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陈桥兵变简介

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60年,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陈桥兵变过程分析——

赵匡胤身世

宋朝在军事上不行。宋太祖赵匡胤靠兵变篡夺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这多半是时势所使然,唐末至五代十国乱世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宋朝在军事上的软弱无能,根子是从宋太祖赵匡胤时就种下的。

赵匡胤一生有三位老师:父亲赵宏殷、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他从父亲赵弘殷身上学到了骁勇善战的本领;从周太祖郭威身上学到了通过兵变夺取帝位的成功经验;从周世宗柴荣身上学到了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

通过陈桥兵变当上北宋开国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祖籍今河北涿县,“生于洛阳夹马营”,祖上世代为官。高祖赵朓,唐朝县令。曾祖赵珽,唐朝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唐末任过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是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五代时先后四朝为将。后梁时,任成德军节度使王镕的部将。后唐时,奉王镕之命“将五百骑援(后)唐庄宗(李存勖)于河上有功,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赵弘殷受冷落,后晋时无任职记载。后汉时,赵弘殷领兵讨伐凤翔王景,蜀兵来援,战于陈仓,左眼中箭,“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以军功迁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随周世宗征淮南,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寿春卖饼家饼薄小,世宗怒,执十余辈将诛之,宣祖(赵弘殷)固谏得释。”可见赵弘殷深得周世宗青睐和信任,因军功“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与太祖(赵匡胤)分典禁兵,一时荣之”(《宋史·太祖本纪》)。

赵匡胤年轻时,有过一段短暂的流浪岁月。父亲赵弘殷被后晋冷落的阶段,赵匡胤深感彷徨,独自离京外出闯荡,“漫游无所遇”。有一天夜里,他投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一位老僧给他相面,对他说:“你的出路在北方。”其实老僧的分析并不深奥,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南方各国割据自守,少有机遇;北方乱局不息,政权更迭不止,他劝赵匡胤回到北方去寻找机会。

赵匡胤返回汴京,后汉高祖刘知远新亡、隐帝刘承祐新立,“周祖(郭威)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当时枢密使郭威正要领兵去平定以李守贞为首的关西三叛,恰在这时,赵匡胤投奔到郭威手下当兵,这就是机遇。赵匡胤作战勇敢,得到郭威赏识。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提拔赵匡胤为禁军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当时郭威养子柴荣任京城开封尹,经常出入禁中,对赵匡胤产生好感,把他要去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京都骑兵指挥)。

周太祖郭威建立后周取代后汉,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不服,在晋阳自立为帝,另建北汉政权,向后周发动进攻。这时郭威已去世,周世宗柴荣领兵亲征,与北汉战于高平。危急关头,赵匡胤紧随周世宗“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返回后,赵匡胤拜殿直都虞候,领岩州刺史。此后,他跟随周世宗南征淮南,北伐燕云,屡建战功。

周世宗在北伐燕云前线病倒,返回汴京。这时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一旦病故,帝位旁落他家。而且已经露出迹象,他在北征途中披阅四方文书时,无意中在一个信袋里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有“点检作天子”五字。“点检”就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他是先帝周太祖郭威的女婿,论人望、兵权,他是最有可能篡夺帝位的人。周世宗对他起了戒心,果断采取措施,任命他最信任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取代张永德。周世宗原以为赵匡胤对他一片忠心,资历人望又较浅,不会起反心。他万万没有料到,赵匡胤才是一位连做梦都想当天子的人。不久,周世宗病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周恭帝),又给赵匡胤增加了两项官职: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周世宗无意中为赵匡胤准备好了篡夺帝位的全部条件,这时赵匡胤只要不怕烫手,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太阳。

