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援

马援(伏波将军)

伏波将军 马革裹尸

马援简介

马援:汉族。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茂凌。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家境式微,地位不显。马援有三个哥哥,他们是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王莽时,又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三国时蜀汉将领马超也是其后人。

生卒年:前14年~公元49年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才明勇略。

历史功过:“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这些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英雄志士舍生忘死、为国捐躯。这些话就是东汉初年的伏波将军马援说的。在东汉开国将领中,马援别具一格,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大半生都在安定边疆的战事中度过,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安宁,他西定陇右,南平交趾,北御匈奴,最后死在疆场,马革裹尸而还,践行了自己的人生誓言。

名家评点:马援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马援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篑的志愿。不可否认,马援所从事的战争,一般都发生在封建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马援本人思想。上也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但他忠勤国事,马革裹尸,仍然令人钦佩。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于是,他生前受到权贵的排挤压抑,死后又遭到了严重的诬陷迫害。

马援传记

良禽择木 胸怀大志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军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赵奢。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于是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迁移至茂陵。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而被杀,所以到了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已是家道中衰,盛况不再。马援有三个哥哥,分别是马况。马余、马员,俱是才华出众,在王莽时期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

少年时期的马援胸有大志,在几个兄弟中显得与众不同。因父母去世得早,马援在兄长的安排下,到河南跟着老师学习《诗经》。但因为马援志不在此,所以心思总是不能集中在诗句辞章上,成绩自然不理想。同学中有个叫朱勃的人,十二岁就能口诵《诗》。《书》。马援对照自已,感到差距太大,加上他的家境不富裕,就索性向他的哥哥马况提出请求,不读书了,想到边疆去放牧。马况了解自己的弟弟,鼓励他说:“像朱勃这样的人,是小器速成。你的才能很大,属于大器晚成。有本事的人总是要找机会展示才是。既然愿意出去,我也不阻拦你,尊重你的抉择。”但是没等马援起身,马况就去世了,马援只好留在家中,为哥哥守孝一年。一年中,他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对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肃衣冠,从来不踏进家门。

马援在王莽统治的时候,做过扶风郡(今陕西兴平东南)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押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伤心,就自作主张,把他们全部放走了,结果自已也只好丢官不做,逃亡到北地郡躲起来。适逢天下大赦,马援就在北地郡畜养起牛羊来。不想畜牧事业做得越来越大,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依附他,后来发展到手下有了几百户人家供他指挥役使。马援就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汉之间(今甘肃、宁夏、陕西一带)。整天在蓝天白云之间与牛羊为伍,马援依然豪气不减,他常常对手下人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马援种田放牧很有一套,没过多久就获得了丰厚的家产,共有马、牛、羊几千头,谷物数万斛。马援对这些财产看得很超脱,曾说:“有了钱,贵在能把它施舍出去,救济穷人,否则不过是个守财奴而已。”所以。他把所有的财产尽数拿出。分给兄弟朋友,自已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

王莽末年,天下纷争。王莽的堂弟王林任卫将军,他广招天下豪杰,把马援推荐给了王莽。王莽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王莽时期改太守为大尹)。王莽失败后马援和哥哥马況一起逃离了各自的任所,跑到凉州避难。

当时控制整个陇右地区的是军阀隗器。

隗器,字季孟,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王莽的国师刘歆闻听他的贤名,将他举荐为国士。刘歆死后,隗嚣回到家乡。不久天下大乱,隗嚣趁机起兵,杀了王莽的镇戎郡(今甘肃天水一带)大尹。因他在当地十分有名,所以被众人推为上将军。

隗器形成割据势力后,听从军师方望的主张,以“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为宗旨号召人民讨伐王莽,并修建高祖庙,盟誓效忠汉室。公元23年夏,隗器率诸将领向各州牧部监、郡国发布檄文,列举王弗罪状,共同谋伐。不久王莽败亡。隗嚣趁势攻占了陇西、武都、金城(今甘肃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郡县,不久归顺洛阳的更始政权刘玄,被封为御史大夫。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隗嚣劝刘玄东归刘秀,刘玄未同意。隗器与诸将密谋挟持刘玄东归刘秀,事情败露,他从洛阳逃回天水,在家乡重新招兵买马,自称西州大将军。由于隗器谦和爱兵,尤其是不论贫贱,他都能广泛结交, 一时间许多人纷纷慕名投靠,马援就是在这一时期投奔而来的。

