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谢安

谢安(东晋太傅)

风流东山 娴雅明断

谢安简介

谢安生平:谢安(320~385),字安石,号东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东晋时期,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被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历史评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谢家辉煌已随历史消散,但历史会永远记住谢安的英名,记住他的贡献。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对儒、道、佛、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这与王敦、桓温之徒形成了鲜明对照。他性情娴雅温和,处事公平,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这些都是谢安为人称道的品格。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就曾将王导、谢安并提,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也对谢安的功业给予了充分肯定。谢安作为东晋名士,朝廷良辅,深为后人仰慕。

谢安大事记

320年 出生。

360年 担任桓温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一职。

371年 被任命为侍中,不久又升任为吏部尚书。

373年 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兼吏部尚书。数月后,又兼总中书省,实际上总揽了东晋的朝政。

384年 因淝水之战胜利,被朝廷加封为太保、诏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

385年 病卒于京都建康。

人物关系

谢安传记

入隐东山 无意仕途

江左八达

“八王之乱”后,黄河以北的国土尽数沦陷,东晋政权偏安江东一隅。古时称东吴地区为“江东”或“江左”,这一带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当时东海王司马越大权在握,谢鲲等名士在府中从事,也因此声名鹊起。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谢鲲于309年,到豫章王敦将军府任长史、幕僚。谢鲲南来后,与当世名士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等人常在一起,淡看功名,凡事模棱两可,以避灾祸。他们轮流坐庄,饮酒放诞,大呼小叫,高谈阔论,张扬个性,时人称为“江左八达”。

永嘉之乱后,谢氏家族随元帝东迁渡江而来,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东晋初年,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谢鲲、谢裒兄弟的业绩而不断上升,但使谢家名望达到顶峰的还是谢安。

当时谢氏家族中,谢安的从兄谢尚兄弟辈中有很多人已做了高官。有一次,谢安的夫人刘氏指着那些富贵的本家兄弟悄悄跟他开玩笑:“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这样吗?”谢安听罢,手掩鼻口说:“我恐怕也会走这条道路。”

尽管他知道自己终究要走这条道路,却仍旧多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他在今南京城东30里的一个土山上造屋,依会稽东山的名字把此山也称为东山。当时有人很有感慨地说:“安石不肯出,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呢?”但也有人认为谢安的行为是对朝廷的大不敬,竟连续几次弹劾他,并要朝廷对他施加禁锢,限制活动自由。面对外界的种种非议,谢安依旧稳如泰山,我行我素,根本不屑一顾,直到他的弟弟谢石出事,他才“东山出仕”,“东山再起”。

谢石是西中郎将,并监管青、豫、冀、并四州军事,但他为人性格孤傲,不体恤下属。谢安虽然多次劝说,他仍不听忠告,最后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而遭到废黜。谢石被废黜后,谢安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为施展自己的才学,才决定步入仕途。他最初担任桓温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后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直至宰相,短短数年间,谢安由一介文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有名宰相。可谓仕途顺利,一路高升。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东山丝竹图》,描绘谢安隐居东山时与朋友游玩的景象

中书令

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遂中书令、尚书令在西汉并置,与谒庭令、内者令等官都由士人担当。

团结异己 维护朝廷

376年,孝武帝司马曜亲政后,任命谢安为中书令,录尚书事;第二年又加授他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谢安执掌起了东晋的军政大权。虽然外姓篡权的危机已经过去,但东晋政权仍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皇族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世家大族互相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消停过;外部却又受到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威胁。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谢安书法作品《八月五日帖》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自古以来,战争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增加百姓的痛苦,但东晋在备战前秦之际,却在宰相谢安的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同时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在他执政后,每遇水旱灾害,朝廷必会减免租税。379年,谢安还下令御供从俭、百官俸禄减半,停止一切非军国要事的差役和费用。其中在376年和381年进行了最重要的两次改革:第一次解除收租制和解除劳役;第二次改制度,减烦费,削减吏士700人。这两次改革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通过改革,不仅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且集中了国家的物力、财力,有利于做好御敌准备。

为了抵御前秦的进攻,谢安还进行了诸多军事准备。他派谢玄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在南迁士族和民众之中选拔精壮者组成了勇猛善战的“北府兵”,并以刘牢之等为将领。他们进可攻,退可守,以逸待劳,在长江北岸紧紧守卫着京师大门。另外建立侨郡、侨州,平时北府兵务农以充军粮,闲时习武,组成了军事后备力量。这些人一部分守卫庄寨,一部分拱卫京城,在长江以南随时做好御敌准备。此外,桓冲在长江中游驻守,防止前秦从中线南下。这就形成了京师、广陵、夏口的三方合力,谢安自己坐镇京师,遥控全局。正因为他事先已做了精心的部署,所以在后来战火燃起,情势危急的时候才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正因如此,后世评价谢安是能够将名士风度与儒将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伟大奇才。

