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胡司战争

胡司战争(胡司之战)

宗教性农民战争

胡司战争简介

胡司战争:捷克农民战争又称胡斯战争(胡司之战),它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这次战争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胡司)的宗教改革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导,所以称胡斯战争。

胡司战争过程分析——

胡司战争档案

交战双方:捷克农民起义军VS教皇组织的十字军

交战时间:1419~1434年

双方将帅:起义军统帅为杰士卡;十字军统帅有罗马教皇马丁五世、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

双方投入兵力:起义军6万余人;十字军约13万人

双方使用兵器:矛、盾、刀剑、挠钩、战斧、火炮等

交战结果:起义被镇压

历史背景

15世纪,捷克王国的土地和矿山大都集中在由德国的僧侣和教士担任的捷克主教和修道院长手中。他们控制着城市,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形成特殊的集团,捷克人的钱财大量流入德国人手中。时任布拉格伯利恒教堂神甫、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的胡司,目睹天主教会在捷克榨取农民血汗、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行径,决心在宗教方面进行改革。胡司的改革严重触及了天主教会的利益。教会会议在承诺保证胡司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逮捕了他,并宣布他为异端,处以火刑。胡司的死,激起了捷克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

主要过程

捷克人民多次在布拉格举行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暴行和失信。他们冲进教堂,痛打牧师僧侣,拒绝缴纳杂税,驱逐德国教士,自发地掀起反对天主教的高潮,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军由两派组成:一是由中产阶级和中小贵族为主的圣杯派;一是由下层劳动人民为主的塔波尔派,他们是起义的主力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士卡(约1378 ~ 1424年)周围。杰士卡出身于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曾在军队中服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起义爆发后他立即参加了起义军,并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起义军很快发展到6万余人,并形成了一支兵种齐全、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新型军队。

捷克国王被胡司起义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蒙德兼任捷克国王,这更激起了捷克农民的愤怒。罗马教皇马丁五世和德国皇帝西吉斯蒙德立即组织十字军镇压起义。

1421年,十字军开始向布拉格城推进,讨伐起义军。为对付十字军强悍的骑兵,杰士卡在布拉格城外的田野里列好阵式。他还研究出一套“战车堡垒”战术:他把战车在田野里围成许多圆形阵地,每辆战车都用铁链子连接在一起,战车上安装有火炮和装甲。铁链围在步军的外面,抵御敌人骑兵的冲击,火炮可以直接攻击敌人。阵形布置完后,他命人在战阵的前方挖一条深堑, 上面做好伪饰。

十字军骑兵开始向起义军发起攻势,前排的骑士纷纷掉进伪装的壕沟,冲进起义军阵地的十字军骑土则被铁链阻挡在战车外,手中的战斧和长矛伤及不到圈内的起义军。一个个圆圈使十字军骑兵阵形相互被分割开来,这时起义军用弓箭和火炮攻击圈外敌人。

战车内的步兵通过空隙寻找机会用挠钩把敌人拉下马,用长矛和弓箭射杀。身穿笨重铠甲的骑士落马后无用武之地,不是被钩杀,就是被火炮打死。不久进入阵地的骑士就所剩无几。未进人的骑兵正准备撤退,但早已埋伏好的骑兵乘势杀来,堵住了敌人的去路。战车上的铁链也收了起来,阵地的起义军冲出来追击。十字军腹背受敌,顾不上反击,乱作一一团,由此,起义军一举全歼敌军。

在随后的几次围剿中,起义军凭借“战车堡垒”战术连连获胜。

1424年10月11日,杰士卡因病去世。起义军在新的统帅领导下开始反攻,一直攻到德国境内。

然而,起义军内部却发生了分裂。当时圣杯派的中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在战争中慢慢取代了德国贵族在捷克的位置,他们获得了城市的管理权。起义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他们开始害怕起义军继续壮大,希望停止战争。罗马教皇和德国皇帝见武力并不能镇压起义军,于是他们开始拉拢和分化起义军。圣杯派于是和德国人联合共同镇压起义军。为了削弱和破坏起义军的战车堡垒战术,他们诱使起义军进攻,并派骑兵从侧翼突袭,起义军领袖普罗科普战死,起义军全面溃败。

但不间断的反抗一直坚持到1452年。

重大意义

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教皇和德国的势力,使捷克取得了政治独立,对捷克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起义军车载兵、战车工事及火炮的运用是欧洲军事史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策略战术

胡司战争中,起义军采用防御策略,针对敌人的骑兵优势,采取“战车堡垒”和迂回夹击战术,大败十字军;在圣杯派的反叛战争中,圣杯派抓住战车堡垒的不足,采用诱敌出击、合围攻击的战术大败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