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荆州争夺战)

孙刘联盟的破裂

襄樊之战简介

襄樊之战: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襄樊之战过程分析——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洛阳。

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洛阳郊外耸立起了一座孤冢。坟前一位身穿王服的老人矗立在寒风中。老人的满鬓白发随风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他六十六年来的风霜雪雨、跌宕起伏。在老人不怒自威的容颜下,脸上泛起丝丝苦涩。他眼角含泪,嘴唇略显干涸。

这位老人就是大汉魏王曹操,他所站的坟前竖立着一座墓碑,上书:汉寿亭侯关羽云长之墓。曹操伸出干枯的手,摸索着冰凉的石碑,神情悲伤。

曹丕在一旁劝道:“父王,蜀小国耳,名将唯羽。今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予父王,这对我们是好事啊。”

曹操伸手制止了曹丕,曹丕急忙低头噤声。曹操凝视着关羽墓,喃喃说道:“你不懂,孤岂止是悲伤云长,孤是哀叹我们的时代,襄樊战役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结束啊……”

一阵寒风袭来,卷起片片白雪,飘落在关羽坟上,雪白晶莹……

战争前因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至十二月在荆州的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一带爆发的襄樊战役,是汉末一场重大战役。第二年,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篡汉建立魏王朝,存在了四百多年的汉天下至此而亡,中国历史也从东汉时代步入了三国时代。

这次战役,曹刘孙三家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参与其中,参战兵力达到数十万。

其过程一波三折,其外交谋略层出不穷,其影响也十分深远。

因为这场战役是东汉和三国时代承上启下的一个节点,因此,我们要想把握它的脉络,就必须追根溯源。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闪击徐州,刘备不战而走,曹操在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古邳镇)迫降关羽。随后,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大将颜良从白马渡口渡黄河,兵锋直指许县,曹操则派关羽逆袭颜良。就是在白马这一战,关羽上演了三国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绝少见到的一幕一突阵斩将, 他于万军之中刺颜良于马下,袁军大震。战后,曹操表奏关羽为汉寿亭侯,自此,关羽闻名天下。

曹操爱惜关羽人才难得,一心想要留下他,但关羽明确表示:“虽然曹公待我甚厚,但我与刘备恩若兄弟,我一定会回到刘备身边,”他又说:“不过我会报答曹公的恩情之后再走。”关羽杀颜良后,曹操明知道关羽会走,但还是对关羽重加赏赐。关羽则将曹操的赏赐尽数封存,留下书信后告别。关羽亡走,曹操的大将愤愤不平皆欲追之,曹操则敕令诸将:“这是各为其主,你们不要追赶。’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定下“隆中决策"。

其战略的总体构思是:先占据益州和荆州,然后由刘备出益州进攻关中,与此同时派一员上将率荆州兵直插宛城、洛阳一线,在战略态势上对曹操形成双线夹击,使其首尾难顾。诸葛亮认为,这种战略态势一旦达成,“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

刘备自从得到诸葛亮,一改过去屡战屡败的颓势。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在成都收降了刘璋,定军山之战更是斩杀夏侯渊,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集团达到了巅峰。刘备拥有了益州和南荆州一部,兵马十余万,特别是曹刘汉中之役,他赶走了宿敌曹操,并在当年七月称汉中王,与曹操分庭抗礼,虎视北方。

与此同时,刘备命关羽坐镇江陵,都督荆州,积极备战。

至此,隆中对的战略构思基本达成。按既定计划,下一步就是双线乃至三线(约孙权攻合肥)夹击曹操,最终实现汉室复兴的战略意图。

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代表关羽有了战时先斩后奏的权力。于是,关羽遂出兵北进,进攻曹操的襄阳、樊城防线,襄樊战役爆发了。

曹操的困局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在西线曹操平定汉中,在东线张辽威镇逍遥津(今安徽省合肥市旧城东北角),曹操的威势达到了顶点。然而,在胜利掩盖下的是暗流汹涌,杀机四伏。

这段时间孙权和刘备的实力蹿升,已经构成曹操的致命威胁。尤其是刘备,他自从赤壁之战后,实力迅速扩张。

更为糟糕的是,曹操自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后,面临孙权、刘备的轮番出击,内外交困,首尾难顾。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曹操攻孙权于濡须,不克。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魏境内遭遇罕见的瘟疫。这一年冬天,刘备派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今甘肃东南成县一带),进攻汉中。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耿纪、韦晃在许(今河南省许昌市东)谋反,被镇压。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氏等反叛, 遣曹彰征讨。秋七月,西征汉中。九月,大军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冬十月,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侯音等谋反,派曹仁征讨。同年,陆浑、孙狼起义,关羽授予其印绶。

到了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曹操大军进退失据,被迫放弃汉中。与此同时,荆州关羽进攻襄樊,东吴孙权窥视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内部的拥汉派也开始积极筹划政变。这时,又有北方边疆不稳,异族崛起。为了应付各方危机,曹魏被迫大肆征兵,以至于逼反了侯音等平民。他们揭竿而起,组织义军,联合关羽攻城略地。就是在这一年,曹操辛苦三十年建立的局面面临着士崩瓦解,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

在这个时候,如果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得以实现:刘备出关中,关羽攻襄樊,孙权牵制合肥。那么,北方曹操集团确实有可能就全线溃败,以至于最终覆亡。

而实现刘备战略意图的尖刀就是关羽,他指挥的北伐兵团将火药味十足的荆州地区彻底点燃,全天下的目光都转向了这片土地。

荆州故事

然而荆州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曹刘孙三家都对它垂涎三尺呢?这要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