马援投到隗嚣军中,深得隗嚣的器重,很快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并得以参与隗器的军事机密,商定机要,协助决策。此时,公孙述已在四川称帝,隗器交给马援一项任务,去公孙述那里打探虚实。

马援跟公孙述本是老乡,而且过去交情很好。马援来到四川,本以为老朋友见面,场面一定会很热烈。没想到公孙述做了皇帝,见面程序复杂而繁琐。他先把卫兵摆满宫廷,做足架势,然后才请马援进宫;待刚见过礼,又马上让马援出宫,住进宾馆;接着命人给马援制作衣冠。然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公孙述来赴宴,途中摆列仪仗,前呼后拥。宴席十分丰盛,完全按君臣礼节招待百官。遭遇这一套阵势,马援非常不自在,也非常失望。天下纷争未定,公孙述却如此沉醉于小朝廷带来的满足,可见其器宇心志之狭小。席间,公孙述表示要封马援为侯爵,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马援的随从宾客挺高兴,以为受到了礼遇,都愿意留下来。马援告诚随从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他说:“现在天下纷争,鹿死谁手尚未确定。公孙述不学习周公吐哺礼贤下土,反而尽搞这些华而不实的形式,把人搞得像个木偶人一样,这种人怎么能拢住天下人才,又怎么能最终成就大业呢?”

回到天水后,马援对隗器说:“公孙述不过是妄自尊大的井底之蛙罢了,不用太在意他,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东部。”

所谓东部,就是指已经占据洛阳的东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的开国皇帝,谥光武帝。刘秀出身于南阳豪族地主集团,政治资本雄厚,个人又具有敏锐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军事韬略。绿林、赤眉大起义爆发后,刘秀和他的兄长刘缤一起,打着“ 复高祖之业”的政治旗号,在春陵(今湖北枣阳东)起兵,加入起义大军。在推翻王莽统治的战斗中,刘秀多有贡献,尤其在昆阳大战中,刘秀的杰出指挥对起义军赢得决战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来,起义军内部发生内讧,其兄刘演被杀,在危急关头,刘秀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重新取得更始帝刘玄等人的信任,得到前赴河北(黄河以北)独当一面的机遇。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刘秀从此一步步走上逐鹿中原、并吞天下之路。

刘秀抵达黄河以北地区后,以复兴汉室为号召,不断壮大自身的势力,先后镇压了铜马、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起义军,并将农民军中的精壮收编人自己的队伍,实力由此大增。羽翼丰满后,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部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光武帝) ,沿用汉的国号,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政权建立后,开始了统一全国、消灭各地割据政权的战争。

刘秀定都洛阳后,虽然基本控制了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要地,但是仍处于各种武装势力的包围之中。东有青州的张步,东海的董宪,睢阳的刘永,沪江的李宪;南有南郡的秦丰,夷陵的田戎;西有成都的公孙述,天水的隗器,河西的窦融,九原的卢芳;北有渔阳的彭宠。此外尚有赤眉等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刘秀根据形势,采取了先取关东,后夺陇蜀,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西向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公元26年春,刘秀命大将盖延率军五万进击直接威胁洛阳的刘永集团,大破刘永。公元29年,汉军全歼刘永余部,从而消灭了关东地区的最大割据势力,解除了对京师洛阳的最大威胁。

公元26年二月,赤眉军落入刘秀预先设置的包围圈中,在次年的崤底之战中,刘秀亲自率军迫降了赤眉军。

公元27年三月,刘秀大将岑彭迫降董沂,击杀邓奉。尔后汉军消灭南阳刘玄余部,进击秦丰。秦丰坚守黎丘(今湖北宜城西北) ,被困两年后投降。

公元29年二月,渔阳的彭宠在耿身、朱祐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最后被部将所杀,汉军遂占领渔阳,统一了燕蓟地区。同年六月,刘秀亲征东海郡(今山东郯城董宪。接着,汉军又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消灭独据一方自立为天子的李宪。

