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联明抗清斗争

联明抗清斗争(联明抗清斗争)

联明抗清斗争简介

联明抗清斗争:联明抗清斗争,即联寇抗清,指的是南明时期弘光政权被灭后,开始采取联合各地农民军一起抗清的事情。清军入关之后,一方面打击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另一方面消灭南明弘光政权,而李自成的被杀和弘光政权的覆灭使得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走向联合,一起来抵抗清军。但是后期因为内部不和逐步被清军分化瓦解,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纷纷被清军消灭。

联明抗清斗争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646 年至1664年

参战方:清军;大西军余部和西南地区人民

战场: 云贵等西南地区

主要将帅:吴三桂、孔有德、多尼;孙可望、郑成功、李定国

战争回放

西南地区大西军余部成为了抗清的主力,也是永历政权在云贵地区的军事支柱。

永历政权朝不保夕,四处逃窜,不得不依靠大西农民军余部支撑残局。清军经过连年征战,军队已经非常疲惫,军粮饷银也供应艰难,加之郑成功、张煌言等抗清力量在东南沿海加以牵制,不得不放慢进军云贵的步伐。大西军余部利用这一段时间, 整顿内部,发展经济,组织和加强抗清力量,使西南地区的抗清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

大西军西南抗清

顺治三年(1646) 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军余部十几万人在4位将军一李定 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的分别率领下,坚持抗清。第二年,定北将军艾能奇牺牲,其部下和军队投奔孙可望,由孙任全军主帅。

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大量的苗族、藏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民被孙可望吸收入伍,形成了一支骨干为大西军余部、有各族人民参加的规模浩大的抗清大军。当时拥兵20余万,还组建了新兵种,提高了战斗力。

攻克贵阳之后,大西军余部又拿下昆明,然后北攻川南地区,逐步形成以云、贵两省为中心,包括湖南西部、四川西南部和广西部分地区的西南抗清基地,并建立起以兴朝为年号的政权,实行军事屯垦,奖励百姓垦荒,减免租税、田赋,发展采矿业,铸钱制币,还设局制造兵器,一时间云贵地区物产丰饶、百姓安居、兵马强壮、军威大振。

顺治四年(1647), 孙可望遵照张献忠联明抗清的思想,提出了国扶明室的战略方针。顺治六年,为了扶明抗清,大西军又遣使同永历政权谈判。至顺治八年,终于迫使永历政权接受了其联合进军、共同抗清的建议。大西军则接受永历政权的招安,奉永历政权为主上,并把永历帝朱由榔接到贵州安隆所( 今安笼铺),将该地改名安龙府。朱由榔封孙可望为秦王。从此,大西军清除了后顾之忧,开始独立领导西南地区军民,集中全力进行抗清斗争,掀起了一个新高潮。

与此同时,清廷为镇压反清武装,也在调兵遣将。顺治八年九月,清廷赐平西王吴三桂金册金印,命令他率领部下军队人川清剿反清势力。九年春,清军继续向云贵挺进,孔有德受命由柳州出河池(今河池西)攻贵州。

吴三桂大军从陕西汉中人川,经保宁( 今阆中)向成都、重庆等地发起进攻。孙可望决定兵分两路以抵御清军: 一路由李定国、冯双礼率领,由步兵、骑兵、象队组成,共8万多人,从贵州出发取道湖南,直捣桂林;另一路由刘文秀、白文选率领步兵、骑兵、象队,共6万多人,从贵州进人川南,攻打成都。大西军将统帅部从昆明移驻贵阳,主帅孙可望居中进行指挥和调度。

大西军兵强马壮,沿途所向披靡,一路上胜利进军。李定国所率军队于五月首先攻破了湖南靖州,大破清总兵张国柱部,歼灭清军5000余人,继而下沅州、武冈、宝庆。然后督大军攻打广西的门户一全州, 并分别派遣精兵沿便道直趋严关。清兵大败,尸横遍野,只得后退至桂林防守。

七月二日,李定国包围桂林,孔有德登城观察情况,胆怯之下自以为桂林形势危险,惊慌失措。大西军以云梯攻城,用象队撞毁城门,孔有德无路可逃,阵中自焚而亡。四日,大西军攻下桂林,广西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李定国督兵攻克了梧州,占领了柳州,很快收复了广西全境。清廷闻讯,极为震惊。急忙委任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带10万(一说15万)军队,经洞庭一带,进军湖广。