历史往往会出现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南北朝时期,北朝最强的一个政权是北周,它培养出了隋文帝杨坚,由他篡周建隋,统一了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中最强的一朝是后周,它培养出了宋太祖赵匡胤,由他篡周建宋,开始了重新统一中国的奋斗历程。两个周氏政权,都为重新统一中国积蓄了力量,准备了条件。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同他的几位心腹精心策划好的。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群臣正在向后周小皇帝柴宗训恭贺元旦,赵匡胤谎称接到镇、定二州(治今河北正定、定州)送来北汉与辽国联兵南下的紧急奏报,这显然是个圈套。据估算,当时从镇、定二州步行到汴京,至少要走一个月。当然,紧急军情也可通过驿道快马递送,但怎么恰好大年初一送到京城?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当然不会做出什么决断,执政大臣范质、王溥商量后,命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抗敌。正月初二,赵匡胤派副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带领部分兵员先头出发。汴京百姓立刻骚动不安,纷纷谣传:“点检要当天子了!”这时的“点检”就是指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一时人心惶惶,“争为逃匿”。正月初三,赵匡胤率领大军从汴京出发,没有出现军队沿街大掠迹象,汴京城内人心稍定。当日傍晚,禁军开到汴京以北四十里陈桥驿站宿营。晚上,赵匡胤请各位禁军将领喝酒,自己假装喝醉,提前离开,由他的两位心腹掌书记赵普、弟弟赵匡义(赵匡胤称帝后,他避讳改名赵光义)具体负责实施兵变计划。由于赵匡胤父子在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四朝禁军中掌过兵,赵匡胤本人执掌后周禁军已经第六年,在禁军中人脉根基较深。一经鼓动,将士们呼啦一声群起响应。

正月初四天刚亮,士兵们拥向赵匡胤住处,高喊:“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已经有人把一面黄旗扯下,象征“黄袍”披到他身上,高呼万岁,把他抬上马背。赵匡胤勒马问诸将:“汝等贪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汝等能禀乎?”众将下马曰:“唯命!”赵匡胤针对五代以来历次改朝换代军队进京时都大肆抢掠的教训,下令:“太后、主上,吾北面事之;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汝等不得惊犯宫阙、侵凌朝贵及犯府库。用命有厚赉,违则拏戮!”众皆应:“诺!”(《续资治通鉴·宋纪一》,岳麓书社2008年重排本,以下简称《续通鉴·宋纪?》)。

正月初五,赵匡胤军队返回汴京,先派客省使潘美进宫通报。上早朝的宰相范质、王溥尚未离开,听说赵匡胤发动兵变,范质一把抓住王溥的手说:“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范质的指甲掐进了王溥手心肉里,被他掐出血来;王溥紧张得说不出话。这时有位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骑马奔回家去准备组织抵抗,散员都指挥使王彦昇拍马追到韩通家里,把韩通和他妻子都杀掉了。赵匡胤命士兵们都回兵营,自己回到殿前都点检公署。不一会儿,诸将强拥着宰相范质等大臣来到赵匡胤公署。赵匡胤一见他们,故作姿态,流着眼泪道:“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续通鉴·宋纪一》)宰相范质等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按剑厉声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王溥退至阶下,先对赵匡胤跪拜;范质不得已,也后退跪拜。于是,众将领簇拥赵匡胤上崇元殿,通知文武百官都来参加禅代典礼,大臣们拖拖拉拉直到下午才到齐。这时有人说,还没有写禅让诏书。翰林学士陶穀早有准备,从朝服宽袖中抽出来说:“有了。”他宣布周恭帝退位,将帝位禅让赵匡胤。赵匡胤面南受拜,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建隆。赵匡胤“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宋史·太祖本纪》)。