简单来说,占据蜀的一方要占据荆州,这样才能保证巫山之险;占据东南的一方更要占据荆州,这样才能“全据长江";而曹魏也希望占据荆州,尤其是襄阳,这样才能保证许县的安全。

而关羽所攻的襄樊,被魏国称为“国之巨防",可见其重要性。饶胜文《布局天下》如此评价襄阳:“襄阳所处的南阳盆地具有东西伸展、南北交汇的特点。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南阳盆地都是必争之地。襄阳地处南阳盆地的南部,依托湖北,通过汉水和长江,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由南阳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关中,还可经汉中而联络陇西。南北对抗时,南方的军事防御线东西延绵三四千里,襄阳便处在这条漫长战线的东南段与西北段之间的连接点上。因此,襄阳作为湖北境内的一大重心,实已超出了局部地域性而具有了全局性的意义。”

对于另一个重要据点江陵,则说:“若就两湖盆地的内部形势而论,其重心则在江陵。江陵地处江汉平原,交通便利,经由长江可以连通东西万里。以江陵为中心,北据襄阳,南控湖湘,东连武昌,西守西陵,足以撑开两湖形势,足以应接四方。”

所以,襄阳和江陵便成了各势力争夺的焦点。

东汉三国时代荆州的特点是“剪不断,理还乱"。

东汉末年,刘表有荆州,带甲十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遂有荆州。紧接着,曹操失利于赤壁,引军北还。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破曹仁,占据南郡(今湖北省荆州市),刘备只有南荆州的江南四郡,于是以土地局促不足安民为由要求孙权将南荆州全部交给他。孙权因为担忧曹操在北方,出于大局考虑,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并将妹妹嫁给刘备,两家联姻。

结果"刘备借荆州一有 借无还"。孙权自从赤壁之战后就一直惦记着“居国上游”的荆州。孙权本想西征益州刘璋,但刘备百般阻挠,甚至说出了“我和刘璋是同宗,您如果要灭刘璋,那我刘备将披发入山”的话。孙权信以为真,便没有入蜀。但没有想到,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却入益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攻占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留下关羽镇守荆州,驻军江陵。

孙权看刘备得到了巴蜀,便派人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却说:“等我得了凉州再给你荆州”。孙权大怒,于是派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寸土不让,亲自率兵五万进驻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一带),令关羽率兵三万驻扎在益阳(今湖南省益阳市一带)。 于是就发生了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因荆州所有权爆发的孙刘对峙,孙刘联盟眼看就要瓦解。就在此时,曹操破张鲁占汉中。刘备无奈之下,连忙将三郡交给孙权,自己回到巴蜀抵御曹操,孙刘联盟算是暂时得以保全。

鲁肃死后,接手江东西路军团都督职务的是孙权新晋提拔的军中“鹰派”人物一吕蒙。早在鲁肃做都督的时代,吕蒙就曾问鲁肃:“将军您身膺重任,与关羽为邻,你打算怎么防备突发事件呢?”鲁肃很随意地答道:“随机应变。”蒙说道:“今日虽然是同盟,但我们东西各为其主。关羽乃熊虎之将,怎么能不事先有所准备?”然后他为鲁肃提供了五条建议,鲁肃听罢,从座位上站起,抚摸着吕蒙的脊背说道:“吕子明,我还不知道你的才略达到了如此境界。”

后来,与关羽争夺荆南三郡,吕蒙就是最铁杆的主战派。

鲁肃死后,吕蒙上任伊始,便力荐孙权改变以往对刘备、关羽的退让政策,改为强硬姿态。

孙权对吕蒙的主张欣然赞同,全盘接受了这个战略。自此,东吴暗中将战略重心由北转向西,孙权任命吕蒙为新任东吴西方面军都督,表面与关羽交厚,暗中驻军陆口(今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筹划偷袭荆州。

而曹操方面,他占据的是襄阳、樊城、宛城一线的荆北地区。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期间,由于刘备致力于蜀中,而曹操定关中,称魏公,下江南,双方都没有空闲对荆州有动作,所以在荆州地区这四年间曹刘没有很大的冲突。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马超在关中和孙权在合肥方向的牵制。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间,曹操在汉中和合肥两面受敌,疲于奔命,荆州的矛盾暂时得以缓和。但这只维持到建安二十四年的夏秋季节,短暂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了。

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当汉中争夺呈胶着状态时,曹操决定亲征汉中。与此同时,由于荆北出现侯音之类的反叛,而且关羽已经有所动作,曹操便把他的大将曹仁安排到了关羽面前的襄阳、樊城一线。

这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战役的三个主要人物:荆州关羽、陆口吕蒙、樊城曹仁。

站前布置及攻防战

关羽都督荆州足足六年。六年来,关羽在荆州筑城、练兵、造船、筹措钱粮,积极备战。关羽的准备是充足的。

第一,关羽亲自督导修建江陵城,其城坚固。

第二,关羽此人善待士卒,其军精练,尤其他的水军更是精锐。当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发动赤壁之战,就是关羽率领的“水军精甲”在汉津(今湖北省荆门市境内的汉江西岸)救了刘备。都督荆州的这几年中,关羽更是将水军建设当作重点,其大小战舰足有几百艘。

第三,关羽在荆州积极联络北方反曹势力,上至朝中拥护汉朝的公卿,下至不满曹操统治的盗寇,关羽与他们都有联系。他们互相呼应,里应外合,给曹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第四,关羽大兴土木,修筑了大量的永久守备工事,并在汉水长江沿线大造沿江烽火台,其目的是防备身后的东吴。

从军事层面来看,关羽作为一方统帅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吕蒙说关羽“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刘晔则说蜀国“名将唯羽",《三国志》称这段时间关羽“强盛",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