至此,光武帝刘秀在短短的四年中,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关东地区的统一,有力地巩固了东汉政权。这样一来,击灭隗嚣、公孙述,夺占陇、蜀,赢得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了。

隗器和刘秀政权之间一度关系还不错。光武帝的大将邓禹镇压赤眉军时,曾有一部分部队叛逃到天水,被隗器出兵阻击,邓禹将隗嚣这一友好的举动向光武帝作了报告。为了笼络隗嚣,光武帝封他为西州大将军。四川的公孙述也曾多次派使者拉拢隗嚣归附蜀国,均遭隗嚣拒绝。但是隗嚣又不愿意完全归顺刘秀。他有自己的算盘,要独霸西州,拥兵自大,希望看到形势变化带来新的机会。所以当光武帝要他讨伐公孙述时,他以兵力不足,蜀道难行为借口,拒绝出兵。

马援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隗器派遣去洛阳探听虚实的。作为马援本人,也把这趟出使洛阳看做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他是个洞察时势的人,希望通过观察比较为自己的将来找一个牢固的依靠。

马援来到洛阳,遇到的情况与在四川公孙述那里迥然不同。刘秀很快召见了他,戴着头巾满面春风地迎了出来,完全没有那一套繁琐的礼节。一见面就同马援开玩笑说:“先生您可是游走在两个皇帝之间的人啊!”

马援机智地解释说:“当今之世,不单单是君主选择大臣,大臣也要选择君主啊!”

接着马援谈了自己的观感:“臣与公孙述是同县的老乡,从小关系又好。可是上次臣去他那里,他把卫兵摆满了宫殿,然后才让我进宫。而这次臣来陛下您这里,陛下就没有像公孙述那样,又是仪式又是卫兵什么的,您怎么知道我就不是刺客奸人,为什么如此信得过我?”

刘秀听后笑道:“您不是刺客,是说客。”

马援说:“如今天下纷乱,徒有虚名的人不可胜数。今天见到陛下,我感到您恢宏大度,很像汉高祖,我终于见识了本色率真的帝王风度。”

两人初次见面谈话非常投机。刘秀对马援的胆量见识也很佩服,认为他与众不同。

马援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他和光武帝之间无话不谈,关系日渐亲密。

光武帝到南方巡视,还让马援与他同行。经过实地观察,马援更加看清了天下形势,知道刘秀阜晚要完成统一大业,心中萌发 了投靠刘秀的念头。南巡归来,刘秀任命马援为待诏,在宫廷随时以备顾问。但马援毕竟是隗嚣派来的,还要回去复命,遂向光武帝告辞。马援离开洛阳时,光武帝特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

马援回到西州后。隗嚣非常高兴他急于了解东汉方面的情况,一连多少天与马援同卧同起,反复询问。马援有心劝隗嚣归附光武,向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洛阳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与刘秀交往的体会。

马援说:“光武帝英勇聪慧很有韬略,无人可以与之匹敌。而且他与人交往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性格豁达,不拘小节,与当年的汉高祖差不多。至于博览群书精通政事,更是前世无人可比。”

隗嚣酸溜溜地问:“您说他比汉高祖何如?”

马援回答:“刘秀还是不如汉高祖。汉高祖大气豪放,对小事不过分计较。而光武帝热衷于处理行政事务,一举一动很讲 章法,又不像高祖那样喜欢饮酒。”

隗嚣心里老大不高兴,说:“照你这么一说,刘秀岂不是比高祖更强?”

话虽如此说,隗嚣到底还是被马援说服,同意归汉。为了表示诚意,他派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使节性的人质,并让马援带着一些随从陪同前往。

洛阳为质的日子,清闲而无聊。马援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找点事做。住了几个月后,他发现上林苑土地肥沃,原野宽广,而自己带来的宾客又不少,于是上书光武帝,请求率领宾客去上林苑屯田,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边马援在洛阳种田,那边西州隗器与巴蜀的公孙述拉拉扯扯,暗中来往。光武帝知道隗嚣最终是靠不住的,还是要凭军事实力说话。他试探性地再次命令隗嚣讨伐公孙述,果然遭到隗器拒绝。东汉与隗器之间战争的密云越来越浓。

