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邓愈

邓愈(明朝开国名将)

邓愈简介

邓愈: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6岁领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1370年(洪武三年)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邓愈传记——

邓愈(1336~1377),原名友德,明太祖朱元璋赐名愈。虹县(今安徽泗县)人。明代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68),在大封功臣时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邓愈病卒,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他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一、有勇有谋 屡战屡胜

邓愈的父亲邓顺兴,在元末时参加了红巾军起义,带着邓愈和他的哥哥邓友隆,占据着临濠与元军周旋。邓愈这时还很小。后来他的父亲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哥哥就掌管了军中大事,可是他哥哥不久也病死了。手下人就推举邓愈做军中的领袖,由他掌管军事,这一年他才十六岁。但是邓愈从来没有因为年幼而怯懦,在每次打仗时,他都带头冲锋陷阵,大家都十分佩服他的勇敢。在军中十分有威望。

太祖朱元璋兵起滁阳(今安徽滁县)时,邓愈从盱眙(今江苏盱眙)带兵来投奔了太祖,被授为管军总管。

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邓愈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长江东岸),占领了太平(今安徽当涂),立足尚未稳,就遭到了元朝水路和陆路两路大军的包围。水路的元军由蛮子海牙率领,他们占据江中,封锁了采石矶渡口,堵住了朱元璋退往滁阳的路。陆路元军由陈野先率领,围攻太平。朱元璋率军与元军打了几仗,但都未能取胜,形势十分不利。这时,邓愈和徐达率了一支轻骑绕到了敌人的背后,进行突然袭击,一场混战,元军大败,陈野先被生擒。蛮子海牙见势不妙,狼狈而逃。邓愈率大军乘胜追击,连续攻占了溧水(今江苏溧水)、溧阳(今江苏溧阳)、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今江苏镇江)。邓愈在这几战中功劳显赫,被晋升为广兴翼元帅。

接着,邓愈又带兵攻打广德州(今安徽广德),元朝的长枪元帅谢国玺赶来争夺,被邓愈打败,俘虏了敌人的总管武世荣,俘虏了士兵一千多人。为了扩大地盘,邓愈进而移军镇守宣州,准备攻占徽州(今安徽歙县)。他在进攻徽州之前,首先占领了徽州的外围城镇绩溪(今安徽绩溪)和休宁(今安徽休宁)。然后又与胡大海联合作战,一举攻下了徽州。邓愈也被提升为枢密院判官,负责镇守徽州。

元朝江南的地方武装头领苗地元帅杨完者,率领了十万大军来攻打徽州,他自恃兵多将广,徽州防守单薄,因此气焰十分嚣张。邓愈对将士们说:“我们守城的人没有杨完者多,但我们是打不垮的军队。我从十六岁开始领兵,出生入死,还没有打过败仗,只要我们在士气上压倒他们,那我们就能以一当十。而杨完者纠集来的所谓十万大军,其实都是乌合之众,只要我们一心一意,一定能打垮他们!况且胡大海将军现在正在他们后面,我已派人去通知他,我们前后夹击,杨完者肯定有来无还!”士气因之大振。胡大海和邓愈前后一夹击,杨完者的军队大败而逃。邓愈连战连捷,声威大震。

元军婺源(今江西婺源)的副守将汪同,慑于邓愈的声势,暗中与邓愈联合,准备献婺源城。于是邓愈派骁将王弼、孙虎等进攻婺源,军至城西,与元守将帖木儿不花交战,自晨至暮,杀伤敌军五百余人。这时汪同暗中做内应,邓愈又分兵三路并进,大破元军,贴儿不花被杀死,三千多士卒全部投降。邓愈顺利地占领了婺源。随后,邓愈又同李文忠、胡大海联合进攻建德(今江苏建德东),在经过遂安(今浙江遂安)时,元朝的长枪元帅余子贞率兵来抵抗,邓愈等大败余子贞,收降了他的部下三千余人。遂安的守将又率兵五千来援,胡大海等与敌人交战,俘虏了敌将士四百余人。于是邓愈等率军直抵建德,元守臣已全部逃走,民众举城投降。朱元璋闻报,改建德路为严州府。

这时,杨完者又纠集徽州之役后的残兵败将,想与邓愈再决雌雄。一仗打完,邓愈生擒了杨完者的部将李副枢,三万大军被迫投降。过了一个多月,又大败杨完者在乌龙岭。因邓愈屡战屡胜,朱元璋晋升他为佥行枢密院事。

邓愈在攻打临安时,李伯升来援救。邓愈在闲林寨打败了李伯升。然后派使臣说降了饶州的守将于光。于是移师镇守饶州(今江西鄱阳)。饶州紧挨彭蠡湖(今鄱阳湖),与陈友谅毗邻。陈友谅经常派兵来侵犯,都被邓愈打退。不久,邓愈被提升为江南行省参政,统领各翼军马。