做足了准备的关羽,留下糜芳、傅士仁镇守江陵和公安,他亲率锐气正盛的水陆兵马,挥师北上。战役初期,关羽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把征南将军曹仁围困在汉水以北的樊城,与曹仁同时被围的还有曹操任命的襄阳太守吕常。

面对强盛的关羽军,曹仁没有将重兵安排在汉水以南正对关羽兵锋的襄阳,而是安排在了汉水以北、城小但坚固的樊城。曹仁来荆州的时间远比关羽晚。就在他到任荆州不久,就爆发了宛城候音起义,曹仁只得再次派兵征剿,这一打就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因此,留给曹仁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

关羽以有备击无备,以锐卒攻疲军,自然无往不利。在战役初期,关羽旗开得胜,顺利将樊城围困,并用水军封锁汉水,阻断了襄阳守军的北退之路。樊城中,曹仁仅有数千人马,他与满宠苦战关羽,凭借着樊城坚固的城防,固守待援,等待着曹操派来救援部队。

曹操早就在曹仁背后准备了强大的机动兵团,随时准备增援荆州,这支部队就是左将军假节钺于禁统领的曹军精锐七军。

曹操从军队基层选拔了于禁,于禁也不负所望,跟随曹操三十年屡立战功,可以说是从士兵做到将军的人才,曹操曾称赞他堪比历史上的名将。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于禁此,人在曹军中的威望:曹操不喜欢朱灵,每每想要夺了他的兵权,便派于禁前去执行。于禁只带数十人前去朱灵大营夺权,朱灵及部下诸将见到于禁无人敢动。最后,朱灵竟成了于禁的部将,全军震服。从这件事不难发现,襄樊之战前于禁在曹军中相当有威望。

曹魏五子(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邰)皆当世良将,进为前锋,退为后卫,最为曹操倚重。而曹操将以“毅重"著称的于禁放在曹仁背后,颇有几分胸有成竹的意思。

关羽的总兵力和北伐所用兵力几何,不见正史记载,但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关羽率三万大军下益阳推算,关羽在荆州的总兵力当不少于三万。只不过,在战役初期,关羽其实是留了相当的实力在江陵,其目的就是防备东吴。所以,关羽在战役初期用于北进的人马并不算多。

而于禁七军足有三万余众,还有立义将军庞德这样的猛将也在襄樊曹军的序列之中。所以,按常理来说,平地陆战,于禁的七军足以对抗关羽。

关羽虽然早就名声在外,但如庞德这样的人便不惧关羽。他公开宣称:与关羽誓不两立,两人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在迎战关羽的战斗中,庞德身骑白马,射中关羽的面额,关羽军称其为“白马将军"。

关羽水淹七军

“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于禁戎马一生,结果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在樊城之下,他遇到了“不可抗力”。那一年,襄樊一带暴雨倾盆,连绵不止。针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曹操的扬州刺史温恢有着清晰的认识。他当时在合肥守备孙权,他对兖州刺史裴潜说: "这里虽有敌人,但不足为虑,我现在担心的是荆州曹仁那里有隐患,如今天降暴雨而曹仁孤军,未作准备。关羽骁锐,又是在这个时候进攻,只怕对我军十分不利"。

远在合肥的温恢看到的问题,曹仁、于禁或许也能看到,但是,要想在仓促间准备好几万大军的抗洪设备、舟船器械恐怕也不是很容易。总之,就像温恢担心的那样,八月间,汉水暴涨,洪水泛滥,原本平缓的汉水顷刻之间化作十万雄兵,将襄阳、樊城围困。洪水乍来,这对拥有精良水军的关羽如虎添翼。而不善水战、在樊城的曹军遇到洪水,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曹仁在樊城仅有数千人马,平地水深数十米,城墙崩坏。关羽乘船包围樊城,其高度几乎能与城上的守军平视,曹军皆惊。

曹仁在樊城狼狈不堪,苦苦支撑,他期待着城外的于禁七军来救。可是,此时于禁的处境比他还要惨。

于禁七军屯扎在樊城西北的平鲁城,那里的城池远不如樊城高大坚固,因此很快就被洪水淹没。没有水具的于禁只有带着人马登上高坡,他望着滔滔洪水一筹莫展。关羽军皆乘大船杀来,于禁军战马铠甲战斗器具尽数被大水淹没。丧失了战斗力的于禁七军无奈之下,只得投降了关羽。

庞德也在此处,大水一来,他的部队也损失惨重,但他仍顽强抵抗,率残余部队登上水堤继续作战。关羽指挥大船四面围住他,乱箭齐射,庞德手下部将董衡、董超想要投降,皆被庞德所杀,后来双方弓箭射尽,开始进行白刃战。短兵相接,庞德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在手下人皆降的情况下,他仍然试图乘小船回到樊城与曹仁汇合,却在中途被关羽俘获。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斩杀。

后来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庞德不屈,他哀叹说:于禁跟了我三十年,谁知道事到临头还不如庞德啊。

樊城一战,关羽俘虏曹军三万人,生擒左将军假节钺于禁。至此,曹操派往荆州救援的部队全军覆没,曹操的襄樊防线眼看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就在此时,魏国相国钟繇的下属、西曹掾、沛国人魏讽企图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发动武装叛乱,他与长乐卫尉陈神一起计划袭击邺城。尽管叛乱中途天折,但参与事件的主谋大都是曹操赖以起家的谯沛集团成员,这让曹操大为震惊。就在曹操小心翼翼地处理魏讽事件之时,曹魏的内部地区愈发混乱。同年十月,曹魏所属陆浑地区又发生了乡民孙狼组织的叛乱。孙狼杀死了该县主簿依附关羽,关羽则授予孙狼官印并增拨部队进行协助。关羽派遣偏师直插至许,其前锋甚至一度抵达距离许县只有百余里的郏(今河南省郏县)一带。一时间曹魏所属的许昌以南不少地区纷纷响应关羽,关羽名震华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曹操心惊肉跳,忧心忡忡。曹操很明白,按照关羽这种发展势头,许县及整个曹魏南部地区都已经处在关羽的兵锋之下,形势几近失控、危在旦夕。

