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班牙再征服运动

西班牙再征服运动(收复失地运动)

西班牙再征服运动简介

西班牙再征服运动: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西班牙半岛,而欧洲人的反抗与针对阿拉伯人的宗教战争,持续了长达7个多世纪。最终,阿拉伯势力被逐出半岛,这就是著名的西班牙再征服运动,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二世(即西班牙称博阿布迪尔)投降,西班牙统一,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

西班牙再征服运动过程分析——

群山之国的前世:从远古到西哥特王国

在全世界,东自印度,西迄西极,神圣的母亲西班牙是最美丽、最幸福的土地。她的自然财富没有他国可与媲美,她是卓越的王公的祖国。这西班牙啊,与那常胜的罗慕洛要塞结合之后,又和那兴盛光荣的哥特人民举行了新的幸福婚礼。

——圣伊西多罗

在欧洲大陆的西南角,伊比利亚半岛这个巨大海岬,从旧大陆一直伸向海洋。它三面临海,半岛的东海岸和东南海岸濒临地中海,北部濒临比斯开湾,西海岸和西南海岸则濒临大西洋,其海岸线长达四千公里。西班牙史学家迪亚兹·普哈拉曾把欧洲大陆比喻成一艘巨轮,它驶向非洲和美洲,在地中海、大西洋和坎塔布里亚海的水域中昂首向前,而伊比利亚半岛就是其船首。

具体来说,半岛向南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北非咫尺相邻,向西越过浩瀚的大西洋便是新大陆,向北攀山越岭经过海拔1500米的比利牛斯山则进入法兰西。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 将半岛的地形比喻成一张牛皮,与法国交界处的山脉是牛脖子,而四蹄则分别落足在北、西北、南、东南四个点上。坐落在半岛上的一条条山脉则是牛皮上的褶皱,它们层层叠叠,将半岛分割为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区域。半岛的绝大多数地域都是高原,其中中央高原的空旷荒凉甚至使得“鸟儿如果想飞跃这片土地,都须带够干粮”。

半岛最早的居民是伊比利亚人。历史上,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先后来到这片土地。希腊人根据埃布罗河的名字将这片土地称作“伊比利亚”,迦太基人将其称为“西班尼亚”,意思为“野兔繁衍的地方”。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一代名将汉尼拔以伊比利亚半岛为根据地,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后,进入罗马的腹地,将亚平宁半岛搅得天翻地覆,差点颠覆罗马人的基业。战后,罗马人大举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在此设立了近西班牙和远西班牙两个行省。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西班牙行省通常被视为罗马文明的堡垒,是西方各省中罗马化最彻底的地区。五贤帝 中的图拉真、哈德良和马可·奥里略三位皇帝便出生于伊比利亚。

◎ 图拉真皇帝时期的罗马帝国

在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之前,当地的统治者为西哥特人。哥特人是东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发源于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南部地区,至今瑞典仍有省份名叫哥特兰。在传说中,哥特人是战神马尔斯和大力神海格力斯的后代,因此称自己为“gothic”,即“神之子”的意思。他们最初所生活的寒冷北方,条件十分艰苦。随着部落人口的繁衍,哥特人很快遇到了资源匮乏的窘境。为了求生存,一部分哥特人乘坐三艘船离开故乡,来到波罗的海南部海湾地区,并进入维斯瓦河流域。公元2世纪下半叶,他们继续向南迁徙,来到黑海沿岸,定居于多瑙河与顿河下游之间的地区。德涅斯特河将哥特人分为两支:东哥特及西哥特。在此地,哥特人开始学习希腊—罗马文明,他们制定了日耳曼人的第一部口头法律,并逐渐发展起来。

对于蛮族各部落来说,罗马帝国无疑是一个高山仰止的庞然大物。但是哥特人迁徙后不久,罗马帝国便进入了漫长的“三世纪危机”。随着奴隶制经济的衰落,帝国出现了全面的混乱迹象:农村凋敝,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哥特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无力控制边境之际,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地区肆意劫掠,雅典、科林斯、拜占庭等繁华的城市均被其荼毒,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月神庙 也被焚毁。虽然在268年的奈苏斯战役及269年的马尔西安堡之战中,罗马人均击败了哥特人,但是帝国不堪其扰,只得允许他们在达西亚地区居住,并为其提供金钱及补给,这部分哥特人之后作为雇佣军效忠于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西哥特人答应为罗马提供多达4万人的兵力。在公元4世纪中叶,哥特人皈依了基督教,教士们还利用希腊字母为哥特人发明了哥特文。

公元350年左右,埃尔马纳里克 成为东哥特王。他是一名出色的统帅,在其统治下,东哥特王国进入极盛时期,其国土北至芬兰湾,南至克里米亚半岛,西至维斯瓦河,东至墨伊提斯大沼泽。因此,埃尔马纳里克也被称作“哥特人的亚历山大大帝”。

◎ 匈人首领阿提拉

但不久之后,一支被称作“匈人” 的神秘部族从东方袭来,将埃尔马纳里克的王国打得粉碎。如肆意奔腾的洪水一般,匈人将前方的障碍一一冲垮,以至于日后人们将其形容为“上帝之鞭”。匈人在372年灭亡阿兰王国后,便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哥特人。哥特人军队以步兵为主,他们身披坚甲,依靠长枪大盾作战,但遇到机动力强大的匈人骑兵,哥特人束手无策,在交战中屡战屡败。埃尔马纳里克不忍见到自己亲手建立的王国覆亡,于是伏剑自杀。强大的东哥特王国瞬间覆灭的消息震惊了西哥特人,自知无力抵抗“上帝之鞭”的他们只得选择向西迁徙,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经恳求当时的罗马皇帝瓦伦斯 ,多瑙河流域的哥特人被允许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帝国,并被安置在色雷斯地区。罗马人的条件是,哥特人不能擅自离开安置地,所有能够战斗的成年男子必须以盟军身份编入帝国军队防守边境,同时要将自己的贵族少年送到罗马作为人质。

据记载,至少有40万哥特人在此次大迁徙中进入色雷斯。但是他们遇到的却是贪婪的罗马官员。对于缺衣少粮的他们,罗马官员趁机抬高粮价,以致一条面包都能使哥特人被迫卖身为奴。378年,不堪忍受压榨的哥特人发动了起义,他们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饿死家中。378年8月,皇帝瓦伦斯派来镇压哥特人起义的东罗马大军被击败于阿德里亚堡,包括皇帝瓦伦斯在内的4万罗马将士战死。阿德里亚堡战役标志着传统罗马军团的彻底失败,从此之后,罗马帝国只能依靠蛮族雇佣军来维持统治。

新继位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大帝 虽然击败了西哥特人,但他也不能阻止西哥特人的不断迁徙。382年,他与西哥特人签订了新的永久和平条约,将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地区赐予西哥特人居住生活。狄奥多西还允许哥特人可以不受罗马法的限制,并准许他们用哥特人的习惯法管理自己的地区,更赠送了大量的金币和牲畜。于是进入帝国领土的哥特人越来越多,对帝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狄奥多西大帝死后不久,西哥特人再次反叛,其首领阿拉里克 称王,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西哥特人在征服了希腊地区后,又攻入意大利。410年8月24日,阿拉里克攻入了永恒之城——罗马,并将其洗劫一空。三天后,阿拉里克率军南下,企图渡海前往西西里和北非,因遇风暴未成,后于回军途中病逝。阿拉里克死后,其内弟阿陶尔夫 继位,率军进入西班牙,占领了以巴塞罗那为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地区。416年,罗马人与西哥特国王瓦利亚 缔结和约。之后的几十年间,西哥特人作为西罗马的盟友,在罗马鹰旗下与之前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汪达尔人 、苏维汇人 和阿兰人 作战。西哥特人借机坐大,占据了高卢西南部及西班牙一部,定都图卢兹。

◎ 欧洲民族大迁徙(地图编制:王晓明)

◎ 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洗劫罗马 ◎ 克洛维战胜阿拉里克二世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尤里克 国王统治下的西哥特王国正式独立。不过在507年的弗伊耶战役中,西哥特人被法兰克国王克洛维 击败,国王阿拉里克二世 战死,西哥特彻底失去了高卢领土。迫于法兰克人的军事压力,西哥特人开始大举进入伊比利亚半岛。560年,西哥特人定都托莱多,此地位于西班牙中部,与卢西塔尼亚、萨拉戈萨、加泰罗尼亚、梅里达连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585年,西哥特人又灭亡了苏维汇王国,从而奠定了其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地位。

西哥特人是最早皈依基督教的蛮族部落,他们最开始信仰的是基督教阿里乌斯派 的教义。这一教派反对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而是宣称耶稣是人,因此在尼西亚公会议上被教皇宣布为异端。由于进入伊比利亚的西哥特人不超过30万,而半岛上的正统基督教徒却有400万,因此宗教冲突时有发生,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西哥特王国的统治主要依靠两方面的力量:哥特军事贵族和西班牙地区罗马化的地方贵族。这两方阵营统一在国王的旗帜下,在政治和军事上共同合作,但宗教领域的分歧却成为两方阵营斗争的集中点。为了巩固政权,弥合社会分歧,西哥特国王雷卡雷德一世 最终宣布皈依正统基督教。

◎ 国王雷卡雷德一世皈依正统基督教

589年5月8日,这位国王在第三次托莱多宗教会议上,庄重地朗读了尼西亚信条:“信仰唯一的上帝,万能的父,天地的创造者,全然可望而又不可及。”然后,这个西班牙的首位正统基督教国王用戴手套的拳头敲击其剑柄的黄金球饰,强有力地宣告:“我,雷卡雷德国王,心系、口宣这一神圣信仰,这一真正告诫。它是靠上帝的保佑而由教会宣扬传播到全世界的唯一信念,我亲手签字于其上。”此后,雷卡雷德一世镇压了阿里乌斯派贵族掀起的叛乱,最终确立了正统基督教的统治地位。随着正统基督教信仰的恢复,教会与国王实现了联盟,实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宗教”。在未来的历史中,这一联盟影响深远。政治上的统一与精神上的统一相结合,唤醒了民众对国家的情感。

◎ 西哥特王国

不过,西哥特人虽然借用了罗马帝国的法律、行政制度,甚至是习俗与穿着,也信仰了罗马人的宗教,但是他们仍保留着选举产生国王的习惯。这是他们作为“蛮族”最后的遗存,西哥特人无比珍视这一权利。但正因为这一传统,西哥特王国始终无法形成有力的中枢,导致有野心的贵族觊觎王位,相互争斗,极大地削弱了王国的力量。根据统计,在西哥特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三百多年间,有三十多位国王统治这片土地,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死于非命。

雷卡雷德一世死后,其子柳瓦二世 即位,但他因年幼而无法驾驭那些野心勃勃的大贵族,王位很快被篡夺。至此,西哥特王国进入衰落期,贵族与教会争权夺利,内战频繁发生。603—642年,在这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先后有八位国王登上王位,时间最短的仅执政三个月。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贵族们的权力开始凌驾于国王之上。

7世纪末期,伊比利亚半岛又遭遇了严重的饥荒,整个西哥特王国有半数人被饿死,之后又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然而,国王与教会毫不放松对民众的剥削,征敛不已。自由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的他们不堪忍受压榨,只能武装暴动。巴斯克人也不断发动起义,挑战着西哥特人的统治。同时西哥特王国上层间的内部纷争愈演愈烈,国王与贵族、教士之间时不时兵戎相见,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总之在阿拉伯人入侵前,西哥特已经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只待稍加外力,这个国家便会轰然倒塌。

公元710年,西哥特国王威蒂萨 去世,贵族们分别推举威蒂萨的儿子阿希拉与另外一位大贵族罗德里戈 为王。两人各不相让,最后双方签署协议分割西哥特王国,其中罗德里戈得到国土的大部分。这一事件无疑削弱了西哥特王国的力量,但是贵族们受利益诱惑,仍在各自拉帮结派,筹划着阴谋与背叛。

大海对面的征服者:入侵的阿拉伯人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第四年,公元711年,即伊历92年,瓦利德统治第五年,西班牙不仅被来自外部的巨大力量所侵略,同样也受到了来自内部动乱的困扰。穆萨亲自指挥着军队逼近这片可怜的土地,他渡过加地斯海峡,推动了海克力斯石柱——就像书的索引一样,它开启了通往西班牙大门的钥匙。穆萨征服并无情地掠夺了这片可怜的土地。他一路挺进托莱多这座辉煌的城市,并迫使附近地区的人民接受了虚伪而邪恶的和平……

——《754年编年史》

阿希拉争夺王位失败后,在愤懑之下向大海对面、北非的阿拉伯人求援。

阿拉伯人进入北非的时间肇始于公元640年,这一年,一支不到4000人的阿拉伯军队,通过苏伊士地峡攻入当时仍属拜占庭帝国的北非地区,一度占领了昔兰尼加、的黎波里等地。公元647年,哈里发奥斯曼 的奶兄弟阿卜杜拉·伊本·萨阿德再次率军攻入此地。在斯贝特拉平原之战中击败了当地的拜占庭守军后,阿拉伯人饱掠而去,沉重打击了拜占庭在此地区的统治。不过,阿拉伯人在柏柏尔人面前吃了不小的亏。精通巫术、鸟卜的柏柏尔女巫卡希娜将各个柏柏尔部落联合起来,一度成功击退了阿拉伯人的入侵,并俘虏了近百名阿拉伯将领,震动了整个马格里布地区。

之后,拜占庭在北非的统治力日渐衰落,只能控制据点附近的小块领土。公元670年,阿拉伯人在突尼斯中部建造了凯鲁万城(意为驻兵场),这座城市连接了马格里布地区与埃及,成为阿拉伯人进入马格里布——“这座取之不竭的粮仓”的重要枢纽。直到现在,这里仍然是突尼斯的第四大城市。但是由于进入北非的阿拉伯人数量不多,为了巩固其在北非的统治,阿拉伯人开始与当地的柏柏尔人结盟。期间,柏柏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信仰。

公元698年,阿拉伯人占领了北非重镇迦太基城。不过迦太基此时已经衰败不堪,于是阿拉伯人在其近郊的海滨地区建造了一座新城,并命名为麦地纳,也就是后来的突尼斯城。失去迦太基后,拜占庭人只能退守沿海少数几个据点。公元705年,伊弗里基叶从埃及正式脱离出来,成为阿拉伯帝国的独立行省,穆萨·本·努赛尔 出任伊弗里基叶总督。他很快征服了西马格里布地区,并先后攻陷了撒丁岛、西西里岛和马略卡岛。在控制了地中海地区的几大重要岛屿后,他其实已将目标指向了西哥特王国。因此,阿希拉本想驱虎吞狼,结果却是引狼入室。711年4月,阿拉伯帝国在北非的总督穆萨在接到阿希拉的求援后,很快派出一支7000人的军团。这支军队由大将塔立格·伊本·齐雅德率领,越海来到伊比利亚,从此掀开了穆斯林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第一页。塔立格最初在一座海边的峭壁前登陆,之后这里被命名为塔立格山,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直布罗陀(Gibraltar),“直布罗”是阿拉伯语“哲白勒”(Jabal)的译音,意思是山,“陀”则是塔立格(Tariq)的发音。

◎ 塔立格·伊本·齐雅德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塔立格并非血统纯正的阿拉伯人,而是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Berber)。柏柏尔人是古代努米底亚人的后裔,最初与迦太基人结盟,迦太基衰落后,又转投罗马人的怀抱。“Berber”一词便是罗马人口中的“野蛮人”,柏柏尔人则称自己为“阿马齐格”(Imazighen),意思是“大地人”、“自由幸福的人”。塔立格原本是穆萨的奴隶,穆萨在发现他的军事才能后将其释放,并一路提拔其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

塔立格向西哥特王国进发时,休达港 成了其重要的后勤基地。当地的统治者朱利安伯爵虽然是西哥特国王的臣属,但他无比仇视罗德里戈国王。当年他将女儿弗洛琳达送至西哥特本土当人质,没料到罗德里戈垂涎于弗洛琳达的美色,竟然将其强暴。由于实力弱小,伯爵只能诅咒罗德里戈,却无法为其女儿报仇。因此在得知阿拉伯人准备出兵西哥特时,这位愤怒的父亲立刻选择与阿拉伯人合作,并为阿拉伯人提供了大量船只用来运输军队。

根据记载,塔立格登陆后,下令烧毁了所有的船只,面对手下的士兵,他发表了这样的演说:

你们还有何处可逃?在你们身后的是大海,而在你们面前的是敌人。你们现在所剩下的,就只有你们的勇气和忠贞……而你们自己,就是你们唯一的后援。你们的利剑,就是你们唯一活命的机会。要得到这个机会,就要从你们敌人的手中夺走它。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塔立格又得到了一支5000人的援军。集合完毕后,他率军北上。当时罗德里戈刚镇压完巴斯克人的起义,他在得到阿拉伯人入侵的消息后,也立即集合了一支25000人的大军前去迎战。两军最后相遇于瓜达莱特。两军刚刚接战,塔立格便故布疑阵,制造自己主力在左翼的假象,等到罗德里戈率领主力向右移动时,塔立格立即率军直扑中央。同时,在前国王威蒂萨的弟弟奥帕斯主教的带领下,罗德里戈的部队纷纷哗变,导致西哥特大军最终被击溃。此后罗德里戈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当场战死,也有人说他并未战死,而是逃出生天,隐遁了多年后才死去。据说在这场战役结束150年后,有人在葡萄牙发现了一座坟墓,墓志铭上写着:“最后的哥特王罗德里戈长眠于此。”

在瓜达莱特之战中战胜西哥特主力后,塔立格率军北上向西哥特首都托莱多进军,并同时派出几个分遣队分别攻打其他城市。除了南方的塞维利亚因为设防严密,被塔立格故意绕开外,西哥特王国的城市在其进攻下纷纷陷落。塔立格的几只分遣队也都进军顺利,或不战而胜,或轻取对手,很快便攻下科尔多瓦、埃尔维拉等重要城市。至711年冬季,阿拉伯人已经征服了半个伊比利亚半岛。

于是短短数年间,几乎整个西班牙地区都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阿拉伯人将这块土地命名为安达卢西亚(西班牙语Andalucía,意为汪达尔人的土地)。残存的基督教势力只能在荒凉贫瘠的崇山峻岭间苟延残喘。

◎ 瓜达莱特之战

不过,穆斯林之间的内讧却挽救了那些基督教徒的命运。虽然阿拉伯人有着同样的信仰,但是其部族与部族、教派与教派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他们往往热衷于自相残杀甚于对外征服,而且这一幕将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上演。

征服西哥特的英雄无疑是塔立格,但他是柏柏尔人,其率领的军队主力也是由柏柏尔人组成的,与阿拉伯的权贵家族并无联系。而在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中,真正的统治者无疑是阿拉伯人以及叙利亚人。

得知塔立格在伊比利亚半岛摧枯拉朽般的战绩后,伊弗里基叶总督穆萨坐不住了,他生怕征服伊比利亚的荣誉尽被塔立格所占有。712年6月,穆萨率领一支纯粹由阿拉伯人及叙利亚人组成的大军来到安达卢西亚,并攻陷塞维利亚、梅里达等西班牙重镇。随后与塔立格会师于托莱多城下。

塔立格觐见穆萨时态度谦卑,对后者说:“我只是您的奴仆,这次征服是属于您的。”但他却遭到了穆萨的驳斥,穆萨斥责塔立格,“违背主帅的教导,没有事先得到允许便深入到安达卢西亚的腹地”,之后还鞭笞了他,并给他带上了锁链。虽然塔立格之后始终忠于他的主人,但是这一行为无疑给柏柏尔人心中留下了阴影。

此后,在穆萨的指挥统帅下,阿拉伯帝国的大军横扫伊比利亚半岛,攻占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穆萨也成为征服西班牙的第一功臣,身兼西班牙及伊弗里基叶两地总督,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这引起了大马士革朝廷的猜忌。

714年夏,穆萨受命回阿拉伯帝国首都大马士革述职。离开之前,他留下了自己的次子阿卜杜勒·阿齐兹留守西班牙。穆萨归国时带上了大批财物及俘虏,其中包括400名西哥特显贵。这些被俘虏的贵族头戴冠冕、腰系金带,后面还跟着一大群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仆从。据说,由俘虏及战利品组成的队伍绵延数里,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数百年后仍被编年史作者津津乐道。715年2月,穆萨带着战利品进入大马士革。在倭马亚大清真寺,哈里发瓦利德一世 抱病接见了穆萨以及他的队伍,并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这座清真寺于705年由瓦利德一世下令重修,由来自波斯、拜占庭的设计师和工匠设计装饰,全部工程历时十年,花费了1200万第纳尔,当时刚刚修葺完毕。