由于谢安的正确决策和精心治理,东晋出现了空前稳定的局面,甚至连前秦的有识之士也不得不承认,东晋虽然衰微,但不曾“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是江南的伟才、东晋的能人。

淝水之战

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10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383年,前秦百万大军向晋军发起进攻,淝水之战由此拉开序幕。苻坚令弟弟苻融率步骑25万人为前锋,指向淮南;以羌族人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诸军事,顺流东下;他自己率领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从长安出发,前后绵延数千里,旗鼓相望,向南进发。

东晋军与前秦军在淝水两岸相峙而立。秦军先锋虽然新败受挫,但兵力仍是晋军的几倍,而且主力正不断到达,形势对晋军来说依然很严峻。东晋将帅经过精密策划,想出了一条妙计。谢玄派使臣告诉苻融说:“你们孤军深入,却在这淝水岸边扎营布寨,这样一直两军对峙也不是办法,何不速战速决,来个痛快。如果你们稍微向后退一退,在岸边腾出一块空地作战场,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一决胜负,岂不是更好的策略?”苻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答应对手的要求也未尝不可,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便可以发动铁骑冲杀,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下令后撤。没想到,前秦一退,奸细朱序又夹在秦兵中大声呼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大部分士兵是被强迫征来、本就无心应战,他们早已力竭身疲,此时更是乱作一团,不可收拾。东晋军队借机大举进攻,于乱军中杀死前秦前锋主帅苻融,苻坚也被乱箭射中。前秦部队溃不成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遍地。不少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认为是东晋的追兵赶到,更加慌不择路,日夜狂奔。苻坚后在慕容垂的护卫下回到洛阳,淝水之战以前秦的惨败画上了句号。

▲苻坚(338~385),前秦世祖宣昭皇帝

▲淝水之战到北伐时期的南北形势图

太保

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清代为正一品文官,即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谢安正悠闲自得地与客人下棋。他拿过捷报一阅,便随手放在一边,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看到他如此镇定,客人却忍不住了:“前方战事怎么样啊?”“我们已打败了敌人。”他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心胸涵养。然而,下完棋送客人走后,谢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返回内室的时候,竟忘了迈门槛、把拖鞋底部的木齿都撞断了。谢安曾多年研习兵书,并掌握了大量有关前秦政治、军事及人物心理,贤愚忠奸等方面的情况,可谓“知己知彼”。当秦军以黑云压顶之势扑向东晋时,谢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孙子的名言:“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淝水之战在谢安的指挥下获胜是必然的。

风流宰相 千古留名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的危机化险为夷,谢氏家庭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朝廷加封谢安为太保、诏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任谢玄为荆、江两州刺史,但谢安认为谢家父子名位过盛、桓氏失位会招来怨恨,所以建议让桓石民、桓石虔、桓伊等人担任荆州、豫州等州刺史,结果“彼此无怨”。谢安的风范已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关于他的佳话遍地传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淝水之战的烟火还未完全散尽,谢安却因功名极盛遭到了一些阴险小人的忌嫉。他们在晋孝武帝跟前进谗言,使这个业已成人,一心想兴复皇权的酒肉皇帝对宰相谢安有了猜嫌之意。为了避嫌,谢安被迫离开京城,举家搬到广陵附近,在那里修了一座陋府,美其名曰“新城”。他虽身遭陷害,但仍挂念着朝廷,他希望等朝廷稍稍稳定就辞官从水路重返他的会稽乐土。可惜,还未等他如愿以偿,他的身体就撑不住了。谢安先对广陵防务作了周密布置,然后才请求朝廷准他回京治病。

当谢安的车辇缓缓驶进建康西州门的时候,病卧车中的谢安伤感地对亲近之人说:“以前桓温在的时候,我常担心自己不能保全。忽然有一次梦到坐桓温的车走了16里,见到一只白鸡才停下来。坐他的车,预示我替代他的职位;16里,意味着我代居宰相16年而止;白鸡主酉,如今太岁在酉,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于是,他请求辞官。几天后,谢安病卒于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谢安致谢万的亲手书信

▲谢安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