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裴秀

裴秀(西晋著名地理学家)

裴秀简介

裴秀生平:裴秀(224~271),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西魏晋时期大臣,著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出身于官僚世家,历任三国魏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任晋朝光禄大夫、司空,封钜鹿郡公。他创作的《禹贡地域图》,开创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历史评价:裴秀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裴秀在书中提出的制图原则——“制图六体”,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也是中国最早的绘图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把他称为我国科学地图学的创始人是并不过誉的。西方学者也非常钦佩裴秀的制图成就,英国李约瑟称其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说他完全可以和古代希腊著名的地图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在地图学研究方面位于世界前列。

裴秀大事记

224年 出生。

257年 随司马昭到淮南征讨诸葛诞,因出谋划策有功,被任为尚书,不久又升为尚书仆射。

264年 创作《禹贡地域图》。

271年 病逝。

人物关系

目录

裴秀传记

托勒密(约90~168),“地心说”的集大成者,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光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整个已知地区及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作线性描述,即绘制图形,并用地名和测量一览表代替地理描述。

裴秀从小就喜欢学习,8岁就会写文章。青少年时,就对政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学识广博。他的叔父裴徽当时名望很高,家中常有很多宾客来往。有些宾客经常在拜见裴徽之后,还要到裴秀那里交谈,听听他的议论,那时裴秀只不过是10多岁的孩子。

257年,裴秀随司马昭到淮南征讨诸葛诞,裴秀积极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后被任为尚书,不久又升为尚书仆射。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裴秀又先后担任尚书令和司空(相当于宰相)。在他担任司空后,除在朝廷中负责其他政务外,还负责管理国家的地图和户籍人口。裴秀利用职务之便,饱览群书,了解到非常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并对古代地理和地图进行了仔细整理和精心研究。

司空

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中国最古老的地图—— 《禹贡地域图》

我国很早就在地理方面进行研究,远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西周时期,国家已经设置了专门掌管全国图书志籍的官吏。大约在春秋战国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部地理学名著——《禹贡》。到了魏晋期间,因为时间过去太久,《禹贡》中所记载的山川地名已经有很多变更。裴秀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形势和疆域沿革的基础上,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立意制作新图。他以《禹贡》为基础并结合当时晋朝的“十六州”而分州绘制大型地图集,绘制了《禹贡地域图》18篇。图上古今地名相互对照,它不仅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科学的绘制方法。裴秀在完成这本地图集的绘制以后,把它进呈给晋武帝,《禹贡地域图》被当作重要文献收藏于“秘府”。裴秀在图的前面写了序言,向后人详细地介绍了他绘图的方法。这是一篇很有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献,它体现了裴秀在制图理论上的卓越见解。这篇序言后来被保存在《晋书·裴秀传》里。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之中,秦汉以后,地图损失严重。裴秀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用绢布80匹绘制)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标注有名山都邑,为朝廷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裴秀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这也是他在地图学方面的最重要贡献。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一定要严格执行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涉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

▲依照裴秀的“制图六体”绘制的《郑和航海图》

▲裴秀画像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禹贡地域图》是裴秀对中国地图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直至今天,地图绘制考虑的主要问题除经纬线和投影外,裴秀几乎全部涉及了。在裴秀以前,中国在地图学方面虽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少理论概括和指导。自裴秀提出“制图六体”之后,即为中国地图学者所遵循,如唐代的贾耽和宋代的沈括等都曾在论述中表明,裴秀“六体”是他们绘制地图的规范。可以说,在明末清初欧洲的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绘制地图一直遵循裴秀提出的六体理论,它对于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发展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