◎ 倭马亚大清真寺

在穆萨的带领下,400名西哥特的王公贵族及几千名被俘的西哥特武士向哈里发表示了臣服。穆萨还向哈里发献上了一张有着传说的桌子,据说这桌子是侍奉所罗门王的精灵所造。

这次仪式是穆萨人生的巅峰,也是其命运的转折点。715年2月23日,哈里发瓦利德一世去世,其弟苏莱曼 继位。此前当穆萨向大马士革行进的时候,苏莱曼曾经要求其放慢脚步。因为他的哥哥已经病重,苏莱曼希望穆萨在其哥哥死后进城,这样他便能享受穆萨所带来的荣耀,但是穆萨拒绝了这一要求。因此怀恨在心的苏莱曼刚登上哈里发宝座,便以非法侵吞战利品的罪名逮捕了穆萨。在缴纳了200万金币的罚金后,穆萨被释放,但却被剥夺了一切权力。这位征服了马格里布、西班牙大片领土的英雄最后沦为乞丐,不久后因贫病交加死于麦加。

穆萨倒台后,其子阿卜杜勒·阿齐兹继续担任西班牙地区的总督,也就是埃米尔。他娶了西哥特国王罗德里戈的遗孀艾吉罗娜为妻(另一说其妻子是罗德里戈的女儿),并允许其继续保留基督教信仰。这位西哥特贵妇给阿卜杜勒·阿齐兹带来了巨大影响,以至于他“试图摆脱套在脖子上的阿拉伯枷锁,为自己保住被征服的伊比利亚王国”。甚至有传说,阿卜杜勒·阿齐兹已经秘密皈依了基督教,这引起了阿拉伯人的普遍猜疑。这些情况被报告至大马士革宫廷,于是在哈里发苏莱曼的一手策划下,公元716年,阿卜杜勒·阿齐兹死于兵变。他的首级被传送到大马士革。

决定西方文明命运的决战:普瓦提埃战役

主历729年,太阳附近出现两颗彗星,使目击者大为震惊:其中一颗出现在太阳升起之前的凌晨,另一颗出现在太阳落山后的夜晚,这两颗星似乎预示着西方和东方都将出现可怕的毁灭性灾难。或者你愿意说的话,一颗预报白天的来临,另一颗预报夜晚的到来,表明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灾难总在人们的头上盘旋。……当时撒拉逊人就像痛苦的瘟疫般可鄙地摧残、蹂躏了法兰西。过后不久,他们也由于不信而在那个国家受到公正的报应。

——《英吉利教会史》比德著

在阿拉伯人内斗的同时,柏柏尔人也在积聚着怒火。此前柏柏尔人虽然在征服西班牙的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是始终被阿拉伯人认为是低人一等的野蛮人。在领地分配时,这点表现得尤为突出。阿拉伯人聚居在西班牙各个主要城市和瓜达尔基维河流域肥沃的耕种地带、穆尔西亚附近的莱万特、萨拉戈萨和埃布罗河中部流域等。柏柏尔人则大多定居在中部的梅塞塔高原、中西部的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整个北部地区和萨拉戈萨以西及其周边地区。总之,当时西班牙最好的省份全被阿拉伯人占据,柏柏尔人所分配到的土地都在荒凉的西班牙中部地区。

于是,柏柏尔人认为他们的胜利果实被阿拉伯人所攫取,不满情绪不断膨胀。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民族矛盾加剧了西班牙的动荡局势,使得新的征服者忙于解决内乱问题,无暇顾及北方的基督教徒和西哥特的残存势力,也无力再向北推进。这就给了基督教势力喘息之机,从而开始复苏,并慢慢发展壮大。

◎ 比利牛斯山风光

不过,阿拉伯帝国也没有把那些北方的手下败将放在眼里,他们的目光已经盯向了比利牛斯山脉另一侧的敌人。据说早在穆萨在西班牙的时候,他就曾经梦想率军跨过比利牛斯山脉,然后越过法兰克人的地盘,再一路向东进军,直至攻占君士坦丁堡,最后来到大马士革和哈里发握手。他的这一梦想将由他的继任者实施。

公元718年,阿拉伯人开始跨过比利牛斯山脉,向法兰克王国进军。720年,他们攻陷了纳尔榜,并将该城改造为一座巨大的要塞及兵工厂。721年3月,西班牙总督赛木哈率军攻打阿基坦公国 的首都图卢兹。这支大军在中世纪的编年史中说是足有30万人(当然这个数字明显夸张了)。他的目标是夺取该地区,开辟从地中海延伸到大西洋,跨越马格里布地区和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巨大领土。阿基坦的厄德公爵突围而走,他向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 求救。

当时,宫相是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7世纪以来,墨洛温王室大权旁落,实际权力被掌握在宫相手中。国王则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唯一的职责不过是照本宣读一些废话,完成礼仪上的事项,以及繁衍后代,因此被称为“懒王”。

查理所在的加洛林家族最初是奥斯特利亚地区的贵族,长期担任奥斯特里亚宫相。为了成为法兰克王国大权的唯一掌握者,这一家族与其他大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残酷斗争。查理的父亲丕平二世 最终于688年击败了纽斯特里亚宫相波齐尔,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宫相。丕平二世迫使国王放弃统治权以换取和平,他也是第一个像国王一样统治法兰克的宫相。加洛林家族的存在使墨洛温家族的存在失去了光彩,可以说一个新王朝的诞生此时已经酝酿完毕。

查理是丕平二世的私生子,出生于688年,是丕平二世与情人阿尔帕德两人的结晶。714年,丕平二世去世。由于丕平二世与妻子普莱特路德所生的两个儿子——纽斯特利亚宫相格利莫德和香槟公爵德罗格都已经去世,因此格利莫德6岁的儿子图杜德继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普莱特路德则垂帘听政,掌握着加洛林家族的实际权力。当时查理已经成年,他表现出了卓越的军政才能,并得到一部分贵族的支持。为了保证加洛林家族的权力不落入私生子手中,普莱特路德将查理关押在科隆。由于认为女人和孩子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奥斯特利亚的贵族心怀不满,而反对加洛林家族的地方贵族也趁机反叛。纽斯特利亚人再次选出了自己的宫相,并得到了国王的支持,他们向加洛林家族发起了进攻。

在混乱中,查理设法逃脱了监禁。他集合了一批支持自己的力量,于719年战胜了所有对手,从而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法兰克王国宫相。

面对厄德公爵的求救,最初查理倾向于观望,而不是帮助这位法兰克王国在南方地区的老对手。不过他最终改变了主意。

而自信的阿拉伯人在厄德公爵离开后,认为拿下图卢兹城指日可待,因此放松了战场外围的警戒与侦查。6月9日,图卢兹城守军已经精疲力尽。得意洋洋的阿拉伯人只待进城掳掠,可以说是处于最松懈的时候,许多人甚至都没穿上盔甲。结果厄德公爵率领援军突然出现在围城的阿拉伯人后方。阿拉伯人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连西班牙总督赛木哈都死于乱军之中。

732年春,西班牙总督阿卜杜勒·拉赫曼再次率军出比利牛斯山,向法兰克王国进军。阿拉伯大军在击败了厄德公爵后,洗劫了波尔多,并焚烧了当地的教堂,之后又逼近图尔城。图尔城对于高卢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里埋葬着高卢人的圣徒圣马丁,是他让高卢人信奉了基督教。因此,图尔城一向是高卢的宗教圣地,寄托着高卢人的宗教感情,城市地位崇高。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获悉阿基坦的厄德公爵战败的消息后,这次并没有观望停顿,而是立刻点齐兵马奔赴战场。两军最终于维埃纳河与克勒恩河交汇处狭路相逢。

当阿卜杜勒·拉赫曼率领阿拉伯大军向前推进时,他并没有预料到将在图尔城前受到反击,因此被查理占据了有利地形。查理将步兵军团藏身于山丘上的森林中,并布置了一个巨大的方阵。这样,一方面,法兰克人可以利用树木和居高临下的地形来阻挡阿拉伯骑兵的冲击;另一方面,茂密的丛林也极好地隐藏了其实力,以至于2万人左右的法兰克军队被阿拉伯人认为足有40万人。对查理兵力的判断失误,使得阿拉伯人不敢轻举妄动,而查理则从容等待所有部队陆续就位。

当时寒冬将至,法兰克人本来便生长于北方,耐于冰冷天气,他们还身披狼皮或熊皮御寒。阿拉伯骑兵则生长于热带地区,轻装上阵、迅如疾风是他们的特点,但遇上欧洲的冰寒天气则不堪忍受,战斗力严重受损。在对峙了一周后,阿卜杜勒·拉赫曼发现如果再不发起攻击,他的军队还没等到与法兰克人战斗,就要被严寒所击垮了。于是阿卜杜勒·拉赫曼希望能将法兰克人引诱至山下空旷地带再行决战,但是查理识破了其伎俩,法兰克人不动如山,继续坚守着阵地。

10月10日,阿卜杜勒·拉赫曼被迫下令大军全线出击,装备了骑矛和马刀的柏柏尔骑兵面对山丘发起了仰攻。虽然在之前的历次战役中,柏柏尔骑兵如烈火般的进攻能扫除一切阻碍,让基督教徒心惊胆战。但此时,高高的山丘和繁茂的森林让柏柏尔人的冲击力优势荡然无存。

查理的士兵普遍装备了长矛和巨型方盾,他们组成了一道密集的长矛森林,足以抵挡任何骑兵的冲击,步兵后面则是远程希腊弩炮。当柏柏尔骑兵冲至400米之内时,弩炮便向其发射大量带火的长矛箭镞,密集的箭雨严重杀伤了以密集队形冲击的柏柏尔骑兵。但柏柏尔骑兵依旧勇猛地冲向法兰克步兵方阵,他们连人带马撞在法兰克人的长矛和巨盾之上,试图冲开一条血路。“在令人颤抖的战斗中,北方的战士(法兰克人)如大海一般无法撼动。他们坚定地站着,一个贴着另一个,形成如冰块般坚硬的堡垒。呼啸中,他们的宝剑砍倒了阿拉伯人。法兰克王国的人民使用他们能得到的一切挡在面前,围绕一圈,守护着统帅。他们不知疲倦地将宝剑挥向敌人的胸膛。”

◎ 图尔战役

就这样,虽然柏柏尔骑兵一次又一次地冲入法兰克人的长枪方阵中,但是法兰克人顽强地承受住了冲击,他们始终紧紧地结成坚固防线,屹立不动。随后,阿拉伯人后方传来消息:查理的侦察兵突袭了他们的营地,并找到了他们从波尔多劫掠来的战利品。一些柏柏尔骑兵惦记着自己掳掠到的财宝,于是掉转马头撤离了战场。其他人看到这一情况,以为战局对自己不利,于是也开始撤退。很快,阿拉伯人陷入混乱之中,撤退变成了溃退,查理则率领大军尾随追击。在阻止自己士兵溃散的时候,阿卜杜勒·拉赫曼被法兰克人包围,当场战死。

但是查理并没有一鼓作气继续扩大战果,因为他担心阿拉伯人的撤退是为了引诱他们下山,他命令全军继续保持阵型,同时拒绝了厄德公爵追击阿拉伯人的要求。直到几天后,查理的侦察兵在侦查阿拉伯人的营地时,才发现阿拉伯人已经带着战利品离开了战场。此战,法兰克人的损失不过1500人,而阿拉伯人则伤亡近2万人。查理因在这场战役中所取得的胜利被法兰克人称作查理·马特,也就是“铁锤”查理。

此战的结果迫使阿拉伯人撤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阿拉伯帝国征服欧洲,把地中海变成自己内海的梦想终于化为泡影,伊斯兰教的扩张脚步也最终停止在图尔与普瓦提埃之间的那条小路上。爱德华·吉本 认为,这次战役乃是世界历史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果此战失败,那么欧洲世界毫无疑问将被伊斯兰化,《古兰经》将会取代《圣经》,新月也将取代十字架。

最初的反抗者: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基督是我们的希望,通过这座小小的山头,正如你所见,西班牙的福祉和西哥特人民的军队将得到重建。

——《阿方索三世编年史》

虽然阿拉伯人的北进遭遇了挫折,但是其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最终被确立了下来。其实阿拉伯人的手段比较和缓,他们并不是一味动用武力,而是更注重和平征服,因此最初基督教徒的抵抗并不强烈。虽然虔诚的基督教徒认为这是“虚伪而邪恶的和平”,但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与过去的西哥特贵族统治相比,阿拉伯人的统治无疑更能让人接受。西哥特原本的贵族一旦放下武器,也能继续保留自己的武器与财产,只有战死或逃亡者的土地才会被没收。阿拉伯人同时与西哥特原本的贵族及上层实行了联姻,一些西哥特贵族甚至改信了伊斯兰教,并继续统治他们的领地。巴斯克地区的一位伯爵卡西乌斯甚至曾跟随穆萨来到大马士革,并得到了哈里发瓦利德一世的接见,当着其面接受了伊斯兰教信仰,其后更被授权防御比利牛斯山边境地区。当时统治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对非穆斯林人的丁税和土地税收取,多数情况下也是委托当地的旧西哥特贵族代为征收。

比如在一份签署于713年4月15日的和平协议中,阿拉伯人与穆尔西亚的王子图德米尔这样约定:只要图德米尔保持忠诚,不庇护逃亡者和安拉的敌人,不煽动人起义,他就能获得“安拉及安拉使者的保护”,继续保留其封地和财产。后者需要为阿拉伯人纳税,其领地上的人民每人每年必须支付1个第纳尔、4斗精小麦、4斗大麦、4升酒、4升醋、4盒蜂蜜和4瓶橄榄油,奴隶折半。

另外,根据倭马亚王朝的制度,其税收基本分为三类:高额土地税、低额什一税、人头税。阿拉伯穆斯林耕种公地者,缴纳低额什一税;异族穆斯林耕种公地者,缴纳高额土地税,免交人头税;非穆斯林若不耕种土地者,仅交人头税,若耕种土地,兼交高额土地税。高额土地税通常按面积征收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税额一般为收成的40%—50%。

在当时,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对其他宗教的限制表现在:禁止在公共场所公开宣传他们的宗教;禁止基督教教堂鸣钟;不允许扩建和新建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非穆斯林必须穿有标志的服饰并佩戴特殊腰带等等。不过,这些禁令执行得并不严格,在科尔多瓦,便至少有13处基督教宗教活动场所,各教堂的钟声照常响起,提醒着祈祷时间已到。而为了修建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阿拉伯人需要圣文森特教堂的土地,征服者们也并没有使用武力,而是采取了协商和金钱赎买的方式。

虽然阿拉伯人的统治尚属平和,并未严苛压榨基督教徒,但是在西哥特王国的统治下,西班牙的人民已经产生了对自己民族和信仰的自豪感。他们认同西哥特的历史传承及统一的西哥特王国的追求,这激励着他们以西哥特后裔的身份,以恢复西哥特民族权利的名义,在伊比利亚半岛坚持与阿拉伯人斗争。

◎ 西班牙的阿拉伯统治者

西哥特人最初的抵抗是由佩拉约 发起的,他是加利西亚公爵法维拉的儿子,拥有西哥特王室血统,曾经当过西哥特国王威蒂萨和罗德里戈的执剑官。在西哥特王国灭亡后,他与他的妹妹逃到了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并选择了向阿拉伯人臣服。当时阿斯图里亚斯的行政长官穆努扎垂涎其妹妹的美色,便派遣佩拉约去科尔多瓦觐见总督。不久后,当佩拉约回到家,发现其妹妹已被穆努扎强娶为妻。他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于是密谋揭竿而起,驱逐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阿拉伯统治者。

但是机事不密,这一密谋被西班牙的征服者塔立格侦知,塔立格立刻派兵前去抓捕佩拉约。但是阿拉伯人的行动计划被同情佩拉约的西哥特人泄露出去,得知该消息后,佩拉约只得匆匆逃往皮洛尼亚。当时河水暴涨,阻挡了阿拉伯人的追兵,而佩拉约则带着马游到了对岸。他之后登上了奥瑟瓦高山,躲在一处山洞里。在那里,他正式竖起了起义的旗帜,并得到许多在阿拉伯人入侵中失去土地的前西哥特士兵的效忠。最后,佩拉约终于集合起了一支军队,并开始袭击当地的一些阿拉伯军营。

◎ 佩拉约塑像

在最初几年中,由于佩拉约实力弱小,无法对阿拉伯人在当地的统治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因此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阿拉伯人甚至轻蔑地称其人马为“三十个残存的异教徒”。而当阿拉伯军队进剿时,佩拉约只能带着效忠他的部下躲进山中。

图卢兹战役惨败后,阿拉伯人亟须一场胜利鼓舞士气。因此科尔多瓦的埃米尔于722年,派遣大将扎马赫率领一支军队(据说多达187000人),前去围剿佩拉约,随行的还有塞维利亚主教奥帕斯——他曾在瓜达莱特之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因此得到阿拉伯人的重用。佩拉约拒绝了奥帕斯的劝降,并率领部众向山区转移。最后他们退却到一个叫科瓦东加的山谷,这里群山环绕,德瓦河穿行其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乃是咽喉要道。阿拉伯人在悬崖陡壁间,也难以发挥其兵力优势。

◎ 科瓦东加遗址

在扎马赫率军进入山谷时,佩拉约据守高处发动了攻击。一时间盾矛飞舞,箭如雨下,阿拉伯人最终战败,损失惨重,扎马赫当场被杀,奥帕斯主教则成了俘虏。阿拉伯人狼狈撤退之际,又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德瓦河泛滥成灾,冲毁了堤岸,并将阿拉伯人的残兵败将尽皆冲走。

科瓦东加之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基督徒们反抗的勇气,他们发现阿拉伯人并不是无法战胜。突然暴发的洪水也使他们相信得到了上帝的眷顾,更多的人选择加入佩拉约的队伍。再征服运动自此战开始揭开帷幕,西班牙人将这一运动称作“列康吉斯达”。

不久后,佩拉约在战场上再次击败阿拉伯人,并杀死了穆努扎,阿斯图里亚斯取得了独立。按照西哥特惯例,佩拉约被推选为阿斯图里亚斯的国王。之后,他与坎塔布里亚地区的首领阿方索结成了联盟,并将女儿艾尔美欣达嫁与他。在佩拉约统治期间,他在与阿拉伯人领土的交界处建立起了一系列设防堡垒,最终阻遏了阿拉伯人向这一地区的进军。

公元737年,佩拉约去世,其子法维拉继位。但法维拉在两年后的一次狩猎活动中死于熊口。他的妹夫,也就是艾尔美欣达的丈夫阿方索最终继承了阿斯图里亚斯的王位,是为阿方索一世 。在阿方索一世的统治下,阿斯图里亚斯的农业和手工业均有所发展。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成了西班牙再征服运动的摇篮。

而此时的阿拉伯人根本无暇北上,因为其北非领土上爆发了柏柏尔人起义。当时北非地区的柏柏尔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中的哈瓦利吉派,哈瓦利吉意为“出走者”,其历史要追溯到哈里发阿里 时期。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阿里被选为哈里发。在继位后,阿里将首都迁往库法,并大举撤换奥斯曼任命的地方总督,但是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 拒绝向阿里任命的新总督交出权力,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他提出为其堂兄奥斯曼复仇的口号,并在大马士革公开展示奥斯曼被害时的血衣,指责阿里道:“你是大声疾呼反对奥斯曼、杀害他的其中一人,我希望你也将是为了此事被真主杀死的其中一人。”他要求阿里惩办凶手,否则阿里应负纵容罪犯的责任。

阿里最初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是穆阿维叶坚持要求推选新的哈里发,并惩治凶手。最终谈判破裂,双方军队于657年7月会战于绥芬平原,结果阿里军队大获全胜。穆阿维叶在陷于失败的最后关头,采纳了忠于他的前埃及总督阿慕尔·本·阿斯的计谋,命令叙利亚士兵用枪挑起《古兰经》,高呼“让安拉裁决”,要求停止战斗。当时在阿里营垒中,大部分将领和军士对穆斯林间的仇杀也感到了厌倦,他们提出,“不能砍杀高举《古兰经》的人”,遂中止战斗,主张和谈。阿里迫于压力,接受了和谈要求。但是另一部分人则反对和谈,最后有约12000名主战派从阿里队伍中分离出走,并推选出了新的哈里发,这部分人便是哈瓦利吉派。作为异端,阿里以来的历代哈里发都对该派进行了强力镇压。

对于哈瓦利吉派来说,他们坚信自己已成为唯一拥有正确信仰,有资格对穆斯林发挥领导作用的集团。他们还认为,任何一个离开正道的伊玛目 都应该被推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哈瓦利吉派在661年暗杀了阿里,并刺伤穆阿维叶,从而结束了正统哈里发时代。

