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葛云飞

葛云飞(清末爱国名将)

葛云飞简介

葛云飞:葛云飞(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鹏起,又字凌召,号雨田,汉族,清代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是中国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武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葛云飞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嘉庆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16年。官至定海总兵。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殉国后,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加赠提督、建威将军。

葛云飞传记——

葛云飞(1789~184t),清末爱国名将。字雨田,又字鹏起。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父葛承陛,曾任江西长淮千总。鸦片战争中,葛云飞曾镇守定海,率领军民英勇地反击了英国侵略者。

一、以正以诚唯忠唯勇

葛云飞从小就志向远大,既好读书,又爱习武,努力学习军事。他30岁考举人,35岁考中武进士,先后任浙江水师守备、瑞安协副将。经过五次提升,于道光十九年(1839)擢任浙江舟山群岛定海镇总兵。著有《制械制药要言》、《浙海险要图说》、《名将录》及诗文数十卷,后人誉称他是“文武兼通”的将领。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名言。葛云飞十分敬仰岳飞,更是把这两句话牢记心底。他在戎马生涯中,特别注重严于律己。他以诚待人,正直清廉,勇敢刚毅,爱兵如子,身先士卒。他的品德,也感染了属下官兵。

葛云飞在浙江瑞安任副将时,亲笔写过一副对联,并把它悬挂在将府的大厅里。这副对联是:“持躬以正,接人以诚,任事唯忠,决几唯勇。”充分表达了他为国为民、一心报国的志向。道光十九年,他任浙江定海镇总兵时,随身携带了两把宝刀,一把刻着“昭勇”二字,另一把刻着“成忠”二字。意思是卫国杀敌,生死不惜。一副对联,一对宝刀,是葛云飞一生忠于自己誓言的历史见证。

二、反对投降收复定海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国侵略者对我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七月,英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强占了定海。这时,葛云飞因父亲去世正在原籍服丧。一得知定海失守的消息,他立即奔赴镇海前线,担负起御敌守土的重任。

定海失陷后,清廷派投降派的首领之一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办理军政要务。伊里布主张对英妥协,放弃定海,葛云飞坚决反对,他认为定海是控制整个华东地区海上交通的咽喉,一定要收复。伊里布不但不支持葛云飞的主张,反而强迫他参加同英国侵略军的妥协谈判。在谈判中,葛云飞立场坚定,针锋相对,对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无理要求坚决予以驳回,谈判没有达成协议。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葛云飞要求亲自带领军队,水陆两路挺进,迫使英军交出定海,然后释放俘虏。伊里布迫于当时形势,勉强采纳了葛云飞的意见。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鹏、江浙处州镇总兵郑国鸿随调协助葛云飞收复和守卫定海。英军见清军来势勇猛,只好先撤出了定海。

同年八月底,英军第二次北犯。葛云飞请求上级增兵支援,但一直得不到支持。九月,英军头目璞鼎查率舰船29艘、海军两千余人,再次进犯定海。九月二十六日上午,葛云飞得到英军开始进攻定海的消息,即于玉、郑两总兵共同部署战斗任务:王锡鹏守城西,郑国鸿守城西南,葛云飞守易攻难守的半塘。三总兵与部属一同宣誓:“城亡亦亡,不离定海半步!”从九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英军动用四十多艘舰船,一次义一次地发动进攻,仍未能占领滩头阵地。这五昼夜的激战,定海5000名守军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英军有精良的武器,并不断地得到增援,清军装备落后,使用土炮、原始刀箭,孤军无援,粮弹不济,伤亡惨重。

十月一日,英军经过充分准备,集合所有兵力,发动全面进攻。王锡鹏、郑国鸿在激战中相继牺牲,城西和城西南阵地失陷,敌军向葛云飞坚守的阵地蜂拥而至,三面夹击半塘。葛云飞头扎青巾,身穿麻袍,脚登铁齿靴,冒着敌人的炮火,一边指挥战斗,一边亲手操炮轰击敌人。最后,他带领剩下的二百余名勇士冲向敌阵,与敌人肉搏厮杀,吓得敌人胆战心寒。葛云飞在全身布满四十多处战伤的情况下,还亲手杀死了英国军官安突德。葛云飞也力尽牺牲,定海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