二、夺取洪都 坚守城池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邓愈根据朱元璋的命令,准备夺取陈友谅的战略要地洪都(今江西南昌)。邓愈率大军进驻临川的平塘(今江西抚州东北);朱元璋又派部将吴宏率兵进攻临川(今江西抚州)。吴宏遣使者去招降驻守临川的陈友谅部将邓克明,邓克明却拒绝投降。但邓克明又深知邓愈的厉害,害怕邓愈迅速进攻他,因此施用缓兵之计,派了一名使者,到平塘来游说邓愈,假意说愿献地给邓愈。邓愈经过侦察,发现邓克明这是诈降,是缓兵之计,想等援兵到来后好与邓愈他们决一死战。因此,邓愈立即命令大军,星夜兼程,精锐之师飞驰二百里,对邓克明发起了猛烈进攻。邓克明根本没想到邓愈竟识破了他的鬼花招,出其不意,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只身单骑逃到了别的地方。邓愈一举攻占了临川,进入临川后,邓愈的号令严明,士卒对百姓秋毫无犯,于是安定住了抚州。邓克明见大势已去,只好把抚州四路十八县的大印交出,归降了邓愈。

邓克明兵败,统领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的陈友谅的丞相胡廷瑞,已变得势单力孤,没有办法,也只好投降了邓愈。龙兴路也被邓愈顺利占领。朱元璋闻报,改龙兴路为洪都府,由邓愈任江西行省参政,镇守洪都。并且命降将祝宗、康泰,率领他们的部下跟随邓愈。这两个人开始就不想投降,后来跟随大将军徐达进攻武昌,果然反了。这两人乘船到了女儿港后,率兵返回,乘黑夜打破了新城门进了城里。邓愈仓促之间听说祝宗、康泰反了,只带了数十个人逃跑,一路多次与祝宗和康泰的人马相遇,随从都渐渐地战死了。邓愈变得十分狼狈,连着换了三匹马,结果马全部都把脚扭了。最后,他的养子把马换给了他,他才从抚州城门逃出,逃到了应天(今南京)。太祖并没有因此怪罪他。既而徐达还师洪都,收复了武昌,朱元璋又命邓愈重新镇守武昌城。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陈友谅造大楼船数百艘,每艘大船都高达数丈,外面用红油漆油好,上下分为三层,每层和每层之间说话都相互听不见。大船上造了数十只船橹。以号称六十万的大军来围攻朱元璋的战略要地洪都。朱文正见陈友谅来攻洪都,就和邓愈等人一起坚守洪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邓愈等人为了防范陈友谅从水路进攻,早已准备了大量的火铳、炮石、大箭等守城武器。还组织军民把洪都靠近江边的一段做了移动,使敌舰不能直接靠近城池。陈友谅的大楼船驰抵洪都城下,把洪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朱文正和邓愈等大将商量之后认为,陈友谅兵强马壮,锐气正盛,所以不能硬碰硬,应该采取避敌锐气、固守城池的战术,要准备打持久战,慢慢消耗敌人的兵力。然后大家分头守城门,邓愈守了最要害的抚州门。陈友谅亲自率领主力大军攻打抚州门,邓愈边打边竖防御城池的木栅栏,并在城上不断向陈友谅的军队发射炮石、火铳、檑木、火箭,杀伤的敌人特别多。守城将士在邓愈的指挥下,团结一心,越战越勇,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

陈友谅围城越来越急,洪都与外界的音信都断绝了。朱文正于是派遣千户张子明到建康去向朱元璋求救。张子明一路历尽千辛万苦,过了半个多月才到建康。朱元璋听说洪都来人了,忙传召见。见张子明风尘仆仆,便问道:“何事这么急?”张子明把城池如何被陈友谅围攻,城中如何坚守等情况一五一十地禀告了朱元璋,并且要求马上派兵去援救。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对张子明说:“你马上回去告诉朱文正、邓愈他们,一定要坚守住,我们的援军尽快到达。”又问:“城中还能坚持多久?”张子明说:“从目前情况看,再坚持两个月估计还可以。”朱元璋说:“告诉他们,只要坚守一个月,我保证亲自去活捉陈友谅!”张子明休息了一天,便往洪都返去,没想到在湖口被陈友谅的人给抓住了。张子明见信未送到,自己被抓住了,于是便假装投降了陈友谅。但到了洪都城下,却大声高喊:“告诉朱将军,援军马上就来了,一定要坚持住。”结果,张子明被陈友谅杀死了。