马援发现形势紧张后,非常焦急,他深知隗器的实力不是东汉的对手,多次写信规劝隗嚣不要反叛。隗器见信后愈发恼火,觉得马援吃里爬外,背叛了自己。

隗嚣对东汉的抗拒态度,给身在洛阳的马援造成了被动。但他看清了天下统的大趋势,决心已定,要彻底脱离隗器集团。于是,马援立即上书光武帝,表明自己拥护东汉的立场,并在信里陈述了平定隗嚣的策略。这标志着马援正式投入刘秀阵营。刘秀读到信后,马上召见马援。听了马援的详细计划后,光武帝便派他率领五千突骑来往于陇陕之间,游说羌族的豪长和隗器手下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向他们陈说祸福利害,做分化工作。马援还致书隗器的将领杨广,信中言词恳切让他向隗嚣晓以利害,劝他回心转意。

公元32年,光武帝亲自统军,讨伐隗嚣。走到半道,不少将领认为战事难料胜负难卜,纷纷劝阻刘秀不要贸然深入险地,刘秀一时犹豫起来。关键时刻,马援从外地赶来,刘秀大喜,连夜召见,把将领们的意见告诉马援,征询他的看法。马援力主进攻。他来自隗嚣阵营,对隗器方面的情况非常了解,认为隗器的将领离心离德,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如果乘机进攻,定可大获全胜。说着,马援使人在刘秀面前做了个大沙盘,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形状,并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然后指点山川形势,向刘秀详细讲解。沙盘形象逼真,马援对战局的分析也透彻明白。

刘秀听罢特别高兴,说:“敌人好像尽在我的视野之中了。”于是下决心继续进军。

第二天,刘秀挥军直进,时任凉州牧的窦融率河西五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车五千辆与刘秀会合,分数路攻陇。隗嚣主力很快被汉军消灭,十三名大将及部卒十万余人不战而降,隗嚣本人逃至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从此一蹶不振。

平定隗器一战,特别是“堆米为山”的演示,使刘秀对马援的军事才干有了深刻印象。作为从隗嚣阵营反水过来的马援,虽然加人刘秀阵营比较晚,但他很快以自己的才干赢得了东汉其他将领的好评,大家对他都很尊重,一有什么疑问都喜欢跑来请教他。对隗嚣的战争结束后,马援很快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作为大将来歙的副手,统领军队驻守长安。

西定陇右 全面治理

与东汉其他开国勋将有所不同的是,马援的军功,很多是在安定边疆的战争中取得的,他为东汉政权的开疆拓土立下了丰功伟绩。

东汉时期,青海湖一带居住的是先零羌人,他们在隗嚣时代就常常威胁和袭扰陇右。隗器覆灭后,羌人问题凸现在东汉政权面前。刘秀的大将来歙认为,马援年轻时就在西北从事游牧,对西北的民俗风情了如指掌,安定西北局面非马援不可。

在来歙的大力举荐下,马援被刘秀任命为陇西太守。

马援上任不久,数万先零羌人奔袭而来,掠抢临洮。马援闻讯,迅速率领三千轻骑,兼程奔袭,一举击溃羌兵。羌人退守关隘,马援也不强攻,转而绕近道向羌人的物资辎重所在地允吾谷发动奇袭。当羌人慌忙回救时,马援采取正面出击、奇兵绕后袭扰的战术,一举大破羌人。在战斗中,马援身先士卒,腿肚子被飞箭射穿。

光武帝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慰问,并赐给他牛羊数千头。

此役过后,马援率军又同羌人有过几次交手,羌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也彻底领教了马援的厉害,对他十分惧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马援很有政治头脑,见武的一手已 见成效,随即使用怀柔手段,目标是争取羌人归附,使其与汉民一道共同开发陇西。具体办法是,先使一部分羌人归附,使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再令已安居的羌人头目去招揽其他羌人部落。马援曾派羌族豪强杨封去说服塞外羌人。另外,对背叛公孙述前来归附的氐人,马援也以礼相待,奏明朝廷,恢复他们的侯王君长之位,赐给他们印绶。

当时,金城破羌(今青海乐都东)以西,道途遥远,常生变乱,不好治理。朝廷大臣商议,要把该地区舍弃。马援坚决反对,他提出了三条理由:第一,破羌以西的城堡都还完整牢固,适于固守;第二,那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第三,假如舍弃不管,任羌人占据湟中,那么,以后将有无穷的祸患。光武帝觉得马援言之有理,依从了他的意见。马援为金城破羌部落安排官吏,修治城郭,开导水利。同时,马援还引入内地的先进农耕技术,引水种稻。

