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昚

赵昚(宋孝宗)

中兴之主

赵昚简介

赵昚生平:宋孝宗赵昚(shèn) (1127~1194),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的第7世孙,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1189年在位,共27年。1189年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宋孝宗被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

历史评价:宋孝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而且,孝宗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

赵昚大事记

1127年 出生。

1162年 宋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

1187年 高宗病卒,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

1189年 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赵惇。

1190年 主将撰修《日历》完成。

1194年 病逝。

人物关系

赵昚传记

星转轮回 帝位归正

赵德芳(959~981),宋太祖第四子。后代有:赵昚,第6世孙,宋孝宗;赵惇,第7世孙,宋光宗;赵扩,第8世孙,宋宁宗;赵孟頫,第10世孙,元代书画家。

宋孝宗赵昚是赵德芳的后人,宋太祖的第7世孙。高宗在扬州逃跑时因为受到了惊吓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独子又在“苗刘之变”后死去。而英宗系的后人在“靖康之变”后基本被金一网打尽,全都被押往北方。最主要的是,出使金国的使臣回来后说,金太宗与宋太祖长得很像,传说太祖要回来夺皇位。于是高宗说,太祖大公无私,有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于是从太祖的后人中选拔,最后只剩下一胖一瘦两个孩子。高宗开始中意稍胖的那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宫中站着,突然来了一只猫,瘦孩子非常镇静,胖孩子却伸脚去踢猫。这件事让高宗对胖孩子好感顿消,让两个孩子都留了下来。胖孩子名叫赵琢,而瘦孩子,便是赵昚。

留在宫中的赵昚,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长大后封公,后来被晋封为郡王。但这位天资聪明的准皇储有一点就是和权臣秦桧关系很僵,主要是赵昚比较厌恶秦桧的屈辱求和,而秦桧也顾忌赵昚能力太强。赵昚的生父病故,秦桧于是上奏要求赵昚守制三年,因为赵昚的皇太子身份并未确定,所以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秦桧是想借机免去他的皇储身份,但高宗并没听他的建议,守孝期满后,赵昚继续回宫。后来,秦桧病重,是赵昚及时得到消息,通知了高宗。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粉碎了秦桧和他的爪牙准备让秦桧儿子秦禧当宰相的企图。

▲宋孝宗出征图

高宗皇帝挽词

宋孝宗赵昚

草昧千龄旦,飚回九县尘。

皇天开我宋,丹极下真人。

指顾山河定,欢呼历数新。

断鳌重立极,更与物为春。

赵昚在宫中住了将近20年,却一直未被确定太子的名分,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就是高宗还是抱有幻想,认为自己也许还能恢复生育能力,再生个儿子出来。其次是秦桧的强烈反对。再次是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不喜欢赵昚,而喜欢另一个孩子赵琢。直到韦太后死去,高宗使出了最后一招,给两位准继承人每人送去美女10名,过了一阵子又把她们召回。经过检查,发现给赵琢的那10人都已经不是处女,而给赵昚的那10人依旧都是“完璧”。于是,高宗终于下定决心,确立了赵昚的皇太子地位。

▲宋孝宗赵昚坐像

励精图治 重整河山

赵昚即位之初,就开始着手革除南宋初期以来政治上的种种弊端。他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加大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严格对官吏的考核,甚至亲自任免地方中下级官吏。

南宋建立以后,国库短缺,孝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常召负责财政的官吏进宫,认真核查具体账目,详细询问各项支出和收入,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问底。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孝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而且还十分重视新物种的研发。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的新品种,孝宗特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

在军事上,孝宗推行军事改革。孝宗在位年间,积极选拔将领,还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自己也学习骑射。因此,南宋的军队战斗力得以很大的提高。他又先后派遣使臣范成大和赵雄出使金国。首先是要回河南,其次是改变宋朝皇帝接受金国使臣递交国书时,亲自下殿去取的礼。不过,这两条都遭到了金世宗的拒绝。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在秦桧为宰相期间,将朝中的主战派迫害打压殆尽。所以孝宗时的总帅只有张浚,将也就是李显忠、邹宏渊、虞允文等人。其中,只有一个虞允文可堪大用。孝宗一直和主和派斗争,但可悲的是他当了27年皇帝,前25年高宗影响着他。高宗坚决反对主战,甚至对孝宗说,等我百年之后,你再为之。以孝顺著称的孝宗不可能一点都不听。孝宗为人勤政、节俭,孝宗朝也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可惜孝宗碰上了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这样的明君,金国虽然对宋采取守势,但没有内乱。宋和金此时属于绝对的均势,没有打破平衡,所以都无法消灭对方。相比两宋的其他皇帝,孝宗更让人同情些。