哈瓦利吉派认为,任何一个虔诚信徒都有资格被选为哈里发,即使他是一个黑奴。被阿拉伯人歧视的柏柏尔人,广泛欢迎这样的平等教义。

此时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已经开始衰落,哈里发热衷于狩猎、酗酒、聆听音乐和诗歌。酒色歌舞控制了沙漠的子女,哈里发的宫廷中充斥着大量的宦官和宫女,这些都花费了大量钱财。为了解决国库亏空问题,大马士革宫廷开始强迫新皈依伊斯兰教的教徒仍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这引发了普遍不满。739年,哈瓦利吉派在北非发动了起义,有30万人参与其中,并很快消灭了北非当地的阿拉伯驻军。哈里发希沙木 为了镇压起义,派遣库勒苏姆带领一支叙利亚军队前去进剿。结果,这支军队在742年的巴克杜拉战役中被击败,只有一万人在大将白勒吉·本·比舍勒的带领下,逃到了北方的休达港避难。最后还是埃及总督伊本·沙夫万制止了哈瓦利吉派向凯鲁万的进军,避免了大马士革宫廷的崩溃。不过此时倭马亚王朝已经没有几年寿命了。仅仅五年之后,阿拔斯革命便将在呼罗珊地区爆发,并在短短三年间颠覆了这一王朝。

与此同时,安达卢西亚地区也在741年爆发了柏柏尔人起义,柏柏尔人在多次击败倭马亚军队后向科尔多瓦进发。总督阿卜杜·马立克自觉无力抵抗,便向海峡对岸的白勒吉·本·比舍勒求助。742年,叙利亚人渡海来到安达卢西亚,并在托莱多附近击败了柏柏尔人的进攻。

叙利亚军队面对富饶美丽的安达卢西亚不愿离开,他们在占领地上以统治者自居,白勒吉·本·比舍勒和阿卜杜·马立克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742年8月,双方在科尔多瓦附近激战,虽然白勒吉身负重伤,但最终还是夺取了科尔多瓦,之后叙利亚军队驻扎在安达卢西亚各地。

公元750年,安达卢西亚爆发大规模饥荒,大批幸存的柏柏尔人逃往北非,这就给居住在北部山区的基督徒提供了“收复失地”的机遇。阿方索一世趁机出击,集中力量控制了加利西亚南部、埃杜罗河流域以及通往梅塞塔高原的通道。他在埃杜罗河流域,将阿拉伯人的防御工事和农田尽皆毁坏,使这一带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沙漠。这一沙漠此后成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防御的战略屏障。

随后,阿方索一世在坎塔布里亚山脉北部地区构筑了许多城堡,以抵抗阿拉伯人的侵扰,这一地区也被称作“城堡之地”,也就是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Castilla),成为抵抗穆斯林的最前线。之后这一地区发展为卡斯蒂利亚伯国,并逐步脱离阿斯图里亚斯的控制,成为独立国家。

◎ 卡斯蒂利亚地区的城堡遗址

而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则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倾轧中。732—755年的23年间,总督换了23任,平均一年一任。阿拉伯人的内讧极大地削弱了其力量,为基督教王国在西班牙北部的立足赢得了宝贵时间。

倭马亚家族的幸存者:阿卜杜勒·拉赫曼

倭马亚王朝已经醒来了,还是仍在沉睡?

——呼罗珊总督奈斯尔

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很快陷入深渊。当时的大马士革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历代哈里发都沉溺于酒色中。哈里发叶齐德一世 因为嗜酒如命得了个“酒徒”的绰号,他甚至驯养了一只猴子,让它每天参加酒宴陪他喝酒。哈里发瓦利德二世 则建造了一个注满美酒的浴池,他一边畅游其中,一边酣饮。各类宫廷政变、内战也层出不穷。哈里发希沙木去世后,帝国陷入全面内战,在743年至744年的短短两年间,先后更换了5任哈里发。最后,皇室远亲麦尔旺 率军攻入大马士革,成为新的哈里发,也是最后一位倭马亚家族的哈里发。

成为哈里发之前,麦尔旺以力大无穷、勇敢机智著称,并被称作“美索不达米亚的叫驴”。作为一位成功的将军,他战功赫赫,曾经带兵征服了高加索。他试图重振倭马亚王朝,但是他继位时已经五十多岁。如果早三十年,以他的能力,倭马亚王朝或许能够实现中兴,但此时这个王朝已是沉疴难起。

当时,对倭马亚家族的各种不满情绪已在帝国各地爆发。哈瓦利吉派虽然遭受了长期的残酷镇压,但其势力仍在帝国的各个角落不断壮大。而反对倭马亚家族统治的阿拔斯派 也趁机煽风点火。他们利用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纠集一切反对倭马亚家族的力量。阿拔斯派与什叶派、波斯地区的贵族们结成了联盟,倭马亚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 行军中的倭马亚大军

在镇压了多次由野心家煽动的叛乱后,麦尔旺的实力也被一点点消耗,他的老兵越打越少。他又因为将首都搬迁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哈兰城而失去了倭马亚王朝的强大助力——叙利亚人的支持。

747年6月,阿拔斯派第七代伊玛目易卜拉欣的代理人阿布·穆斯林 率领奴隶、农民和一些不满倭马亚王朝的波斯贵族在呼罗珊发动了武装叛乱。他们竖起了曾经作为先知穆罕默德军旗的黑旗,旗帜上写着《古兰经》里的一段话:“被进攻者,已获得反抗的许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的。”在黑旗的指引下,阿布·穆斯林很快便聚集了大批人马,呼罗珊、河外等地的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加入阿布·穆斯林的队伍。与此同时,伊拉克地区的哈瓦利吉派也趁机起事,发起了向倭马亚复仇的战争。

代表倭马亚家族的白旗在阿拔斯派的黑旗前望风披靡,很快阿布·穆斯林的部下卡塔巴便攻陷了呼罗珊首府木鹿,总督奈斯尔死于逃亡途中,他也是倭马亚家族最后的效忠者。此后,卡塔巴在尼哈温之战中以2万劣势兵力大破倭马亚10万大军,并挥师西进攻入伊拉克。在卡尔巴拉战役中,他再次大败倭马亚军主力,不过,卡塔巴也在此次战役中不幸阵亡。749年初,卡塔巴之子哈桑率军攻陷了伊拉克地区的重镇库法。

由于阿拔斯派首领易卜拉欣在起事前已经被倭马亚王朝捕杀,因此其弟弟阿布·阿拔斯 继承了其位置。11月28日,阿布·穆斯林拥立阿布·阿拔斯为哈里发,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也就是中国史籍中所说的“黑衣大食”。

750年1月,倭马亚王朝末代哈里发麦尔旺在镇压了哈瓦利吉派的叛乱后,决定亲征。他想尽办法集结了12万大军,但是此时他的大军士气低落,厌战情绪强烈。阿布·阿拔斯则派出其叔叔阿卜杜拉为主将率军迎战。在扎布河左岸,倭马亚军队与阿拔斯军队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在旷野中,在阿卜杜拉的指挥下,阿拔斯派军队的呼喊声传遍四野,麦尔旺也起身呼喊他的将士,但是他的呼喊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为了激励士气,麦尔旺搬出帐篷中的财宝作为奖赏,但是士兵们反而抢劫了他的财宝,然后一边喊着“投降”,一边拔腿就跑。为了阻止士兵们逃跑,麦尔旺下令砍断扎布河上的浮桥,大量士兵掉入河中淹死。最终倭马亚军全线溃败,阿拔斯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由于退守哈兰的道路已被阿卜杜拉切断,麦尔旺只得逃往霍姆斯,但是却得不到任何支持,其后他又逃到大马士革,同样无法集合忠于他的人马,他最后不得不逃往埃及。4月26日,阿拔斯军攻入大马士革。8月5日,阿拔斯王朝的追兵在埃及的一所基督教堂外,将麦尔旺捕杀。历时90年的倭马亚王朝就此结束。

阿布·阿拔斯在登基时的第一次演讲中便这样宣称:“我是复仇者,我的名字是阿斯·赛法哈(嗜血者)。”为了回报长期以来阿拔斯派所遭受的残酷镇压,他对倭马亚家族展开了无情的血腥报复。历代倭马亚哈里发的陵墓都被挖掘,尸体遭到侮辱,而尸骨尚存的哈里发希沙木,更是在被鞭打后挫骨扬灰。同时,阿拔斯王朝还对倭马亚家族展开了猎杀,因为阿布·阿拔斯认为只有斩尽杀绝,才能彻底消除后患。750年6月25日,阿卜杜拉在巴勒斯坦加法附近的阿布·弗特鲁斯城设宴邀请90名倭马亚家族的王公贵族,酒宴进行至一半,突然一个诗人站起来开始朗诵关于倭马亚家族罪恶的诗篇。得到这一信号后,周围的侍从突然拿起武器,把倭马亚家族成员尽数砍翻在地。阿卜杜拉则若无其事地命令手下用皮垫子将死者盖住,继续欢宴。之后,阿布·阿拔斯还派出了许多密探四处侦缉逃亡中的倭马亚家族成员。

很快,倭马亚家族便只剩下唯一的一名幸存者了,他就是哈里发希沙木的孙子阿卜杜勒·拉赫曼 。倭马亚王朝覆灭时,这位20岁的青年带着13岁的弟弟化装成老百姓,躲藏在幼发拉底河左岸一个游牧人的帐篷里。躲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行踪还是暴露了。在即将被抓住之际,他带着弟弟一头扎进幼发拉底河,向对岸游去。游至河中央,追兵允诺如果他们投降,将会被特赦。他的弟弟厌倦了东躲西藏的日子,相信了允诺,于是返身游去,结果一上岸便被杀害。阿卜杜勒·拉赫曼只好一个人游到了对岸。

他昼伏夜出,一路向南行进,路上遇到了曾经被他释放赋予自由的仆人白德尔。白德尔感恩于阿卜杜勒·拉赫曼,毅然决定追随其行走天涯。在北非,他成功躲开了阿拔斯王朝当地总督的追杀,并于755年来到休达港,得到了当地柏柏尔人的支持。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柏柏尔女奴,他身上流着柏柏尔人的血液。

在休达港停留期间,他忠诚的仆人白德尔渡海来到西班牙,与驻守当地的叙利亚驻军取得了联系。叙利亚驻军作为倭马亚家族的旧部,决定支持这位王子,并为其争取到了同样驻守西班牙的也门部族的支持。一切就绪后,755年9月13日,阿卜杜勒·拉赫曼终于在西班牙的阿尔穆涅卡尔登陆。至此,他将在这片土地开创新的时代。

当地居民厌倦了走马灯般轮换的总督统治,因此对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一座座城市为其敞开大门,几乎无人抵抗。西班牙总督优素福·费赫里束手无策,企图收买阿卜杜勒·拉赫曼,允诺将女儿嫁给他,但这一企图失败了。很快,阿卜杜勒·拉赫曼的人马就前进至科尔多瓦城下。此时,阿卜杜勒·拉赫曼才发现此行是如此顺利,他甚至还来不及打出自己的军旗。于是,塞维利亚的也门人首领阿布·萨巴哈扯下自己的绿头巾,将其绑在矛头上,做成了一面临时军旗。之后,绿色旗帜成了该王朝的军旗。

◎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

◎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756年5月14日,阿卜杜勒·拉赫曼率军与总督优素福的军队交战于瓜达尔基维尔河岸,结果阿卜杜勒·拉赫曼军大胜。7月,他又一鼓作气攻下了科尔多瓦,结束了优素福在西班牙的统治。757年,阿卜杜勒·拉赫曼在科尔多瓦清真寺自称埃米尔,是为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他还下令,停止在星期五的礼拜聚会上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祈祷,这一事件代表着其政权的独立。以此为起点,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重建了倭马亚王朝,这个王朝也被人称作后倭马亚王朝。

此时,阿布·阿拔斯已于754年患天花去世,他的弟弟阿布·贾法尔继承了哈里发的宝座。“他是阿拔斯王朝最伟大的哈里发,也是最不讲道义的哈里发。”阿布·贾法尔也被称为曼苏尔(意为胜利者)。761年,哈里发曼苏尔 任命阿拉·伊本·穆基斯为新任西班牙总督,希望能剿灭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结果阿拔斯人被打得全军覆灭。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将阿拉·伊本·穆基斯及其部将全部斩首。阿拉·伊本·穆基斯的首级被食盐和樟脑粉腌好后,裹在阿拔斯的黑旗中,上面钉有曼苏尔给他的任命书,然后被送至曼苏尔处。当曼苏尔打开这份礼物时,人头滚落在地,他大惊失色,惊呼:“我们都属于真主,这个可怜的人也遇难了。感谢真主,幸好有辽阔的大海将我同那个魔鬼隔开。”

之后,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又分别镇压了柏柏尔人和也门人的叛乱,并成功抵御了法兰克人的入侵。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剥夺了地方军事领袖的权柄,用自己的亲信代替,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奠定了后倭马亚王朝强盛的根基。其统治时期,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拔地而起,这座清真寺能容纳2万人同时举行宗教活动,仅装饰用的镶嵌便使用了16吨玉石和象牙,其宏伟壮观程度可与耶路撒冷和麦加的大清真寺相媲美,因此被称作“西方的克尔白”。

778年,优素福的女婿——巴塞罗那的统治者苏莱曼联合巴斯克人和西班牙东北部的阿拉伯首领企图独立建国,他们以向法兰克人臣服为代价请求援军。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 借此机会率领大军越过比利牛斯山,在与苏莱曼等人会合后,一路向萨拉戈萨进军,并击败了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派出的援军。不过,苏莱曼等人不久后便开始反悔,他们不愿意将新占领的土地交给查理曼,于是开始袭击法兰克人。与此同时,法兰克王国境内的阿基坦地区也发生了叛乱,因此在顿兵萨拉戈萨城下一个月后,查理曼决定撤军。

◎ 查理曼大帝

778年8月15日,在撤退途中,查理曼大军的后卫部队于隆赛斯瓦耶斯隘口遭到了巴斯克人的袭击。由于携带了大批战利品,法兰克人行动缓慢,招架不及,他们的骑兵在山地难以发挥,而巴斯克人则手持短矛、短剑,惯于山地作战。结果法兰克人遭受了惨重损失,布列塔尼边区总督罗兰、御厨总监艾吉哈尔德、宫廷伯爵安塞姆等重要人物被杀。

这一故事之后经历代游吟诗人口头加工,被渲染成一篇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并于11世纪形成手抄本,最终流传各地,这就是法国历史上最动人心弦的史诗《罗兰之歌》。故事中的主人公罗兰伯爵是查理曼的侄子,他手持圣剑“杜兰德尔”,骁勇善战,拥有无可挑剔的美德,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圣骑士。在故事中,查理曼率军出征西班牙的摩尔人 ,历时7年,征服了半岛上几乎所有的小王国,只有萨拉戈萨王国拒绝臣服,该国国王马尔西勒假装皈依基督教,并派使者给查理曼送去重礼和人质。查理曼的大臣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罗兰向查理曼推荐其继父、查理曼的妹夫甘尼仑出使萨拉戈萨,而一向与罗兰不和的甘尼仑认为罗兰有意加害于他,便怀恨在心,决心报复。在谈判时他和敌人勾结,定下毒计:在查理曼归国途中袭击他的后队。之后他报告查理曼,说萨拉戈萨的臣服是实情,于是查理曼决定班师回国,并接受甘尼仑的建议由罗兰来率领后队。当罗兰率领2万后卫部队返程经过一个荆棘谷时,遭到摩尔人40万大军的伏击。罗兰及其战友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期间,罗兰的好友奥里维曾三次劝他吹起号角,呼唤查理曼回兵来救,都被罗兰拒绝。临死前,罗兰才吹响了号角通告查理曼。查理曼率军返回,全歼了萨拉戈萨的军队并处决了叛徒甘尼仑,为罗兰报了仇。总之,一场惨败在游吟诗人的口中变成了一场悲壮而伟大的胜利……

奇迹的展现:圣雅各的星光之路

圣使徒雅各,耶稣的门徒,萨巴德乌斯之子,圣福音使徒约翰的兄长,应仁慈无比的上帝遴选而下界为加利利民众说福音者,我为希律王所杀而身骸无人所知地葬在加利西亚,且一直在萨拉森人的羞辱和压迫之下。你征服了这么多城市和国土,为何你仍未从萨拉森人手中解放我的土地?我极感惊讶。在此,我告知你,上帝从人众中选择了你,为我清扫圣道,并且把我的领土从穆斯林手中解放出来,正如上帝从尘世众王中选择赐予你众王之王一般。而你,将为此得到不朽的荣耀之冠。

——《卡利西提努斯手稿·图平史记》

虽然有些许挫折,但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还是稳定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局势,原先倭马亚王朝时期的显贵家族及也门人开始大批移民安达卢西亚。这些移民带来了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并以此影响着当地人。移民把他们的宗教、语言在当地散布,实现了当地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随着穆斯林人口的大量增加,后倭马亚王朝也能够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整个科尔多瓦国家里,阿拉伯语开始成为通用语言,连基督教徒们都开始用阿拉伯语举行圣餐,阅读《圣经》,做祈祷。为了方便在科尔多瓦政府内任职,许多基督徒开始使用阿拉伯语名字,甚至连基督教在科尔多瓦的大主教都起了一个阿拉伯名字,并为埃米尔效力。同时还有大量的基督徒开始改宗伊斯兰教。基督徒只需用阿拉伯语背诵一段信条,学习宗教礼节,穿上阿拉伯式服装,启用一个阿拉伯名字,就可以成为新穆斯林。到9世纪中叶,科尔多瓦郊区农村的穆斯林人数已占到了人口总数的70%。

巩固了在西班牙的统治后,后倭马亚王朝开始向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发起了进攻。当时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再次陷入内乱之中,加利西亚和巴斯克地区的贵族发动暴乱,要求自治,大庄园内的农民则发动起义要求土地。虽然阿斯图里亚斯的国王依靠武力将他们统统镇压,但是其统治基础却受到了动摇。因此在对科尔多瓦的后倭马亚王朝的历次战争中,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均处于下风。毛雷加托 国王时期,为了与后倭马亚王朝媾和,他每年不得不向埃米尔送去100名美丽的侍女。791年,后倭马亚王朝向北方发起两路大规模进攻,一路攻入加利西亚,另一路则攻入西部巴斯克人地区。阿斯图里亚斯国王贝尔穆多一世 在布比亚河企图邀击科尔多瓦大军,结果反而被打得大败。这次惨败导致贝尔穆多一世在内部压力下选择退位,归隐于修道院内。

直到阿方索二世 继位后,方才扭转了这一情况。阿方索二世是阿斯图里亚斯国王弗鲁埃拉一世之子,阿方索一世之孙。他的堂叔贝尔穆多一世被迫退位后,他被贵族们推选为国王,并迁都奥维耶多。面对强大的军事压力,他选择与加洛林王朝结盟,先后三次派遣使节来到查理曼大帝的宫廷,并得到了教皇的承认。在加洛林王朝开辟西班牙战线的军事反攻协助下,阿方索二世多次击败了科尔多瓦埃米尔的进攻,并牢固控制了加利西亚、阿斯托尔加、莱昂、卡斯蒂利亚等地。在794年爆发的拉梅萨山谷之战中,阿方索二世巧设伏兵,大败科尔多瓦大军。这也是自科瓦东加战役以来,基督教徒再次在野战中击败穆斯林军队。

在阿方索二世统治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无疑是发现了圣雅各的坟墓,这给西班牙人的再征服运动提供了长期的精神依托。

◎ 再征服运动的精神象征——圣雅各

圣雅各是《圣经·新约》中的人物。他与圣约翰和圣彼得一样属于耶稣最亲近的门徒。耶稣受难之后,使徒们分散到各地传播福音,圣雅各的传道地区是伊比里亚半岛。在传教7年后,圣雅各回到耶路撒冷继续传教,结果被希律王处死。他也是耶稣12门徒中第一位受到迫害而得到基督教“殉教桂冠”的圣徒,并被安葬在当地。后来,他的门徒们由于担心迫害基督徒的犹太人会亵渎圣雅各的遗骸,于是将其遗骸转移到船上,经过7天7夜的航行来到“大地尽头”的加利西亚西北、大西洋沿岸的伊里亚·弗拉维亚地区,并下葬于此。由于罗马帝国崩溃所造成的动荡,圣雅各陵墓湮没于荆棘中,其所在地长久以来不为人知。

