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额尔德尼

额尔德尼(满洲文字之父)

额尔德尼简介

额尔德尼:额尔德尼,纳拉氏,世居都英额,隶属于满洲正黄旗。他早年即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因兼通蒙古语和汉文,主要职掌“记典例司文书”,赐号“巴克什”。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决定创制本民族的文字,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创制满文后不久,噶盖“以事伏法”,而由额尔德尼单独承担完成了创制任务。满文的创制和颁行,不仅适应了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了满族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权的建立。

额尔德尼传记——

额尔德尼,原姓纳拉氏,明万历八年(1580 年)出生于建州女真都英额(今抚顺市西),后隶属于满洲正黄旗。额尔德尼生而聪敏,自幼开始学习蒙古文,并兼通汉文。太祖高皇帝创业之初,即以文学侍从的身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额尔德尼从征蒙古时,能够就蒙古的习俗和他所掌握的蒙古语、蒙古文,居中联络,传宣诏令,成为沟通满、蒙民族,进行招降纳附的重要桥梁……因著有劳绩,努尔哈赤特赐“巴克什”称号(“巴克什”汉译为“大学者”,意为师傅,指精通读写的人)。

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后,女真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与明朝、蒙古各部的联系也日趋频繁,但当时仍一直借用蒙古文字记事和交际,这就不能适应女真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女真人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明初的女真人往来文书,使用的是一种分别模仿汉字和契丹字制作的女真字,但由于难以辨认,到明朝中叶,这种文字已经不流行了,女真人大都不识字。以后改行蒙古字,女真人说的是女真语,文字书写却借用蒙古语,而这种文字记载须通过蒙古语进行,不懂蒙古语的人就不能识字,沟通十分不便。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决定创制本民族的文字,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共同创制。努尔哈赤想仿照蒙古字创制本民族的文字,并将想法和设想告知额尔德尼和噶盖,要让他们具体实施。于是,额尔德尼和噶盖对努尔哈赤说:“ 我等习蒙古字,始知蒙古语,若以我国语编创译书,我等实不能。”努尔哈赤说:“汉人念汉字,学与不学者亦皆知。蒙古之人念蒙古字,学与不学者亦皆知。我国之言与蒙古之字,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国语言编字为难,以他国之言为易耶?”额尔德尼和噶盖回答说:“ 以我国之言编成文字最善。但因翻编成句,吾等不能,故难耳。”努尔哈赤对二人说:“写阿字, 下合一玛字,此非阿玛乎?额字,下合一默字,此非额默乎?吾意决矣,尔等试写也。”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创制满文后不久,噶盖“ 以事伏法”,而由额尔德尼单独承担完成了创制任务。额尔。

德尼所创制的满文,是在蒙古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其字母基本上仿照蒙古文字母而成,没有圈点,称为“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这种满文,因属初创,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归纳起来讲,老满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字母的书写形式不规范,同一个字母有几种书写形式,往往出现混淆,不便于使用;二是一。字多音,即辅音和辅音的音位混乱,致使字母之间互相假借,较难识别;三是音译汉语借词,如人名、官名、地名和物名等,明显感到已有的字母不够用。所以,随着女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满文”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学习,还是使用,都日益感到不方便,对其改进和完善,已成必然之事。

满文的创制和颁行,完全适应了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有助于推动女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权的建立。

额尔德尼是在军事征服的动乱年间成长起来的既能征善战,又文武兼通的佼佼者,是通晓蒙、汉先进文化的满族精英代表。在他的努力下,满族从此有了自己传达政令、制定法律、传播知识、吸取先进文化的工具一满文, 这对满族尽快走出蒙昧时代,进人高度发达的封建社会,起了重要作用。

此外,额尔德尼还着手将许多汉文著作译为满文。额尔德尼创制满文的过程中,既继承了本民族的语言遗产,也充分吸收了外民族合理、有用的成分……后金天命八年(1623 年),额尔德尼及妻子因为囤积并隐藏珍宝,被努尔哈赤处死。皇太极谕之为一代杰出之人,谕旨人“大学士希福”宗族,并赐姓“赫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