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一共六年。由于他恩威并施,使陇西兵戈渐止,各部落羌人与汉民和睦相处,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马援的施政很有特点,他宽厚诚信,体贴下情,注重抓大事,举重若轻。他要求官吏恪尽职守,自己从不过多干预。

平日里,家里总是宾客盈门,旧交满座。他与宾客谈笑风生,颇为潇洒。遇到手下的官更来汇报具体事务,如果不是非管不可,他就说:“别总是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麻烦我,这都属于下面官员的事。有劳你们还是可怜可怜我吧,给我点自由逍遥。不过,如果有豪强欺压百姓,有羌人想作乱,你们就要速来禀报,这才是我这个太守该管的大事。”

有一次民间发生了械斗事件,有汉羌民众卷人。人们以讹传讹,哄传羌人又反了!顿时民间一片惊恐,有人要求马援赶快发兵平乱。马援正在与朋友饮酒,他镇定自若,谈笑如常,胸有成竹地告诉大家,羌人不会反,请大家各安其位。从一场平常的械斗事件,羌人感受到了马援对他们的宽容和信任,从此对马援更加敬服。汉羌和睦相处,农耕兴旺,商贾发达,陇右得以大治。直到三国时期,马援的后人马腾、马超等还一直得到羌人的尊敬。

马援的才能不只在政治军事,他对经济问题也颇为在行。早年从事农耕游牧他发展到万贯家产;镇守陇西,在经济上也颇有建树。在陇西,马援发现市场上币制混乱,使用不便。他为此上书朝廷,提出应该像过去一样铸造五铢钱。刘秀把他的建议提交政府有关部门审议。审议结果,否定了马援的建议。这事被搁置了起来。但马援始终认为币制问题重大,应该予以解决,心中始终挂记此事。后来,他从陇西被调入朝廷任虎责中郎将。回朝后,他马上就去找回了自己的奏章,一看奏章上批有十几条有关部广]的非难意见。马援根据自己在陇西执政的实际情况一条一条地加以解释和批驳,重新写成奏章上呈。光武帝见他言之有理,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五铢钱颁行天下,对当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马援回到朝廷后,常常被光武帝接见。马援外表出众,长得须发明丽,眉目如画。加上他口才极好,爱讲故事,尤其善于叙述前代故事。他讲起历史故事来,情节生动,人物活灵活现,常常把皇太子、诸王听得如醉如痴,从不感到厌倦。马援对军事问题非常有研究,常常和光武帝讨论。光武帝曾对人说:“马援谈论军事,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所以,光武帝对马援信任有加凡是马援提的建议,他基本都予以采纳。据说有一次,马援奉命到山林中平定土匪。他根据作战中遇到的情况,写了封奏章给光武帝,其中说:“剿灭土匪必须端掉他的老窝。所谓端掉老窝,就是要砍掉山上的树木丛林,使土匪无处可藏。好比是小孩头上生了虱子,如果剃一个光头,虱子也就无所依附了。”光武帝读到奏章。认为马援的办法好、比喻妙,赞叹之余,来了个当场运用,下令把宫中小黄门头上有虱子的,一律剃成了光头。这个故事倒不是说马援的计策多么高明,但是可以看出光武帝对马援是非常喜欢的。

南征交趾 竖柱为界

雒越是百越中的一支,大约是在公元前4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占据了红河流域。到了东汉时期。雒越已经有了发达的炼铜术,开始向阶级社会发展。最初是组成了雒越部落联盟,后来,其中一个蜀部落在蜀王子泮率领下取得了部落联盟的领导地位,建立起第一个王朝,史称安阳王。秦始皇统一中国,也征服了百越之地。

秦派往百越之地的地方官叫赵佗。渐渐地,赵佗乘中原内乱,也摆脱了中央控制搞起割据,建立了南越国。汉武帝时国势强盛,出兵消灭了赵氏割据势力,将南越国分置九郡,后来又改成七郡。这七郡统称为交趾,长官称交趾刺史。

