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春秋时期齐鲁之战)

一鼓作气败齐军

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长勺(sháo)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长勺之战过程分析——

长勺之战,是指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也即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进行的一场战役,以齐国战败、鲁国获胜告终。当时,齐国的军事实力本在鲁国之上,但为何会败给实力较弱的鲁国呢?这场战役对后世的战役又有哪些影响和启迪呢?

齐国政乱成导火索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作为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齐国和鲁国本身就互相毗邻,加上当时的动荡局势,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并呈现出不断升级的态势。

当时的鲁国,位于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设在曲阜(今山东曲阜),无论是疆域还是国力,都在齐国之下。而反观齐国,则辖有今山东北部的广大地域,都城位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就整体而言,齐国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礼法完善,实力雄厚,是东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之后,齐襄公因贬谪公孙无知,引起公孙无知的不满,而大夫连称以及管至父也对齐襄公怀恨在心,随即勾结公孙无知,杀害齐襄公,并拥立无知为齐国君主。

公孙无知等人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大夫管仲以及鲍叔牙等人的不满。因预感到国势将乱,管仲和鲍叔牙分别拥戴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逃亡鲁国和莒国避难。

之后,齐国大夫王子成的父亲杀死公孙无知,随即宣布迎回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立为齐君,同时和鲁庄公商议着由鲁国出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与此同时,莒国的公子小白也听说了公孙无知被杀的消息,随即在鲍叔牙和莒兵护送下返回齐国,以便夺取政权。

结果,管仲在得知公子小白的行动后,带兵射伤小白。但在鲍叔牙营救之下,公子小白终究还是抢先赶回齐国国都临淄,即位为君,是为齐桓公。管仲和公子纠见国君之位已被小白抢去,只好撤回鲁国。在这种情况下,齐桓公对于包庇政敌的鲁国自然充满仇恨,而鲁庄公也对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国君十分不满,甚至亲自率领大军强送公子纠进入齐国境内。

见鲁军来犯,齐桓公在与鲍叔牙等人商量之后,决定放弃和谈等途径,直接出兵抵抗。之后,齐军击破鲁国左、右军,也即包围鲁庄公所统率的中军,鲁庄公通过化装突围,才侥幸逃脱。

鲁军惨败后,鲁庄公被迫杀死公子纠,并把管仲押送到齐国。之后,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管仲成为齐国上卿,即齐国的丞相,辅佐齐桓公。

曹剃运筹帷幄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不顾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决定兴师伐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以此报复鲁国支持公子纠即位的宿怨,同时向外扩张势力。而在惨败于齐国之后,鲁庄公吸取战败的教训,全力加强军队训练以及兵器储备,同时疏浚曲阜以北的洙水,以防齐军进攻,并通过政治渠道取信于民,争取民心。

在得知齐国大军来犯之后,鲁庄公决定集结全国的力量,与齐军决一死战。在鲁庄公发兵之前,曹剃毛遂自荐,称自己愿意参与战事,指挥鲁军作战。

见到鲁庄公后,曹数开门见山地问道:“您凭借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呢?”鲁庄公回答说:“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享受,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曹"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接着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曹判回答说:“这种小诚信,得不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又说:“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公正地处理。”曹剃回答说:“这才算尽到了君主的责任,具备和齐国一决胜负的条件了。如果您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于是,鲁庄公答应了曹剃的请求,让他和自己一同前往长勺。

公元前684年,齐军侵入鲁国境内。鲁庄公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决定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长勺迎击齐军。由于曾经大败鲁军,齐军全都觉得鲁军不堪一击,接连发起猛烈的攻势。鲁庄公见齐军不断冲击鲁军阵地,随即准备让鲁军出战。这时,曹数站出来劝阻道:“现在齐兵锐气正盛,倘若我军出击,恐怕正合敌军心愿,没有必胜的把握。”

于是,鲁庄公下令鲁军固守阵地,并命弓弩手向齐军射击,以稳住阵势。结果,齐军攻不下鲁军阵地,又受到鲁军弓弩的猛烈射击,很快陷入劣势,只得撤军。

稍作休整之后,鲍叔牙又下令齐军展开第二次攻击。这一次,在曹剃的建议之下,鲁庄公依旧命令鲁军固守阵地。结果,齐军虽然攻势凶猛,但仍未能攻克鲁军阵地,只好再次撤退,士兵疲惫不堪。

见鲁军一直不肯出战,齐军认定是鲁军怯战,随即决定再次发动攻势。这一次,齐军声势浩大,很快就攻到了鲁军面前。不过,曹判一眼就看出齐军的疲态,他们虽然声势很高,但却没有什么斗志。于是,曹剃建议鲁庄公发动反击。紧接着,鲁庄公亲自擂起战鼓,下令鲁军出击。听到攻击的命令,铆足了劲儿的鲁军冲出营地,争先恐后地向齐军冲去。结果,齐军根本无法抵挡鲁军的攻势,被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见齐军败退,鲁庄公下令追击。但曹剃认为齐国兵力强盛,是否真正失败很难判定,可能另有埋伏,随即阻止了庄公下达追击命令。之后,曹数登高眺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扔得满地都是,又下车仔细观察了齐军东拐西折的车辙,这才断定齐军真的是溃不成军,并建议鲁庄公乘胜追击。于是,庄公令下令追击,大败齐军,获得大量兵器和物资,并射杀了齐公子雍,一洗之前的战败之辱。至此,长勺之战以鲁国大获全胜告终。

后发制人成兵家瑰宝

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也开创了后发制人、敌疲我打的防御战略思想,对后世的战役影响深远,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曾评价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在总结获胜经验时,曹刿曾说:“用兵打仗凭借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次攻击之后,士气已完全丧尽,而我军却士气正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能够一举打败齐军。”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后发制人”的战略用意和精髓。

不过,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长勺之战是齐桓公经历的少有的一次挫折,对他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有一定的影响,也并没有阻止齐国争霸中原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