与此同时,刘文秀的军队也相继攻克了叙州、泸州、重庆和成都,势如破竹,收复了四川大部分地区。清将吴三桂只得退守保宁。

收复广西后,李定国又挥师进军湖南,南下衡州,北攻长沙、岳州、常德,并分兵一部东扫江西。十一月,大西军与清军在衡州展开激战,数十回合之后,双方都产生了相当数量的伤亡。大西军佯败,尼堪率兵追击,李定国伏兵突发,阵斩尼堪。

桂林、衡州的战役,两次大败清军,天下震动,成为南明有史以来最大的壮举。

李定国战功卓著,永历帝封他为招讨大元帅,总督各省军务。清统治者听说尼堪战败身死,曾一度准备放弃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广西、广东七省,与南明议和。

大西军在西南抗清的胜利,使得全国各地反清人士备受鼓励,掀起了第三次抗清高潮,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战场上: 一。是湘、桂、滇、黔西南战场,为李定国的大西军所在地,另一个是郑成功军队所在的闽、浙、粤东南战场。他们遥相呼应,互相配合,共同抗清。

郑成功北伐清军

当李定国东征北伐时,郑成功也奉永历政权之名义于东南战场向清军发起进攻。

顺治九年春,郑成功率领军队进攻长泰,大败清浙闽总督陈锦部援军,占领了长泰,围攻漳州达7个月之久,牵制了不少清军主力军,客观上配合了李定国部队的作战。

李定国曾主动邀郑成功军队前来会师,郑成功也与其约定了会师日期。顺治十一年(1654), 李定国围攻新会,郑成功派军队南下与他在广东会师,但由于风向不利,错过了会师的日期,会师计划未能实现。

为了响应大西军在西南的战斗,郑成功曾多次与张煌言联合军力进行北伐,使清王朝东西受敌,难以应付。顺治十六年,正是清军进攻云贵与李定国决战的时刻,郑成功联合张煌言大举北伐,希望以此牵制清军。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率17万大军,以张煌言为先锋,水陆并进,北入长江。

六月,郑军将领甘辉率军从崇明登陆,夺取瓜洲,直捣镇江。清军在江上设置滚江龙(即在长江两岸置木栅,连以铁索,横亘江中,以阻战船通过)、木浮营(又称“木城”,即于江上结大木为筏,覆盖泥土,上可走马,旁有木棚可置炮,自上流浮下,船遇之立碎)等障碍组织郑军前进。郑军斩断滚江龙,冲垮木浮营,毫不为其所阻,一举攻占镇江,歼灭清军4000多人,清提督管效忠率残兵余勇140人逃往江宁(今南京)。

七月,参军潘庚钟建议暂时驻扎在瓜镇,分别据守淮、扬等郡县,扼住清军咽喉,重新收复汉族人心,切断北京粮道,促成清廷从内部分崩离析。郑成功认为兵贵神速,所以没有采纳潘庚钟的建议,率军攻下江浦,接着就围攻江宁。张煌言以芜湖为据点,与江宁城下郑军相互配合,一连拿下了4府3州24县。清廷得到郑成功进围江宁的消息,大为震动。

郑成功在连胜后妄自尊大,不再听取部下的正确建议,麻痹轻敌,被清两江总督、南京守将郎廷佐缓兵之计欺骗,导致郑军83营大军在城下无功困守,坐待敌降,甚至放下武器,召开庆功宴,以纵酒捕鱼为乐。

七月二十三日,清军突袭郑军营垒,结果毫无准备的郑军大败。这一战,郑军主力损失过半,参军潘庚钟,部将甘辉、万礼、张英、林生等都战死,剩余的一部分人被迫登舟出海。十月,郑成功退回到厦门,张煌言也突围回到浙江沿海,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永历政权内部纷争

大西军东征北伐,将西南和中南地区大片土地收复。但是,腐败的水历政权内部地主官僚不断破坏抗清联合阵线,大西军领导集团内部矛盾也逐渐加剧,严重地破坏了抗清斗争的大好形势,导致反清斗争最终转人败局。

