打击他们的舰队。之后,保加尔汗王欺骗性地向他套取了拜占庭帝国打入保加尔人的间谍名单,随后将他们全部杀害。君士坦丁亲率大军于秋季向保加尔人发动进攻,但是尚未抵达保加尔人疆界便突然得病并很快去世了。

君士坦丁是个能干的将军但不是外交家,他在其臣民中赢得广泛的好评,但在崇拜圣像派中招来强烈的仇恨,而他们在教会和官僚机构中仍然占据着明显的多数。尽管他仓促强化毁坏圣像派势力,忽略了西部事务造成帝国永远丧失意大利中部属地,但是他创建旅团制度,在色雷斯地区多次取得对保加尔人的胜利,并对吵闹不休的阿拉伯人的领土进行了几次轻而易举的袭击。在其两大主要遗产中,旅团实力坚持得比毁坏圣像造成的分裂更持久。

当参加仪式的人群从君士坦丁的小儿子利奥四世面前走过时,皇位继承就平静地完成了,这是自641年以来第二次顺利继位。尽管君士坦丁的敌人们散布流言说他有同性恋倾向,但是他却结过三次婚,留下除利奥外的5个儿子。利奥继位后那一年,不得不镇压其近卫军发动的政变,他们阴谋让他的一个兄弟取代其皇位。这位皇帝采取措施,任用僧侣,甚至包括一些私下崇拜圣像的教士为主教,以便缓和其父亲的毁坏圣像政策引起的情绪。但是当利奥于780年发现其家族成员中竟然有人给他的妻子伊琳妮提供圣像时,便勃然大怒。他严惩这些成员并将她打入冷宫,但此后不久,利奥竟然在可疑的环境下神秘死亡,留下伊琳妮来辅助他们的幼子进行统治。

到780年时,拜占庭帝国已经从军事失败和内乱不断的可怕时期进入统治相对稳定安全的时期。帝国给阿拉伯人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但是保加尔人特别是阿拉伯人仍然是可怕的敌人。拜占庭皇帝们在经历如此多次的成功政变威胁后,仍然处于巨大的危险中,比他们在602年前的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帝们在军区和旅团制度中找到了得以保护其帝国大部分疆域的办法。军区一旦分划为更小的单位,就不太倾向于叛乱,或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流行兵变。尽管拜占庭帝国能够预见到未来会有许多麻烦,但是至少到此时,它不再被迫为生存苦苦挣扎。迫在眉睫的垮台、动乱或被外敌彻底征服的威胁已经成为过眼烟云。在经历了如此多危险后,安全稳定的顶点却还远没有达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654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