9世纪初的一天,一位当地的隐修士宣称一到夜间,空中就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光线和甜美的圣歌,唱歌的似乎是天使。他将这一情况报告了特奥德米尔主教,主教在进行调查后,宣称这一“奇迹”来自一个坟墓,而这一坟墓正是圣雅各遗骸的下葬之地。阿方索二世得知这一消息后写道:“坟墓的存在向我们揭示了神圣的圣徒最为宝贵的财富,即他的圣骨。得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中充满虔诚和祈求,并立即带着我的朝臣前往朝拜这个珍贵的文物。我们涕泪交加,不住祈祷,向西班牙的这个守护神和保护人表示敬意。”他当即出资在圣墓上建造教堂,并把圣墓周围方圆三罗里(一罗里合1.49公里)的土地作为圣地赠送给教堂,还将伊里亚·弗拉维亚的主教教廷迁移到此。

此后,圣雅各墓地附近地区被称作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圣地亚哥即西班牙语对圣雅各的称谓,而孔波斯特拉则是西班牙语中的“星光闪耀之地”。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即圣雅各的星光闪耀之地。

◎ 圣雅各大教堂 ◎ 圣雅各在克拉维约战役中展现奇迹

圣雅各的“奇迹”并没有就此结束。根据西班牙人自己的记载,公元844年,阿斯图里亚斯国王拉米罗一世 统帅军队与入侵的穆斯林大军在克拉维约展开激战。在穆斯林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基督教军队节节后退。眼看着阵线就要被全线突破,突然间,一位身着白铠、骑着白马的骑士,一手擎着绘有基督教红十字的白色战旗,一手执着宝剑冲入敌军阵地,所向披靡。霎时间,占尽优势的穆斯林军队在这位无敌骑士的打击下惊恐地四散溃败,而基督教的阿斯图里亚斯军队则取得了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胜利。拉米罗一世事后宣称,他在战役前夜梦见圣雅各将指引基督徒们,所以这位擎着基督教十字战旗的白衣骑士正是显现星光奇迹的圣雅各。

不过,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据后世史学家考证,这次战役纯属虚构,更谈不上如何在圣雅各的指引下反败为胜。但不得不说,这是基督教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个策划。面对南方穆斯林强大的压力,残存的基督教统治者必须凝聚力量,而神迹无疑是唤醒普通信徒自豪与虔信的最佳手段。在之后的岁月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成为西班牙基督徒一个强有力的象征,也被整个中世纪欧洲基督教视为圣地。信徒们开始从西班牙北部各省涌向这里,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朝觐人流。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也与耶路撒冷、罗马一起被并称为基督教世界三大朝圣中心。

于是,从那时起,伊比里亚半岛的再征服运动与宗教圣战相互联系起来,而原来仅以圣徒形象出现的圣雅各得到了“屠摩尔人者”的称谓,被尊崇为基督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守护神和战神,并在以后的再征服运动中渐渐成为整个伊比里亚半岛基督教诸王国的守护神,一直延续到当今的西班牙王国。

在基督教势力开始积聚力量的同时,阿拉伯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内乱。788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去世,他给他的继承者留下了一个繁盛的帝国。他在位期间,依靠其威望和能力公正地统治这个国家,但却没有创造出有效的制度来确保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死后不久,内战便爆发了。因为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生前把长子苏莱曼和次子希沙木 同时指定为王储的候选人,却在临终前又把玉玺和评判继承人的标准嘱托给了他的幼子阿卜杜拉。于是他的三个儿子之间,爆发了争夺王位的大战。苏莱曼与希沙木兵戎相见,最终希沙木获得了胜利。但是,希沙木并未能安坐于王位之上。他在位的8年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他两个兄弟的阴谋政变。为了争夺王位,他的兄弟甚至向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求援。直到希沙木的儿子哈克木一世 时代,这一隐患才被最终消除。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位时,曾“试图把阿拉伯人、叙利亚人、柏柏尔人、阿拉伯化的西班牙人和哥特人等纳入一个民族模型,而浇铸之”,但这无疑是项看不见希望的工作,半岛的民族问题远比设想的复杂。后来的统治者们不具有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的政治智慧,部族纠纷、宗教矛盾日益凸显。第三任埃米尔哈克木一世沉迷于酒精和女人,以至于达到了放纵的地步。同时他又重用黑人以及其他外族雇佣军组成的禁卫军,这些禁卫军由于不懂得阿拉伯语,因此被称作“哑巴”。哈克木一世则经常在这些“哑巴”的簇拥下,招摇过市。这些举动激起了科尔多瓦教律学家的反对,在他们的煽动下,科尔多瓦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暴动。最后哈克木一世以血腥手段镇压了这次暴动,300名暴动领袖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数以万计的居民被驱逐出西班牙。

到了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二世 和穆罕默德一世 统治时期,基督教徒中的狂信者则掀起了“殉教运动”的狂潮。这些基督教狂信者认为:“伊斯兰教的所有信仰都是虚假的,其存在本身就足以引发正直的基督教徒的抗议;伊斯兰教是一大威胁,它诱使基督教徒去过一种邪恶的生活,如果基督教徒宽容这样一种敌对宗教的存在,自然而然就会减弱基督教的力量。”于是他们公开辱骂伊斯兰教信仰,希望以求死来唤醒基督徒们的反抗意识。先后有50名基督教狂信者被政府处死。虽然这一运动被镇压,但却起到了相当大的煽动作用。

因此,9世纪中叶以后,科尔多瓦的历任埃米尔们便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镇压国内的各种叛乱。后倭马亚王朝陷入危机之中。

当时由于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之间频繁的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穆斯林阶层,他们被称作“穆瓦莱顿”,即“混血儿”。这些人在血统上混合了异族的成分,但在谱系上仍属于阿拉伯人,必须信奉伊斯兰教。虽然他们逐渐取代原有的阿拉伯人、柏柏尔人,成为安达卢西亚社会的主体,但是却始终遭受歧视,遭受到来自阿拉伯旧贵族势力的排挤和压迫。于是他们与阿拉伯化的基督教徒“穆扎勒布”联合起来频繁发动起义。而“穆扎勒布”的基督教信仰从未发生过改变,他们与穆斯林之间也从未有过真正的持久和平。他们趁机与北方的基督教王国势力相勾结,为其通风报信,提供援助。这些都沉重打击了科尔多瓦的埃米尔政权,使之陷入分离崩析的状态。科尔多瓦各地还不断出现割据现象,官员和野心家掌握着地方的实权,后倭马亚王朝的中央政权仅能控制科尔多瓦周边地区。

◎ 阿拉伯贵妇

托莱多就是一个极好例子。作为西哥特王国的故都和基督教主教区,该地一向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远离科尔多瓦而毗邻基督教王国,这座城市一直反抗着埃米尔的权威。与安达卢西亚的其他边境城市一样,托莱多与中央存在极大的离心力,这里主要居住着基督徒和那些由基督徒改宗的新穆斯林,城内仅有三座清真寺,行政长官一般由当地贵族世袭。他们习惯与北方基督王国的国王结盟,不断抵抗中央政府的控制。为了镇压当地的不满势力,哈克木一世还一手策划了“壕沟屠杀”。他任命心腹阿木鲁斯到托莱多任职。阿木鲁斯上任后,策划了盛大的宴会,并对外宣称要招待前来托莱多访问的王储,然后邀请托莱多的知名人士作陪,宴会地点在他新建城堡的院子里。实际上,他把刽子手安置在建造城堡时遗留下的壕沟边上,每个客人只要走进院子,就会被杀死,尸体随即被抛进壕沟。数百名当地领袖人物就此被屠杀。这样的屠杀,反而让托莱多城多次竖起叛旗,甚至与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结盟,共同对抗科尔多瓦的埃米尔。虽然阿斯图里亚斯与托莱多联军后来被埃米尔穆罕默德一世击败,但科尔多瓦仍然无法置托莱多以从属地位。直到920年之前,这座城市一直独立于科尔多瓦的管辖范围之外。

◎ 托莱多古城

后倭马亚的中兴之主: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

真主的敌人必将失败,真主的朋友必将胜利。

——伊本·阿卜杜·朗比,《珍奇的串珠》

在科尔多瓦陷入混乱之际,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趁机向外扩张。奥多尼奥一世 统治期间,将王国版图扩大至坎塔布里亚大部分区域及加利西亚边境,又在图伊、阿斯图尔加、莱昂等地大量移民,壮大了抵抗力量,并切断了后倭马亚王朝向北部地区推进的通道。

阿方索三世 继位后,他利用穆斯林的分裂,同梅里达、图德拉等地的穆斯林分离势力建立了联盟,共同对抗科尔多瓦的埃米尔。一时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大军高歌猛进,席卷了杜埃罗河流域。同时,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又在杜埃罗河流域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他将土地分给农民。这些农民拥有马匹和武器,随时可以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作战。因为功绩,他被尊称为“阿方索大帝”。

不过阿方索三世死后,王国被他的三个儿子瓜分,长子加西亚成为莱昂王国国王,次子奥多尼奥管辖加利西亚王国,三子弗鲁埃拉 则获得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在加西亚与奥多尼奥先后去世后,弗鲁埃拉再次统一三个王国,之后这一王国开始被称为莱昂王国。

与此同时,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另一个王国也在崛起中,这便是巴斯克人所建立的纳瓦拉王国。居住在埃布罗河和加龙河之间的巴斯克人可能是欧洲最为古老的民族,其语言与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都无亲缘关系,复杂难学。有一个故事称,魔王来到巴斯克地区7年,结果他只学会了“是”和“不是”两个词汇。

巴斯克人性格刚毅、坚忍不拔,富有反抗精神。他们同时面对穆斯林及法兰克王国的两面夹击,却仍顽强抵御住了外部侵袭,并渐渐强大起来,最终建立了独立的纳瓦拉王国。

纳瓦拉王国的前身是潘普洛纳王国,其建立者是伊尼格·阿里斯塔 。824年,他在第二次隆赛斯瓦耶斯战役中击败加洛林王朝军队,名声大噪。当时的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 为了控制巴斯克地区,派兵远征潘普洛纳。伊尼格·阿里斯塔面对占据优势的法兰克人,并未选择据守城堡的战术,而是发挥巴斯克人善于山地作战的优势。当饱掠而去的敌军进入崎岖山路时,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巴斯克人突然发起攻击。一时间箭如雨下,法兰克人溃不成军,最终全军覆灭,连主将巴斯克公爵桑切斯都成了俘虏。

◎ 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交战

在之后的岁月中,潘普洛纳王国又多次成功抵御了穆斯林的进攻,并同阿斯图里亚斯、莱昂王国形成了同盟关系。

在基督教势力能人辈出的同时,后倭马亚王朝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混战后,于912年迎来了他们的中兴之主,他便是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 。他继位的时候,安达卢西亚的大地上盗贼蜂起,军阀割据,他的王国领土只剩下科尔多瓦及其四郊。萨拉戈萨、图德拉、阿尔奇多那、梅里达、托莱多等地均脱离了科尔多瓦埃米尔的统治。其中王国最强大的敌人是欧麦尔·本·哈弗逊,这个人是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他的祖先是一位西哥特伯爵。该家族于9世纪中叶皈依伊斯兰教,并在埃尔维拉山民的支持下,成为新穆斯林的领袖。欧麦尔早年曾在科尔多瓦军队中服役,在科尔多瓦政权陷入衰落后,他趁机招兵买马,割据了科尔多瓦以南地区,并一度进军科尔多瓦,给后倭马亚王朝带来了极大威胁。

◎ 向穆斯林发起进攻的西班牙骑士

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这位只有23岁的年轻君主选择了毫不退缩。他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决心重振倭马亚的光荣。他具有超凡的品质,既坚毅勇敢,又不乏灵活的手腕,他为人宽厚,但却处事精明。继位后,他便步步为营,逐一收复失去的省区。912年末,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先后收复埃西哈、埃尔维拉、哈恩、阿尔奇多那等地。913年,他恢复了对塞维利亚的统治。917年,他趁欧麦尔去世之机,开始着手恢复南方地区的秩序,并于928年彻底击败了哈弗逊家族。932年,在经过长期的围城战后,科尔多瓦大军攻克了西哥特王国的故都托莱多。期间,割据梅里达地区的柏柏尔人势力也通过谈判宣布再次效忠于科尔多瓦。最终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荡平群雄,恢复了后倭马亚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

在恢复各地秩序的同时,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还向北方的基督教诸王国发动了圣战。最初,莱昂王国利用后倭马亚王朝的混乱局势,一方面积极插手其内战,支持托莱多等地的反叛势力;另一方面借机南下,不断蚕食穆斯林的统治区域。在平定大部分省区后,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派遣一支军队北上攻入莱昂王国,结果在圣埃斯特班城下遭遇惨败。主将被俘后被斩,头颅还与野猪头一起,被并排钉在圣埃斯特班的城墙之上。

在遭受了这样的侮辱后,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大发雷霆,于920年再次派遣大军大举北上。科尔多瓦军队在攻占奥斯马、圣埃斯特班等地后,又向纳瓦拉王国进攻,准备恢复对东部沿线的控制。纳瓦拉国王桑乔·加塞斯一世 向莱昂王国求救,7月26日,两国联军与科尔多瓦军会战于瓦尔德洪戈拉,结果基督徒被穆斯林打得大败。

公元924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再度发起远征。科尔多瓦军队沿着东部海岸线穿越图德米尔、巴伦西亚,一路挺进到托尔托萨,后与基督教王国联军在纳瓦拉首都潘普洛纳展开激战。在此地,穆斯林军队再次大败基督教王国联军,并攻入潘普洛纳,将其焚掠一空。桑乔·加塞斯一世遭此打击,一蹶不振,于次年病死。

随着各地割据势力的消除和“圣战”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于929年1月16日(金曜日)正式宣布使用“哈里发”这一头衔。从该年开始,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的政权进入了全盛时期,其岁入高达624.5万第纳尔。王国拥有10万常备军,其主要由斯拉夫人组成的禁卫军就多达13750人,强大的武力确保了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成为当时欧洲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君主。在哈里发的宫廷中,前来修好的法兰克、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的使节络绎不绝。

当时的科尔多瓦城有居民50万人、清真寺700座、公共澡堂300所、图书馆70处,其繁荣程度仅次于巴格达和君士坦丁堡,被称作“世界的珍珠”。以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宠妾命名的宰海拉宫位于城市的西北部,为了建造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1万名工匠整整工作了10年。宰海拉宫一共有1500扇门和4300根柱子,都以镀金来装饰,大殿完全以彩色的大理石和黄金盖成。大殿的中央挂有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这是拜占庭皇帝赠送的礼物。大门边上是大理石和水晶石制成的柱子,拱形门顶则以镶有宝石的黑檀和象牙制成,光彩照人。

科尔多瓦也是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在安达卢西亚,几乎每个人都能读书写字,而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却是文盲遍地。科尔多瓦大学开设有教义、法律、天文、数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吸引了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学生前来学习。著名阿拉伯旅行家伊本·豪格在948年游历安达卢西亚时写下:“在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甚至是美索不达米亚上游、叙利亚和埃及,没有一个城市能与之相比。”

在解决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威胁后,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将视线投向了南方的马格里布地区。在那里,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 所建立的法蒂玛王朝 正谋求扩张,直接威胁了后倭马亚王朝的利益。

当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后,继续对什叶派采取迫害政策,大量什叶派信众逃往北非。大约在公元893年,也门的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宣教师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在麦加朝圣时与北非柏柏尔人库塔马部落的代表相遇。由于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自称是“马赫迪”(救世主)的代言人,库塔马部落邀请其到突尼斯传播伊斯玛仪派教义。来到突尼斯后,他宣称“马赫迪”即将复临人间,号召穆斯林起来摧毁现存秩序,建立公平正义的伊斯兰社会,因此得到了众多狂热信徒的拥戴,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也趁机组建了一支具有狂热理想的武装力量。

公元902年,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率柏柏尔人发动叛乱。如同天边刮起的沙暴,被灌输了狂热信仰的战士很快占领了艾格莱卜王朝 所属的米拉、赛蒂夫、图卜纳、贝莱兹马等地。由于他起事是以“马赫迪”的名义进行的,因此在初步稳定局势后,便准备迎接“马赫迪”的真身。

当时,伊斯玛仪派伊玛目赛义德·伊本·侯赛因 正因逃避哈里发的镇压而东躲西藏。当他得知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后,便乔装成商人,从叙利亚逃往突尼斯,准备同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会合。但途中,他被艾格莱卜王朝的密探发现,被捕获入狱。909年3月27日,库塔马军队攻占艾格莱卜王朝首都拉卡达(凯鲁万城),推翻了艾格莱卜王朝,末代埃米尔齐亚德拉三世乘坐一辆破板车仓皇逃走。库塔马军队将赛义德从狱中救出。

910年1月15日,赛义德在拉卡达被拥戴为“信士的长官”。由于赛义德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子孙,什叶派第七代伊玛目伊斯玛仪的后裔,故其建立的国家被称作法蒂玛王朝。面对恭敬的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赛义德却感觉“芒刺在背”。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赛义德并不甘心成为高高在上的宗教领袖,而是要攫取所有的权力。因此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的功劳越大,对他的威胁也越大。911年7月31日,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兄弟被赛义德处决,库塔马人的反抗也被其以残酷的手段镇压。这几乎是伊斯兰国家的通病,在阿拔斯王朝,在阿拔斯革命中立下卓越功勋的阿布·穆斯林和王叔阿卜杜拉先后被谋杀;在后倭马亚王朝,忠诚的仆人白德尔最后被剥夺了一切财产和权力,首先展开绿色旗帜的阿布·萨巴哈也被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下令处死。

之后,因东征埃及失败,法蒂玛军队开始向西进军,进入马格里布腹地,他们首先攻击并占领了纳库尔。由于纳库尔的统治者一向与科尔多瓦关系密切,在得到其发出的求援后,科尔多瓦派出了大军帮助其收复了领土。922年,法蒂玛王朝再次西征,迫使伊德里斯王朝 成为其附庸。由于感受到了法蒂玛王朝的威胁,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开始全力支持伊德里斯王朝,科尔多瓦的舰队装载着全副武装的大军进入梅利利亚和休达等地,并通过收买马格里布地区的各个部落酋长,换取其支持。

不过,与法蒂玛王朝的征战牵制了科尔多瓦哈里发的大量精力,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财富,使其难以抽出身来彻底消除北方基督教王国的威胁。

◎ 法蒂玛王朝的战士

公元937年,莱昂王国国王拉米罗二世 与纳瓦拉王国还有统治萨拉戈萨地区的穆斯林领袖结成了三方同盟,共同对抗科尔多瓦。虽然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后来成功迫使萨拉戈萨退出了同盟,但在其939年发起的第五次“圣战”中,被称作“纳赛尔”(征服者)的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却遭受了一生中最惨重的失败。在阿尔汉德加之战中,科尔多瓦大军被莱昂王国的拉米罗二世与纳瓦拉摄政王太后托妲 的联军打得大败,以致全军覆没,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仅以身免。莱昂王国进而占领了萨拉曼卡,又在塔拉韦拉之战中大败后倭马亚王朝军队。此后,拉米罗二世开始推行大规模移民运动,建立了大量移民点。

这一系列的胜利保证了基督教王国在杜埃罗河流域的安全,并建立起一道牢固的防线。因此,西班牙历史学家称拉米罗二世为基督教王国联盟的创立者。

不过,科尔多瓦哈里发的实力仍远远强于北方的基督教诸国王。莱昂国王“胖子”桑乔一世 当时被以卡斯蒂利亚伯爵费尔南·冈萨雷斯为首的大贵族逐出国门。其外祖母纳瓦拉的托妲王太后请求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帮助其夺回王冠,并答应付出杜埃罗河流域的10座城堡作为酬谢。于是在科尔多瓦,托妲和桑乔一世一行得到了极高的礼遇。在派御医治好了桑乔一世久治未愈的肥胖病后,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发兵击败了费尔南·冈萨雷斯及其拥立的奥多尼奥四世 ,帮助桑乔一世恢复了失去的王位。

在统治了半个世纪后,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于961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在最后的遗言中,他不乏骄傲地写道:“俗世的一切尊崇喜庆,再也没有一件是值得我去追求的了。”但他同时也写道:“在这一生中,只有十四件事值得我快乐。”

轰然倒塌的国家:后倭马亚王朝

他的遗迹告诉你他的生平,仿佛你自己跟他本人会面。这样的伟绩再也不会产生,无人能像他那样保卫西班牙国境。

——曼苏尔·比拉赫的墓志铭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去世后,照耀后倭马亚王朝的太阳也日渐西沉,但余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的继承者哈克木二世 充分享受了他父亲遗留给他的美好国家,他爱好文学和艺术,致力于修整城市,建筑寺院、学院、医院,搜集各类珍本图书。在他统治期间,安达卢西亚的文化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

与此同时,后倭马亚王朝继续保持着对北方基督教王国的压制。被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赶下王位的前莱昂国王奥多尼奥四世曾来到宰海拉宫,跪在哈里发面前,亲吻其手背,自称是哈里发的仆人,请求科尔多瓦发兵帮助他恢复王位。