曹操被关羽凌厉的攻势震慑,他考虑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战事转机

面对战事失利,曹操想迁都来避其锋芒。丞相主簿西曹属蒋济与丞相府军司马司马懿一起进行劝阻,同时向曹操提出了联合孙权对抗关羽的战略决策。蒋济和司马懿认为,于禁的七军在襄樊前线全军覆没纯属意外,其中充满了偶然性,并不是注定失利的。同时,于禁的失利对于曹魏集团也没有造成致命的打击,用不着以迁都来躲避关羽的兵锋。刘备与孙权这两大集团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会乐意,可以立即派人秘密联络孙权,以割让江南及加官晋爵为条件,诱使其出兵进攻关羽的后方,这样一来襄樊之围也就自行解除了。

曹操采纳了蒋济等人的建议,放弃了迁都的打算,他决定亲自前往摩坡(今河南省郏县长桥镇青龙寨),召集天下兵马迎战关羽。同时,他再次派出了援军先行支援曹仁。

这一次,曹操派出的援军是与于禁齐名的另一员大将徐晃。

由于于禁的突然失败,导致曹操一时派不出精锐部队出战,因此徐晃带往樊城前线的部队仅仅是由新兵组成的数千人马。有于禁惨败的前车之鉴,徐晃没有直接进击,而是将部队驻扎在樊城北面的阳陵坡。为了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曹操命令将军徐商和吕建各自率部增援徐晃,并严令徐晃只有等到这两路援军到来之后方可前进。

在此期间,樊城的局势愈发险恶。城内与城外的联系中断。城中的粮食也将用尽。由于大雨的冲击,樊城的部分城墙被大水冲毁,防守难度更加艰巨。在这种极其不利的局面下,不少将领建议曹仁放弃樊城以保全有生力量,趁关羽的包围圈尚未收拢,乘轻船夜间突围而走,日后再与关羽决战。汝南太守满宠则坚决反对弃城而逃。满宠认为:如今洪水乍起,估计不久就会退去。听说关羽的偏师已经进至郏下。自许县以南,人心涣散,而关羽之所以不敢长驱北进,就是顾忌樊城的守军。一旦樊城失守,整个黄河以南地区就将陷入敌手,建议曹仁固守待援。曹仁听从了满宠的建议,与城中将领一起亲自鼓励将士,向他们表达了至死不弃樊城的坚定决心。曹仁麾下士卒本就是曹军嫡系精锐,在曹仁的大无畏精神的感召下,纷纷表示与樊城共存亡。在曹仁及樊城守军的共同努力下,尽管形势恶劣,但将士们上下一心,力保樊城不失。

关羽看樊城一时难以攻克,徐晃的援军又不日将至,他便考虑将留守江陵的军队抽调出来增援前线,但他又担心背后的东吴,所以迟迟没有下决心。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东吴主将吕蒙重病,由年轻的陆逊接替其职务。并且,陆逊上任后,给关羽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大致内容是说:“关将军您善能用兵,军纪严明,早先看准时机出兵北伐,以少胜多,大破敌军,敌人失败,就是我们联盟的胜利。我们获悉喜讯,无不拍手称快,希望能与将军席卷中原,同扶汉室。我是一个很迟钝的人,受任以来,时刻盼望亲聆教诲。将军生擒于禁七军,大家赞叹不已,都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流芳百世,这功劳简直连过去晋文公城濮之战、淮阴侯韩信灭赵之战也比不上将军。近来我听说徐晃带领少数骑兵,在一旁窥探。曹操是个狡猾的家伙,或者还会派兵增援,以求一逞。虽然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但也有些骁勇强悍之徒。打了胜仗以后,容易因轻敌吃亏,古人越是打胜仗越是警惕。因此,希望将军集思广益,保证大获全胜。我陆逊乃一介粗疏迟钝的书生,有幸与将军这样才能非凡、品德高尚的人为邻,我很高兴,我愿意助将军一臂之力,虽然不一定有用,但也是我的一点浅见,仅供将军参考。"陆逊的书信让关羽得意忘形,认为陆逊将继续实行鲁肃在位时与自己保持的良好关系,于是便不假思索地将镇守荆州以防备东吴偷袭的军队调往襄樊前线,全力对付曹军。如此一来,荆州的守备力量顿时变得异常薄弱。这时,陆逊又秘密上书孙权,向孙权报告了事态的发展情况,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同时还提出了夺取荆州的战略、战术。孙权之后立即派遺吕蒙秘密返回西线,与陆逊一起进行战前的准备工作。孙权对荆州的攻略由此进入实施阶段。

东吴的站前布置

三足鼎立局面是一个实力均势的问题,两方弱的往往会结盟对抗强的一方。

前文已叙,孙权和吕蒙一直都在等待机会,要将荆州夺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九月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孙权心中既恨刘备关羽,又暗怀妒忌,恰巧此时曹操有意与孙权联手,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孙刘联盟实际上在此时已经破裂,孙曹联盟在暗中缔结。

吕蒙向孙权建议道:“关羽进攻襄樊却留下许多兵马守荆州,这是怕我偷袭他。我身体不好时常有病,不如以此为借口,将我的兵马分给他人,并将我以养病为由调回建业。关羽听说我不在了,一定会将荆州守军抽调往襄樊前线。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长江出击,趁其空虚无备,夺下荆州,擒杀关羽。”