永历小朝廷占领较大地盘之后,又得到大西军和各地农民军强有力的支持,一度仿佛有希望恢复故土,但这个政权同前几个南明政权一样昏庸无能,根本不制定抗清大计,一味苟且偷安。小朝廷上下的官僚,除了少数坚决抗清,谋图恢复明朝江山外,多数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以抗清作资本,随时有可能屈膝投降。

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抗清联合阵线的内部,各支军队成分也十分复杂。其中有些南明官僚以抗清的旗帜为掩护,实际上却只是为了壮大个人的实力,他们不甘心长期与农民军合作,便分化瓦解、腐蚀拉拢大西军的统帅,或者挑拨离间,制造分裂,以求独大。

如南明军官张先壁、马进忠、马久成等人,见孙可望连续取胜利之后个人野心滋长,就挑拨他和李定国的关系,怂恿其称王称帝。把抗清重任置诸脑后的孙可望,嫉妒李定国比自已功高权重,因而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李定国一路大西军的抗清斗争,甚至不择手段加害李定国。

顺治十年春,孙可望借口约李定国到沅州议事,实际是想杀害李定国。为了避免和孙可望发生正面冲突,接到了密报的李定国不得不放弃湖南战场的有利战机率军南下广西,才逃过了孙可望的阴谋。孙可望的倒行逆施,不仅使大西军面临着分裂的严重危机,而且使湖南衡、水、靖、沅、辰等地得而复失,严重地危害了抗清大局。

李定国独力支撑抗清斗争全局,转战于永州、肇庆、柳州等地,并与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张名振遥相呼应,准备联合军力攻取广亦,以图谋北部的江宁。但在清军和孙可望的双重压力下,李定国不得不向广西撤退。孙可望多次派兵赴广西进攻李定国,都遭到失败。

顺治十四年九月十九日,双方再次于曲靖交水(今交河)交战,孙可望大败后向东逃跑,后经贵州逃往湖南宝庆,向清军投降,于十二月初到达长沙。

孙可望降清,使得清军的战略有了重大调整。在此之前,清军对大西军主要进行远距离围堵,经略洪承畴驻长沙指挥全局;川陕总督李国英、平西王吴三桂驻川北;大将军陈泰、都统阿尔津驻荆州;尚可喜等分驻肇庆、广州。采取“遇到出兵侵犯湖南、川北、广东的大西流寇则全力击退,敌方退出边界就不必穷追”的守势战略。孙可望降清后,对清廷统治者说:“臣愿意详细记录下大西军领地内山川地势及诸位将领的情况、兵力和粮草数量进献给国君。”。

清廷掌握了大西军内讧和云贵的虚实情况后说:“我军应该乘此贼党内乱,人心未定之际,统兵进讨,相机进取。”

当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廷开始部署兵力准备向云贵进攻:固山额真罗托任宁南靖寇大将军,同固山额真济席哈一同率兵从湖南向西行进;任命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同固山额真墨尔根、侍卫李国翰共同率兵,自四川向南前进;以固山额真赵布泰为征南将军,同提督钱国安率兵从广西向北进发。三路大军先合攻贵州,然后向云南进攻。

顺治十五年一月九日,又任命多罗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同多罗平郡王罗可锋、多罗贝勒尚善等一起率 领军队前去征讨云南。显然,这是采取三面包围、分进合击的战法,企图逐步缩小包围圈,步步进逼,最终形成合围,一举消灭农民军和永历政权。

这时,永历小朝廷的君臣们却还于宴饮恬愉之中醉生梦死,到处歌舞升平,大家都不思虑国事。李定国虽然掌握着兵马大权,却由于陷入了党派争权夺利的漩涡,只能先力图巩固和扩大个人势力以求自保,导致武备不整,防御松弛。在清军的多路进攻面前,李定国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作战指导,匆忙派部将刘正国、杨武等守贵州北部三坡、红关诸隘口,抵御四川清军,并令马进忠守贵阳。

而李定国自己则率大军西进至永昌(今保山),讨伐反叛的王自奇、关有才等孙可望旧部。虽然孙可望部的反叛得到平定,但清军已攻人贵州。罗托所率中路清军自靖州、沅州,经镇远,于四月攻占贵阳,守将马进忠溃逃。北路吴三桂军攻下三坡、遵义、开州(今开阳)等地,歼灭7000多南明军,刘正国撤退云南,赵布泰亦于七月攻占广西南丹和贵州独山等地。贵州大部为清军占领。