◎ 奥多尼奥四世觐见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

哈克木二世在位期间,大批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被召入了哈里发的骑兵队伍中,并迅速崛起成为帝国内的一股新势力。这些柏柏尔禁卫军大多是以部落为单位被招募进来的,他们在思想和生活上保留了极强的部落特性。他们既不会说阿拉伯语,又不习惯于城市生活,因此与安达卢西亚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成为帝国的一大隐忧。

哈克木二世死后,年仅12岁的希沙木二世 继承王位,太后素卜哈成为摄政,而实权则落入侍从长穆罕默德·伊本·阿布·阿米尔 手中。这个侍从长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跟随塔立格征服西班牙的第一批阿拉伯人。在后倭马亚王朝的“迪万” 制度中,侍从长乃是百官之首,一向由埃米尔最亲信之人担任。

传说中,穆罕默德·伊本·阿布·阿米尔是素卜哈太后的情人,正是凭借太后的宠幸,他才在宫中步步高升,从一个微末的文书一路提拔至百官之长。他用狠辣的手腕清除了所有的政敌,同僚和前上司都成了他的垫脚石。最后,他攫取了大权,并架空了哈里发,成为科尔多瓦实际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出现在金曜日的祝词中和新铸造的货币上,与哈里发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枢密院发出的所有公文必须加盖他的印信才能下发。年轻的哈里发被关押在宫廷中,成了有名无实的囚徒,而穆罕默德·伊本·阿布·阿米尔则在新建造的扎希赖城(意为光辉灿烂之城)内接受群臣的朝拜。

他残酷无情,对于敌人,阴谋、间谍、暗杀等手段无所不用。即使是他的儿子牵涉叛乱阴谋,他也毫不犹豫地将其枭首示众。但同时,他又处事公正、赏罚严明,强有力地保障了臣民的权利,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他的智慧、勇气和坚毅也广受称赞。有一次他主持会议时突觉腿痛,需用火烙治理。他一边接受火烙,一边仍面不改色地处置军国大事,直到众人闻到皮肉烧焦的味道方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的权力基础在于对军队的长期经营。他在摩洛哥地区招募了大量柏柏尔人,又雇用了大批基督徒雇佣兵充当禁卫军,以此取代原本哈里发宫廷内的斯拉夫禁卫军。同时,他对军队进行了整编,以分队体制取代了原先的部族组织。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向北方的基督教王国发动进攻,他一生中先后出征52次,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他也被尊称为“曼苏尔·比拉赫”(天命眷顾的得胜者),后人则称赞其为“十世纪的俾斯麦”。

◎ 11世纪的西班牙基督教军队

981年,他夺取了萨莫拉;985年,他攻入萨拉曼卡,夷平了巴塞罗那;988年,他又攻入莱昂王国的都城,将其抢劫一空,并拆毁了其全部城墙、堡垒。莱昂国王贝尔穆多二世 被迫向其称臣纳贡,纳瓦拉国王桑乔·加塞斯二世 也俯首称臣,亲自到科尔多瓦求和,并将女儿嫁给曼苏尔·比拉赫为妻。

997年,是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顶点。他率军攻占了基督教的圣地——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并将其巍峨壮丽的圣雅各大教堂夷为平地。教堂的大门和钟作为战利品被运送至科尔多瓦,门被安装在清真寺上,钟则被改造成各大建筑物上的吊灯。

1002年,曼苏尔·比拉赫在出征卡斯蒂利亚后班师的途中突然患病。他认为是真主在召唤他,因此拒绝了延医救治。他将儿子艾卜·马立克召至病榻之前,告以这一两天内他便将去世。当其子闻言啜泣时,他却叹道:“这是帝国即将衰亡的象征。”而在听说曼苏尔·比拉赫去世的消息后,基督徒们则如释重负,并诅咒其必坠于地狱之中。

艾卜·马立克早在991年便为其父分担职务,此时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锻炼,因此很快便牢牢掌控了权力。虽然他没有其父亲的雄才大略,但仍能继续平稳统治这个国家,并保持对北方基督教国家的强大压制。他继续举兵征伐北方,取得了不少战绩,并自封为“穆扎法尔”(意为胜利者)。1007年,他在莱昂平原大败莱昂王国、纳瓦拉王国与卡斯蒂利亚伯国三国联军,取得了对基督教王国的大捷。

1008年10月,艾卜·马立克在一次行军途中被其弟阿卜杜勒·拉赫曼毒杀,科尔多瓦政权开始由盛转衰。阿卜杜勒·拉赫曼外号山朱勒(小桑乔),他的母亲是纳瓦拉国王桑乔·加塞斯二世的女儿。他是一位荒唐的统治者,喜爱宴饮作乐甚于治理国事。特别是他在宣布自己是科尔多瓦哈里发的继任人后,激怒了几乎所有的阶层。平民愤恨其处事不公及僭越行为,贵族们对阿米尔家族垄断王国的重要职务感到不满,而柏柏尔禁卫军则准备正式走上前台,攫取更大的权力。

其实对于柏柏尔禁卫军来说,他们效忠的只是力量强大者。他们乐于在强者麾下征战,享受战利品及荣耀,但一旦主人无能,他们将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

1009年1月,山朱勒在王宫召集大臣议事时,突然要求大臣全部按照柏柏尔人的方式缠绕头巾,这一昏聩莫名的行为直接点燃了众人的怒火。当年3月,他便在一场各个阶层都参与的起义中被废黜并处死。阿米尔家族经营了数十年的光辉灿烂之城——扎希赖城则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成白地,至今未能在考古中发现遗迹。

这次动乱让后倭马亚王朝陷入一片混乱。阿米尔家族统治时期,哈里发仅仅是傀儡,隐居深宫之中,可以不问世事。而进入乱世后,他们的命运愈加悲惨。自1008年以来的20多年里,先后有7个哈里发被军阀们扶上宝座,又被赶下,其中两位还两次登上宝座。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哈里发先后被更易9次之多。

最开始,希沙木二世被废黜,其堂侄穆罕默德二世被拥立为哈里发。这位喜欢在宫廷里酿酒,被称作“酿酒者”的哈里发仅仅当政了几个月,便被赶下宝座。苏莱曼于1009年被立为哈里发,到1010年,希沙木二世再次复位。1012年,希沙木二世再度被废黜,随后便神秘失踪了,而苏莱曼则又一次登上哈里发的宝座。在1012年的大乱中,柏柏尔禁卫军洗劫了科尔多瓦,并将半数居民屠杀,剩下的人则被驱逐出这座曾经繁荣一时的都会,后倭马亚王朝的盛世彻底结束了。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作“伊斯兰西班牙的法国大革命”。

隶属于科尔多瓦的各个城市也纷纷叛变独立,拒绝缴纳贡赋。也门人、柏柏尔人、斯拉夫人以及阿拉伯安达卢西亚人各自建立政权。在后倭马亚王朝的土地上,一时间出现了二十多个各自为政的穆斯林诸侯国:巴达霍斯在西部;塞维利亚、格拉纳达和马拉加在南方;托莱多在中部;巴伦西亚和德尼亚在东海岸地区;东北部有萨拉戈萨和列伊达;此外,还有位于地中海西部的巴利阿里群岛。这些小王国没有哪一个强大到能重新实现统一,安达卢西亚进入了泰法王国(西班牙语:各党派的国王)时期。他们相互攻战不已。在此期间,每一方都联合基督徒作为自己的盟友,并以先前被曼苏尔·比拉赫和艾卜·马立克征服的基督徒城堡回报对方。

1031年,各派势力厌倦了频繁更换哈里发的游戏。后倭马亚王朝的末代哈里发希沙木三世 被监禁在一间冰冷小屋内。他抱着他最深爱的小女儿,企图用自己的体温给她取暖,哀求着一盏灯照亮漆黑的房间,一块面包给饥饿的女儿度命。而在宫殿内,大臣们举行会议,决定永久性废除哈里发制度,由艾卜勒·哈兹木·伊本·哲海韦尔所领导的国务会议行使统治权。

至此,由“潜行者”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所创立的,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时代成为当时欧洲最繁荣国家的后倭马亚王朝,在存在了275年后,轰然倒塌。而此时,距离曼苏尔·比拉赫去世还不到30年。

至于基督教王国方面,纳瓦拉国王桑乔·加塞斯三世 趁穆斯林政权衰弱之际,第一次完成了对西班牙地区基督教势力的短暂统一。桑乔·加塞斯三世首先吞并了阿拉贡伯国和索布拉贝伯国。1015年,他通过迎娶里瓦戈尔萨伯爵的遗孀,得到了其领土,最终控制了巴斯克地区。1016年,他与卡斯蒂利亚伯国联姻,迎娶了桑乔·加西亚伯爵的女儿穆尼亚,这一联姻密切了两国关系,并确定了两国的共同边界。不久后,卡斯蒂利亚伯爵桑乔·加西亚去世,桑乔·加塞斯三世趁机成为其小舅子加西亚·桑切斯伯爵的保护人。当时莱昂国王阿方索五世欺加西亚·桑切斯年幼,对卡斯蒂利亚提出领土要求。桑乔·加塞斯三斯出面遏制了阿方索五世的扩张野心,并促使加西亚·桑切斯迎娶阿方索五世的女儿桑乔公主,两国罢兵修好。但是在前往莱昂的路上,加西亚·桑切斯被刺客所杀,这一联姻不了了之。由于加西亚·桑切斯无后,也没有任何兄弟,桑乔·加塞斯三世凭借与穆尼亚的婚姻吞并了卡斯蒂利亚伯国。

桑乔·加塞斯三世指责莱昂王国应对这次暗杀负责,在迅速接管了卡斯蒂利亚后,他发动了对莱昂王国的进攻,并于1034年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莱昂城,从而统一了西班牙的基督教各国。

但是他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次年他便病死。死前他将王国一分为三,长子加西亚三世得到纳瓦拉;次子费尔南多一世得到加利西亚、莱昂和卡斯蒂利亚;三子拉米罗一世得到阿拉贡。由于桑乔·加塞斯三世一度统一了北方基督教诸国,因此他也被后人尊为“大帝”。至今,巴斯克民族主义分子仍以其纹章作为巴斯克民族的象征。

11世纪中叶之后,十字军开始出现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舞台上,再征服运动开始国际化。1063年,教皇亚历山大二世 做出了一项决定:人人生而有罪,但是拿起武器打击异教徒就能被赦免。很快,一支由阿基坦、勃艮第、诺曼底和加泰罗尼亚人组成的联军聚集在比利牛斯山地区,并于1064年8月占领了距离萨拉戈萨东北部97公里的巴巴斯图,这也是基督教势力所发动的第一次十字军运动。在教皇的支持下,西班牙基督徒们收复失地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由于失去了可以平衡各方力量的哈里发,分裂的穆斯林王国再也无法产生抗击北方基督徒的合力。泰法王国里的各个诸国,为了争权夺利,相互征伐不休。为了在内战中占据优势,穆斯林各国的统治者转过来向北方的基督教王国缴纳贡金,以换取支持,基督教王国则坐收渔翁之利。随着收取的贡金越来越高,泰法诸王国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征收的赋税也就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大量金银作为贡金缴纳出去,穆斯林们所铸造的货币成色也就越来越低,国内矛盾变得日益激烈。

莱昂—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 的一个使者,在被派去格拉纳达收取贡金后说道:“安达卢西亚原本是属于基督徒的。后来他们被阿拉伯人打败……一旦他们强大并且有能力,他们将武力收复失去的土地。这只能在敌人虚弱的时候达到目的。长远来看,当敌人既缺人力又缺财力的时候,我们将毫不费力地收复这里。”

1068年,科尔多瓦的哲海韦尔共和政体被塞维利亚的阿巴德家族统治者征服。塞维利亚成为泰法诸国之执牛耳者。塞维利亚王国的建立者是一位法官穆罕默德·伊本·阿巴德 。阿巴德家族是8世纪中叶进入安达卢西亚的叙利亚驻军后代,他们一直居住在塞维利亚,成为当地的显贵家族。在后倭马亚王朝崩溃的浪潮中,他们趁机站上了潮头。穆罕默德·伊本·阿巴德找了一个长得很像已死去的哈里发希沙木二世的编草席者,拥立他为傀儡哈里发,自己则以侍从长的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其儿子继位后,由于统治已经稳固,便将傀儡抛弃在旁,自己登上前台成为埃米尔,并自称“穆耳台迪德” (意为祈求天佑者)。

◎ 穆耳台米德的后宫

塞维利亚虽然在泰法诸国中势力最强,版图包括如今的葡萄牙、马拉加、加的斯和巴达霍斯,但其统治者却并无雄才大略,只是满足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根本没有统一安达卢西亚的理想。当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立足科尔多瓦一地,纵横捭阖,削平群雄的伟业已经无法再现。

在穆耳台迪德的后宫中,有后妃800人。其儿子穆耳台米德 (意为仰赖天佑者)在享乐方面更是青出于蓝。他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喜欢宴会与出游,留下了许多香艳的故事。有一次因为天气异常,科尔多瓦罕见地飘起了雪花。这位统治者为了满足其王后伊耳帖马德再次看到雪花的梦想,下令在山上种满巴旦杏,雪白的杏花迎风飘落时,全城便如同沐浴在雪花中。为了让伊耳帖马德模仿卖牛奶的贝都因妇女跋涉在泥泞中的景象,他建造了一个池子,里面堆满玫瑰花露,并有各种香料所制成的香泥。美艳的王后带着娇俏侍女,赤裸着雪白的美腿,嬉戏其中,穆耳台米德则在一旁观赏。

穆拉比特人的崛起:决战萨拉卡

人们只见到刀枪在上下飞舞,

许多面盾牌被刺穿,

许多件铠甲被撕烂,

许多面白旗被血染红,

许多匹无主的骏马在狂奔。

摩尔人高呼:“穆罕默德!”

基督徒高呼:“圣雅各!”

——《熙德之歌》

◎ 熙德像

就在穆斯林君主穷奢极欲之时,基督教王国中,却出现了一位富有传奇性质的英雄人物。无数后人曾吟唱他的事迹,他便是长篇史诗《熙德之歌》的主人公——熙德。

在《熙德之歌》这篇史诗中,熙德是一位忠君爱国的理想化民族英雄,为抵抗入侵者立下了汗马功劳。史诗叙述了熙德从被诬陷招致流放,到打败阿拉伯人以及巴塞罗那伯爵,再到征服巴伦西亚,最后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纳瓦拉和阿拉贡两位王子的故事。全诗在熙德女儿们婚庆的欢乐声中结束。

不过历史上真正的熙德却是位复杂的人物,他原名罗德里戈·迪亚斯·德·比瓦尔,1040年左右生于比瓦尔,父亲是比瓦尔的贵族。他幼年便得到莱昂—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一世 的喜爱,被收养在宫中,与费尔南多一世的长子桑乔共同成长。

1065年,莱昂—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一世临终时,将王国一分为三,长子“强者”桑乔二世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和萨拉戈萨王国的纳贡,次子“勇敢者”阿方索六世则获得莱昂王位和托莱多王国的纳贡,幼子加西亚继承了加利西亚。桑乔二世是位出色的军事统帅,继位后不久便在与纳瓦拉国王桑乔四世和阿拉贡伯爵桑乔一世的“三桑乔之战”中大获全胜。

其后,桑乔二世嫉妒弟弟所得遗产丰厚,遂举兵进攻莱昂。罗德里戈作为禁卫军统帅,多次帮助桑乔二世击败阿方索六世。1072年,阿方索六世被俘,失去王位,并被流放至托莱多。但不久后,桑乔二世便在围攻其姐姐治下萨莫拉城的乌拉卡时被刺杀,阿方索六世作为唯一的继承人从流放地归国再次复位。此时罗德里戈的境地便陷入难堪,他失去了禁卫军统帅的职务。虽然阿方索六世为了安抚他,将侄女希梅娜下嫁于他,但却不再重用他。

阿方索六世继位后,很快便大展拳脚,不但攻占了整个加利西亚,还迫使纳瓦拉国王桑乔五世投降。1077年,他自行加冕为“伊比利亚皇帝”。但在这一系列的征伐活动中,罗德里戈作为不受信任的人,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1080年,罗德里戈因未经阿方索六世的同意,擅自对受国王保护的托莱多王国发起进攻,引起了国王的强烈不满,于次年受到流放国外的处分。罗德里戈被迫率领一部分亲友和追随者离开莱昂—卡斯蒂利亚,到占据萨拉戈萨的穆斯林统治者穆耳台米德的军队中效力,前后长达10年。最后,他以战功成为萨拉戈萨的保护人。1082年,他统帅军队击败穆斯林的莱里达王国和基督教的巴塞罗那伯爵的联军。1084年,他又击溃了阿拉贡伯爵桑乔一世的大军,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他的英勇善战赢得了穆斯林的尊敬,称他为“熙德”(Cid,源于阿拉伯语sid,意为“主人”或“大人”)。

◎ 阿方索六世加冕

在罗德里戈被流放期间,阿方索六世发动了对托莱多的进攻。之前,托莱多王国的统治者卡迪尔因无能被国内的抵抗派放逐,而阿方索六世出兵恢复了其王位。不甘失败的抵抗派遂向塞维利亚与萨拉戈萨求助。这场战争于1081年爆发,一共持续了5年时间。

在向托莱多进军期间,阿方索六世还夺取了西班牙日后的首都——马德里。这座城市最初由后倭马亚王朝的穆罕默德一世兴建,他将其命名为梅里特,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生命赠予者的水”。马德里位于西班牙腹地,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处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曼萨纳雷斯河贯穿该地。该地南下与直布罗陀海峡相通连接非洲大陆,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欧洲之门”之称。

1085年5月25日,阿方索六世最终击败了穆斯林军队,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托莱多。阿方索六世征服托莱多轰动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对北方的基督教王国来说,这是自718年,佩拉约发起反抗运动以来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对于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因为托莱多是西哥特王国的故都,而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一直标榜自己是西哥特王国的继承者。同时,托莱多地理位置重要,是安达卢西亚所有城市的中心。对于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征服事业来说,征服托莱多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基督徒的实力已经可以占领安达卢西亚的中心城市。凭借这次胜利,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领土扩张至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格兰国土面积的一半。占领托莱多后,阿方索六世迁都于此,并乘胜南下,向穆尔西亚进军。

◎ 阿方索六世征服托莱多

托莱多的失陷极大震动了沉溺宫廷享乐的塞维利亚统治者穆耳台米德。面对咄咄逼人的基督教军队,他迫切需要寻求外援,但环顾四周,泰法诸王国均实力弱小,无一可与阿方索六世一争短长。于是,他的视线越过地中海,停驻在马格里布地区。300多年前,塔立格从这里启程,征服了伊比利亚,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也是从这里出发,奠定了后倭马亚王朝的基业。

他决定向北非正在崛起的穆拉比特王朝统治者优素福·伊本·塔什芬求助。大臣们警告他:“一个鞘里不能插两把宝剑。”他这样回答道:“我宁愿去非洲放骆驼,也不愿到卡斯蒂利亚成为牧猪人。”

穆拉比特人是柏柏尔人的一支。最初他们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绿洲之中,依靠放牧生活,除了牧群之外,别无资产。后来他们则从事运输业或是以收取商队的保护费为生,如果没有路过的商人给予他们面粉,他们一辈子都吃不到面包。为了挡住风沙,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毒眼” 的伤害,他们长年头戴一种遮住脸孔下部的面罩,从不取下。

他们于9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并在哈里发的旗下与南方的黑人异教徒作战。11世纪中叶,逊尼派中马立克学派的一位传教士阿卜杜拉·伊本·雅辛前往撒哈拉传教。在当地部落首领的支持下,他在塞内加尔河附近的一个岛上建立了一个军事、宗教合为一体的设防修道院,其成员被称作“穆拉比特”(驻守修道院的人)。阿卜杜拉·伊本·雅辛将他的组织发展为一个军事性的宗教兄弟会,他们必须按照马立克学派的教规生活。加入该组织的人必须经受住严酷的考验,以洗刷过去的罪恶,而违反教规者,则会遭到惩罚。

很快,阿卜杜拉·伊本·雅辛就吸引了3万信徒。他教导他的信徒,必须要为伊斯兰教的彻底胜利做出努力。穆拉比特人决心用武力开导异教徒和不够虔信的教徒,很快便对外发动了圣战。1055年,他们攻入萨杰拉马萨,屠杀劫掠之余,将所有的娱乐场所和乐器全部破坏。1059年,阿卜杜拉·伊本·雅辛在一次战斗中死亡,优素福·伊本·塔什芬成为这些宗教战士们新的领袖。当时他已年过五旬,但仍怀雄心,不坠青云之志,将穆拉比特人的事业发展到了顶点。

