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黄福

黄福(恪尽职守的交趾布政使)

黄福简介

黄福:黄福是明代著名的官员,也是明初中越关系史上的关键人物。他历官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永乐初年,成祖在安南( 今越南北部)设交趾布政司,命黄福以尚书衔兼掌交趾布政、按察二司。黃福在交趾布政使任上十八年,殚精竭虑,恪尽职守,与张辅文武协力,不仅使安南局势平和,还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安南,促进了中国内地与安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和特殊的环境中,为明代中国与安南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黄福传记——

黄福,字如锡,别号后乐翁,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出生于山东昌邑黄家辛戈。黄福少年时即有志于学问,刻苦读书。洪武十七年( 1384年),二十一岁的黄福得中乡试。次年,进人太学深造。学习期满后授开封府项城主簿,由此进人仕途。不久,改任清源知县,后升金吾前卫知事,又改任龙江右卫。

洪武三十年(1398 年),黄福上书太祖,议论当世之急务,太祖朱元璋读后,对黄福大加赞赏,破格将他提升为工部右侍郎。

建文年间(1399 年- 1402年),黄福深受惠帝信任。因此,当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后,李景隆便将黄福列为惠帝的亲信奸党,要求治罪于他,但成祖不但未治其罪,反而提拔他为工部尚书。

永乐三年(1405 年),黄福改任北平刑部尚书。同年,南方交趾再次动乱,朝廷派黄福前去两广治军。早在永乐初年,安南权臣黎季犛就杀死国王,并立自己的儿子为王。他不断派兵进犯占城和云南、广西边境地区,引起明朝南方边境局势动荡。明朝虽多次警告,但当时却无暇顾及。后来,黎季颦继续欺骗明朝,并且诱杀了逃亡至明朝的原安南国王之孙陈天平,这才终于激怒了成祖朱棣。

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派大将朱能和张辅率军征伐安南,他们很快就推翻了黎氏政权。成祖接受安南统治阶层部分官员和地方耆老的要求,将部分明军驻扎在了安南。

永乐五年(1407 年),成祖将安南改名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下辖十七府、四十七州),并任命工部尚书黄福以尚书衔兼掌交趾布政、按察二司,全权处理交趾行政事务。黄福到任后,他一再与大将张辅沟通,力主以安抚与文治为治理安南的基本策略,采取怀柔政策,极力拉拢当时拥戴明朝的安南士绅,尽心竭力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任期间,他推行了种种致力于稳定安南的怀柔政策,发展安南的经济文化,让安南尽早与中原融合一体。他将黎氏苛政一律废除, 刑者- -律放免,并设立了孤寡养济院。黄福还在安南推行明朝的科举制度,安南人可以直接在当地通过乡试考取举人,然后直接上北平进行会试,中者为进士。通过科举制度,一大批安南人进人了明庭为官,为融合两民族间的文化与感情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黄福在交趾执政十八年,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得到了交趾各界的爱戴和拥护。

永乐二十二年(1424 年),成祖朱棣驾崩。仁宗即位后,召黄福回京。黄福离任时,“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洪熙元年(1425 年),黄福奉命回到京师,担任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此后,随侍皇太子留居南京。不久,仁宗驾崩,明宣宗即位,黄福受命营建献陵。

宣德元年(1426 年),因留守交趾的官吏实施暴政,交趾人又起来反抗,众臣举荐黄福再去平定治理。宣宗即召黄福回京,再授工部尚书兼交趾二司之职。

宜德二年(1427 年)九月,黄福到达交趾,但明军已经大败,黄福立足未稳,黎利就开始进攻交趾城。此时,明宣宗又作出了放弃交趾的决定,决定撤回交趾明军,黄福只好随军撤退。黎利衔尾追杀,黄福在鸡陵关被黎利军队俘虏。黎利得知黄福被俘,急忙弛兵守护。后来以八人大轿抬送黄福出境。此后不久,明宣宗与黎利签订协议,明军撒出交趾,黎利接受朝廷册封。明军撒出安南,黎朝正式建立后,明朝在安南的大部分措施都被废除,但黄福一手建立的教育和科举制度却被保留了下来。

宣德四年(1429 年),黄福回朝后开始督办漕运,后改任户部尚书。

宣德七年(1432 年),黄福已年过七旬,宣宗念他年事已高,久劳在外,命黄福任南京工部尚书,掌管南京兵部。

宣德十年(1435 年),宣宗驾崩,英宗即位。同年二月,升黄福少保兼户部尚书,授光禄大夫,加赠三代。

正统四年(1439年) 冬,黄福重病,但仍坚持主持公务。次年一月五日,黄福病逝于南京,时年七十八岁。后追封太保,谥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