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蒙氏四雄

蒙氏四雄(蒙骜、蒙恬、蒙武、蒙毅)

蒙氏四雄简介

蒙氏四雄生平:蒙氏四雄:蒙武,战国时秦国名将。蒙骜之子。蒙恬、蒙毅是蒙武的两个儿子。 蒙恬,祖籍齐国。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蒙毅,担任文官,位至上卿。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蒙骜,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

历史评价:蒙骜是秦国蒙氏家族开创者,为蒙氏家族在秦国的立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子蒙武,孙蒙恬、蒙毅等都相继为将、为卿,显然都是与蒙骜的战功分不开的。蒙骜在其仅被史书记载的9年时间里,几乎每年都作为主将带兵出征,共攻克70余城。蒙武、蒙恬、蒙毅或征战,或守边,或处理国事,都为秦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蒙氏四雄大事记

公元前249年 蒙骜开始在秦国为将,为秦国征战。

公元前240年 蒙骜战死疆场。

公元前224年 王翦、蒙武带兵攻击楚国,次年灭楚。

公元前222年 蒙武率兵征服百越。

公元前221年 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破齐。

公元前215年 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

公元前210年 蒙恬、蒙毅死。

人物关系

蒙氏四雄传记

▲蒙骜像

▲蒙武像

▲蒙恬像

▲蒙毅像

成蛟,(公元前256~前239),嬴姓,名成蛟,秦始皇嬴政之弟,秦庄襄王异人之次子,号长安君。

信陵君魏无忌(?~公元前243),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国自马陵之战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际,开始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自成势力。

秦国蒙氏家族开创者——蒙骜

蒙骜,战国后期秦国名将。官至上卿。他原是齐国人,在秦昭襄王时投奔秦国。

公元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了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公元前248年率军进攻赵国,平定太原。公元前247年带兵攻打魏国,攻克了高都和汲。同年,一鼓作气,攻占赵国37城及其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

公元前246年,蒙骜率领军队又一次进攻魏国,魏国赦免并召回因窃符救赵事件而流亡在赵国的信陵君,信陵君因此组织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对抗秦军。蒙骜在河外同信陵君率领的五国联军作战失利,被迫退回秦国。公元前244年率军进攻韩,攻克13城。公元前242年攻魏国,得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20城,并建立了东郡。

公元前240年,秦军分两路,一路由蒙骜统帅,北出太行,攻打赵国的龙(今河北行唐)、孤(今河北行唐北)、庆都(今河北行唐附近),使邯郸孤立无援。另一路则由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蛟率领,预期从上党的屯留(今山西屯留南)东出太行,直逼赵国都城邯郸。成蛟曾在赵国充当人质,对邯郸情况相对熟悉,因此是攻打邯郸的不二人选。不过,秦王政似乎错信了这位年仅18岁的王弟,成蛟率领的大军在屯留长期逗留,止步不前,这就造成蒙骜的北路大军变成了孤军深入,赵国可以充分腾出手来歼灭北路的秦军。庞煖亲率大军北上打击蒙骜。蒙骜军队结寨于曲逆(今河北顺平)西南的都山。庞煖察看地形之后,觉得占据最高的尧山为有利位置。于是派扈辄率兵两万先行,军至尧山,先有秦兵4万在尧山驻扎,被扈辄冲上杀散,赵军确立了尧山的据点。蒙骜令张唐带兵两万前来争山,庞煖大军亦到,两军在山下屡战。

扈辄在山上举红旗为号,张唐往东,红旗东指,张唐往西,红旗西指,赵军潮水般向红旗指处围裹。庞煖激励将士称,有擒得张唐者,封以百里之地。赵军奋勇争先,士气大增,张唐则无力突出重围。危急之时蒙骜领军杀到,救出张唐,同回都山大营。这时成蛟一路仍然没有动静,蒙骜见形势不利,只得撤退。庞煖派兵埋伏于太行山密林深处,乱箭射杀蒙骜,秦军大败。

庞煖,战国时代最后的合纵家。早在赵武灵王时,庞煖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

楚国灭亡的 深层原因

楚国官吏任人唯亲,使大批贤能之士走上了逃避现实的归隐之路,还有一部分抱定“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效力他国。楚国反复无常的外交政策使中原各国也对其侧目而视。

战场上的父子——蒙恬、 蒙武

公元前224年,王翦、蒙武带兵攻击楚国,击破楚军,俘虏楚王负刍,占领了从陈到平舆的广大地区,很快灭楚。秦王政到郢、陈一带视察。楚国将军项燕立昌平君(昌平君原是楚国的王族,据记载公元前238年前后担任秦国的相国,前227年被迁到郢地)为楚王,在淮南(淮北已被秦军占领)起兵反秦,宣布楚国复国。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击败楚军,昌平君被杀,项燕自杀,楚国彻底灭亡,原属楚国的土地被划分为三郡。

匈奴

古代蒙古大漠、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

▲长城

公元前222年,蒙武率兵南征百越(今浙、闽、粤一带),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公元前215年,蒙恬作为主帅带领30万秦军与匈奴战斗。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700里。蒙恬仅一战就使彪悍勇猛的匈奴遭到重创,溃不成军,四处狼奔。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境内)。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今内蒙古乌拉山一带)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蒙恬作战勇敢,且能出奇制胜,击败匈奴,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一勇士”。

在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蒙恬带兵继续坚守边陲。他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修整加固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由此,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达5 000多千米的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绵延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3万多名罪犯到洮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使得秦朝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蒙恬驻守九原郡十余年,风雨无阻,尽心尽力,秦始皇更加信任和推崇他。

▲蒙恬画像

能臣良将之死

中车府令赵高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为帝,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怀疑诏书有诈,不肯就范,被囚禁于阳周。

当年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蒙毅依法判赵高死罪,但秦始皇却以赵高为人机敏的缘由饶恕了他。此后,赵高对蒙毅心生怨恨。胡亥即位,赵高怂恿胡亥杀蒙毅,子婴进谏,胡亥不听,派人到代州把蒙毅杀了,又派使者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蒙毅画像

周公

古代周公,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倘若我要背叛,早就统领30万大军叛变了。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这样才不会辜负先人和先主的教诲、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背负成王上朝,曾断指起誓忠心为主,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长大,却听信谣言,周公被诬逃往楚国。后来成王终于反悟,杀了进谗言的人,请回了周公。我蒙氏一家对君王忠心无二而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周成王犯了错误而能改过自新,终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诛杀关龙逢,商纣诛杀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犯了过错可以改正,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考虑是圣君治国的法则。请您将我的此番话传给皇上。”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期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服毒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