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魏延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魏延简介

魏延: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魏延传记——

魏延(?~234),三国时蜀国将领。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他颇有谋略,因不为所用而抑塞不平;又因心性高傲,不听后辈调遣,竟至同室操戈,误国殒命。

一、干城之具心存抑塞

魏延系刘备旧部,跟随刘备入益州,屡立战功,升任牙门将军。

刘备进位汉中王,迁其治所于成都,需要一位威高望重的将领留镇汉中地区。当时,大家认为刘备一定会选张飞,张飞本人也认为非己莫属。但出乎意料,刘备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镇守汉川。刘备大会群臣,当众问魏延:“我把这样的重任托付给你,你上任后,打算怎样做呢?”魏延慷慨激昂地回答:“假使曹操倾全国之兵亲自入侵,我将为您抵御他;假如他派遣将领率众十万前来侵扰,我将为您消灭他们!”

刘备称帝,升任魏延为征北将军。后主刘禅建兴元年(223),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驻军汉中,任命魏延兼任丞相府司马、凉州刺史,统率前锋部队。

建兴八年(230),诸葛亮命魏延和吴壹率领少量骑兵从河池出祁山,西人羌中(今甘肃临夏及青海循化、贵德等县),扰乱敌人后方。魏延等人进入羌中后,在洮水以西辗转数月,招兵买马,连接羌人,势力大增。十一月,魏延率一万骑兵从羌中撤归,在途中和魏军相遇,大败魏军。魏延因功升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授予符节,并晋封南郑侯。

魏延认为自己有雄才大略却不得重用,不免心存抑郁。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伐魏之前,曾在南郑聚集将士们讨论出征方略。当时,魏延提议率五千精兵经子午谷进军,十天抵达长安。诸葛亮认为魏延此计过于危险,难保万全,没有采用。此后,每次跟诸葛亮出兵,魏延都向诸葛亮提议,要自己带兵万人,与诸葛亮从不同的道路进军,在潼关会师,诸葛亮一律不同意。魏延因此常常心怀不平,一方面怨诸葛亮胆子太小,一方面叹息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杨魏交恶误国殒命

由于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性情高傲,胸中每有抑塞不平之气,因而将领们对他都比较客气,尽量不冒犯;只有杨仪对他毫不忍让,针锋相对。魏延怀恨在心,跟杨仪势成水火,不能两立。诸葛亮知道魏、杨二人有矛盾,但深惜二人之才,不忍厚此薄彼,有所偏废。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北伐途中病重,安排撤兵时决定让魏延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并说如魏延不听调度,大军就自行出发,不去管他。诸葛亮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料定魏延不会听从杨仪的指挥。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命保守秘密,不公布死讯,派姜维去探询魏延的态度。果然魏延声称不会听从小小杨仪的部署统辖,并趁杨仪等尚未出发的机会,率部属抢先南归,并烧毁了沿途的阁道。

魏延和杨仪分别上表朝廷,奏陈对方已成叛逆。后主刘禅收到表章,难别真伪,征询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的看法。蒋琬、董允二人都认为杨仪不会背叛,魏延则值得怀疑。

杨仪见魏延已抢先手,就命令手下砍伐树木、开通道路,日夜兼行,紧跟在魏延部队之后。魏延的部队先占据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则命王平为前部,前往迎敌。王平在阵前厉声斥责魏延的先头部队,说:“诸葛丞相才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如此放肆!”魏延部下知道此事魏延理亏,没有人出力死战,纷纷逃散。魏延见大势已去,只好与儿子带着几个亲信逃奔汉中。

杨仪派马岱追赶魏延,杀死了他。马岱将魏延的首级送给杨仪,杨仪站起身来,用脚踏着首级,骂道:“臭小子,还能做坏事吗?”朝廷下令夷灭了魏延的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