优素福是马立克教派教义的完美践行者,他虔信真主,生活俭朴,长年只穿粗毛纺成的衣服,以大麦面粉、兽肉为食,以骆驼奶为饮。他是一位圣徒般的人物,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勇敢果断,豁达开朗,能得人心。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很快,他便率领他的穆拉比特战士席卷了马格里布。

1063年,优素福在阿特拉斯山脉北麓、顿西弗特河上游买下了一块土地,将军营驻扎于此,并亲自和工人一起修建起了清真寺,之后这里更是发展为穆拉比特帝国的首都——马拉喀什。然后他从这里出发,率领着穆拉比特战士开始远征。在这次史诗般的行军中,优素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069年,他率领穆拉比特大军攻陷非斯,并进军里夫,占领了摩洛哥地区。之后一路东进,马格里布地区的重要城市——特累姆森、瓦赫兰、特内斯等地尽入囊中。1075年,他攻入加纳,彻底摧毁了加纳帝国。1082年,他的大军围攻并占领了阿尔及尔城。1083年,优素福占领休达,从而控制了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通道。

与法蒂玛王朝不同的是,穆拉比特人并未自立门户,而是承认巴格达的阿拔斯哈里发的权威,并受封为“信士的长官”(埃米尔·穆敏)。

◎ 穆拉比特人的扩张

1086年6月,优素福接受了穆耳台米德的请求。在经过精心准备后,他率领7000名穆拉比特战士渡海来到西班牙。穆拉比特的军队在阿尔戈西拉斯登陆后,塞维利亚、格拉纳达、马拉加和巴达霍斯等地的穆斯林统治者纷纷率兵前来会合,加入了优素福的军队,穆斯林军队总计约3万人。阿方索六世得知穆拉比特人前来的消息后,也很快集合了一支6万人的大军前去迎战。10月22日,双方在距巴达霍斯东北部约8千米处遭遇。

面对前来迎战的基督徒,优素福给出了三个选择:改信伊斯兰教,缴纳人头税,或者打仗。阿方索六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战。开战之前,阿方索六世给优素福送去一封信,信上写道:“明天(星期五)是你们的假日,星期天是我们的,因此我提议,我们在礼拜六决战。”

优素福同意了这一要求,但是10月23日星期五拂晓时分,基督教军队抢先发动了进攻,准备打穆斯林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对于阿方索六世的基督教士兵来说,穆拉比特军团是从未遇见过的强大军队,他们拥有骆驼骑兵,还拥有用于传播作战信号的战鼓,以及步兵方阵作战等先进的作战技术,这些都是基督徒方面不曾具备的。开战后,优素福将军队分为三个军团:第一军团兵力15000人,是由穆耳台米德统率的泰法诸国联军;第二军团兵力11000人,由优素福本人统率;第三军团则是4000名装备印度刀剑和长标枪的黑人士兵。

穆耳台米德统率的第一军团首先投入战斗,其余两支军团则按兵不动。虽然基督教军队攻势凶猛,但是几次攻击均未能冲破穆耳台米德的阵型。穆耳台米德虽然受伤,但仍死战不退。双方厮杀到下午,优素福见阿方索的军队锐气已失,于是亲自统率第二军团发起进攻,将阿方索六世包围。在穆拉比特人的攻击下,阿方索六世阵型大乱,只得被迫撤退,此时,优素福又下令黑人军团杀入战团。在黑人军团投掷标枪的打击下,莱昂—卡斯蒂利亚的骑士纷纷跌落下马,最终基督徒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投入战场的6万人只有500人活着离开,阿方索六世也在此次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

◎ 穆拉比特战士

这场战役是如此的激烈,田野上到处都是死伤者洒下的鲜血,以至于泥泞湿滑,导致双方参战士兵不断滑倒,此后这块土地便被称作“萨拉卡”(阿拉伯语,意为湿滑之地)。获胜的优素福下令将战死的基督徒的首级筑成一座高塔,供穆斯林宣礼所用,同时又将割取的4万多个基督徒战士的头颅运回国内,作为战胜的纪念品来夸耀自己的功绩。

不过幸运再次眷顾了基督徒。当穆耳台米德请求优素福挥师北上,犁庭扫穴,彻底解除基督徒的威胁时,从北非传来的消息使优素福归心似箭——他的继承人病死了,所以他必须回去收拾局面。在留下3000人帮助穆耳台米德防守后,他率领大军离开了安达卢西亚。就这样,虽然阿方索六世大败而归,但莱昂—卡斯蒂利亚却没有损失多少领土。

穆拉比特人离开之后,基督徒发动了针对穆尔西亚和阿尔梅里亚的侵扰,穆耳台米德再次请求优素福发兵救援。1088年,优素福再次从北非渡海前来,并在阿莱多战役中再次击败基督徒,并将阿莱多城摧毁。

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虽然极为感谢优素福的及时援助,但是泰法诸国的上层却认为穆拉比特人野蛮无知、粗鲁专制。他们宁愿向北方基督教王国缴纳贡税保持独立,也不愿意让来自遥远沙漠地区、养骆驼的牧人来统治他们。在萨拉卡战役后,格拉纳达的统治者曾一度停止了向莱昂—卡斯蒂利亚进贡。但是3年后,他再次自愿成为阿方索六世的附庸,并上缴了积欠的3万金币。面对优素福的责难,他还狡辩说这来自他的私人财产。

不过他们低估了优素福的虔诚与决心。作为马立克教派的忠实践行者,优素福决心在安达卢西亚恢复伊斯兰的秩序。他得到了伊斯兰教法学家的支持,他们认为优素福可以不履行他与泰法诸国穆斯林统治者缔结的盟约,推翻他们不仅仅是他的权利,更是他的义务。与此同时,穆斯林底层也痛恨泰法诸国的统治者敲剥安拉的子民讨好异教徒,他们渴望公正的统治者保护他们免受压榨。

1090年11月,优素福再次率军回到安达卢西亚,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泰法诸国统治者的盟友,而是伊斯兰教法的执行者。他宣布取消一切《古兰经》未规定的种种苛捐杂税,令民众欢欣鼓舞。面对强有力的穆拉比特战士,失去伊斯兰教士和底层群众支持的泰法诸王无力抵抗,一一束手就擒。穆耳台米德最初英勇抵抗,但当看到爱子战死沙场后,他顿时因精神崩溃而投降。这位诗人国王被押解到摩洛哥,曾经风流蕴藉的他依靠妻子和女儿辛苦纺织所赚取的一点钱财勉强度日,在贫困中度过了余生。如他所愿,他并没有成为卡斯蒂利亚的牧猪人,而是成了为柏柏尔人饲养骆驼的囚徒。

就此,安达卢西亚成了穆拉比特帝国的一个行省,只有萨拉戈萨和巴伦西亚两地在熙德的统治之下。萨拉卡战役失败后,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岌岌可危,此时阿方索六世捐弃前嫌,有意重新召回英勇善战的熙德。但熙德在觐见了阿方索六世后,并未回到莱昂—卡斯蒂利亚,而是决定自立。

在与穆斯林的战争中,他屡战屡胜。同时由于他骁勇、慷慨大方、宽宏大量,许多莱昂—卡斯蒂利亚和周围各王国的勇士慕名前来投奔,熙德的势力迅速壮大。1094年,熙德攻下了巴伦西亚及其周围地区,并坚守下来,多次击败了穆拉比特王朝的进攻。虽然在攻下巴伦西亚后,他将该城的城门钥匙派人献给阿方索六世,但毋庸置疑,他才是这一地区实际的统治者。在统治巴伦西亚期间,他还将当地的清真寺改成基督教堂,这一举措让大量原本在穆斯林统治下的基督徒前来移民,壮大了其力量。

◎ 穆拉比特人进入西班牙的形势图

1099年,熙德在巴伦西亚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他的妻子希梅娜将其遗体放在马上,鼓舞军心,之后携其遗体返回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在熙德的墓碑上铭刻着拉丁文:Roderiucs Didaci Campidoctor。这令人们想起“罗德里戈”这个熙德原有的哥特名字和他的豪言壮语:“一个罗德里戈(西哥特末代国王)丢掉了西班牙,另一个罗德里戈(熙德)将把它光复。”

熙德战死后,其继任者没有能力继续坚守巴伦西亚。1102年,阿方索六世被迫从这里撤退并摧毁了这座城市。1110年,萨拉戈萨也再次被穆斯林攻占。这些失败使得基督徒们更为怀念熙德带给他们的胜利。

在之后的岁月里,随着西班牙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萌发,熙德作为抗击异族入侵并取得辉煌战果的骑士,其事迹被有意识地加工,并代代传唱,最终形成了史诗《熙德之歌》。游吟诗人依托一位历史传奇人物的事迹,创造出了一个理想化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他们自己渴望摆脱异族桎梏和争取自由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中,熙德的形象不再是乱世枭雄,而是西班牙人民自己的英雄和民族解放的体现者。

双雄并进:阿拉贡王国的崛起

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他的马猛于夜狼,面目焦躁,有如烈风;他们令土地寸草不生,并以此来显示对信仰的忠诚。

——《旧约·哈巴古书》

萨拉卡战役失败后,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陷入危机之中。1108年春,穆拉比特人攻下尤克来斯城,托莱多城门户大开,而阿方索六世唯一的男性继承人桑乔亲王也在这场守城战中不幸战死。阿方索六世不得不宣布女儿乌拉卡 具有王位继承权,并将她嫁给勃艮第伯爵雷蒙德。但不久后,雷蒙德便死了。阿方索六世只好将乌拉卡再嫁给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一世 ,以寻求阿拉贡对莱昂—卡斯蒂利亚的支持。

1109年6月29日,阿方索六世带着无尽的遗憾去世。女儿乌拉卡继位成为莱昂—卡斯蒂利亚女王。

乌拉卡女王长达17年的统治是一段极为艰难的过程。在这期间,王国内天灾人祸不断。1109年,穆拉比特统治者阿里·伊本·优素福发动圣战,率军渡过塔古斯河,欲攻陷托莱多城。经过艰苦的抵抗,虽然托莱多城未被占领,但其周边的一些市镇遭到了穆拉比特人的破坏。1113年和1116年,王国又遭受了洪水、地震和饥荒的打击,这些都加剧了民众的苦难。

她与丈夫阿拉贡的阿方索一世的关系也破裂了,两国爆发了持续3年的战争,大批城镇被阿拉贡占领,直到1116年,两国才再次实现和平。

◎ 奥里克战役

乌拉卡女王执政期间,葡萄牙也脱离了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控制。此前的1097年,阿方索六世将杜伦河流域北部的大片领土交给女儿特里萨及其丈夫——勃艮第的亨利伯爵作为世袭领地,这片领地被称作葡萄牙(港口之地)。随后,这对夫妻利用乌拉卡女王统治期间,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爆发战争的机会,将这里变为独立的领地。

1139年7月26日,特里萨与亨利的儿子阿方索·恩里克斯 在奥里克战役中打败了穆拉比特人的进攻。据说在战前,一位隐修士预言阿方索是神的信使,并建议其在次日晚上听到附近教堂的钟声时离开营地。阿方索听从了其建议,果然在离开营地后看到了十字架上的耶稣幻影。受此激励,葡萄牙人士气大振,果然大败穆拉比特人。

◎ 乌拉卡女王

此战中,传说阿方索打败了5位穆斯林君主,因此他将5个盾排列成一个十字,来感谢神迹让他战胜敌军,这也是葡萄牙国徽的来历。不久后,他便自称葡萄牙国王,是为阿方索一世。1143年,葡萄牙的独立正式得到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承认。

1106年,优素福·伊本·塔什芬去世,享年一百多岁。他留给他的儿子阿里·伊本·优素福 一个横跨欧、非两洲的大帝国。

由于穆拉比特帝国的政治中心在北非的摩洛哥,其统治者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北非事务上,因此阿里便极不情愿介入安达卢西亚事务,而在其统治的37年间,仅仅去过安达卢西亚四次。1107年,阿里继位的次年,他前往安达卢西亚组织穆拉比特人的统治机构。1109年与1117年,他组织了两次针对基督徒的圣战。1121年,他最后一次来到安达卢西亚去镇压科尔多瓦的叛乱。至此之后,他再也未曾踏上安达卢西亚的土地。

阿里统治时期,穆拉比特帝国很快失去了最初的朝气,国势日渐衰落。穆拉比特人在安达卢西亚始终属于少数派,他们用面罩将自己与其他穆斯林分隔开来,自成一体。由于排除了其他穆斯林共享权力,除了少数驻军外,穆拉比特的总督别无其他支持。而在安达卢西亚的阳光下,金钱与美女腐蚀着斗志,原本沙漠艰苦之地崛起的穆拉比特人迅速沉醉其中,被温柔乡消磨得失去了斗志,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寺院战士很快便不复当年之勇。

1118年,萨拉戈萨再次被阿拉贡王国夺取,这是穆拉比特人由盛而衰的开始。

阿拉贡的崛起是再征服运动中的又一件大事,奠定了之后再征服运动双雄并进的态势。阿拉贡位于比利牛斯山区中部,伊比利亚半岛的北部。最初该地是受加洛林王朝保护的一个伯爵领地,其后摆脱了加洛林的保护,通过联姻与纳瓦拉王国合并,但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1035年,纳瓦拉的桑乔三世去世,他身前将领土一分为三,其私生子拉米罗一世 得到阿拉贡伯国领地,他也被称为阿拉贡的第一任国王。拉米罗一世去世后,其子桑乔·拉米雷斯一世 继位。1076年,由于纳瓦拉国王桑乔·加西亚四世死后无嗣,桑乔·拉米雷斯一世继承了纳瓦拉王位。阿拉贡与纳瓦拉再次实现了合并。桑乔·拉米雷斯一世与其子佩德罗一世 在位期间,趁泰法诸国割据混战之际,多次击败穆斯林军队,收复了大批失地。

1104年,佩德罗一世去世,其弟阿方索一世继位。阿方索一世继位前便多次同穆斯林军队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军政经验。他成为国王后,更是将一生投入反对异教徒的战争中,先后取得29次战役的胜利,因此赢得了“战士”阿方索的称号。

◎ 战士阿方索一世

1118年,阿方索一世借助十字军的力量和教皇的支持,在巩固塔古斯河北部地区的统治后,发动了对萨拉戈萨的进攻。此前,萨拉戈萨在熙德统治期间,成功抵御了穆斯林的侵袭,有力支援了阿拉贡。而熙德死后,阿里·伊本·优素福不顾其父亲“占领萨拉戈萨必然会导致穆拉比特人的领土受到进攻”的遗嘱,于1110年占领当地。

当时,萨拉戈萨主教彼得罗被选为教皇,即基拉西乌斯二世。他积极支持阿拉贡所发起的收复萨拉戈萨的战争,不仅大量捐献钱物,并表示“对于任何希望被赦免罪恶或在远征中牺牲的人,我们秉承了优秀品质的圣徒以及所有基督教会的祈祷者都将赦免你们的罪恶”。为了拿下此重镇,阿方索一世调集了国内一切力量,同时还争取到了加泰罗尼亚、法兰克贵族的支持,尤其是法兰克贝阿恩伯爵的加入,更是让阿拉贡人如虎添翼。贝阿恩伯爵多次参加十字军东征,具有与穆斯林军队作战的丰富经验。在经过7个月的围城战后,萨拉戈萨的穆斯林守军山穷水尽,被迫投降。1120年,阿里·伊本·优素福从科尔多瓦派出一支远征军。军队由穆拉比特人和安达卢西亚本土的穆斯林组成,欲将萨拉戈萨城夺回。但这支军队遭到惨败,伤亡惨重。

其后,阿方索一世的攻势更加凶猛,永久性地收复了卡拉塔尤德、达罗卡等位于埃布罗河流域的多个重要要塞。1125年,阿方索一世发动了一次穿越整个安达卢西亚的远征。他率领4000名骑士和15000步兵一路进军,如入无人之境,先后途经特鲁艾尔、巴伦西亚、穆尔西亚、格拉纳达,一直到达半岛南端的沿海口岸马拉加。当他返回萨拉戈萨时,带回了10000多名安达卢西亚的基督徒移民,使他们定居在埃布罗河流域,进而巩固了对这里的统治。一位无名诗人写诗赞颂这次远征,称阿方索一世带领着这个民族为信仰而战。至此,阿拉贡成为半岛主要的基督教王国之一,并逐渐成为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竞争对手。

1134年9月,阿方索一世在攻打布拉加的战斗中伤重死去。作为一名在战场上披坚执锐、战功赫赫的战士和一名虔诚的教徒,他临死前将他的王国奉献给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及圣墓大教堂 。却没想到这一遗命掀起了轩然大波,年轻的阿拉贡王国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这个荒唐的遗嘱不仅违背了王国传统的继承法,同时极大地损害了国内贵族和教士的利益。遗嘱宣布后,来自法国的教会团便来到阿拉贡企图接管权力,同时掠取金银财宝。国内的贵族和教士坚决反对这一决定,纳瓦拉立刻宣布独立,并推举熙德的外孙加西亚·拉米雷斯 为国王,阿拉贡的贵族则召开了代表大会,决定拥立阿方索一世的弟弟拉米罗为国王。

正在修道院内的拉米罗很快接受了邀请,登基为王,是为拉米罗二世 。当时阿拉贡王国内外交困,教皇英诺森二世 敦促阿拉贡王国尽快履行阿方索一世的遗嘱,莱昂—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七世 也趁火打劫,宣布其作为桑乔三世的玄孙,有权继承萨拉戈萨领地,并很快占领该城,还要求阿拉贡王国纳贡。在国内,反对拉米罗二世的一些贵族则积极策划政变,企图推翻其统治。

在此形势下,拉米罗二世不得不向巴塞罗那伯爵求助。加泰罗尼亚地区曾经是加洛林王朝的领土。查理曼大帝时代,法兰克人为防范穆斯林入侵,在当地保留驻军,建立了西班牙防线。不过,法兰克王权在当地的统治是通过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各个伯爵来实行的,各个伯国实力强大,地位超然,俨然是国中之国。随着加洛林王朝的分裂衰落,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伯国趁机取得独立地位。其中,巴塞罗那伯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地区中心。后倭马亚王朝解体后,巴塞罗那伯国趁机南征,取得了不小进展,迫使德尼亚、马略卡等地的穆斯林王公向其纳贡。12世纪初,巴塞罗那伯国又合并了贝萨卢伯国和塞尔达尼亚伯国,基本统一了加泰罗尼亚地区,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又一强权。

1137年,拉米罗二世将女儿佩特罗尼亚嫁给了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两国正式合并。拉蒙·贝伦格尔四世成了阿拉贡亲王,是拉米罗二世的王位继承人,但两国各自保留政府及传统法律。两国的合并加强了阿拉贡的力量,使其避免了被吞并的命运。同时,这个合并也让阿拉贡传统的畜牧业与巴塞罗那发达的海外贸易和手工业相结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阿拉贡强国的基础。

随着阿拉贡的崛起,莱昂—卡斯蒂利亚不得不选择与阿拉贡平等交往。1151年1月,两国签订《图德林条约》,约定加大再征服运动的力度,共同打击穆斯林王国,并就再征服运动胜利结束后如何划分领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双方同意,阿拉伯人被完全驱逐出伊比利亚半岛后,阿拉贡得到巴伦西亚、德尼亚、穆尔西亚和胡卡尔河流域,其余地区则归莱昂—卡斯蒂利亚所有。

新的圣战者:崛起的穆瓦希德人

须知,你们父辈凭勇气争取的事物若能由你们这些子嗣勇敢捍卫,则别无对高尚、正义的更好证明。但若不然——此上帝不容——就表明父亲们的英勇已从儿子身上减退了。

——教皇尤金三世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倡议书

12世纪以后,西班牙的再征服运动开始具备十字军的性质,西班牙不再是偏居一隅的蛮荒之地,开始吸引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目光。其中,教皇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皇根据“君士坦丁赠礼” 认为,西班牙作为教皇领地,将那里的异教徒驱逐是基督教徒责无旁贷的义务。当穆拉比特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时,教皇乌尔班二世 便声称,凡是参加再征服运动者都将获得同前往耶路撒冷或其他圣地朝圣者同样的罪恶赦免权,这一声明甚至还早于向东方发起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1130年的克勒芒宗教会议上,教皇英诺森二世要求,与会者应在耶路撒冷或西班牙作战一年以上才有资格参加。

优素福·伊本·塔什芬去世时,穆拉比特帝国正如日中天。但没过多久,一个新的教派却在摩洛哥的山区内传播开,并在不久后颠覆他的王朝。

穆罕默德·伊本·图马尔特 于1075年左右出生于小阿特拉斯山中的哈尔加部落,他的父亲曾经是清真寺内的点灯人。图马尔特自幼便决心将一生奉献给真主。1105年左右,他前往东方的巴格达及大马士革等地学习神学,并接受了伊斯兰辨证神学大师艾什尔里的学说。

