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辛弃疾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生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存世。

历史评价:辛弃疾在文学史上对于诗词的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6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辛弃疾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也能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成熟稳重,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境界。“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都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大事记

1140年 出生。

1154年 第一次赶考落榜赴燕山。

1168年 与史正志、叶衡、赵彦端等交游。始作长短句。

1171年 任司农主簿,作《九议》上虞允文。

1181年 任江西安抚使。后罢职,筑带湖新居,名“稼轩”,以此为号。

1188年 友人陈亮过访瓢泉,流连十日乃别。作《贺新郎》。

1207年 病归瓢泉。

人物关系

辛弃疾传记

纵观一生 四段经历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青少年时期:约为22岁南渡以前。这是辛弃疾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2000人树起抗金旗帜。不久,他率部投靠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听说这个消息后。辛弃疾率领50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任江阴签判。

▲辛弃疾画像

▲陆游和辛弃疾画像

青壮年时期:1162~1181年,约23~42岁,这是辛弃疾一生中的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向皇帝进行了一系列上书,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可见,他是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中晚年时期:1182~1202年,约43~63岁。这期间除了53~55岁一度任职闽中外,辛弃疾两次遭弹劾,有18年是被迫归隐的时期,在江西家中度过。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这些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这些诗词中他也强烈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

晚年时期:1203~1207年,约64~68岁。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等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有勇有谋 活捉叛徒

绍兴末年,淮河以北的人民在金国的统治下,生活非常痛苦,他们长期受金兵侵略。山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一支起义军,经常打击金兵。辛弃疾也是山东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2000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队伍。起义军在耿京和辛弃疾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二十几万人。耿京就派辛弃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联系,以便联合起来把金兵赶走。谁知道起义军里面出了一个叛徒,叫张安国。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起义军失去领袖,就这样散掉了。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辛弃疾心里十分气愤。

他对同伴说:“我们一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同伴中有人说:“张安国躲在敌人的兵营里,那里驻扎了5万金兵。咱们区区几十个人,怎么去捉他呢?”辛弃疾叫道:“就是50万,我们也要闯进金营,杀了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为老百姓报仇!”

当天晚上,辛弃疾挑选了50名勇士,向金营直奔而去。快到金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把马拴在树上,然后趁黑悄悄地摸进了金营。金营里灯火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金将喝酒猜拳。他们哪里想到辛弃疾竟有如此胆量,私闯金营。看到辛弃疾和勇士们拿着刀剑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子底下,两个金将急忙举起椅子来抵挡。勇士们一拥而上,把两个金将连人带椅子砍翻了。辛弃疾一个箭步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子底下揪了出来。张安国抱着脑袋,直喊饶命。辛弃疾用剑指着张安国骂道:“你这个叛徒!耿京对你哪点不好?”张安国吓得浑身打战,说:“我……我错了!”辛弃疾冷笑一声说:“错了?来,绑起来,带回去办罪!”

▲辛弃疾书法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大家一拥而上,把张安国绑起来,拉出了营帐。营帐外面站了许多金兵,看辛弃疾他们威风凛凛,谁也不敢上前。辛弃疾把叛徒绑在马后,不慌不忙地跨上了马,喝道:“谁敢上来,就别想活了!告诉你们,我们的10万大军就要开到。想活命的就早点投降!”说完就带着勇士们冲了出去。等金国将领派兵来追的时候,他们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叛徒张安国终于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被砍掉了脑袋。这一年辛弃疾只有23岁。

▲辛弃疾《村居》插图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酒逢知己 以酒会友

刘过是南宋有名的词人、诗人。他也一心抗金,常写一些抗金的诗词。当时,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而刘过则是一个怀才不遇、流落江湖的落魄文人。刘过对辛弃疾十分崇敬,一直想要结识辛弃疾。

有一天,他来到辛府,因穿着褴褛,被门吏拒之于外。他故意大声喧嚷,惊动了正在酣饮的辛弃疾。辛弃疾忙出来迎接,见刘过虽然衣衫破旧,却英气勃勃,于是请他入席饮宴,刘过也不卑不亢地坐着喝酒。酒过三巡,旁边有位宾客对刘过说:“听说先生不仅善于辞赋,而且还能作诗,是吗?”刘过很有分寸地说:“诗词之道,略知一二。”当时席上正好有一大碗羊腰肾羹,辛弃疾就让他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刘过豪爽地说:“天气这么冷,请先给我一碗酒暖和暖和再作诗。”辛即命人为他满满地斟了一碗酒。由于刘过双手已经冻僵,接碗在手,颤抖不止,把碗中的酒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辛弃疾就请他以“流”字为韵。刘过沉吟片刻,马上吟出了一首既切题又符合当时情景的绝句: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拔毫指拔羊毛,管城子指毛笔。煮羊,必先拔羊毛,用羊毛制成毛笔,可供文人使用。烂首指煮烂羊头,因东汉时流传的一首歌谣:烂羊头,关内侯。讽刺小人封侯,专权误国。羊死后,当然不知身外物,但可作为佳肴,和樽酒一起陪伴风流人物。当然风流人物指的就是辛弃疾等人。

辛弃疾听后,赞不绝口,觉得刘过确是个“奇男子”,马上举杯与他共饮。宴会结束后,辛弃疾还给他许多礼物,从此以后,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辛弃疾还有一个知己是陈亮。在抗金问题上,由于主和派的不断打击,辛弃疾抑郁不得志,在42岁时就闲居到江西上饶。他在城外买了一块土地,兴建一座庄园叫“带湖新居”。又在铅山县东北建了一所别墅,还把附近的一条清泉取名为“瓢泉”。

陈亮也是一位爱国词人。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来江西拜访辛弃疾。这时,辛弃疾在小病中,见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们或在瓢泉共饮,或前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陈亮在铅山住了十日才告别回去。辛弃疾连送了好几程。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骑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日。当他追到鹭鹚林时,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只得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夜半投宿于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词中表达自己与陈亮欢饮纵谈的喜悦,对陈亮的敬爱,以及对当权者偷安误国的悲伤。后来他把这首词寄给了陈亮,陈亮也写了一首和词《贺新郎·老去凭谁说》回寄给辛弃疾。

▲江西赣州郁孤台前辛弃疾雕像

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江西铅山永平镇辛弃疾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