守城将士听说朱元璋的大军就要到了,全都信心百倍,一时间,城越攻反而越坚固,陈友谅气坏了,在城外屯兵围城,等到朱元璋大军打跑陈友谅,城中的将士整整坚守了八十五天,而邓愈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昼夜奋战,人不解甲近三个月。陈友谅的士兵见久攻不下,日趋疲惫,士气低落。七月,朱元璋终于率大军二十万来解洪都之围。陈友谅见朱元璋大军赶到,就退到了鄱阳湖,战略要地洪都终于在邓愈等将士的坚守下保住了。不久,朱元璋引兵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大战三十六日,打得陈友谅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三、战胜敌人 凯旋班师

陈友谅在洪都和鄱阳湖上被朱元璋打败后,实力已经消耗殆尽,再也没有力量与朱元璋争雄天下。但是,他的残余势力还占据着赣江流域的临江、吉安、赣州、南安、南雄、韶州等地。朱元璋于是派常遇春、邓愈率兵去消灭这些残余势力,以便集中兵力解决东吴割据势力张士诚。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邓愈和常遇春商定先攻取临江(今江西临江),后攻取吉安(今江西吉安)。这两个地方都有敌人的重兵把守,而且都有外围防线。邓愈率兵进攻临河外围的永丰(今江西永丰)。当时永丰是邓克明的弟弟邓志清在把守,手下有两万士兵,军事实力也较强。但邓愈率兵打败了邓志清,生擒了他的大帅就有五十余人。占领永丰后,邓愈又随常遇春攻克了沙坑、麻岭、牛坡等营寨,最后攻下了临江。不久,邓愈和常遇春合军全力进攻吉安。吉安的守将饶鼎臣,剽悍而有胆略,人称“饶大胆”。邓愈和常遇春共议制敌之策,认为作战方法要因人而异。对于饶鼎臣这样的悍将,不应力取,而应该以智取为上。常遇春于是派使者去见饶鼎臣,扬言要先攻取赣州,请饶鼎臣自己“善自力计”。饶鼎臣恐怕中计,先派小儿子打探虚实。邓愈于是假装率兵进攻赣州,但暗中却窥伺着饶鼎臣的行动。饶鼎臣信以为真,连夜弃城奔向安福(今江西安福)。邓愈和常遇春见饶鼎臣中计,立即杀了一个回马枪,还兵攻取了吉安,又连续攻克赣州、南安(今江西大余)、南雄(今广东南雄)、韶州(今广东韶关)等城市。邓愈因功被晋升为江西行省右丞。时年刚刚二十八岁,在当时,像这样年轻就当了高官的,只有邓愈和李文忠。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吴王,设立了御史台,邓愈当了御史大夫,总管御史台的公务。洪武元年(1368),邓愈又兼任太子谕德。在大军北定中原时,邓愈任征戍将军,率领襄、汉两地的兵马收复南阳以北尚未归附的地区。于是邓愈率大军攻克了唐州(今河南唐河),进攻南阳(今属河南),在瓦店地区大败元军,一直追元军到了南阳城下,于是攻克了南阳,活捉了史国公等二十六人。随州、叶州、舞阳、鲁山等州郡县也相继归附了明朝。等攻下了牛心、光石、洪山等山寨后,均州、房州、金州、商州等地都被平定了。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邓愈以征虏左副将之职,随大将军徐达追剿元朝残余势力于定西(今甘肃定西)。元将扩廓贴木儿屯兵于定西西北的车道岘,与明军对峙。邓愈率兵直取其垒,将扩廓贴木儿打败。扩廓贴木儿的王公、将校一千八百多人、士卒八万、马一万五千余匹均被俘获,扩廓贴木儿仅与妻子儿女数人北逃,渡黄河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哈尔和林),邓愈率大军追至宁夏,没有追上,只好返回。

打败扩廓贴木儿后,邓愈分兵从临洮出发,进攻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并对未降之敌进行分化瓦解:徘徊者予以招抚,抵抗者则集中兵力征伐。他采取这一策略,先后招降了吐蕃诸酋长。元宣慰何锁南普等人也纳印请降。然后追击元豫王西过黄河,一直到黑松林,大破豫王,杀了他的大将。这样,河州以西的杂甘(今属西藏)、乌斯藏(今属西藏)等部就全都归附了。邓愈在甘肃西北转战数千里,然后才凯旋而还。因其功勋卓著,朱元璋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为卫国公,同参军国事,年俸禄三千石,赠世袭铁券。

