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袁崇焕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

千秋功罪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生平: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州府东莞县(今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乡人,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乃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清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清政府为贬损明朝君臣,在百年后杜撰了皇太极以“反间计”构陷袁崇焕的故事,史学界至今争议颇大。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祠,大学士韩爌云:“亦俱建祠,但与诸奸宜减等论。”

历史评价:客观而论,袁崇焕实际上就是一个因犯罪而被明朝政府正法的疆臣大将,有过失也有功绩。或许有人认为崇祯皇帝误杀袁崇焕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种说法充其量是“成王败寇”的观点。区区一个被合法程序正法的罪臣袁崇焕远远解释不了明朝的败亡这个课题。如果非要解释,那只能说崇祯皇帝正法袁崇焕是对他误用袁崇焕的一个超强纠错过程,如果没有崇祯帝对袁崇焕的误用,客观上可能对明朝江山的维护和延续更有益处。毕竟东江军的大举哗变、属国朝鲜的丢失是袁崇焕直接造成的,明朝的海防从此瓦解。

袁崇焕大事记

1584生 出生。

1619年 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

1626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宁远城,取得宁远大捷。

1629年 发生“己巳之变”,率兵进京。

1630年 被崇祯帝所杀。

人物关系

袁崇焕传记

初掌大权

▲明末辽东形势示意图

袁崇焕于1619年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1622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同年单骑出关考察关外,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筑古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卫戍。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宁远城,袁崇焕因其守城有功,官升至辽东巡抚,后因重大过失被人弹劾去职。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贤见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1628年,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思宗召见崇焕。崇焕称可五年平辽,并疏陈方略。崇祯帝大喜,赐崇焕尚方宝剑。

▲锦州古城

斩杀毛文龙

1629年,袁崇焕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袁崇焕到任后,废除对蒙古所实施的后金人头悬赏,这直接导致蒙古各部落倒向后金;擅自派人与后金讨论议和一事;与蒙古进行互市,使大批军粮流向后金,缓解了后金战略物资的紧张状况;断绝对东江军的粮草军饷供应,使东江军逐步丧失了对后金的进攻能力。七月二十四日,袁崇焕为了促成议和,借口阅兵约见毛文龙,当众宣布毛文龙12大罪状,以尚方宝剑杀死同样持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于皮岛(今朝鲜椵岛),从而导致东江军叛变并投往后金,使登莱巡抚袁可立等前任经营数年的登莱防务瓦解殆尽,从而解除了后金大举攻明的后顾之忧。

▲辽宁丹东大鹿岛毛文龙碑亭

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后金皇太极率10万清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崇祯帝命令各地勤王,孙承宗全权负责北京防御。袁崇焕带关宁军赶赴北京后,受命代替孙承宗全权负责。袁崇焕错误地将勤王军刘策调至密云、通州,守将尤世威调至昌平,北京城下只余关宁军,致使后金军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顺利通过军事重镇蓟镇、通州一线,抵达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军在北京城下旁观坐看将军满桂与后金军血战,自己不派一兵一卒。满桂兵败,向关宁军靠拢过程中被袁崇焕的关宁军以箭射退。满桂愤而入城,面告崇祯皇帝,并以关宁军之箭证之。袁崇焕的种种举动,引发北京城内军民的极度不满,文臣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帝令袁崇焕与满桂当面对质,袁崇焕不能作答,崇祯帝大怒,遂将其下狱。袁崇焕部下祖大寿闻讯,率军返回山海关,被崇祯帝勒令召回。

满桂(1594~1630),蒙古族,宣府(今张家口宣化)人,明末抵抗后金的名将。从小练习骑射,历任游击、参将等职。1624年署总兵衔,是“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明军主要统帅,功勋卓著。1630年,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身后纷争

▲北京东城区东花市斜街袁崇焕墓

世传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后金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认为袁崇焕谋反。这种讲法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记载和旁证,仅流行于清乾隆酷烈的“文字狱”中所修成的《明史》之后,历史的考据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相信崇祯皇帝杀袁崇焕,并非是所谓皇太极的反间计得逞。袁崇焕是在囚禁半年并经过缜密审查后才被处死的,不太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而被误杀的。事实上,仅仅擅杀毛文龙一事就足以使崇祯皇帝决心杀之,更何况还有其他罪状。毛文龙所部东江军大都误认为是皇帝要杀毛文龙,于是将怨恨转移到皇帝身上,大举哗变,使登莱巡抚袁可立等几任疆臣苦心经营的登莱防务毁于一旦,造成日后一连串悲剧事件的发生,致使前线态势一发而不可收。

1630年,袁崇焕被以“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的确凿罪名“磔”死,这些都是袁崇焕所做过的事,没有一条和所谓“反间计”相关。袁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亦足见当时北京人民对袁崇焕误国乱军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袁崇焕在大节方面亦有亏缺,他曾两次写信为魏忠贤请立生祠。他称颂魏忠贤:“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而其擅杀毛文龙其中之依据是毛文龙在一偏僻无人小岛上为魏忠贤立生祠。袁崇焕与阉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清修《明史》则称:“中外方争颂忠贤,崇焕不得已,亦请建祠。”

▲海南琼海“聚奎塔”塔额(袁崇焕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