孙权问吕蒙谁可以替代他,吕蒙推荐了年轻无名但深有谋略的陆逊。

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为了一举夺下荆州,东吴进行了四大部署:

(1)命此时籍籍无名的陆逊接替吕蒙,麻痹关羽;(2)命人与曹操秘密缔约,要求曹操在前线拖住关羽;(3)调集几乎举国兵力,随时准备渡江,进攻荆州;(4)暗中探明荆州关羽军的情报,对荆州守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到了知己知彼。

东吴大军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倾巢而出。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东吴君臣秘密行事,只有少数心腹知道这一计划,关羽对此更是一无所知。

就在东吴君臣悄然准备偷袭荆州的时候,此时的襄樊前线,战局也发生了变化。

徐晃逐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曹操从关中回到洛阳,他调集天下兵马要亲自出战关羽。他的这一举动被谋士桓阶劝阻了,桓阶认为:如今曹仁虽处重围之中,但必会誓死固守。主公只需要在北方为其壮大声势,不必亲自前去,只要徐晃、曹仁同心协力就足以击败关羽。曹操听从了桓阶的意见,进驻摩坡,坐观胜败,同时派出援军增援徐晃,并命徐晃出战关羽。

此时,徐晃开始向郾城(今湖北省襄阳市古城县一带 )的关羽阻援部队出击,关羽军队已完成防御部署,阻断了徐晃前进的道路。徐晃心生一计,命人在郾城周围挖出一条大沟,并佯称以此对郾城守军进行包围。守军果然中计,尚未真正交战就烧毁了营寨自行撤回了。徐晃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郾城并将两边的营寨连接在一起,不久又前进至阳陵坡一线。 这里距离关羽设在樊城的包围圈也仅有三丈多远了。不过,徐晃认为兵力还不足以打破关羽对樊城的围困,并没有下令对关羽展开进攻。而徐晃手下的部分将领则担心樊城会由于徐晃迟迟不发动进攻而失陷,有些性急的将领对徐晃公开责备。只有随同徐晃一起出征的议郎赵修认为徐晃的做法是正确的。赵修表示:目前徐晃的兵力不足,如果此时贸然发动进攻,不但无法达到解围的目的,反而会造成重大伤亡。赵修认为目前最为关键的是等待曹操的援军赶到,同时设法通知在樊城困守的曹仁援军将至。赵俨是曹操的心腹,他的表态使得全军将领无人再敢阻挠徐晃的决策,徐晃得以约束军队暂停进攻,等待援军。

十天之后,曹操派来了生力军,前后共有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其兵力约有万人。徐晃的实力得到补强,便立即开始了对关羽核心阵地的突破。

关羽围困樊城,采取的是屯兵于坚城之下的办法。他率主力围攻樊城,在外围头做屯营,又屯兵于四冢,并在阵地前设置重重鹿角,以此阻挡徐晃的增援。

徐晃扬言进攻头屯,却突然强攻四冢。守军抵挡不住,眼看包围圈就要被突破,关羽被迫亲率五千步骑迎战徐晃。

两军交锋,关羽在阵前遥望徐晃。两人曾是挚友,如今互相寒暄,谈及平生,只是不谈军国之事。两人说着话,徐晃忽然下马高呼: "有得关云长人头者,赏金千斤。"关羽震惊,问道:“兄弟为什么这么说?"徐晃答道: "咱们私交虽是朋友,但我说的乃是公事。”

双方翻脸,¥场混战。徐晃指挥十二营曹军大破关羽,直透重围,杀入樊城包围圈中。城中的曹仁也趁机杀出,里应外合,关羽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有不少人甚至被赶入汉水而淹死。樊城重围解除,被围困三个多月的曹仁获救了。

其实,早在徐晃迫近樊城包围圈时,曹操就命令徐晃将孙权投靠自己、将要偷袭荆州的消息绑在箭上,射入关羽军及樊城之中。这是曹操的又一计,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关羽威震华夏,孙权暗中给曹操送信:“我将派兵西进,偷袭荆州,我一旦成功,关羽必然会回师救援,那时樊城之围就能不救自解。只是此事机密,还望您不要宣扬出去,以免使得关羽有所防备"。曹操将这封信让群臣观看,众人都认为应当为盟友保密。但曹操的谋士董昭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如果将这件事保密,有两个不利:第一,城中守军不知道这个消息,一旦守军绝望,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如果将此事保密,孙权一旦得手,那么对我们仍将不利,何况关羽此人争强好胜,他未必会迅速撤退。

董昭劝曹操说: " 咱们不如将这件事泄露出去。这样,不但可以使樊城中的守军士气大增,而且能迷惑关羽军心。待关羽回师江陵,襄樊之围就可以解除,那时孙刘反目,咱们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采纳了董昭的建议,因此命徐晃将孙权书信射入了樊城和关羽军中。正如董昭所料,樊城守军得知这个消息,士气振奋。而关羽得到这个消息,心怀犹豫,其军中也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战斗力受到了影响。

曹操战后亲自到樊城外围视察阵地,当他看到徐晃的战斗遗迹,感叹道:

“敌军设置鹿角十重,徐晃却长驱直入,追入重围,击败敌军。我用兵三十余年,都没有这样的战绩。樊城、襄阳的战局,比春秋战国时的莒、即墨还要恶劣,徐晃的战功简直超越了孙武、穰苴。"徐晃率得胜之师去摩陂见曹操,曹操亲自迎接徐晃七里,设酒款待。曹操亲自为徐晃敬酒,夸赞他说: "保全樊城、襄阳,都是你的功劳啊。”当时各路大军云集,曹操视察军队,很多士卒为了一睹曹操容颜竟然离开本阵。唯有徐晃军营整齐,将士皆纹丝不动。曹操又赞叹说: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

