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董诰

董诰(嘉庆朝军机大臣)

董诰简介

董诰:在乾嘉之世,董邦达、董诰父子既为朝廷显宦,又是艺林名家,煊赫一时。董诰幼承庭训,二十三岁中进士,一路做到位极人臣的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朝中晚期,和珅专权,结党营私,董诰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支柱其间,遇事多所纠正”,被朝野称为“贤相”;嘉庆帝即位后,对董诰信任有加,委以重任。董诰逝世时,嘉庆亲作挽诗,并刻碑立于其墓前。

董诰传记——

董诰,字雅伦,号蔗林,祖籍浙江富阳,乾隆五年(1740年)出生。他的父亲董邦达自小家境贫寒,但力学不辍。当年进京会试前家里只有八枚铜钱,靠人资助才得以治装成行。他中进士后,步步高升,由翰林一直做到礼部尚书。董诰出生时,他父亲已经四十二岁。由于中年得子,不仅对他特别宠爱,对他的教育也极为重视,除自己亲自对董诰教读外,还从礼部挑选学问高深的宿儒做儿子的老师。

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二十四岁的董诰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参加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在殿试时,由于董诰是大臣之子,乾隆帝有意将他改为二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纂修。三年后散馆,改任编修。

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董诰奉旨人懋勤殿,为皇太后祝嘏录写佛经。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董诰人值南书房。南书房既是皇帝考察官员才能的一个场所,也成为汉官提升的阶梯。董诰由此步步高升,得意仕途。此后,董诰在乾隆朝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库全书》副总裁,奉命辑《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总裁,以至文华蓼大学士。

乾隆朝中期,和珅成为权势显赫的权贵后,结党营私,不少汉人官员受到打击迫害。乾隆四十年(1775年),董诰升任工部侍郎后,他同和珅之间的斗争也越来越公开化。和珅在皇帝面前诽谤好人时,董诰就会站出来据理力争。和珅瞒着皇帝干了坏事,董诰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于是,董诰也日益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

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董诰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是处理国家军政大事的决策机构,此前,军机大臣全是满人,董诰是第一个进人军机处的汉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董诰加太子少保衔,擢户部尚书,并在台湾和廓尔喀平定后并列功臣,两次图形紫光阁。为此,和珅更是千方百计离间董诰和皇帝的关系。嘉庆二年(1797年),董诰因母亲去世而丁忧在家,和珅乘机切断了董诰与皇帝之间的联系,使董诰有两年未能参与军机大事。直到嘉庆四年(1799 年),嘉庆帝急召董诰,议定和珅的二十条大罪,董诰才重人军机处。

嘉庆四年(1799 年),六十岁的董诰被擢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并晋封为太子太保。按照清朝官制,也就相当于宰相的职位。钦赐“ 紫禁城骑马,享受清室的最高礼遇”。

嘉庆七年(1802 年),三省教匪平息后,授予董诰骑都尉世职。

嘉庆十二年(1807 年),《高宗实录》 告成,嘉庆为了嘉奖董诰在馆八年,始终其事,赐其父董邦达人祀贤良祠。

嘉庆十四年(1809 年),万寿庆典,董诰晋为太子太傅,充上书房总师傅。嘉庆十七年再晋太保。

嘉庆十八年(1813 年),董诰扈从秋你。当时,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的接应下冲进紫禁城。嘉庆回銮中途闻变,十分震惊。董诰上奏说:是滋乱也,献俘者行至矣!”即日扈驾进京,人心很快就得以安定。嘉庆要惩治邪教,董诰上奏说:“烧香祈福,愚民无知,率所常有。惟从逆者不可贷。”嘉庆一面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不久,天理教起义被镇压。论功行赏时,赐董诰之子为郎中。

嘉庆二十年(1815 年),董诰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因体衰多病,于是奏请告老。嘉庆帝执意挽留。因军机处事务繁重,就改命他管理兵部。不久,又奉命管刑部。

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董诰加封大学士。皇帝特许他在家休养。同年十月,他病势加剧,嘉庆帝在出巡东陵归途中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亲王率太医星夜赶回北京为董诰诊治。十月十日,董诰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董诰死后六天,嘉庆帝在灵前哭祭,痛诵哀词。其中有这样两句:“ 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弊置庄田。”董诰位极人臣,出入禁中四十年,官居要职,清正廉明,不畏权贵,两袖清风,这是对他一生的真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