七月,永历帝任命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当时清军还没有集合齐整,李定国却中了清军缓兵之计,观望徘徊,行动迟缓,丧失了击敌的战机。九月,多尼率领大部清军自湖北荆州前进到贵州平越( 今福泉)。十月,清军各路统帅和将领齐集平越之杨老堡,讨论制定进攻云南的作战计划,最终决定分兵三路:北路吴三桂自遵义进,中路多尼自贵阳进,南路赵布泰自都匀进。每路兵约5万,共计15万人,由信郡王多尼担任总指挥。

身处昆明的李定国听说这个消息后,急忙动员全部兵力,也分为三路迎击:南路主帅为张光壁,镇守南盘江;北路将领为白文选,率兵4万把守七星关( 今贵州赫章东);中路由冯双礼统率,守卫鸡公背(今贵州关岭西北);李定国率一部镇守北盘江铁索桥,居中调度。

李定国军北路抵达生界立营,白文选摆出打算攻打遵义的架式,以牵制吴三桂部清军。但因为部署已晚,没能挽回颓势。十一月,清军北路吴三桂率军自遵义出师,取道水西( 今黔西),绕过七星关,很快抵达云南沾益。南路赵布泰军自安顺出发,向西行进,由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云南。李定国率部迎战赵布泰,损失严重,全线溃退。中路由多尼率领,自贵阳取道关岭,击败冯双礼的军队后到达了曲靖。

经过这两场战役后,大西军的精锐损失殆尽,基本丧失了抵御清军的能力。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国返回昆明。永历帝召群臣商讨小朝廷何去何从,李定国提出了东入湖南,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缘地带组织防御的建议。他认为迁人湖南,如果胜利的话就可以收复云南,如果失败的话则可以南人越南,再从海上到厦门,与延平王郑成功合师进讨。刘文秀部将陈建则请求北入四川;勋臣沐天波则力主退往滇西,人缅甸。

各将领众说纷纭,身为招讨大元帅的李定国,最后附和了沐天波西逃的意见。十五日,永历帝在李定国的护卫下逃离昆明。

永历政权灭亡

顺治十六年一月三日,多尼、吴三桂、赵布泰所率的三路清军会师于昆明。四日,永历帝等逃至永昌,而清军紧追不舍,日益通近。二月十五日,清军在大理打败了南明的白文选,并追至澜沧江。

听说这个消息,李定国急忙令靳统武率4000兵马护送永历帝至腾越(今腾冲),自己则率精兵600断后。二十日,他率部渡过潞江(今怒I),在距离江西20里的磨盘山设了三层伏兵,等待时机伏击清军,约定待清军到山巅后,以炮声为号,伏起前后夹攻歼敌。

二十一日,清军已有1。2万人上山,前锋已人第二层埋伏圈,不料南明大理寺卿卢桂生却投清告密,清军急忙舍弃骑马转而步行,并开炮攻击对方伏兵,双方混战了大半日。这一战清军虽然有数千人被歼灭,但李定国部也同样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二人马,只好且战且退,逃到中缅边境地区继续抵抗,永历帝则经边界的囊木河逃往缅甸。

顺治十七年八月,清廷以爱星阿为定西将军,前往云南与吴三桂会和共同追捕永历帝朱由榔。十八年九月,吴三桂、爱星阿率清军S万人人缅甸,十二月初进至旧晚坡(今缅甸阿瓦城东60里)。因为害怕清兵压境,缅旬方面就主动把朱由榔等人抓住献给了吴三桂。康熙元年(1662) 三月,朱由榔被吴三桂押回云南,四月在昆明被绞死,永历政权灭亡。李定国悲愤交加,于六月二十七日病死在缅甸动腊。

历史影响

自1644年至1664年的20年间,是中国大陆上清朝统治者、大西大顺农民军、南明(包括农民军余部)三大军事政治势力角逐并夺取全国统治权的战争时期,除了台湾的郑成功之外,反清众军已全部被镇压下去。最后,清军取得了彻底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建立起满汉蒙地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