刚刚兵败的关羽虽然被徐晃逐走,但他仍可依靠强大的水军封锁汉水,进退依然自如。

不过,当荆州后方的噩耗传来,关羽再也坐不住了,他被迫率兵撤退。

名将陨落

就在徐晃大战关羽的时候,关羽因为新获于禁三万人马导致粮草不足,因此便取了东吴在湘乡的粮米。孙权就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偷袭荆州的军事行动。

孙权敕令吕蒙统率江东主力部队渡江进攻。

此次出战关羽的吴军将领包括:吕蒙、陆逊、诸葛瑾、潘璋、朱然、孙皎、丁奉、蒋钦、韩当、周泰。东吴兵多为部曲,兵随将走。当时太史慈、程普、黄盖、凌统等宿将皆亡故,出征的这些人率领的军队几乎是孙权的全部精锐。

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吕蒙让船工和士兵都换上了普通百姓的服装,乘着黑夜逆江而上。首先将关羽布置在江边的哨兵全部俘虏并控制了烽火台,使关羽的荆州守军无法获得东吴军队进攻的消息。故此,关羽的烽火台没有一处能够点燃烽火,关羽苦心设置的预警体系失灵了。

当东吴大军登陆,忽然出现在江陵城和公安城下时,守将糜芳、傅士仁大惊失色。

江陵城和公安城乃关羽最重要的据点,是关羽亲自督导修建的,城池坚固,即便关羽将绝大部分兵力抽掉走,吕蒙要想强攻,也并不容易。如果吴军不能迅速拿下江陵、公安,而屯兵于坚城之下。那时候关羽再回师,吴军很有可能就要无功而返,甚至大败亏输。

这个时候,东吴在战前进行的情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关羽素来轻视糜芳、傅士仁,导致二人心怀怨恨。另外,关羽命二人负责运送兵马钱粮,两人办事不力,关羽大怒,称回师以后要处罚二人,二人因此心怀恐惧。

这个消息被东吴知道了。吕蒙派虞翻先去公安诱降傅士仁,傅士仁最开始没有搭理虞翻。结果虞翻写了封信,劝说傅士仁,傅士仁遂开城投降。江陵糜芳看公安失守,于是也将江陵献于吕蒙。糜芳要献城投降的时候,虞翻对吕蒙说:“现在要投降只是糜芳一人, 难保其他人不会生出变故,我们应该火速进兵进入城内掌握关键位置,确保万无一失。"关羽在城中本安排有伏兵,因为虞翻的计谋而未能施展,伏兵皆被吴军俘杀。至此,吕蒙兵不血刃拿下了关羽在荆州地区的战略重镇公安和江陵。由于吕蒙周密的布置,将东吴军队进攻的消息完全封锁,因此,远在襄樊前线的关羽居然对于荆州地区发生的这一重大变故毫无察觉,完全被蒙在鼓里。就这样,关羽辛苦经营的荆州,被吕蒙兵不血刃占领,关羽实际上已经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窘境。

关羽得知荆州失守的消息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闰十月之后。他知悉荆州失守,急忙率军回师,此时关羽并未绝望,因为荆州军主力仍然控制在他手中。如果他能稳住军心,未必不能重夺荆州,或者转向益州逃走。

关羽数次派人去江陵见吕蒙,一是为了探明情报,二是希望以“盟友"大义让吕蒙退兵。但是,吕蒙却利用关羽的这些使者来了一招“ 釜底抽薪",正是这一计策,彻底瓦解了关羽军的斗志。

吕蒙占领荆州后,俘获了关羽军的家眷,都妥善安顿,下令不得侵扰。吕蒙命令士卒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擅取百姓家的任何物品,又让手下人抚养老弱,询问孤寡,给病人治病,给穷人衣食。吕蒙手下有一名亲信,是同乡。这个人拿了百姓家的斗笠盖铠甲,防止雨水将其淋湿。吕蒙却因此要将其斩首,众将劝说“铠甲是公物,他不过是在保护公家财产,应该从宽发落”。吕蒙不从,终于流着泪杀了这位同乡。吕蒙这一招“杀鸡儆猴”使得全军震慑,满城拜服。

对于关羽派来的使者,吕则每次都予以厚待,并特意安排使者前往城内巡视。关羽将士的家属纷纷表示受到了吕蒙及东吴军队的优待。而这些消息被使者带回关羽军中的时候,将士们顿时毫无斗志,不少人甚至偷偷离开了关羽的军队。关羽失去坚城,部队的战斗意志又被瓦解,其覆亡也就不远了。

关羽撤军的途中,士卒逃亡大半。当他得知孙权已经亲临荆州,这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绝境,时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十一月。

关羽率残兵败将进驻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市一带),伺机突围。而孙权为了将关羽军团彻底歼灭,做出了以下部署:

(1) 派蒋钦率水军入汉水,切断关羽水军的退路:

(2)命陆逊攻占宜都、秭归,封锁益州方面的增援;

(3)命潘璋朱然占据麦城以西的临沮,切断关羽西逃路径;

(4)命主力合围麦城,对关羽发起最后总攻。

关羽在襄樊前线时,曾让镇守上庸郡(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的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却遭到了拒绝。

关羽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马离散,内外窘迫。无奈之下,他从当阳进驻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

关羽军团据城困守,山穷水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关羽在城头竖起旗幡,做假人为疑兵,然后突围向西逃去。