10年之后,图马尔特回到故乡摩洛哥开始传教,并一度受到穆拉比特王朝统治者阿里·伊本·优素福的接见。在一次辩论中,他将穆拉比特的宫廷学者驳得哑口无言。他反对穆拉比特王朝的奢侈腐化及对人民的压榨,并且痛斥音乐、饮酒等一切享乐行为。在马拉喀什,他羞辱了阿里·伊本·优素福的姐妹,因为她出行时没有按教法戴上面罩。

阿里·伊本·优素福虽然为其神学素养所折服,但却感受到了图马尔特的威胁,因此派出士兵对其展开追杀。图马尔特在得到警告后逃离了马拉喀什,潜入阿特拉斯山中。虽然伊斯兰教的宗教用语是阿拉伯语,但他用柏柏尔语传教,因此很快获得了当地大量部落的支持。他宣称自己的使命是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和本来的正统性,并自称“马赫迪”,号召用“圣战”推翻穆拉比特王朝,建立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追随他的信徒被称为“穆瓦希德”(即信仰安拉独一无二的人)。

为了加强穆瓦希德人的联合,图马尔特建立了一个十人委员会,由最早承认他是“马赫迪”的战友所组成,另外又组建了一个五十人会议,由各部落酋长组成。其中图马尔特最为信任的伙伴是阿卜杜勒·穆明 ——奈德罗马地区一个普通陶工的儿子,穆明之后将继承图马尔特的事业。图马尔特建立了严密的等级组织,任何对宗教义务漫不经心的人都将遭受鞭笞,甚至是处死。

◎ 做礼拜的穆瓦希德人

图马尔特发起了一系列袭击,并控制了小阿特拉斯山脉的大部分地区,穆拉比特人尾随而来,发动了对穆瓦希德据点廷迈勒的进攻。但在群山中,他们被擅于山地作战的穆瓦希德人打得大败。1128年,被胜利所激励的穆瓦希德人离开阿特拉斯山,发起了向马拉喀什的进攻,但这次轮到他们被穆拉比特人的骆驼骑兵所击败。

1129年,图马尔特去世,穆明被指定为新的领袖。随后,穆明自称哈里发。最初他谨遵图马尔特“不要下山到平原上去,让敌人上山来找我们”的策略,一边改造穆瓦希德组织,一边积蓄力量。直到1144年,他发动了针对穆拉比特人的全面进攻,很快便占领了摩洛哥的南部诸省,并攻入中阿特拉斯山,对穆拉比特王朝完成了迂回包围。1146年,穆拉比特王朝新继位的埃米尔塔什芬·伊本·阿里 率军前去迎战,结果在特莱姆森地区被打得大败,本人也在逃跑过程中连人带马摔下悬崖。之后,他的首级被涂上防腐香料送到了廷迈勒。挟大胜之余威,穆瓦希德人先后攻占了特莱姆森、非斯、休达、丹吉尔和艾格马特。

1147年,穆明率军攻入马拉喀什。穆拉比特人的末代埃米尔伊斯哈克·伊本·阿里被处死,穆拉比特王朝就此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穆瓦希德王朝。之后,穆瓦希德人一路前进,占领了整个马格里布地区。

随着穆拉比特人在北非战场上的不断失利,其对西班牙的统治也很快瓦解,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统治区域再次陷入动荡与分裂中,这一时段被称作“第二泰法王国时期”(1144—1147年)。军队将领、宗教领袖、穆斯林仲裁官凭借他们掌握的势力,纷纷割据一方。趁此良机,基督教王国利用十字军运动发起了对穆斯林的进攻。

葡萄牙从莱昂—卡斯蒂利亚独立出来后,继续进行着领土扩张的活动。1147年春,葡萄牙国王“征服者”阿方索一世从科英布拉出发,对穆拉比特人在塔古斯河上的一个要塞圣塔伦发动了突然袭击,并占领了该地。阿方索一世旨在通过占领这里,最终占领穆拉比特人另一个重要的要塞——位于圣塔伦西南端74公里、塔古斯河口的里斯本。在向里斯本进军途中,阿方索一世得知,教皇尤金三世发动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舰队计划通过直布罗陀,但在穿越地中海时遇到了风暴,被迫停留在葡萄牙的波尔图。他当机立断派出使者向十字军发出邀请,请求其在前往东方之前帮助他击败伊斯兰教徒。双方最终约定,十字军获得在里斯本抢劫及勒索战俘的权力,并可以获得土地,享受免税的特权;十字军则许诺除非遇到灾难性的疾病或受到其他力量的进攻,他们将不会放弃战斗。

◎ 十字军围攻里斯本

1147年7月1日,十字军发起了围攻里斯本城的进攻。经过四个月的艰苦战斗,十字军终于打破城墙。守城的穆拉比特人在获取外援无望的情况下投降。10月底,十字军进入里斯本城,并对这里进行了疯狂的洗劫和屠杀。

完成对里斯本的征服后,十字军于1148年2月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征程。但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以基督徒的惨败而告终,征服里斯本是这次十字军运动取得的唯一战果。

与此同时,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也借助十字军的力量发动了对阿尔梅里亚的进攻。乌卡拉女王之子阿方索七世继位后雄心勃勃,利用穆拉比特人的衰落对安达卢西亚发动了连续不断的进攻。1135年,他自称西班牙皇帝,表现出了统一西班牙的野心。

1139年,阿方索七世率兵攻陷穆拉比特人的要塞奥列加,从而解除了穆拉比特人对定居在塔古斯河中游的基督徒居民的威胁。至1143年,塔古斯河流域的穆拉比特人据点基本被肃清。

1147年,阿方索七世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下,发动了对阿尔梅里亚的进攻。阿尔梅里亚位于安达卢西亚南端,濒临地中海,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作为安达卢西亚地区贸易的“钥匙”,非洲和近东的贸易往来都要经过这里。同时,阿尔梅里亚还是穆斯林海盗在西地中海袭击基督徒船只的活动中心。因此,征服这里对热那亚的经济利益有很大影响。同时,对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来说,阿尔梅里亚也是他们通往地中海的窗口,因此势在必得。

1147年7月,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热那亚、纳瓦拉王国、阿拉贡王国组成了一支十字军。这支十字军不但得到了教皇赋予的精神特权,同时还得到了托莱多和莱昂两地主教许诺的物质回报以及“罪恶的宽恕”。热那亚舰队首先抵达阿尔梅里亚附近海域并封锁了周边海域,迫使穆拉比特舰队撤离。随后阿方索七世与巴塞罗那伯爵派出的军队也来到阿尔梅里亚,并将该城团团包围。在基督教王国联军的进攻下,阿尔梅里亚于10月17日投降,并接受了阿方索七世派出的军队和热那亚人的保护。

占领阿尔梅里亚是阿方索七世征服事业的顶峰。虽然10年之后,阿尔梅里亚又被穆瓦希德人夺回,但这次西班牙基督徒同意大利海军力量的联合,显现出其实力相对优于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

阿拉贡王国也趁此机会于1149年攻占了莱里达和梅基嫩萨两地,由此清除了赛格雷河和埃布罗河交汇处所有的穆斯林势力,真正完成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再征服运动。

由于基督徒的实力越加强大,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再次将求援的目光望向了大海对面的马格里布。他们派出代表团前往穆瓦希德的宫廷请求穆明出兵,再次发动对基督徒的圣战。

于是,穆瓦希德人的势力趁机进入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阿尔戈西拉斯和马拉加等半岛南部的几座城市在统治危机和基督徒威胁的双重压力下,相继接受了穆瓦希德人的统治。塞维利亚成为穆瓦希德人在安达卢西亚的政治中心。1156年,哈里发之子优素福和奥斯曼分别被任命为塞维利亚和马拉加的统治者,这两位亲王也开始了对安达卢西亚其他地区的征服活动。同年,格拉纳达投降,由奥斯曼控制。1157年,奥斯曼占领了曾被阿方索七世控制10年之久的阿尔梅里亚。至此,穆瓦希德人对安达卢西亚的统治基本确立。1170年,穆瓦希德王朝第二任哈里发优素福 将首都从马拉喀什迁至塞维利亚,从而加强了对安达卢西亚的控制。

不过,半岛东部沿海的穆尔西亚和巴伦西亚仍在地方军阀伊本·马尔达尼什的统治之下,他屡次击败穆瓦希德人。直到1172年他战死后,其王国才被穆瓦希德帝国所吞并。

穆瓦希德人的军事征服使基督教王国失去了之前的大部分战果。同时,莱昂—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七世去世前将王国平分给了两个儿子,长子桑乔得到卡斯蒂利亚,次子费尔南多得到莱昂,此次分裂再次削弱了基督徒的力量。

穆瓦希德人从1165年起,对安达卢西亚发动了数次远征,几乎占领了塔古斯河以南到图里亚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对北方基督教王国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抵御穆瓦希德人的进攻,西班牙的基督教王国开始模仿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形式组建自己的军事修会。卡斯蒂利亚王国于1164年组建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第一个骑士团——卡拉特拉瓦骑士团,并得到了教皇的承认。该骑士团以阿尔坎尼兹作为领地,控制着从科尔多瓦到托莱多之间的主要交通干道,对防御埃布罗河南部地区起着重要作用。12世纪70年代,莱昂王国和葡萄牙也相继成立了圣雅各骑士团和埃乌拉骑士团。国王们将重要的城堡委托给骑士团防御,形成了一条从阿拉贡南部沿塔古斯河向西延伸到里斯本的防御边界。通过控制边界的要塞,这些修士骑士能够对穆斯林的入侵做出最快的反应。

◎ 再征服运动时期的西班牙基督徒军队

不过在穆瓦希德人巩固在安达卢西亚的统治时,阿拉贡和莱昂、卡斯蒂利亚、纳瓦拉等王国却在相互对峙,忙于内斗,所以被动防守居多,莱昂王国甚至还与穆瓦希德王朝长期结盟。这一时期再征服运动的亮点在葡萄牙。葡萄牙人在国王阿方索一世的附庸,被称为“葡萄牙的熙德”的著名骑士——无畏的杰拉德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胜利。不过,杰拉德之后因为与国王之间的矛盾一怒之下转投了穆瓦希德人,并被哈里发任命为摩洛哥总督。但不久后,哈里发察觉他准备将葡萄牙军队引入非洲,便将他处死了。

饶是如此,葡萄牙还是成功抵御了穆瓦希德人的进攻,并且攻下了包括锡尔维什在内的大块领土。穆瓦希德王朝哈里发优素福也在1183年的圣塔伦围城战中身受重伤,并于次年死去。1189年,葡萄牙国王桑乔一世 发动了一次大胆进攻。他在两支宣誓前往圣地的十字军舰队的支援下,乘船绕过圣文森特角,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西尔韦斯和阿尔沃两地。

决定西班牙命运的一战:决战纳瓦斯·德·托勒萨

尽管敌众我寡,但我们会得到上帝的眷顾。如果我在战场上不幸战死,相信我将会被视为殉道者。

——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 演讲于托勒萨会战前

穆瓦希德王朝哈里发曼苏尔 继位后,镇压了北非穆拉比特人掀起的叛乱,并于1190年离开马拉喀什,发动了对安达卢西亚的远征。曼苏尔的首要目标是收复1189年被葡萄牙国王桑乔一世占领的锡尔维什城,此处位于安达卢西亚西南部阿尔加威的中心地区,是穆瓦希德人的重要据点之一。虽然穆瓦希德人骁勇善战,但是其军队组织却存在先天不足,穆瓦希德军队没有专门负责战争补给的部门,军队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多以抢劫来维持。因此,他们无法组织长期的战争。

◎ 哈里发曼苏尔和他的战士

葡萄牙人在三个月的攻城战中仍据守要塞,而穆瓦希德人却消耗了所有的补给,同时军队中也爆发了痢疾,导致大批减员。曼苏尔不得不撤军。通过锡尔维什之战,曼苏尔总结了经验教训,在以后的远征中,他都将做好充足的补给准备,同时尽量掌握最佳的作战时间。1191年4月,曼苏尔将进攻对象锁定在里斯本南部沿海城镇阿尔卡丝多萨,并很快占领该城。此后,曼苏尔将这里作为穆瓦希德人的永久据点,方便海上补给船只停靠。6月底,曼苏尔的军队再次进攻锡尔维什城,这次穆瓦希德人取得了胜利,葡萄牙人被迫撤退。此时穆瓦希德人夺取了大半个葡萄牙的领土。

在成功削弱葡萄牙,报了一箭之仇后,曼苏尔将下一个圣战目标指向了卡斯蒂利亚。

1195年6月,曼苏尔发动了针对卡斯蒂利亚的进攻,并于7月接受了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挑战。在卡斯蒂利亚王国最南部的要塞阿拉科斯城堡附近的卡拉特拉瓦平原,双方展开激战。由于阿方索八世过于自信,竟拒绝等待援军的到来就仓促应战,最终导致军队因寡不敌众而伤亡惨重,8000名卡斯蒂利亚士兵被全歼,阿方索八世只身逃进托莱多,才幸免于难,阿拉科斯城堡被迫投降。曼苏尔随后又占领了包括卡拉特拉瓦在内的数座城堡,并对托莱多的周边地区发动袭击。阿拉科斯之战是穆瓦希德人取得的最大胜利。

可以说,哈里发曼苏尔统治期间,穆瓦希德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军事征服的胜利巩固了穆瓦希德人对安达卢西亚的统治,安达卢西亚最后一次出现了穆斯林文化的繁荣景象。

但是强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由于补给问题,穆瓦希德人的军队只能推进到塔拉维亚和马德里一线,而对防御森严的托莱多则无法进行长期的消耗战,因此始终被挡在城外。

阿拉科斯战役后不久,穆瓦希德王朝因忙于镇压摩洛哥的暴乱而暂时停止了对安达卢西亚的军事征服。在继续同莱昂王国保持盟友关系的同时,穆瓦希德人又于1197年同卡斯蒂利亚王国订立了停战协定,双方间的和平持续到了1210年。这一时期,基督教王国之间由于彼此间的对立,安于同穆瓦希德人保持休战的状态。

◎ 1157—1212年的西班牙

在休战期间,基督教各王国在教皇的促使下,开始走向联合。早在11世纪,教皇便通过信件、派遣使节、许以精神回报和经济援助等方式来调节西班牙基督教王国之间的矛盾。教皇的支持和不断涌入的人力、物力及道义上的支持源源进入西班牙,极大地提高了基督徒展开再征服运动的热情。

在哈里发曼苏尔发动对葡萄牙的远征时,教皇西莱斯廷三世 便命令托莱多大主教想办法让基督教王国之间达成一个为期十年的休战协定,使他们齐心抵御穆斯林。1196年10月,西莱斯廷三世下令将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 逐出教会,并号召莱昂人反对他们的国王,声称“莱昂的人民应当收回对国王的忠诚,并废黝他的统治”,以作为对他和穆瓦希德人结盟的惩罚。119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 在继位后不久便派使者来到西班牙,要求基督教王国之间恢复和平。经过多方的努力,各国间的矛盾逐渐冰释,并趋于合作。

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则利用休战,卧薪尝胆,一方面整军备战,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其他基督教王国的联系,结成了攻守同盟。随着卡斯蒂利亚与穆瓦希德人缔结的休战协定时限将到,阿方索八世在做好战争各项准备后,再次号召基督教诸王国的统治者和他并肩作战。教皇英诺森三世也宣布将为所有参加反穆瓦希德人之战的基督徒提供十字军的精神特权。教皇的号召得到了大批来自法国南部十字军的响应。

◎ 阿方索八世像

当时穆瓦希德王朝的哈里发是纳赛尔 ,他是一位平庸孤僻的年轻人。他的父祖给他留下一个庞大的帝国,他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统治,却无法稳定日益严峻的国内局势。穆瓦希德运动日落西山,日益遭到质疑,国内更是叛乱不断。有位旁观者这样评价:“如果他不花九牛二虎的力气,就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他独自领导着国家,只相信自己的见解。”

在得知安达卢西亚的基督教徒开始联合并撕毁停战协议后,哈里发纳赛尔于1211年5月率大军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抵达塞维利亚,并很快占领了卡拉特拉瓦骑士团的萨尔瓦铁拉城堡。这座城堡是卡斯蒂利亚首都托莱多城的门户所在,该地的失陷意味着穆瓦希德人的兵锋可以直指托莱多城下。

在此危急关头,阿方索八世表现出了坚定的抵抗决心,他称自己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再与穆斯林妥协,而教皇也再次督促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诸王国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在教皇的号召下,来自各地的基督教战士纷纷云集托莱多城中。卡斯蒂利亚对全国实施了总动员,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先后有5万人拿起武器赶往前线。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 亲自率领一队弩手前来支援,莱昂、葡萄牙等地的战士也先后赶来,纳瓦拉王国虽然弱小,但仍派出了200名战士前来会合。此外,来自法国等地的骑士以十字军的名义也赶来参战。基督教联军的总兵力达到了5万人。

哈里发纳赛尔则集结了一支据说有12万人的大军。大军的最前列是来自阿特拉斯山脉的摩洛哥骑兵和来自安达卢西亚各地的骑兵;中央是图阿雷格人 组成的骑兵和步兵;再后面则是穆瓦希德骑兵及在埃及阿尤布王朝 招募来的突厥骑兵;而来自塞内加尔的黑奴军队一手持武器,一手持《古兰经》,行进在大军的最后面。

◎ 纳瓦斯·德·托勒萨战役

1212年7月13日,基督徒军队和穆瓦希德大军在被称作平地的纳瓦斯·德·托勒萨相遇。这一次,胜利之神站在了基督徒一边。纳赛尔最初企图截断基督教联军向平地的路线,将其包围在群山中聚而歼之。这一计划一旦成功,穆斯林便可发挥兵力优势,基督教联军则将陷入险地。但是穆瓦希德大军臃肿庞大,机动性不及基督教联军。基督教联军赶在穆斯林之前,便在一名当地向导的指引下,经一条秘密小路迅速通过了关隘,来到了平地。

无奈之下,哈里发纳赛尔只得与基督教联军在平地上对峙,并希望利用兵力优势,通过小规模战斗先消耗联军实力,最后发动决战,实现一举击破。但在7月16日,基督教联军先发制人,抢先发动了进攻。面对基督教联军的进攻,哈里发纳赛尔重拾当年阿拉科斯战役的战术,以民兵和弓箭手突前,以轻骑兵殿后,奴隶军队则被安排在中军。穆斯林军队包围了基督教联军,并给其带来了极大杀伤,部分基督教军队经受不住伤亡,开始撤退。

在生死存亡之际,基督教国王们放手一搏,对阵型进行了调整。纳瓦拉国王桑乔七世 率领重骑兵身先士卒,绕过穆斯林精锐前锋,从侧翼突入穆斯林军队的外围,直抵纳赛尔的大营,将穆斯林的阵型搅得天翻地覆,强行打破了僵局。纳赛尔的中军一触即溃,精锐的轻骑兵和弓箭手也乱作一团。其他基督教军队趁势发动反击,进一步巩固了纳瓦拉人的战果,最后突破了穆斯林的防线,让这场战役变成了一边倒的大屠杀。穆斯林军队伤亡惨重,据说10万人战死。哈里发纳赛尔仓皇而逃,其留下的大量财物,成了基督徒的战利品。

纳瓦斯·德·托勒萨战役意义重大。对西班牙的基督徒来说,这次战役是再征服运动的转折点:穆瓦希德帝国开始走向崩溃,通往安达卢西亚的大门已经为基督徒敞开。

不过基督教诸王国却未能挟纳瓦斯·德·托勒萨大胜之余威扩大战果。一方面,西班牙地区于1213年夏季因为干旱导致的农作物绝收,陷入了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因此基督教王国无力为出征提供辎重给养。另一方面,基督教诸王国相继出现了统治危机,无暇收复失地。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因卷入图卢兹伯国与讨伐阿尔比派 的十字军的战争,于1213年战死于米雷战役,其子海梅一世 继位时年仅五岁。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也于1214年死去,其子恩里克一世 继位时也只有十岁,国家陷入了摄政王争权的混乱中。在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二世刚继位不久,正忙于应对国内反对势力的挑战而无暇继续发动进攻。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因拒绝参与对穆瓦希德人作战的十字军,而被教皇革除了教籍。纳瓦拉王国则实力弱小,勉强在几大强国夹缝间生存,最后更是被阿拉贡和法国分割,更谈不上发起征服运动。因此,西班牙的基督教王国与穆斯林之间处于暂时的休战中。

狂飙突进:基督教王国的进攻

我就要用鞭责罚他们的罪孽,用权杖责罚他们的过犯,只是我必不将我的慈爱全部收回!

