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炎黄上古之战)

中华民族大统一

阪泉之战简介

阪泉之战: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发生在华夏集团活动地域的东半部,较靠近东夷集团分布区,保存传说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阪泉之战曾见载于春秋时期的史籍中。公元前636年由于内乱,周王出奔于郑国,次年狐偃建议晋文公“求诸侯,莫如勤王”。 晋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后来司马迁“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收集民间传说并进行实地考察,参证文献记载写成《史记·五帝本纪》,复原了阪泉之战的历史过程。

阪泉之战过程分析——

阪泉之战,发生于约公元前26世纪的黄帝时期,是黄帝在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那么,阪泉之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结果和影响又如何呢?

炎黄部落崛起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是少典与附宝之子,生于姬水,居住在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建都于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因此也被称作有熊氏。炎帝又称赤帝,和黄帝一道被称作中华民族的始祖,居住在姜水(今陕西宝鸡境内)一带。

神农氏时代末期,氏族制度日渐衰落,各部落之间因为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争愈演愈烈,各方百姓苦不堪言,但神农氏已经没有能力平息战乱。在这种背景下,黄帝开始训练自己的子民使用武器,并通过武力征服作乱或者不顺从的部落。

在“以力为雄”的原则指引下,黄帝部落迅速崛起,雄踞一方,众多弱小的部落纷纷投靠,以求庇护。然而,就在黄帝部落四方征讨,不断扩充实力的同时,炎帝部落同样在一步步地走向强盛。

最终,两个强盛的部落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阪泉之战由此爆发。

炎帝被生擒

因为炎、黄两大部落均实力强大,所以阪泉之战可谓战况空前。阪泉位于今河北省逐鹿县东南,据史料描述,炎黄大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成河。交战过程中,黄帝率领熊、罴、貔、貅、 鰸、虎六支部队,高举雕、鹖、鹰、鸢四面旗帜,摆开阵势,发动进攻,先后展开三次厮杀,场面非常激烈。

最初,黄帝先发制人,对炎帝部落展开火攻。结果,炎帝阵营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随后,炎帝命人以水灭火,黄帝则趁势进攻,将炎帝部落驱赶到阪泉的河谷之中。

之后,黄帝和炎帝展开心理战,斗智斗勇,旨在活捉炎帝。黄帝命人在炎帝阵营周围竖起七面大旗,展开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经受了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只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知道黄帝究竟想要怎样进攻己方,手足无措,苦恼不已。

如此僵持了三年,黄帝一边利用星斗七旗战法做掩护,不断训练士兵;一边暗中命人修挖地道,—直通到炎帝阵营腹地。最终,地道挖成,黄帝内外夹击,活捉炎帝,取得了阪泉之战的胜利。

阪泉之战以后,炎帝甘愿臣服,归顺黄帝部落。从此,黄帝成为各部落拥戴的共同首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初现端倪,从这个意义上说,阪泉之战在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经过阪泉之战,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中华文明史也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