此时,关羽手下仅剩十余骑跟随,他们一路突进,突围至距离麦城二三百里的临沮(今湖北省南漳县附近)。在这里,潘璋、朱然、马忠早已准备多时,一代名将关羽落马被诛,其子关平、都督赵累也被擒杀,显赫一时的荆州关羽军团全军覆没。

战事总结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曹操自官渡之战以来最难熬的一年,面对孙权刘备在东西两线的轮番进攻,曹操首尾难顾,相对安稳的荆州自然就被暂时搁置起来。

但是,这并不代表曹操对荆州防线没有安排,他之所以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就西征刘备,可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二月他还在关中徘徊不前,其目的就是防备荆州的关羽。曹操知道关羽强盛,曹仁孤军难以抵挡,因此,他将主力放在关中,西可支援汉中夏侯渊(夏侯渊在汉中有五万精锐曹军,凭险固守原本可以抵挡刘备,曹操也没有想到定军山一战夏侯渊竟然亲率四百兵修鹿角,被黄忠趁机斩杀。夏侯渊的阵亡直接导致汉中战役形势彻底逆转,三月曹操再去汉中增援已经来不及了),东可支援曹仁。

不仅如此,他还在曹仁身后布置了于禁七军这样强大的机动兵团。可见,曹操对于襄樊防线是相当重视的。关羽威震华夏之后,曹操亲临摩坡召集包括夏侯惇、张辽在内的精锐部队齐聚荆州北部即为明证。

曹操将曹仁放在关羽正面,被证明是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曹仁,曹操族弟,也是曹氏宗族战将中最为能攻善守、善打硬仗的将军。他和满宠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镇定和勇敢,阻止了关羽战果的进一步扩大,也为徐晃击破关羽赢得了时间。徐晃机智勇猛,最终击败强敌,解救襄樊。在前文已经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言。

总之,曹魏集团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极为艰难的时刻,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国之巨防”,最终依靠外交谋略加军事的手段扭转了颓势,稳定了北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东吴在这次战役中歼灭关羽军团,取得梦寐以求的荆州,这确实是辉煌的胜利。<孙子兵法》称“兵者,诡道也",东吴偷袭荆州,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论。

他们先是表面撤换吕蒙,以“新人”陆逊顶替,麻痹关羽。进而暗结曹操,调兵遣将,探明荆州内外的虚实,然后偷袭荆州,兵不血刃攻克坚城。最后又用计谋瓦解了关羽军军心,终于擒杀关羽。

东吴的成功有三大特点:

第一,麻痹关羽的战术十分奏效。陆逊给关羽一封信让关羽主动撤走了江陵守军,为东吴偷袭创造了条件。同样是在陆逊信中所说“东吴很愿意资助关羽北伐",关羽就是在这种暗示下去取湘乡的粮米,可孙权恰恰以此为借口出兵荆州,那么很有可能是东吴以送粮为幌子探明关羽缺粮的事实,然后才出兵的。

第二,保密工作极其到位。就在吕蒙称病回建业和孙权决定偷袭荆州的时候,偏将军全琮也上书孙权,劝孙权进攻关羽。孙权怕事情败露,没有搭理全琮。直到关羽被擒,孙权在公安大宴群臣犒赏士卒的时候才对全琮说出实情。事情未开始之前连自己的重臣都不说,可见孙权对于这件事是多么慎重。也正是东。

吴保密工作做的到位,才确保了偷袭荆州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对荆州军事行动的安排十分周密。吴军进攻荆州,其军事部署就如同一张天罗地网,毫无破绽。原因是吕蒙自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接手东吴西路军都督以来,就一直在筹划攻取荆州的战争。他向孙权提出的军事部署是由征虏将军孙皎镇守南郡,由潘璋镇守夷陵,由蒋钦率水军一万人游 弋于汉水,他本人进占襄阳。从日后东吴经略荆州的军事行动看,基本是沿用了吕蒙的思路。

吕蒙此人出身行伍,是孙权发掘了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本身刻苦好学,终于从一名士卒做到一方都督,“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他。吕蒙占领荆州后一系列收买。人心的举措收到了成效,而他安排的蒋钦潘璋水陆两路兵马更是将关羽彻底封锁,致使关羽即便突围三百里,眼看就要踏入益州,仍被擒杀于临沮。

作为襄樊之战失利的一方,关羽及刘备集团又有哪些总结之处呢?首先要说说作为战争主角的关羽。

关羽被刘备委以重任,总督一方并不是偶然的,曹操集团认为刘备集团"名将唯羽”也不是凭空猜测。

正如前文所说,关羽镇守荆州数年。筑城、造船、练兵,积极备战,取得了非凡的成果,这为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奠定了基础。再联系关羽在襄樊前线的军事部署可以发现,关羽的军事能力是很强的:

(1 )他不打坚城襄阳,用水军隔断汉水监视襄阳,北攻屯扎魏军主力的樊城。

避免攻坚战,寻求消灭魏军的有生力量。。

(2)单看关羽对于前线兵力和后方兵力的比例,他的兵力分配是很合理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关羽在战役初期能够在前线取得优异战果的同时,保障后方的安全。具体到前线兵力的部署,关羽的部队是属于水陆两栖作战,所以在汉水边上灵活性很大。也正是这个原因,关羽在汉水附近对抗曹魏主力时是没有很大风险的,进退自如,可攻可守。关羽之所以被徐晃逐走,并非其技不如人,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曹军比关羽军多。

(3)关羽威名显著,张辽和徐晃都很敬佩他,而那些啸聚山林的人物对关羽更是礼敬有加,所以关羽举兵,许县以南很多地方迎接关羽,成全了关羽“威镇华夏”之名声。

关羽如果仅仅是带兵打仗,有人为他料理后方事务,那他将所向无前。其军事能力是强的,但作为一方统帅,关羽并非没有缺陷,他的缺陷十分明显。

关羽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争强好胜,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这些都不是能力上的问题,而是性格上的问题。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关羽的性格铸就了他义气深重、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形象,同时也铸就了他难与人相处,处处得罪人的缺陷。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如果仅仅是作为一员战将或许还不那么明显,但关于作为“董督" 一方的集团军司令兼政委,他这个性格上的缺陷就成了致命伤。

