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褚遂良

褚遂良(唐朝名相)

褚遂良简介

褚遂良: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隋大业末年,随父居陇右。薛举起事后任通事舍人,后又随父入秦王府任铠曹参军。[3]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传记——

褚遂良(596~658),唐朝名相,书法家。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钱塘(今浙江杭州西)。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十五年,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迁谏议大夫,后为中书令。高宗永徽元年(650),因罪被贬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继而为尚书右仆射,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因反对高宗废王皇后立武昭仪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

一、精于书法 敢谏诤言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隋朝时为太常博士,后来成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秦王李世民即位后,官至散骑常侍。褚遂良博通文史,精于书法,对书法很有研究。开始时,他任割据势力薛举的通事舍人,薛举被打败后,归附唐朝,被授任秦王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636),升职为起居郎。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书法,当时,他正广求王羲之故帖,争献王羲之手迹的人很多,但真假难辨。唐太宗因此叹道:“虞世南(唐初秘书监、大书法家)死,无与论书者!”秘书监魏徵知道褚遂良博览文史,又工隶书楷书,就把他推荐给唐太宗。唐太宗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把褚遂良召来,并任命为侍书。褚遂良上任后,独自鉴别王羲之墨迹,真伪皆明。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以假冒充了。

贞观十五年(641),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专记帝王言行)。唐太宗问他:“你做的起居注,可以给我看看吗?”褚遂良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回答说:“史官写人君言行,详记善恶,使人君不敢为非作歹,没听说天子自已要看书啊!”唐太宗说:“朕有不好的地方,你也要记吗?”褚遂良答道:“臣的职责所在,皇上的所有举动都要记录。”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唐太宗又问褚遂良:“舜造漆器,进谏的有十余人。这是什么样的谏言?”褚遂良答:“奢侈是危亡的根本,不断制造漆器,就要用金玉来做了。忠臣爱君,一是要防微杜渐,等到祸乱出来,进谏也没用了。”

在实际工作中,褚遂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心以谏诤为己任。那时候,唐太宗诸子尚幼,多任都督、刺史。褚遂良上书谏之,他说:“刺史、郡帅,是百姓安宁的依靠,得到一个善人,郡内安定;碰到一个恶人,整州不安。”“臣认为没有加冠的皇子,应该暂且留在京师,教给他们经学。”“考察后觉得确实可以担当职务,再派出去。”唐太宗非常赞成褚遂良的意见,立即采纳。贞观元年(627),唐太宗过分宠爱第四子魏王泰,褚遂良对他说,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的规格。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因谋害魏王泰被废,褚遂良与房玄龄、长孙无忌说服唐太宗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后来,薛延陀真珠可汗请婚,唐太宗开始时答应了这件事,后又听从大臣们的意见,拒绝了。褚遂良上书道:“陛下答应了婚姻,西告吐蕃,北谕思摩,中国连童幼也没有不知道的。”“都说陛下希望安抚百姓,不吝惜一个女儿。”“现在一下子生出了改悔之心。有了隔阂,肯定会生出边患来。”可惜唐太宗始终坚决不听。随后,唐太宗亲征高丽,褚遂良又谏之,反对征讨高丽,更反对唐太宗亲征,唐太宗也不听。不出褚遂良所料,征讨高丽大败而归,唐太宗后悔不已。

贞观十八年(644)九月,唐太宗拜褚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朝政,成为贞观年间的宰相之一。贞观二十二年(648)九月,晋升为中书令。次年五月,唐太宗病危,召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到面前,然后对他俩说:“朕现在把所有的后事都交给你们了。”接着对太子李治说:“有无忌、遂良在,你不用为天下担忧。”又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我,我有天下,大多是他出的力。我死之后,不要让人说他的坏话。”遂命褚遂良起草遗诏。

贞观二十三年(649)六月,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改元永徽,封褚遂良为河南郡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同心协力,共同辅政,唐高宗也非常敬重二人,每次都虚心听取他俩的意见。因此,唐高宗初期,尚有贞观之遗风。次年,即永徽元年(650),褚遂良因抑价强买土地被弹劾,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3),褚遂良被召回,任吏部尚书、同中书下三品,复为宰相。次年为尚书右仆射。

二、祸起昭仪 遭贬遇害

永徽六年(655)九月,唐高宗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即后来的武则天)为皇后,召见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说:“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现在我想立武昭仪为后,怎么样?”褚遂良说:“皇后出身名门,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拉着陛下的手对臣说:‘朕的佳儿佳妇,现在交给卿。’这是陛下亲眼听说过的,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唐高宗非常不快,此事当时也不了了之。

第二天,唐高宗又说起立武昭仪为皇后一事,褚遂良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换皇后,请精心选择天下的名门望族,何必要武氏呢?武氏曾经伺侯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怎么能瞒得过天下人。如果这样,万代之后,会怎样说陛下呢?”说罢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直至血流,然后说道:“还笏给陛下,请放我回归田里。”唐高宗愤然大怒,命人把褚遂良引驾而出。武氏早在帘后听到了褚遂良的话,遂大声喊道:“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忙上前说:“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

后来,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657)三月,转为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七月,礼部尚书许敬宗、中书令李义府听从武氏旨意,诬陷褚遂良居心不良,图谋不轨。唐高宗遂以桂州乃兵家用武之地,不适合褚遂良办公行事为由,又把褚遂良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

褚遂良到了爱州,忧惧祸至,恐死不自明,于是上表于唐高宗以陈忠诚:“过去濮王(魏王李泰)、承乾(原太子)争斗的时候,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最终与无忌等四人共定大策。等到先帝临终,臣和长孙无忌同受遗诏,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处理众事,没有遗漏,数日之间,内外安宁。臣力量小责任重,动不动就会获致罪过。现在臣的蝼蚁之命已没有几年,请求陛下哀怜。”然而,此时的唐高宗已昏庸懦弱,受武氏牵制,对褚遂良的忠诚之言无动于衷,对褚遂良的境遇更是不闻不问。

显庆三年(658)十一月,褚遂良终被害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褚遂良性格刚强,为人真诚、正直,不畏淫威,敢于直言,深为唐太宗敬重和信任,以至受遗诏辅政。与房玄龄、杜如晦二人相比,他的才能和政绩确实比不上,但他在贞观之治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虚唐朝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