——《大卫诗篇》

很快,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短暂的休战便结束了。基督教各国从1217年起掀起了再征服运动的高潮。

首先发动十字军的是莱昂王国的阿方索九世。他一方面迫于教皇的压力,急需表现自己的悔过之心;另一方面,也由于穆瓦希德帝国在纳瓦斯·德·托勒萨会战失败后陷入混乱,势力大减,可以趁火打劫。阿方索九世在得到教皇赦免后便向穆瓦希德帝国发动了进攻。

1217年,阿方索九世攻占位于塔古斯河流域的阿尔坎塔拉要塞,并将其赠予卡拉特拉瓦骑士团,从而得到了骑士团对其征服活动的鼎力支持。1227年,莱昂王国在骑士团的支持下,一举攻占穆斯林坚守了十几年的卡塞雷斯城。1230年春,阿方索九世又发动了针对梅里达的进攻,在击败了援军后,莱昂王国顺利攻占此地。据说在战役中,圣雅各化身一名白衣骑士参与了对穆斯林的战斗,基督徒军队正是在圣雅各的激励下,取得了胜利。同年,阿方索九世去世,其子费尔南多三世 继位。

◎ 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

这一年,葡萄牙人在十字军的帮助下,收复了穆瓦希德人的重要据点——阿尔卡丝多萨。当时参加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舰队在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完毕之后,于7月抵达里斯本准备向东方出发。而当地教会和驻葡萄牙的各骑士团修士成功说服了十字军参与收复阿尔卡丝多萨的战斗。7月30日,十字军乘坐100艘战舰沿萨多河而下,将该城团团围住,并发起了进攻。在击败了各地穆斯林王公的援军后,十字军于10月18日攻占了阿尔卡丝多萨。有意思的是,跟上次助阵的十字军一样,这次胜利也是此次十字军取得的唯一战果。之后的30余年间,葡萄牙人在骑士团的帮助下,先后征服了瓜迪亚那河西部穆斯林控制的全部地区,从而完成了葡萄牙的再征服运动,瓜迪亚那河也成了葡萄牙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边界。

1217年,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一世去世。不久后,其外甥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之子费尔南多三世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这为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的重新合并奠定了基础。

而此时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则陷入分裂的泥淖中无法自拔。受纳瓦斯·德·托勒萨会战失败的打击,穆瓦希德人元气大伤,再未发动过对西班牙的远征行动。1224年,年轻的哈里发优素福二世 去世,由于他死时无嗣,新哈里发阿卜杜拉·瓦利德的继位引起其他势力的反对。阿卜杜拉·瓦利德继位两个月后,穆尔西亚统治者阿卜杜拉·阿里自称哈里发,由此开始了穆瓦希德帝国的政治混乱局面。卡斯蒂利亚王国则趁机撕毁了同穆斯林之间的停战协定。同年9月,安达卢西亚实力最强的穆斯林王公——巴伦西亚的统治者阿卜杜拉·齐亚德主动投靠费尔南多三世,成为其附庸,以换得后者的保护。在费尔南多三世的支持下,阿卜杜拉·齐亚德将科尔多瓦及其周边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作为回报,他将瓜达基维尔河流域的几座要塞让给了费尔南多三世,费尔南多三世从此获得了深入安达卢西亚的立足点。

◎ 阿拉贡骑士、卡斯蒂利亚弩手和安达卢西亚贵族

此时,穆瓦希德帝国的本土地区也不断发生暴动,哈里发不得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确立对北非领土的统治。1227年,穆瓦希德哈里发以支付30万金币的代价,与卡斯蒂利亚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和约,以腾出精力应对北非的暴动。次年,他便带领穆瓦希德人黯然离开安达卢西亚,从而结束了穆瓦希德人对安达卢西亚的有效统治。此后的1269年,穆瓦希德王朝被马林苏丹国 所灭。

◎ 圣雅各大教堂的钟物归原主

随着穆瓦希德人的撤离,穆斯林对安达卢西亚的防御能力大大降低,内陆城镇的穆斯林纷纷逃离,人口锐减,大片耕地荒废。只有巴伦西亚、穆尔西亚、格拉纳达、马拉加和塞维利亚等沿海城市,由于同热那亚和其他意大利商人间的贸易往来而相对繁荣。

1230年,费尔南多三世在继承了父亲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的王位后,将莱昂和卡斯蒂利亚再次统一起来。其后,联合后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发起了对安达卢西亚的全面进攻。费尔南多三世以瓜达基维尔河上的要塞为依托,不断袭击穆斯林的城镇和商队。1236年2月,费尔南多三世亲率大军包围了科尔多瓦,虽然该城易守难攻,但是守军孤立无援。经过四个多月的战斗,穆斯林于6月29日被迫投降。6月30日,费尔南多三世进入城内,他命人将十字架置于清真寺的塔顶,以此表示对伊斯兰的征服。穆斯林则被允许携带个人财产离开,圣雅各大教堂当年被掳走的钟也再次回归原位。

科尔多瓦的失陷标志着穆斯林在西班牙再也无法与基督教王国一争短长。费尔南多三世下令,将城市财产赠予参与征服活动之人及前来定居的基督教移民。至此,这座后倭马亚王朝的故都成了基督教的主教管区。

1246年,费尔南多三世在第四次进攻哈恩城后,终于迫使格拉纳达的统治者哈迈尔放弃该城,哈恩城遂成为其附庸。当时,穆斯林只剩下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两座主要城市。征服哈恩后,费尔南多三世紧接着发动了对塞维利亚的进攻。塞维利亚作为穆瓦希德帝国在安达卢西亚的统治中心,建有众多防御工事,并储备了充足的武器和粮食。为了成功夺取塞维利亚,费尔南多三世的战略是掠夺并破坏该城周边乡村,同时利用舰队对其进行水上封锁,以不断消耗穆斯林守军的储备。在发起进攻后,卡斯蒂利亚军队摧毁了连接塞维利亚和特里亚那的大桥,封锁了该城对外交通。为了打破基督教舰队的封锁,穆斯林守军一度使用了希腊火,但仍无济于事。经过长达16个月的围困,塞维利亚的穆斯林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被迫投降。

◎ 再征服运动的各个阶段

塞维利亚失陷后,悲伤的穆斯林诗人阿尔伦迪写下这样一首诗歌:

问问巴伦西亚人穆尔西亚的命运如何?

哈蒂瓦在哪里,或者哈恩在哪里?

科尔多瓦在哪里?

这个伟大学问的摇篮。

那些让人尊敬的学者现在还有多少生活在那里?

还有塞维利亚,这个快乐聚会的诞生地,

那里的大河流淌着沁凉的水。

这些城市是国家的支柱,

如果支柱没了,建筑还能屹立吗?

如诗歌描述的那样,西班牙穆斯林的黄昏已经到来。在征服这片土地五个多世纪后,他们迎来了无可逆转的命运。

为了巩固新征服地区的统治,费尔南多三世将原本定居在塞维利亚、哈恩等城市的穆斯林驱逐一空,其土地和财产则被用来犒赏在再征服运动中立下功劳之人。许多人一夜之间成为富豪,新征服的土地上也出现了大量大庄园主。费尔南多三世之弟阿方索亲王所得到的奖励便包括科尔库比纳镇、3万株橄榄树、120座阿尔马拉尔葡萄园(约5355公顷)、150栋房产、12个油磨坊、年产1000筐的无花果树、8个果园、960公顷土地。

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亲政后,也开始了征服穆斯林领土的事业。1228年12月,他开始整军备战,将进攻矛头指向巴利阿里群岛上的穆斯林小王国。该群岛处于伊比利亚半岛、法国南部与北非之间,由马略卡、梅诺卡、伊维萨、福门特拉、卡福雷拉等岛屿组成。主岛为马略卡岛,群岛总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这里也是西地中海穆斯林海盗的老巢,海盗们以此为基地,经常袭击基督徒的商船,对阿拉贡王国的海外贸易十分不利。因此阿拉贡王国必须拔出这一眼中钉、肉中刺。

1229年9月5日,阿拉贡王国和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组成的大军从港口出发,向巴利阿里群岛驶去。这支大军由155艘战舰和15000余名士兵组成。这次进攻还得到了教皇格列高里九世 的支持。教皇不但对这次行动授予了免罪特权,同时还发布了禁止向穆斯林出售武器和物资的禁令。虽然在行进途中,他们遭遇了海上风暴,但是基督徒们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他们坚信上帝会引领他们走向成功。海梅一世的军队登陆后,于12月31日开始进攻马略卡岛上的帕尔马城,至次年5月底将该岛全部占领。第二年春,海梅一世再次率军征服了梅诺卡岛。1235年,巴利阿里群岛最后的伊维萨岛也被征服。对海梅一世来说,征服巴利阿里群岛是其踏出征服历程的第一步。

在进攻巴利阿里群岛的同时,海梅一世还发动了对巴伦西亚的进攻。该城濒临巴伦西亚湾,其沿海平原是西班牙地区最大平原,农业发达,同时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一旦夺取该城,将极大增强阿拉贡的经济实力,因此,阿拉贡王国对这座城市志在必得。在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雅各骑士团以及卡拉特拉瓦骑士团的支持下,阿拉贡王国军队与穆斯林守军展开了长达7年的激烈战斗。1236年,海梅一世在完全征服巴利阿里群岛后,率军亲征巴伦西亚城。经过两年的封锁和进攻,阿拉贡大军终于在1238年9月底攻陷该城,王国版图由此向南推进到图里亚河地区。

◎ 巴伦西亚城争夺战

1244年3月26日,阿拉贡与卡斯蒂利亚签订《阿尔米斯拉条约》,再次明确了两国瓜分安达卢西亚领土的边界协定。之后10年,阿拉贡王国在条约范围内,先后攻占穆尔西亚西部地区诸城镇,最终于1253年占领比亚尔城堡。至此,阿拉贡王国的边界不再同穆斯林领土接壤,阿拉贡在西班牙本土的征服活动就此结束。海梅一世也因赫赫战功被尊称为“征服者”。

最后的命运审判:格拉纳达的陷落

摩尔人被放逐了;基督教的西班牙,像月亮一样,暂时发光,但那是借来的光辉;接着就发生了月食,西班牙一直在黑暗中摇尾乞怜。

——希提《阿拉伯通史》

13世纪中叶,在基督徒的猛攻下,穆斯林在西班牙的最后据点只剩下格拉纳达。在西班牙语中,格拉纳达是“石榴”的意思。这座城市位于安达卢西亚的东部沿海地区,背靠伊比利亚半岛的最高峰——海拔3479米的穆拉森峰,中有西奈尔河和达罗河穿流。由于城市坐落于群山之中,因而只有通过少数几条险峻的山路才能到达。穆斯林在格拉纳达的北部和西部边境上竖起了无数个堡垒和守望塔,据说当时的守望塔有14000个之多。

格拉纳达最初是古希腊人建造的殖民地。西哥特人统治时期,此地被建造为军事重地。11世纪初的泰法王国时期,柏柏尔人将军塔立格·本·齐里德在此地割据称王,并将其扩建。1236年,穆罕默德·本·优素福·本·奈斯尔 攻占格拉纳达,并自称“加里卜”(意为胜利者),在此建立了最后一个穆斯林王朝——奈斯尔王朝。当时,西班牙境内的伊斯兰教势力正在节节败退。为了保住格拉纳达,当时的统治者被迫同基督教势力妥协,向其缴纳贡金,甚至在1248年协助他们一起攻打塞维利亚。

◎ 格拉纳达形势图

◎ 阿尔罕布拉宫

穆罕默德一世建立奈斯尔王朝后,在格拉纳达城东的拉萨比冈山的山丘上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阿尔罕布拉宫。该宫殿经过三代继任者的扩建和修饰,直到100多年后的穆罕默德五世时代方才竣工。“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城堡”之意,它代表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用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建筑学家费尔南多·哥地亚在《揭秘阿尔罕布拉宫》一书中这样比喻:“土坯的墙如同是一群沉默不语、肩负重任的人,他们支撑着整个几何建筑物;大理石和木料是这群人的肌肉,十分雄劲有力;灰浆是他们的贴身绣衣。地面的大理石给他们的双脚带来阵阵凉意,精致的圆柱是柏柏尔人轻快的腿;釉土装饰着基座,屋顶上的木料弯曲成漂亮的弧形;石膏是柏柏尔人的外衣,蜂窝状的穹顶仿佛是激起的浪花。这一切似乎是浑然天成而非人为的设计。”它是穆斯林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这座城堡美轮美奂,展示出了惊人的精巧。

随着安达卢西亚各地穆斯林城市的陷落,大批穆斯林逃至格拉纳达。在这块狭长的国土上,聚集了数百万人,其中格拉纳达城内就有近五十万居民。奈斯尔王朝的宫廷一度复兴了穆斯林的光荣,成为艺术和科学的发祥地,吸引了各地学者前来学习。这里的农业也极为发达,穆斯林通过水渠和隧道将水从白雪覆盖的山峦引来浇灌平原及其周围鲜花盛开的山坡,从而使那里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同时,格拉纳达还拥有发达的海外贸易,通过出口龙涎香、洋红、藏红花、丝绸、橄榄油等商品,赚取了大量的金钱,使这里成为西班牙最富饶的城市之一。

但这一切只是回光返照,随着伊斯兰教在西班牙黄昏时代的来临,格拉纳达和阿尔罕布拉宫成了穆斯林在西班牙的余晖。

奈斯尔王朝建立后,西班牙的基督教国家也放慢了征服的脚步。阿拉贡王国将扩张的重点转向海外地区,通过“西西里晚祷事件”占领了西西里岛,之后又获得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的统治权,建立了以加泰罗尼亚为中心的海上强国。再征服运动的另一主力卡斯蒂利亚在13世纪后却进入了动荡时期,在征服大片土地后,卡斯蒂利亚并没有完成整合,各个城市都有极大的自治权。国王并没有专制君主的权力,而是类似于共主。因此国内经常因为王位及继承权问题引发政治危机,甚至是内战。同时由于国王将大量土地封赐给大小贵族,王室缺乏足够的王室领地,常常陷入财政匮乏的窘境。

奈斯尔王朝正是利用卡斯蒂利亚的虚弱,将格拉纳达的小王国维持了两个半世纪。穆罕默德五世更是利用卡斯蒂利亚的王位继承战争,发动反击,一度将战线推进至科尔多瓦附近。

与此同时,北非的马林人也牵制了卡斯蒂利亚,使卡斯蒂利亚无法全力南下。马林人在灭亡穆瓦希德王朝后,自认为是穆瓦希德帝国的继承人和安达卢西亚的保护人,觊觎着安达卢西亚南部的一系列港口。他们不时派兵登陆西班牙,希望通过夺取这些港口来控制地中海的贸易,并重演穆拉比特人和穆瓦希德人的历史。1340年6月,马林人大举入侵西班牙,在歼灭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舰队后,他们与格拉纳达王国的优素福一世 合兵围攻塔里法城。在危急关头,卡斯蒂利亚与葡萄牙的联军于萨拉多河畔击败了具有优势兵力的穆斯林联军。就此,自1086年塔士芬时代开始,长达4个世纪的北非穆斯林对安达卢西亚的统治和干涉被终结。

15世纪以后,格拉纳达也陷入了穆斯林贵族传统的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中。1415—1455年期间,王位更迭七次之多。而基督教国家则随着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合并加快了再征服运动的步伐。

◎ 卡斯蒂利亚与格拉纳达的战争

1410年,阿拉贡国王马丁一世 去世,因死后无嗣,王国进入空位期。1412年6月,卡斯蒂利亚的费尔南多王子当选为阿拉贡国王,称费尔南多一世 。费尔南多一世死后,其子阿方索五世 继位,阿拉贡王国在他的统治下于1442年征服了那不勒斯王国,版图扩大到意大利半岛。1458年,阿方索五世死去,家族内部爆发了激烈的王位争夺战,最后其弟弟胡安继承了阿拉贡王位,即胡安二世 。

此时的卡斯蒂利亚国王是恩里克四世 ,他软弱平庸,对国家政事一筹莫展,与格拉纳达的战争又屡战屡败,被人们称为“无能的恩里克”。因为国内局势陷入动荡,恩里克四世一度被废黜,由其异母弟弟阿方索替代。1468年6月,阿方索突然去世,恩里克再次复位。面对反对势力,他不得不做出妥协,宣布异母妹妹伊莎贝拉 为王位继承人,是年伊莎贝拉17岁。

次年1月7日,在倾向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合并的贵族支持下,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费尔南多 签订了婚约。在婚约中,费尔南多保证遵守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法律,永不背叛妻子,通过协商确定国事走向及人事任免。1469年10月19日,两人在巴利亚多利德的胡安·比维罗宫举行婚礼。由于两人在血缘上乃是堂姐弟,因此其婚姻最初并未得到教皇的承认,直到数年后,该婚姻才被新教皇认可。两人的联姻也成了西班牙统一的起点。

◎ 伊莎贝拉与费尔南多

费尔南多为人狡诈,残酷无情,伊莎贝拉则性格坚毅,目光长远,两人虽是政治婚姻,但却极好地实现了互补。1479年,随着费尔南多登上阿拉贡王位,两国实现了合并。在两人的共同统治下,王室翦除了大贵族势力,收回其领地,摧毁其城堡,取消其铸币权;改组了城市管理机构,使之摆脱贵族的控制,建立起了君主的权威;迫使西班牙境内的骑士团放弃特权;并以支持教皇平定意大利内乱为条件,获得了国内的教职任命权,从而掌握了教权。

实现国内整合后,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于1482年发起了对格拉纳达的最后攻击。当时的格拉纳达正陷入内战,实力大为削弱,正是天赐良机。在基督教军队的进攻下,格拉纳达的外围要塞被先后拔除,穆斯林的谷仓、农舍、葡萄园、橄榄园则被尽情蹂躏。1491年,格拉纳达已被重重包围。虽然在之前的几十年中,格拉纳达多次击败了基督教徒的进攻,但这一次他们在劫难逃。而在大海对面的马格里布,随着马林苏丹国的衰落,北非穆斯林陷入分裂,再也派不出一支援军。

◎ 费尔南多三世与谈判投降的穆斯林

1491年底,格拉纳达末代统治者穆罕默德十二世被迫签订了投降协议,并于次年1月2日交出了城市钥匙,打开城门投降,放弃了这座被称作“安达卢西亚的荣耀”的城市。当他率领亲属离开这座城市时,他对着阳光下的宫殿痛哭不已,以至于他当时所立足的山巅被称作“摩尔人最后的叹息”。他的母亲法蒂玛则谴责他:“你哭得像个女人,因为你未能像男子汉那样抵抗敌人。”

攻陷格拉纳达极大地鼓舞了基督教势力。进入城市后,西班牙红衣主教门多萨把费尔南多国王佩带的银质十字架放到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塔尖上。一个目击者给主教的信中说道:“这是西班牙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和最值得祝福的一天。”在罗马,教皇和红衣主教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声中,带领一支严肃的队伍庆祝胜利。为了共同庆祝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光辉胜利,当时整个欧洲几乎所有的基督教堂都钟乐齐鸣。

格拉纳达的失陷标志着穆斯林对西班牙近8个世纪的统治最终结束。虽然投降条约规定,穆斯林可以继续保持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但是难以同化的庞大穆斯林社群始终是基督教徒的心头之患。于是不久之后,西班牙掀起了驱逐穆斯林的浪潮,反抗者均被送上火刑架。大批穆斯林被迫离开生活了数百年的故土,流离失所。虽然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失败者只能等待命运的枷锁渐渐收紧。但是伴随着驱逐的浪潮,一条又一条船只载走了西班牙无数的智者、诗人和能工巧匠,西班牙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均大幅下降,这也给西班牙的统一带来了阴影。偏狭代替了宽容,驱逐代替了同化,一味追求纯洁性反而偏离了国家与民族前进的方向。

◎ 背井离乡的摩尔人

◎ 西班牙国徽

不过,基督徒们毕竟还是胜利了,他们还有机会找回失去的一切。西班牙的国徽,便是这一波澜壮阔的再征服运动的最好印证:红底金色城堡与白底红狮分别代表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垂直的红、黄条纹是阿拉贡王国的代表色,红底上的金色链网与纵横相交的十字代表纳瓦拉王国。盾徽底部绘有王国的标志:灰白底石榴部分,代表着最后一个被征服的格拉纳达王国。两根海格立斯银柱巍然屹立在盾徽两边,左柱顶上绘有一顶王冠,右柱顶上是帝国冠冕,它们分别代表守护直布罗陀和莱昂岛的两根柱石。当中盾牌上的大皇冠代表的是阿斯图里亚斯区——西班牙人反抗穆斯林统治的起点。

让我们再次回到这段历史的终点。在进入格拉纳达后,伊莎贝拉女王接见了一位热那亚人,他的名字叫作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女王饶有兴趣地听取了他的陈情,并答应为他的冒险提供一笔资金,历史前进的轨迹在此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