这时,赵匡胤首先想到了兵变过程中被王彦昇杀掉的韩通。韩通早先与赵匡胤同掌宿卫,韩通性刚、少谋,大小事一个人说了算,赵匡胤对他很有意见。韩通的儿子早就看出问题,提醒父亲及早除掉赵匡胤。韩通不听,终于遭到杀身之祸。赵匡胤夺得了帝位,为了笼络人心,要治王彦昇擅杀韩通之罪。群臣都出面跪奏道:“建国之始,乞赦之。”赵匡胤诏令赠韩通为中书令,为他举行了隆重葬礼,“以嘉其忠”。赵匡胤把一场假“戏”演得声情并茂,顺利地当上了北宋开国皇帝。

平定二李叛乱

赵匡胤篡周称帝,后周的方镇节度使当中,起兵反叛他的有两个人。一是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二是扬州淮南镇节度使李重进(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一在西,一在东,遥相呼应。赵匡胤于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称帝,四月,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就打出反宋旗号,起兵占据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李重进派亲信翟守珣从扬州前往潞州同李筠联络,准备共同举兵反宋。但翟守珣认为赵匡胤建宋代周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他没有去潞州,而是直奔汴京向赵匡胤告发李重进企图举兵谋反。赵匡胤让翟守珣返回扬州,劝说李重进不要起兵。他的目的是稳住李重进,首先集中兵力平定潞州的李筠,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扬州的李重进,各个击破。赵匡胤派石守信等将领分道出击,讨伐潞州李筠。宋军首先把李筠可能退入太行山的道路全部封死。六月,赵匡胤亲率大军,在泽州将李筠打败,李筠跳进火堆自焚而死。七月,李重进在扬州起兵。十月,赵匡胤又亲率大军前往扬州,李重进兵败,全家自焚而死。这两起反叛得到迅速平定,其他藩镇势力都不敢再动,纷纷表示臣服北宋。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有一手比打仗更厉害,他发现前人利用某一把梯子登顶是一条捷径,他就去模仿;模仿成功后,他立即把这把梯子毁掉,绝不让别人再来模仿。他通过陈桥兵变称帝后,对直接参加或支持陈桥兵变的一批禁军将领都加官晋爵,提拔重用,先把他们稳住。但是,这批掌握禁军的重要将领,很快就成了赵匡胤的一大心病。他越想越觉得这个隐患非消除不可,但强行剥夺这些人的兵权显然不行,必须智取。

赵匡胤工于心计,且不着痕迹。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闰三月,慕容延钊和韩令坤从外地回京城朝见他,赵匡胤乘机诏令他们二人到外地出任节度使,解除了他们二人的禁军职务。从此,他取消了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由石守信接替韩令坤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赵普又提醒赵匡胤说,石守信也不宜长期留任禁军职务。七月初九,晚朝罢,赵匡胤把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留下喝酒。酒兴正酣,他让侍从们都退下,对各位将领叹了口气说:“我是靠你们各位出力才当上皇帝的,但当皇帝太艰难了,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都惊愕地问:“陛下何出此言?”赵匡胤说:“我这个皇帝宝座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人一听话中有话,慌忙跪在赵匡胤面前说:“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赵匡胤说:“即使你们自己没有异心,如果有人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不想当也得当啊!我不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吗?”各位一听,这是皇上在猜忌他们了,是不是要杀掉他们啊,一个个都哭了起来。赵匡胤乘机开导他们说,各位不如到外地去当个节度使,既能享受荣华富贵,又可避免被人逼迫黄袍加身的风险。我可以同各位结为姻亲,君臣无猜,两相平安,岂不美哉?赵匡胤已经把话说得非常明白,谁也不想敬酒不吃吃罚酒。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人都主动上表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立刻准奏,把这些人都派往外地出任节度使。后来,赵匡胤确实同这些人结成了姻亲,构成了维护赵宋王朝的一张权力网。

赵匡胤总结了五代乱世教训,首先通过杯酒释兵权,消除了别人可能利用禁军权力发动兵变的隐患。后来,他又分步实施,把各镇节度使掌握的兵权、治权、财权,统统收归中央,“强干弱枝”,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对各军镇增派了多名同级官员,加强互相制约,使他们闹不起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