光武帝时期,开始是锡光做交趾郡太守,后来是苏定做太守。苏定没能处理好民族矛盾,只知一味压制。雒越一名部落首领叫诗索,因为跟苏定有矛盾,被苏定所杀,这件事成为交趾起兵反汉的一个导火索。

诗素的妻子名叫征侧,见丈夫被杀,愤而率领部落起兵反汉,她的妹妹叫征贰,也起兵响应。征侧、征贰都是交趾贵族中颇有影响的人物,所以很快得到了交趾各部的响应。不久,征侧、征贰就占据了交趾。九真的大部分地区,日南、合浦地区也起兵响应,岭外六十余城失陷,征贰自立为王。

消息传到洛阳,光武帝刘秀决定派兵征伐。征讨交趾,虽然敌人并不十分强大,但是交趾的热带雨林及险山恶水构成了巨大障碍,山中瘴毒肆虐,猛兽恶虫出没。以往内地军队长途跋涉,跨海远征,往往死于疾病瘴毒者十之三四,所以朝中众将都觉得棘手。

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此后,世人皆称马援为马伏波。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征交趾。部队到合浦时,段志去世,皇帝下诏书命马援兼领其军。马援统领大军,分水陆两路,南驱千余里。公元42年春,大军到达浪泊,与敌大战。马援指挥将士奋勇当先,很快攻破叛军斩首数千,降敌万余名。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叛军已是溃不成军。第二年正月,马援大军诛杀了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光武帝大喜,为了表彰马援的军功,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马援封侯,已是五十七岁。他在军中杀牛摆酒,犒赏将士。饮酒中间,他回首平生,十分感慨,对身边将士说了一段很感人的话

我弟弟过去常常不理解我为什么总是慷慨激昂,胸有大志。弟弟曾对我说,人生一世,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出门有车乘,有马骑,在郡中当个文书官吏,安贫乐道,平和生活,被乡里四邻称作是个好人,这样一辈子不就蛮好嘛!何苦那么四处奔忙,孜孜以求,把自己搞得又苦又累。这次率兵南征,想起弟弟当年的话,真是感慨良多!当叛军还没有被剿灭的时候,我们行军驻扎在浪泊等地,上面是雾塞满天下面是湿气熏蒸,还要为战事殚精竭虑。我躺在帐篷里,想到弟弟所讲的那种恬淡生活,已经是遥不可及了!如今,靠着将士们的齐心协力,叛军得以剿灭,我也有幸得蒙朝廷大恩,比各位先一步配上了金紫绶带,真是悲喜交集,感激涕零啊将土们听了马援一番发自肺腑的言论,也都敬佩不已,一起向北伏地,山呼万岁。

接着,马援率大小楼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继续进击征侧的余党。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五千多人,彻底平定了交趾地区。马援在交趾郡竖立了两个铜柱作为汉朝的边界,从此“伏波铜柱”就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后人有诗赞叹铜柱:“一柱高标险塞垣,南蛮不敢犯中原"。

平定交趾后,马援还是像当年在陇西一样,不单纯解决军事问题,而是政治、经济、文化多管齐下。军事行动一结束,他就果断采取了民族和解政策。他以当地原有的制度为基础,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向当地人申明,以便约束。此后当地始终遵行马援所申法律。随后,马援将交趾大小雒帅三百余人内迁至零陵安置,从而彻底消除了交趾、雒越动乱之源。马援见西于县辖地辽阔,有三万二千多户,边远地方离治所一千多里,管理不便,就上书给皇帝,请求将西于分成封溪、望海二县,得到了皇帝批准。马援每到一处,总是把内地先进农耕技术传给雒越百姓,帮助他们修渠引水,灌溉种稻,使雒越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援也因此受到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热爱。直到现在,越南各地的“伏波庙”香火依然很盛,几乎每家都供着“本头公”即马援的神位。

马革裹尸 践行豪言

平定交趾为马援带来了辉煌的声望。名也有了,侯也封了,一般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往往见好就收,去享受名声带来的巨大利益,但是马援并不这样,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并不把功名利禄看做是人生的全部,他总是担心自己的才德不能与名声地位相匹配,所以他总是期盼下一个机会,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建功立业。