首先,关羽与盟友的关系十分恶劣。吕蒙和陆逊都认为关羽乃熊虎之将,实在难以长久共存。在外交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太过张扬很容易引起友邻的警惕,更何况是在火药味十足的荆州地区。又有孙权曾向关羽提亲,希望结成亲家,可关羽不但拒绝了婚事,还辱骂了孙权的使者,致使孙权怒不可遏。即使孙权取荆州是战略需要,但关羽的这一举动毫无疑问起到了刺激作用,势必有助于孙权下决心取荆州。

其次,关羽和同僚的关系也很差。早在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关羽就向远在成都的刘备写信,要求与马超决斗。还是诸葛亮亲自修书,安抚关羽说:“马超,当与张飞并驱争先,还比不上关将军美髯公绝伦逸群。”关羽得到这封书信,竟然将其“遍示宾客”来说明比马超强,这就说明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非常骄纵。

刘备称汉中王后,拜关羽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黄忠虽然出身微末(曾是刘备的部曲将),但他可是汉中之战的首功之臣,而关羽却认为黄忠与自己获得同样的级别他无法接受,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后来还是刘备专门派费诗劝说,关羽才勉强接受了前将军的册封。

关羽在荆州同样与很多下属关系不睦。其中有两个还是重要职位上的人物:

一个就是镇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另一个就是镇守公安的将军傅士仁。关羽素来轻视二人,嫌两人办事不力,曾宣称回师以后要处置二人,因此二人心怀恐惧。蜀汉控制的荆州最关键的据点就是江陵和公安,而这两处守将竟然都和关羽有矛盾,这会出现很大的隐患。一旦二人按兵不动,或不听从调遣,甚至临阵倒戈,关羽的处境都会十分被动。

除此之外,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并非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对曹操展开两线作战、彻底消灭曹操的最佳时机。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主要是看准了曹操集团内外形势不稳的有利形势,并针对襄樊地区曹军守备薄弱而发起的。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一举夺取中原地区,而是利用以上种种有利条件尽快占领襄樊地区,为以后发动两线作战夺取襄樊这两个重要的桥头堡。就襄樊地区曹军防守情况来看,凭借关羽的军力达到这个战略目标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并不需要刘备进行大规模的增援。不过,关羽这个战略愿望随着孙权与曹操的结盟而宣告破产。

荆襄战役,不仅是刘备一生 中遭遇的重大失利之一,同时也给蜀汉帝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关羽被杀,已经维系多年的孙刘联盟也宣告破裂。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孙刘联盟的破裂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是由于荆州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描述的:“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荆州所处的位置,不但可以向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区发展。同时,对于孙吴的属地安全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其次,孙权集团对于联刘抗曹的方针发生了重大改变。赤壁之战以后,荆州越来越成为孙吴进一步发展势力范围的障碍。同时,刘备称雄巴蜀,也使孙权对刘备势力的迅速扩张产生了极大的疑虑和恐慌。双方之前就已经在荆州三郡的问题上差点翻脸。而关羽在襄樊战役的胜利更使得孙权下决心来通过对刘备在荆州的关羽打击来压缩刘备的势力范围,同时达到壮大自身力量的目的。

刘备为什么没有及时对关羽进行救援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荆州离益州路途遥远。关羽从失败到被俘的时间间隔只有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刘备、诸葛亮能不能得到关羽及荆州方面的确切消息尚属疑问,更谈不。上如何去援救了。襄樊战役的变化过于突然,关羽七月攻樊,八月破于禁,九月威镇华夏,取得了令人预想不到的战绩。刘备希望关羽再打一打,进一步吸引曹操主力是很正常的想法。谁也不知道孙权会在这时突然翻脸,使得战事发生逆转,关羽最终兵败身亡。受当时通信条件的限制和东吴对消息的封锁,刘备得知的消息或许早已是一两个月以前的事情,他得知失荆州和关羽死讯不会早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年底甚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年初,而此时刘备再派援军也就毫无意义了。

其次,吕蒙自开始对关羽发动偷袭时,就已经把关羽后方的联络、通信系统完全破坏,造成身在樊城的关羽竟然不知道江陵、公安的情况。同样,远在益州的刘备与诸葛亮得到消息的时间就更晚了,因此也就无法及时的展开援救。

最后,蜀道难行。攻汉中因为路线较短,尚可解决军力及粮草的输送问题,可刘备的政治、军事中心成都距离荆州路途遥远。无论是军力投送还是粮草运输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及时、快捷地进行救援只是一种幻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完成。

后话

关羽兵败被杀之后,孙权将关羽首级献于曹操,企图将刘备的仇恨转嫁给曹操。曹操识破孙权的图谋,在洛阳将关羽的头颅进行厚葬,将杀死关羽的罪名推给孙权。

此时,远在成都的刘备才得知荆州丢失、关羽被杀。这个时候刘备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出使孙吴修补已经破裂的孙刘联盟,还是起兵征讨孙权报仇雪恨呢?正在刘备与手下商量对策的时候,一则更为爆炸性的消息在整个华夏大地传开了:一代枭雄、刘备的死敌曹操突然病逝!汉末政治局势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此时此刻刘备又该作何抉择呢?

两年后,刘备给出了答案:东征孙权。汉末时期确定三国政治及疆域版图的最后一战一夷陵之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