四、治军严明 征伐有方

邓愈为人很直率,办事和考虑问题都很全面周到。每次作战,他都身先士卒,从不怕苦,怕累。邓愈治军也很严格,但他更善于安抚属下,招降敌人归他所用。当年他率兵打到了安福,手下人有的抢百姓的东西,有的抢劫民女。当时的判官潘枢来到邓愈军中,见到邓愈后,把这些事情告诉了邓愈,并当面责备他说:“大军到处,靠武力征地夺旗斩将,但对百姓却不能这样。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将军所到之处,如果对属下不加约束,而任由他们去烧杀抢掠,那么民心就会尽失。失了民心,占领城池还有什么意义呢?”邓愈听了,又惊又喜,惊的是手下人竟有如此恶举,喜的是,这位潘枢竟也这样直率。因此赶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着潘枢拜了三拜说:“先生您说的真是有道理,都怪我对属下管教不严,才酿成今日之事,我先向先生赔罪,进而向全城百姓赔罪。”命令手下人把掠夺百姓者推出去斩了。然后下令,遍搜军中,凡还藏有女子的,一律把女子放出去。而且邓愈还对潘枢说:“以后还请先生多多赐教,也请先生帮助我,严肃军纪。”

原来在此事发生之前,有一天,潘枢把家门关好,自己坐在屋子外,自己给自己煮了一锅粥,坐在屋外吃。正好有一个士兵乘黑夜跑到潘枢家偷东西,被潘枢抓住了,所以才告到了邓愈那里,邓愈用鞭子打那个士卒,叫他交代出所有盗窃的情况,那个士卒就全招了。邓愈命人把士兵偷窃的东西还给了潘枢和其他百姓。老百姓都十分高兴。

后来常遇春攻克了襄阳,任命邓愈为湖广行省平章在那里镇守。常遇春走后,朱元璋给邓愈写了一封信,御书说:“你现在镇守在襄阳,责任重大,我希望你能严肃军纪、谨守法度,扬我军威。如果有哪些草寇流民因此而来投奔你们,一定要收留,不管他们原来是干什么的。在他们归顺后,原来是普通士兵或普通老百姓的,仍旧按原来的情况登记造册,管理他们。凡是小校以下的军官士兵,一律命令他们屯田耕种,边开垦荒地,边种粮食,边打仗,这样就不愁军粮供给不上。你所驻守的襄阳和元将扩廓贴木儿的驻防接壤,是一个既有利又不利的因素,如果你能爱护百姓,教他们安居乐业,严整治军,法令严明,那么有可能扩廓的部下因羡慕你的仁义和治军有方来投降你,认为是离开了虎口,而找到了慈母。所以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深意,我依赖你就像依赖长城,那边的一切就全靠你了。我怕你忽略了我所讲的这些事,所以我写这封信来勉励你。”

邓愈收到朱元璋的信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于是率大军在这里开荒屯田,披荆斩棘,修建了大军营、大粮仓,把这里搞成了一个军事基地。对来归附投降的,恩威并施,使附近百姓官兵,争相归附,一时名声特别大。

洪武四年(1371),明朝派兵大举讨伐四川,邓愈被指派到襄阳去操练兵马,给前方供应粮食。洪武五年,辰州(今湖南沅陵)、澧州(今湖南澧县)的少数民族部落发生骚乱。朱元璋命邓愈为征南将军、江夏侯周德兴、江阴侯吴良为副将,讨伐骚乱。邓愈又率杨璟、黄彬到达澧州,把散毛等四十八洞的少数民族部落全部平定,又挥师把房州(今湖北房县一带)的反叛分子抓起来杀了。

洪武六年(1373),邓愈任右副将军,跟随大将军徐达巡察西北的边防情况。洪武十年(1377),吐蕃阻断了乌斯藏的贡道,经常掠夺各地进献给大明朝的贡品,还杀来往使者,朱元璋闻讯后大怒,命令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征西副将军,前去讨伐。

邓愈和沐英西出之后,邓愈对沐英说:“我们现在去讨伐这些劫道的土匪,他们都是乌合之众,怕一打全都逃散,而我们返回后,他们又集结起来,继续作乱,岂不白来了。你有什么妙计能一劳永逸?”沐英在马上沉思了好一会说:“现在咱们来征讨,他们必然已有消息,我们若奔一处去,有可能会扑空,即使有,也不会是全部,所以我想如果咱们兵分三路,形成包抄之势,这样就更易全歼他们。”邓愈说:“正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他们能分散逃跑,我们就能分散袭击,今天就是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消灭他们。”随后下令,兵分三路,袭击敌人。吐蕃当地的人听说明朝大军来了,开始还集结队伍和他们打了一仗,但明军军容严整、训练有素,而吐蕃兵则不堪一击,纷纷溃逃,邓愈率三军大军追赶,追上便杀,投降者便俘虏,这样一直追到了昆仑山,连斩首带俘虏的吐蕃军共有一万多人。缴获的牛马羊十多万头只,邓愈见吐蕃地虽已平定,但恐再生乱事,就留下守军,沿途守卫要害之地。邓愈与沐英等班师而还。

这一年(1377)十一月,邓愈和沐英班师至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时,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一岁。朱元璋听说邓愈病故的消息,十分悲痛,下诏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他的儿子继承他的公位后,洪武十三年(1380),又改封为申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