马援从交趾回来后,他的老朋友孟冀前来向他祝贺。马援诚恳地表示,自己功劳微薄,可朝廷封赏厚重,实在受之有愧。他向孟冀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如今北方边疆并不安宁,匈奴、乌桓常常侵扰。我决心已定,准备向朝廷申请北上戍边。为国效死在边疆战场,以马鞍之革包裹尸体,是大丈夫的本分和光荣,我不能默默无闻地躺在家里,去享受儿女温情。”

马革裹尸,是马援留给后人的一句名言,也是马援一生践行的豪迈誓言。

马援回到京城才一个多月,正逢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遂主动请缨率兵出征,得到了批准。老将军马不卸鞍,征衣未解,又要踏上北上的征程,光武帝被马援勤勉为国的精神所感动,命令百官都去送行,以示荣宠。

马援率领三千骑兵迅速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乌桓部队发现汉军到来,纷纷撤离。这次出兵,并未遇上大的战事。马援修整边墙,加筑堡寨之后,收兵回师。

公元47年,南方的武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剩,由于不明敌情,冒进深人,导致全军覆没。次年,朝廷又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前去征讨,仍未奏效。这时马援已经六十二岁,正卧病在家,闻听南方军情吃紧,他从床上一跃而起,立即向朝廷要求率兵出征。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亲冒矢石,军务繁剧,恐怕他身体不支,没有答应他的请求。马援当面向光武帝请战,为了证明自己不老,马援说:“臣还能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披上盔甲,手持兵器,飞身上马。只见他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光武帝见马援豪气未减,雄心不已,很受感染,笑着夸道:“这个老头真是精神啊!”于是派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

虽然如愿以偿,但是这一次马援并不感到轻松。他的副手马武耿舒,一个是开国大将,一个是名将耿身的弟弟,都是在朝中很有影响的权贵之人,马援对能不能调遣他们心中无底,并且隐隐感受到了一股掣肘的力量。出征之前,马援向前来送行的朋友表露了自己的忧虑,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证实了马援的想法。

公元49年春,马援率部到达临乡(今湖南常德古城山),蛮兵来攻,马援迎击,大败蛮兵,斩俘两千余人,蛮兵逃人竹林中。当部队前进到下隽时,马援和耿舒在行军路线上发生了分歧。当时部队面临两条路可选择,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走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走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耿舒主张从充县出发,而马援则认为,走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两人意见难以调和,便上表请皇帝裁决。皇帝虽然同意了马援的意见,但作为主将,马援深深感到了挫折。

战事进展并不顺利。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南方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加上天气酷热难当,许多士兵染瘟疫而死:马援年迈,也不幸染上瘟疫,但他强忍病体,坚持指挥,将士深为感动,不少人流下热泪。

就在马援兵困于崎岖水道中时,他的副将耿舒写信给朝中的哥哥好畴侯耿舁,极力抨击马援的军事决策,认为大军陷于瘟疫险阻之地而徒劳无功,都是马援的责任。耿拿收到此信,当即奏知皇帝。光武帝于是派虎责中郎将梁松前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

梁松是光武帝的女婿, 一向骄横自大。梁松的父亲原来是马援的朋友。马援看不惯梁松那股骄横劲儿,曾经批评过他。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去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回礼。粱松走后,马援的儿子说:“梁松是朝廷权贵,许多大官对他都很畏惧,您怎么不向他还礼呢?"马援说:“我和梁松的父亲是朋友,是他的叔伯辈。他再是权贵,也有个辈分顺序。”梁松对此事一直记恨。

还有一件事令梁松对马援痛恨不已,就是他曾因为马援的一封家信受到牵累被皇上斥责。那还是马援南征交趾的时候。马援在前线听说侄儿马严、马敦到处乱发议论,讥讽别人,而且跟一些轻狂不羁的人物结交往来,便写信劝诫他们。信中告诚侄儿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背后议论某某的是非长短,就要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这是要避讳的,耳朵可以听,但一定不能跟着说。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是我最厌恶的,宁死不愿我的子孙有这种恶行。”谈到如何结交朋友,马援在信中评点了两位当朝的人物:龙伯高和杜季良。结合具体实例教育侄儿,他写道:“龙伯高这个人,朴实厚道,言语谨慎,谦约节俭,廉洁正派有威信,我敬重这种人,希望你们能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讲义气,什么朋友都交,把朋友的忧乐当成自己的忧乐,他父亲去世,前来吊孝的宾客众多,惊动了好几个郡。这种人我也很敬重,可是我不愿你们学他。为什么呢?学龙伯高学得即便不像,也能学到他的出口谨慎,好比是雕刻鹄鸟不成,雕成了鹜鸟,好赖也是鸟。而学杜季良如果学得不好,就可能沦为轻薄之人,好比是画虎不成反画成了狗。”

