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世界简史——专题 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6-28 20:37:10 0

⊙教堂⊙哥特式⊙尖塔

在中世纪,艺术是以基督教及其信仰为中心的,所不同的只是形式而已:哲学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艺术则以形象的形式来表达对上帝的崇拜。中世纪的诸艺术形式,无论建筑、绘画、雕刻无不如此。

世界简史——专题 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欧洲古罗马式基督教教堂

当我们在欧洲各国旅游时,去逛的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即是教堂,从意大利到法国、从英国到德国再到俄罗斯,无不如此,例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巴黎的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等。这些教堂集西方的宗教、哲学与艺术的内涵于一体,是西方人的精神家园,是西方文明的主要象征之一,他们将对此生的幸福与来世的得救都寄托于此。基督教教堂的建筑更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至高境界,它们是凝固的《圣经》,也是凝固的诗篇,其艺术之美不亚于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

教堂奠基于穹隆的使用

总体而言,基督教的教堂有两大类型:罗马式和哥特式。就像我们上节在大斗兽场中看到的一样,古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拱门。拱门本来是罗马人的邻居伊特鲁斯堪人采用的,罗马人借用过来并加以发扬光大。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罗马的基督徒们建教堂时,一开始自然采用了帝国原有的建筑基本特征,于是这些教堂被称为罗马式的。

这些罗马式教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沿用了罗马建筑的拱门,罗马人先搭好一个木架子,然后用楔形石块建筑拱门,等拱门组建完毕后架子就可以撤掉,拱门就可以靠自身来挺立了。这就是最简单的拱门。

后来由之还产生了三种比较复杂的拱门或者说穹隆结构,它们就是穹顶、筒形拱顶、棱形拱顶。后二者又可称为筒形穹隆与交叉穹隆,也是在罗马式教堂中用得最多的。交叉穹隆简而言之就是两个穹隆的交叉,它乃是由两个筒形穹隆呈垂直相交而成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它从原来只有两头能透光变成了四面都可以透光,穹隆内的光线自然要好得多。在两个穹隆交叉处,二者共用的地方被称为拱肋或者穹棱。

“野蛮”的哥特式教堂

“哥特”这个字眼我们不陌生,哥特人属于日耳曼人,由于在文化上远远落后于罗马人,被罗马人看作是野蛮人。

哥特式艺术起源于法国,因此哥特式艺术本来的名字是“法国式”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艺术是一个贬义词,不过到了现在这贬义已经完全没有了,它代表着一种很美的艺术,是整个西方建筑艺术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总的说来,哥特艺术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建筑、雕刻甚至文学等;第二是它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建筑,这是哥特式艺术的核心;第三是它有一个公认的祖先,一栋始祖性的建筑,其他哥特式建筑都是仿这个始祖而来的。这也与经过千百年发展自然成形的古希腊与罗马建筑式样迥然不同。

哥特式艺术起源于圣丹尼修道院教堂。圣丹尼修道院教堂位于巴黎之北的圣丹尼,这里有一座法国的王家修道院,修道院有一座附属教堂,就是圣丹尼修道院教堂了。

圣丹尼修道院教堂现在已经遭到了一些破坏,与最初的样子颇为不同,但现在我们仍然清楚它当初的模样,因为19世纪时一位画家作了一幅非常精致细密的版画,正是教堂还未遭到大破坏时的样子,因此我们从这版画就能知道当初的圣丹尼修道院教堂是什么样子了。

就整体而言,圣丹尼修道院教堂最显著的特点是高,足有6层,再往上还有个高高的尖塔。我们知道,以前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神庙都只有一层,罗马式教堂本身一般也只有一层,多层的很少,那时的圣丹尼教堂却是一座如塔般高耸的建筑了。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有尖塔。尖塔是教堂至关重要的部分,甚至是教堂的象征,也是哥特式风格的象征。

圣丹尼教堂的这些特点可以归结成一个字——美。

我们前面看过罗马式教堂,当然也壮观,但视觉上却难比得上圣丹尼教堂。首先是因为整体形状,像圣塞南大教堂和比萨大教堂,它们体积庞大,只有一层,虽然壮观,但就美的角度而言,却难望圣丹尼之项背,这就像一个彪形大汉没法儿跟一个苗条少女比美一样。

世界简史——专题 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圣丹尼教堂

这是费利克斯·贝诺斯特作的石版画,现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讲究美可以说是哥特式教堂的主要特征,这种教堂不但有苗条的整体,就是门、窗子以及那高高的尖塔,都是长长的,无不衬托出“苗条”与“秀丽”二字,但其庞大的形状又在秀美苗条之中展现出雄伟壮丽。

对于教堂,这两种美都是很重要的,当信徒远远看见它时,都不能不为它的秀美与壮美而倾倒,由于教堂同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他们对教堂之美的倾倒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转化成对上帝的崇拜了。后来的教堂,像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不但优美,而且气势更加磅礴、更加雄伟壮丽、也更能引起教徒对上帝的敬畏之情。

世界简史——专题 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558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