纵观孝宗一朝,对外力图中兴恢复,最后却徒劳无功;在内重新树立起了皇权的威严,但吏治腐败、民乱迭起的状况却难以实现根本好转。淳熙后期,孝宗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开始厌倦烦琐的政事,打算让位于太子,但碍于太上皇高宗还健在,一时无法施行。1187年,高宗病逝,孝宗决定服丧三年,以“守孝”为名退位。1189年,宋孝宗正式传位于太子赵惇,是为光宗,自己退居重华宫,做起了太上皇。

▲江西吉安杨万里雕塑

君臣相对 一世纠结

纵观南宋的九个皇帝中,孝宗是其中最优秀的君主。他生活节俭,德行仁孝,理政睿智,积极进取。而杨万里也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大臣。他为官清廉,爱国爱民,性格刚直。本应关系融洽的一对君臣,却并非像想象中的那么融洽。

1185年五月,浙江沿海一带发生地震,孝宗就如何赈灾善后事宜下诏咨询在京的大小官员。当时,杨万里在吏部当郎中,遂上书《论时政十事》,其中有三条意见,把宋孝宗气得要命。一是劝孝宗赈灾不是当务之急,眼前最急的事情是恢复中原;二是“精专备敌之策”;三是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表面上来看,杨万里的意见很有必要,那孝宗为何生气?不是孝宗昏庸,而是当时时局发生根本变化。这时张浚、虞允文等人早已相继去世,二次北伐还未开始就完全流产,朝廷无将可用,孝宗因此而萌生“退位”的想法。不能备战,那就得修内政,关注民生,震后赈灾即为“急务”。另外,杨万里主张选用人才,莫非是在说孝宗平时不注重人才的选拔,孝宗是个明白人,焉能不去多想?好在这一次宋孝宗生气之后并未真正记恨杨万里,还让杨万里去陪太子读书,做太子侍读。

▲广东惠州杨万里石像

▲宋光宗赵惇坐像

结果1188年,高宗去世以后,朝廷就谁该配飨高宗庙祀一事展开讨论。翰林学士洪迈上书建议,应该让已故宰相吕颐浩等人配飨,而杨万里则坚称应该让主战名将张浚配飨,双方争执不下,孝宗最后采纳了洪迈的建议。这一来,杨万里不能忍了,连续上折,一面指斥洪迈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一面详述张浚的种种功绩,提醒孝宗别干“鸟尽弓藏”的傻事。据宋史记载,这一次孝宗真的生气了,跟身边大臣抱怨:“万里以朕为何如主?”也就是说,你杨万里把我当什么样的皇帝了?难道我是昏君吗?一气之下,把杨万里撵出临安,去绢州当知州。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孝宗终于如愿以偿地退位了,光宗当上了皇帝。光宗即位后,又重新起用了杨万里。

1190年,孝宗主持撰修的《日历》完成了,照例杨万里是秘书监,应该为《日历》作序。但是,当时许多大臣都知道他们君臣之间有嫌隙,宰相怕孝宗太上皇不高兴,就请他人去作序,不让杨万里参与,这明显属于违规操作。而杨万里不但不极力争辩,指出其中的违规问题,还“自劫失职,请求去职”,分明没把孝宗的大作当回事。孝宗碍于光宗的面子,虽没做深究,但内心却十分生气。

没想到,几天后,又来一件尴尬的事。翰林院为了颂扬孝宗的杰出政绩,集体编撰了《圣政》一书,进奉给孝宗看。这一次,主任官员吸取了几天前的教训,让杨万里当进奉官。杨万里昂首走进太上皇寝宫,而孝宗“犹念旧恶”,心中的气还未消,孝宗一见杨万里的面,显得很不“痛快”,派人跟光宗传达意见,把杨万里撵到外地做江东转运副使。从此,杨万里再未踏进临安一步,甚至连孝宗去世,他也没有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