杜季良当时正任越骑司马,他的政敌以马援此信为凭据,上奏章控告他,说他行为轻薄,不然伏波将军怎么会万里之外,还寄信告诫侄子不要学他。奏章并且牵扯出了权贵梁松、窦固,说他们与杜季良相互勾结,为非作歹。光武帝皇帝览此奏章,把梁松、窦固召来严加责备,并且把奏章和马援的信给他们看。二人叩头流血,才免去罪过。结果杜季良被罢官,龙伯高则被升任零陵太守。一封信竞然牵出这么大的是非,这是马援始料未及的。新仇旧恨,使梁松对马援积怨更深。

当梁松赶到南征军中时,马援因病已死。梁松旧恨难消,乘机罗织罪名,诬陷马援。他向光武帝告了一状,说马援不但此次指挥作战犯了错误,而且上次南征交趾的时候,私下里搜刮了大批珍珠。曾跟马援一起出征交趾的马武也跟着附和,说亲眼看到马援回家时确实装了整整一车珍珠。

事情的真相是,当初南征交趾时,马援常吃一种叫薏苡的植物果实。据说薏苡能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马援班师回京时,就拉了满满一车,准备用来做种子。当时有人见马援拉了一车东西,以为肯定是南方出产的珍贵稀有之物。于是权贵们都希望能分一点,分不到便纷纷议论,说马援的坏话。但马援那时正受光武帝宠信,所以没人敢跟皇帝说。

梁松。马武一诬告,许多人对马援群起而攻之,都说马援确曾运回过一车珍稀之物。光武帝不明真相,勃然大怒,追收了马援新息侯印绶。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为何如此震怒,也不知马援究竞身犯何罪,惶惧不安。马援的尸体运回,家人也不敢埋在原来的坟地,只买了城郊几亩地,胡乱地埋葬。马援的宾朋故旧,也不敢前来吊唁。一代名将,没想到死后景况如此凄凉

葬完马援后,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妻子蔺夫人带儿女们]到朝廷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给他们看,马援的家人方才知道蒙受了天大的冤枉。蔺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后,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光武帝这才命令安非马援。

马援有三个女儿,其中三女儿最为聪明灵秀。他在世时,曾将三女儿许婚窦家。但马援死后,窦家也参与陷害马援,于是马援的夫人坚决与窦家解除婚约。公元49年秋,蔺夫人把她的三个女儿全部送进皇宫,因为三女儿最出众,就被送入太子宫中。不仅皇后阴丽华对她印象很好,太子刘庄也很宠爱她。光武帝死后,刘庄即位,是为明帝,册封马贵人为皇后。马皇后没有生子,明帝立贾贵人生的儿子刘坦为皇太子,由马皇后抚养,马皇后悉心抚育刘坦,母子关系甚厚。马皇后吸取了父亲遭人排挤的教训,即使身为后宫之主,仍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常常穿粗布衣裙。她德才貌俱全,很喜欢读书,虽不干预朝政,但对世事却明断有理,明帝对她十分佩服。

马援死后多年,公元60年,也就是东汉明帝永平三年,汉明帝刘庄怀念创立东汉的中兴大业的功臣,于是命人在南宫云台画上邓禹、马成、吴汉、王梁等二十八位将领的肖像,史称“云台二十八将”,马援并不在此列。事后,东平王刘苍问明帝“为什么不画伏波将军的像?”明帝笑而不答。原来,当时的皇后就是马援的女儿,明帝一是避讳,二是避嫌。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千百年来,很多人只知道“云台二十八将”这个名词,很少有人能记全其中每一个人的姓名,可是人们记住了马援,记住了那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将军,记住了他马革裹尸、开疆拓土的英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